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接受心理

时间:2024-01-09 点赞:49087 浏览:9782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政治理论论文范文,政治理论相关毕业论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接受心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政治理论及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应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化大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的正向情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氛围,创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环境,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机制;接受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69―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所有高校均开设的必修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一种接受活动,其接受状况直接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由此,接受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多地关注了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而对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及规律研究有限,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生接受倦怠问题普遍突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大学生主体接受的有效契合,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的基本要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介传授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文化信息等进行反映与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外化与践行的过程.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则是发生在这一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的运行机制

1.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的动力机制[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者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2].大学生的需要是大学生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的基本动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活动具有指向作用.主要表现在:需要是多层次的,它使大学生在接受过程中能够将注意持续指向教师授课内容对其理解掌握和外化实践,产生源源不竭的驱动力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2.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的加工机制[3]

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接受活动得以进行的载体和工具.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像等心理现象.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接受活动得以进行的保障和媒介,只有通过大学生的认知加工才能学习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大学生的情感意志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的调节机制[4]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为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而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以人的需要为中介,情感意志能够调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活动,主要体现在情感意志的动机功能和组织功能上.在动机功能方面,情绪情感可以调节动机,起到放大和增强的作用,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情绪可以作为认识活动的动机,起着驱动人的认识和接受活动的作用.在组织功能方面,有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协调和促进接受活动,负性情绪则降低接受活动的效果,且强度越大,效果越差.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障碍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东北师范大学19个学院随机发放950份调研问卷,问卷共有8道题目,包括大学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教学效果评价和改进意见三个方面.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的方面,统计结果显示18%的学生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厌烦,47%的学生曾经逃过至少一次课,有时即使去听课了也不太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聊天,玩手机或者打瞌睡,完成作业情况较差,上网抄袭或者简单应付了事.对于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学生反映“觉得内容晦涩无趣,没有实际意义,枯燥无用”“教师一味灌输知识,上课方式没有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理论性过强”“一听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字眼,就意味着枯燥死板,让人昏昏欲睡”.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之现存障碍的具体表现

1.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需要障碍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需要障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接受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接受需要层次较低和外部社会需要难以转化成个体内部需要两方面.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需要层次较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成五类,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另外还有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要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需要层次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只停留在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上面,难以实现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难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和思想道德水平,导致接受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社会和学校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但是大学生对于单纯的道德规范传授,思想观念灌输,政治观点教学的接纳程度不够,这种外部社会需要难以转化成个体的内部需要,难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的内驱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认知障碍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图式不完整、模糊不准确

大学生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尚不完整,难以将新吸纳的知识同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由于认知图式的模糊不准确等问题,无法调整原有认知图式进行顺应,导致大学生出现政治观点模糊,产生思想冲突与矛盾困惑.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过程水平较低[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感知水平低,注意不集中,记忆编码存储提取能力差,思维欠缺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等问题,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产生认知障碍.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合理认知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可能存在不合理认知,产生歪曲的、消极的、片面的、偏激的信念和观点,做出不合理的推论和行为,如大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影响,容易产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这种观念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接受效果.

3.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情感障碍

受教学方式、教育者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可能产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抵触情绪,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产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怀疑、反感、逆反、抗拒的心理,对教学内容、观点看法等持否定的态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进行的桎梏.

(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障碍的外部原因

1.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起着主导作用,因个别教师个人教学水平有限,单纯照本宣科,讲授书本上内容,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鲜少结合当下社会热门观点,一味灌输枯燥古板的理论,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厌学情绪.

2.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导致接受动力不足

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却通常丧失了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完全接受填鸭式教育,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互动,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理论性知识,欠缺主动探索与思考的能力,课堂参与融入程度较低.

3.教学内容生活性缺乏,导致接受信度降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生硬晦涩,且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关联较低,有的理论古板脱节,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制约着课程教学的接受效果.同时由于缺乏教学实践,导致接受效果不佳.由于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国内的大部分高校都无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果有也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效果,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的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迫切需求,实践教学也被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4.接受中介单一,导致接受活动缺乏实效性

接受中介是指教学的方法手段、传播媒介等,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善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播媒介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教学中介在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5.接受环境复杂,导致接受活动受阻

受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容易接纳环境中的负面信息,产生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导致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由于就业等压力,大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在对就业等密切相关的英语、专业课的学习上面,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活动受阻.在家庭、学校环境方面,家长和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也削弱了大学生对崇高精神品质的追求,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活动效果.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对策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知识底蕴和雄厚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在本学科,要涉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等,旁征博引,综合运用.其次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不人云亦云,避免多元价值观带来的矛盾冲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再次要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知行统一,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融会贯通,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大学生接受能力,强化大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的正向情感[6]

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能力,使大学生在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过程中引导其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加强师生沟通,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人生追求和根本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强化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认知能力,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正向情感,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及时引导疏导学生的负性情绪,拓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视野.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氛围,创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环境[7]

要大力弘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要营造温馨和睦的氛围,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与孩子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塑造富含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彭志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8.

[4]张海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5]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

[6]宋宝萍,魏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05).

[7]黄文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机制的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9).

相关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实践教学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实践教学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实践教学及政治。

高校思想政治理课个体价值

关于政治理论及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政治理论类法学专业论文题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个体价值相关论文范本。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效果的

这篇政治理论论文范文属于党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政治理论有关本科毕业论文,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效果的相关政治理论论文。适合政。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育的

关于政治理论及大学生及和谐校园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政治理论方面政治论文500字,关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本。

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该文是高中政治专业政治理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政治理论类毕业论文,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政治理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