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理基因图

时间:2024-02-21 点赞:42600 浏览:7888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家庭暴力论文范文,家庭暴力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的心理基因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家庭暴力及经济危机及杀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家庭暴力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经济危机不会必然引发杀案,愤怒和基因突变才是杀的关键3月开始,美国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杀案纪录,不到一月,8起案件.面对如此频发的恐怖事-件,美国民众担心的是自己身边是否潜藏杀手,社会行为学家则考虑这种密集的案件会不会成为一个恶性趋势.

经济危机、管制和生活压力是一般人对美国杀案件频发的浅层分析,如果深入研究杀行为本身,就不能简单地只归纳外因了.至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伊凡斯维尔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康普塔看来,给美国的杀案件画个时间曲线图,没准才能理清最近杀案集中的头绪呢.

先给杀案画趋势图

康普塔一直致力于研究美国的大宗杀案件.按照他的理解,一次案件中,至少有5人死亡(包括凶手),就可以成为大宗杀案件.1930年到1970年,是美国相对平稳的时期,只有3次大宗杀案件.上世纪70年代的10年.发生了3起大宗杀案.80年代为10起,g0年代为17起.进入2000年后,已发生了25起,其中2008年6起,2009年4月10日前8起.

在4月的芝加哥中西部心理学年会上,康普塔呈交了他的大宗杀曲线论文.虽然用这些数字来分析杀的原因看起来还很薄弱,但康普塔说已经出现了一种大宗杀趋势.当然,这种趋势是否只是暂时的,现在还没办法下定论.

圣保罗大学行为修正系的犯罪学家格兰特-杜威说现在就给频发的杀案模式下定论的确为时尚早.杜威对大宗谋杀案更有发言权.2007年,他发表了一本名为《美国的大宗谋杀案:一种历史》的案件分析书.在这本书里,他着重研究了1900年到1990年美国发生的909亲谋杀案.他的研究对象并不一定有倾向,凶犯在24小时内起意,杀死4个以上的人.有趣的是.康普塔的大宗杀案曲线在1970年前一直处于平行线,此后到1990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杜威的杀曲线则更像一个马鞍形,在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呈增长态势:“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期间人们不再为生活所困,很多问题才凸显出来,比如婚姻、家庭、工作和房屋主权.”

康普塔和杜威虽然没画出一样的杀曲线,但在经济萧条并非杀案主要原因上倒是出奇地一致,尽管最近发生的几起杀案似乎都和失业或家庭经济问题有关.佛罗里达大学犯罪学和历史学教授杰里夫阿德勒也证明在历史上并没有经济危机爆发和杀案频发紧密联系的先例.以上世纪30年代为例,美国经济大萧条,但当时却是美国历史上最安全的十年.或者.就像杜威的趋势图所显示的一样,经济危机过后,反而会是最危险的时候.

愤怒是关键的导火线

阿德勒建议,与其从历史中找线索,不如关注一些更小的点,比如情绪.

康普塔也说.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讲,愤怒在理解杀案中非常关键:“愤怒是最有诱惑性的情绪,一个人一旦怒了,他就不想停下来.”而在传染愤怒的过程中,媒体报道扮演了一个非常坏的角色.媒体在报道谋杀案时详细到的使用和凶犯作案前的悲惨遭遇,报道杀案细节越多,越能激发一些人内心的黑暗.

愤怒到底有多大的威力,看看它会怎样摧毁心脏就知道了.耶鲁大学的研究者跟踪研究了地震、战争或输了一场足球赛对人心脏的影响,结果发现,感觉愤怒时,心脏的脆弱程度会升高十倍.心电图本来就有问题的人,愤怒时.猝死的几率也会上升10倍.

人为控制情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此前的很多研究都指向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有暴力倾向,但如果父母约定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孩子就学不会如何应对将来的冲突.

3月的《儿童精神和心理》杂志刊登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系与耶鲁大学心理系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只要父母的争执是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研究者连续五年跟踪了235个家庭.这些家庭里都有5到7岁的小孩.结果发现,只要夫妻不辱骂或诅咒对方,不动手打人,不冷战,不大声哭闹,小孩都可以在父母的争吵中习得如何应对冲突的技巧.在父母不公开吵架的家庭里长大,孩子反而会变得更加有攻击性,更离群索居,更容易焦躁或抑郁.

在孩子的成长中,冲突必然会存在是他们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父母如果可以有建设性的-争执(就事论事、情绪不会过于激动、不发生家庭暴力),孩子会提前学会“亲社会”行为.能理解真实世界是怎么回事.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应对不同意见的孩子,更容易融入社会,反而不太可能有暴力倾向.

确有犯罪基因存在

除了愤怒外,大脑损伤和妄想型精神分裂也可能是甚导致一个人最终拿起对准别人.难以确认杀案凶手到底因何杀人,主要是因为实施了大规模杀案后,自己多半也会.

在现有的统计中,95%的持杀人案犯最后都选择了.把基因和杀人行为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还得从一个荷兰妇女向遗传学家汉斯’布鲁纳咨询是否该要孩子说起.她的家庭罪犯云集,从犯到杀人犯应有尽有.经过检查.布鲁纳发现她的家庭成员都携带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缺陷:单胺氧化酶分泌过多,并且过度破坏神经元传递素5-羟色胺.神经元传递素是帮助一个人平静下来并感觉幸福的关键化学物质.人吃了美食后,大脑就会分泌神经元传递素,其中多巴胺和降肾上腺素可以使人清醒,而复合胺则能让人镇静和放松.5-羟色胺分泌低的人更容易愤怒,更有攻击性:而5-羟色胺分泌高的人,更容易抑郁,对自己感觉不满.

在对其他罪犯的研究中,布鲁纳还发现雄性激素受体的变化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最初对雄性激素受体的研究集中在产生受体蛋白某些基因化学物质的重复上.一个基因链的组成,必须有五种基本物质,它们分别是胞核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这五种化学物质配合糖和磷组成的骨干,合成基因核酸DNA和RNA,传达生物遗传的指令.其中,胞核嘧啶、腺嘌呤和乌嘌呤在某一序列的重复在遗传学上有个固定的学名“A重复”.各种研究表明,“A重复”越短的人,越容易有攻击性.在印度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中心曾对645名男性罪犯和271普通男性做过“A重复”测定,结果发现,“A重复”短的罪犯是普通人的21.19倍.

当然,单胺氧化酶分泌量和“A重复”短并不是唯一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成为罪犯的要素.至少此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一个孩子单胺睾化酶分泌过多时,且在童年遭受过成人暴力他成为罪犯的可能会高达80%.之所以用他,是因为在大宗的杀案中,凶手基本上都是男性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曾多年跟踪研究了400名男孩,发现基因损伤和家庭暴力并不会单独作用于一个罪犯,而是两种因素同时起作用.基因损伤会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脆弱程度和对坏环境的抵抗能力,而家庭暴力则是扣动一个人用非理性方法解决事情的扳机.

杀案犯不是连环杀手

单纯从受害人数讲,连环杀手和杀案犯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但从作案心理看,他们是截然不同的行凶者,至少法庭精神病专家的分析结果证明这是两种在心理上走两端的凶杀.


作案前,连环杀手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他们实施谋杀可能会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而杀案犯更容易临时起意.

连环杀手并不想被抓着,他们享受愚弄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作案是有快感的.连环杀手作案时,大脑会产生类似吸毒的反应,多巴胺一直处于高分泌状态.而大部分杀案犯并不快乐,在起意前,他们消沉、感觉受辱、愤怒.一些杀案凶手还患有妄想症.通常,会有一件不如意的事让他们爆发.但杀案犯不会像连环杀手一样事前计划逃跑的方案,他们一般都会选择行凶后.

连环杀手并不是变态狂.加拿大心理学家斯蒂芬.波特一直致力于研究心理变态.在对加拿大两个监狱125名男性杀人犯的跟踪研究后,他发现9096的连环杀手情绪稳定,绝不冲动,他们会有理有据地为自己的杀人行为做辩护.此外,他们更钟情“趁手”的凶器,比如小刀,而非一下子就致人于死地的.反倒是杀案犯,非常符合变态的症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冲动行事,焦虑度高.

如何看一个人会成为杀案犯没有好经验,但如何辨别一个孩子会不会成为连环杀手倒是有研究:注意力缺乏、不能欣赏音乐和艺术、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冷静无情的孩子,从小要多鼓励,而不是惩罚,可能还可以防患于未然.

相关论文

儿童心理成长导航图

本文是一篇教育体制论文范文,教育体制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儿童心理成长导航图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育体制及家庭教育及儿童心理健康。

基因检测,做好心理准备

这是一篇关于基因类本科论文范文,与基因检测,做好心理准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是犯罪心理学专业与基因及高血压及冠心病方面相关的免费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

冲压模具三维图库详解

本论文是一篇模具设计类本科论文格式,关于冲压模具三维图库详解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及模具方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