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来国际政治经济学转向的

时间:2024-03-19 点赞:51206 浏览:10466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国际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20世纪90年代来国际政治经济学转向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国际关系及政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研究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20世纪60―70年代IPE诞生之初,学者们以政治学的研究视角,视国家为统一的整体,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解释变量,研究财富和权力的转换.从90年始,不少学者借用经济学的模型,以国家内部行为体的利益和偏好、国内政治结构为解释变量,强调国际市场和国际体制对国家政策的影响.IPE研究视角的转型,打通了国内政治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间的界限,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学本身成为20年来国际关系学最富有活力和生机的领域之一[1].本文在对90年代以来IPE研究成果做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力图探讨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转型的意义.

[关 键 词]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机制利益群体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8)2-0095-05

从政治学到经济学:IPE转型的背景思考

国际政治经济学诞生之初,有着明显的政治学背景.按照海伦米尔纳的总结,20世纪60―70年代诞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为的是向传统国际关系研究提出挑战[2].早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两方面做出了贡献:

首先,提出了经济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区别于传统政治学所主张的、权力政治的核心是军事的观点,基欧汉和奈认为,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环境下,军事力量并不总是被当作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的手段[3].

其次,回答了权力的来源问题.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4]认为,70年代世界经济的萧条与美国霸权的衰退有关,这一分析为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转化搭建了渠道;而苏珊斯特兰奇的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5],则建立权力结构模型,进一步探讨经济要素与权力要素之间的联系.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试图分析世界机制与权力的关系,如依附理论提出“中心”与“边缘”的概念,分析资本主义体系“不等价交换”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6];还有学者从国际机制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及区域制度如何对民族国家施加重要影响[7].早期国际政治经济学者把经济要素作为分析变量引入政治学的分析框架,探索政治和经济的关联性.但是,无论霸权稳定论、相互依存论、依附论或权力结构论,都以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对立为前提,学者们重视的是政治和经济之间此消彼长的转换关系,而缺少对政治和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视角,在这一阶段开始有所体现.这一视角侧重国际力量(主要是国际经济力量)与国内政治的相互关系.这一视角认为,国际经济环境是国家政策变化的首要或重要原因,国际经济制度对国内政治存在着重要影响.早在1972年,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就在《跨国关系和世界政治艺术》中指出了跨国关系和跨国行为体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彼得卡赞斯坦在《国际关系和国内结构: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8]中,把国际力量和国内政治结构结合起来.卡赞斯坦认为,国际关系的内部化和国内结构的外部化在对外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中有同等重要性.而最突出的研究成果当数彼得古勒维奇,他的“颠倒的第二种意向”奠定了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转型.古勒维奇认为,国际经济环境通过中介环节,影响国内政策选择.

“国际体系不仅是国内政治和结构的结果,更是后者的原因.经济联系和军事压力限制了包括政治决策、政治形式在内的一系列国内行为.因此,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使得二者必须被视作一个整体而同时研究.”[9]

不过,70年始出现的转型思考,直到90年代初,才逐渐开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一方面的原因是早期政治经济学的惯性力量,作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分支,早期IPE的研究几乎完全采用IR的模式.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便是以IR的三个研究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IPE分类.尽管这一分类方法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顺利接轨,但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的研究思路.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在于,整个七八十年代,国际环境的现实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苏联的解体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都是80年代末之后的事情.苏联的解体,使得传统的权力政治学、霸权稳定论逐渐失去了意义,而全球化浪潮又使得相互依存理论的解释力日渐苍白.

国际体系的经济权力分布、国际机制对国际环境的挑战,要求政治学者们必须倾注更多的精力关注经济领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IPE逐渐摆脱IR研究视角的束缚,而开始走上自身发展的路径.

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现实对IPE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国际经济和国内政治之间的联系.全球化产生了国际关系领域的开放经济政治(OEP)问题,除了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机制进一步确保全球统一的开放市场之外,游离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加入这一体系的要求.而研究开放经济政治,必须了解国内集团如何界定各自的物质利益(偏好),这些利益(偏好)又是如何被政治机制所加强的.这一问题涉及到两个研究方向:首先是国际层面与国内层面的互动;其次是制度与利益的互动.

因此,IPE在90年代之后发生的转型,最大的成果是借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不同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如何影响其政策选择.这一时期的IPE研究,可以通过多种分类方法来概括.除了丽萨马丁所提出的立体2x2框架之外,海伦米尔纳从研究议题的角度对IPE的成果进行了归类[11],同样摆脱了早期单纯研究政治与经济相互转换关系的窠臼,体现出IPE学者从政治与经济、国内与国际互动的角度进行思考.因此,如果对90年代以来的IPE理论进行作简单分类的话,可以概括成外力研究(全球经济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内因研究(国内政治制度面对国际压力的选择),以及内外结合研究(国际和国内行为的政策选择)这三类.

1.外力研究――全球经济的国内政治后果

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突破了国际层面研究的孤立性.在政治学视角影响下的早期IPE学者们,按照体系论把国际和国内分为两个层次,国际层次孤立于国内层次之外,并被视作后者的结果.而在经济学视角影响下的IPE学者们,把国际经济体系看成国内政治变化不可忽略的因素.

总的来说,外力对国内政治的影响的研究思路又可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把国际市场一体化视作独立力量.国际市场一体化指的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生产的多国化以及金融资本流动”[9],按照苏珊斯特兰奇的分析,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是权力的来源,全球化的这三个特征正好具备权力转换的要素.在这一思路下,罗戈斯基提出国际贸易的变化影响国内政治联盟与分裂的假说[10].他通过斯托珀-萨缪尔森模型分析指出,扩大贸易开放会增加国内丰富要素持有者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当国际贸易收缩时,获利者和政治地位的消长正好相反[11].具体而言,国际贸易与国内政治联盟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某种(或某几种)资源如果多于其他国家,就具有竞争优势,扩大的国际贸易能使该资源的拥有者获利较多,他们在政治上组织起来支持自由贸易;反之,掌握该资源的政治力量会倾向于贸易保护.

第二个方向是研究国际规则和条例的制度性力量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国际规则通常被定义为“一系列用来界定权力和义务的行为标准”[12].90年代中后期开始加强的全球化,使得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跨国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加.里斯-卡彭主编的《跨国关系找回来》[13]一书,正是这一研究方向的代表.而基欧汉和海伦米尔纳主编的《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一书则提出,国际力量通过“创立新的政策偏好和同盟、引发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削弱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14]这三种途径影响国内政治.

2.内因研究――国内利益群体面对国际压力的选择

这一研究思路是90年代IPE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因袭古勒维奇的“颠倒的第二种意向”.与外力研究的思路相似,在考察内因的时候,学者们同样从联系价格和国内制度两方面探讨国内利益群体[15]面对国际压力的选择.国际经济一体化改变了国内政治行为体和社会行为体的机会成本,这些理性的国内行为体在全球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政策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政治联盟,从而影响了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选择.

由内而外的思路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以下突破:①国内力量对国际力量存在“过滤”作用,而包括利益群体、国内政治结构等在内的中介环节是重要因素[16];②国内力量的作用条件在于国内制度的变革.制度因素能减少或增加国际力量的影响力[17],强政府-弱社会的国家与弱政府-强社会的国家可能接受国际力量影响的速度和大小就不完全一致[18];③国内力量的作用方式包括改变社会行为体的政策偏好[19].政治家、行政机构、执政党、官僚或立法机构都是IPE学者关注的行为体.特定的对外经济政策,总是使不同的国内行为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益.行为体基于利益而重新结盟,改变或影响政策选择,对国家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

3.内外结合的研究思路――国际国内行为体的政策选择

除了上述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两种思路外,90年代的IPE研究还出现了第三种思路:从国内力量和国外力量的互动入手,分析内外结合的交互影响.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取得显著进展的,只有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20].

普特南建立了一个以国家谈判者为核心,以获胜集合为主要概念的理论框架.他认为,在国际谈判的同时,国内层面也在进行利益博弈.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国内支持程度――国内层次上支持者的权力分配、偏好以及可能形成的联盟;国内政治制度;国际层次谈判者的战略.因此,国际经济是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同时与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两股力量进行博弈的结果.总的来说,双层博弈理论初步确立了国内与国际交互联系的框架,并引入了国际合作的国内政治经济基础思想.不过,这一理论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分析,与贸易、经济联盟等IPE理论之间也缺乏直接可转换的桥梁.

对IPE理论转型的几点评价

理论总是希望对现实世界的现象做出解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们从不同的路径去解释国际现象.90年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促使IPE发生了从政治学视角到经济学视角的巨大转型.国际化所导致的学术领域研究视角的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确立了研究范式的独立地

本文是一篇国际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20世纪90年代来国际政治经济学转向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国际关系及政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位.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研究领域.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IPE已经被确认为一个学科,但因为脱胎于国际关系学,早期IPE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都继承自国际关系学领域.自从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引入中国之后,中国的IPE学者也以此确立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框架[21].尽管这一框架具有简洁、实用的特色,而且与IR一脉相承,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这一框架使得许多IPE的研究成果无法纳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古勒维奇的“颠倒的第二种设想”.在早期IPE的框架下,古勒维奇的理论被归类入“马克思主义”研究[22],原因在于古勒维奇提出了行为体的“物质利益”概念.

从90年始,有关经济利益、贸易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IPE理论中.IPE学者认识到,必须更关注经济领域;而经济学者也发现,研究经济政策必须加入政治因素.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IPE的研究范式突破了IR的领域,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地位.

其次,拓展了IPE研究的边界.学者们注意到,除了研究范式外,早期IPE研究的议题也都属于国际关系领域.海伦米尔纳归纳当时的IPE课题为[23]:①国家权力机关对经济工具的使用(相对于军事手段);②霸权稳定和美国的衰落;③国内政治的角色;④依存与发展理论;⑤国际机制的重要性.而随着90年代IPE的转型,学术研究的边界不断得到拓展.早期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课题的研究热情逐渐衰退,第三个课题被拓展为“政治因素与经济发展的研究”;相互依存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全球化研究所取代;而国际机制则逐渐成为最重要的IPE研究内容之一.尽管对一些学者来说,早期的五个议题依旧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但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事实上已经拓展为分析国际与国内层面的制度利益,这就为形成新的政治经济理论范式打下了基础.

第三,需要进一步为打破研究壁垒而努力.不过,总的来说,尽管90年代以来的IPE转型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上都出现了巨大的突破,但是在缺乏简洁的研究框架指导的情况下,IPE的研究出现了多个“理论孤岛”.经济学家用政治学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政治学家用经济学模型来分析行为体利益,斯托珀-萨缪尔森模型和李嘉图-维纳模型之间的争论便在此例.前者认为要素是可流动的,而后者假定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两种不同的模型预测了不同的联盟模式和贸易政策.


因此,90年代以来IPE理论转型所带来的思考是,如何打破这些理论孤岛,为将不同研究路径的理论连接在一起而努力.例如,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加强国际与国际层面互动的分析;如何打破利益分析与制度分析之间的壁垒,而使之出现可沟通的桥梁.

注释:

[1]苏长和.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导读//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2]HelenMilner.ReflectionontheField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MichaelBrecherandFrankP.Harvey,eds.MillennialRefelctionsonInternationalStudies.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02:623-636

[3]罗伯特基欧汉.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5]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第二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6]AndreGunderFrank.CapitaliandUnderdevelopmentinLatinAmerica:HistoricalStudiesofChileandBrazil.Rev,ed.NewYork:MonthlyReviewPress,1969;转引自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85

[7]R.Vernon.Sovereigntyatbay:ThemultinationalspreadofUSenterprises.NewYorkBasicBooks,1971

[8]PeterKatzenstein.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DomesticStructures:ForeignEconomicPoliciesofAdvancedIndustrialStates.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76,30:1-45

[9]GeoffreyGarrett.GlobalMarketsandNationalPolitics:CollisionCourseorVirtuousCircl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98,52(4):788

[10]RonaldRogowski.CommerceandCoalitions:HowTradeEffectsDomesticPoliticalAlignments.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9

[11]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7-52

[12]Krasner.InternationalRegimes,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3:2

[13]书中考察了跨国性规范和制度力量、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利益集团对国内结构变迁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跨国行为体影响国家政策的两个中间变量――国内结构和国际制度.国内结构决定了跨国行为体参与政治系统并且组建政治联盟来改变政策的可能性和渠道;而国际制度的力量则受到双边协议、多边机制以及国际组织的约束.见:ThomasRisse-Kappen.BringingTransnationalRelationsBackIn:Introduction//ThomasRisse-Kappened.BringingTransnationalRelationsBackIn:Non-StateActors,DomesticStructure,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5-7

[14]基欧汉和米尔纳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比较分析,考察了国际贸易和流动国际资本市场的扩张所形成的跨国经济力量.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55

[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约翰鲁杰就提出,被体系理论所忽略的国内社会力量是研究国际经济秩序变迁时不可忽视的变量.见:JohnG.Ruggie.InternationalRegimes,Transactions,andChange:EmbeddedLiberaliinthePostwarEconomicOrder//StephenD.Krasnered.InternationalRegimes.Ithaca,NY: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3:195-231

[16]杰弗里弗里登的研究发现,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完全取决于美国国内两股政治力量的博弈,一股是以国务院和美联储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势力及其背后的华尔街大金融集团和出口产业,另一股是以商务部和国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势力及其背后遭到国际竞争威胁的制造业.前者要求扩大国际参与,承担国际责任;后者要求国内利益有限,坚持孤立主义.见:JeffreyFriden.SectorialConflictandU.S.ForeignEconomicPolicy,1914―1940.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88,42(1):60-90;安德鲁考太尔和詹姆斯戴维斯沿袭古勒维奇的研究思路,引入中介环节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政治如何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国际力量的影响.他们所引入的中介环节包括行为体对国际制度的信仰、行为体的利益、国内政治结构等.见:AndrewP.Cortell,JamesW.DisJr.HowDoInternationalInstitutionsMatterTheDomesticImpactofInternationalRulesandNorms.InternationalStudiesQuarterly,Dec.,1996,40(4):451-478

[17]这些学者把总统制、议会制等比较政治学的概念和思考方法引入对外经济政策研究中.伯恩哈德(Bernhared)和莱博朗(Leblang)对汇率制度安排的研究就是这种思路的典型

[18]杰弗里弗里登,罗纳德罗戈斯基.国际经济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分析性综述//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7

[19]ThomasRisse-Kappen.BringingTransnationalRelationsBackIn:Introduction//ThomasRisse-Kappened.BringingTransnationalRelationsBackIn:Non-StateActors,DomesticStructure,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5-7

[20]普特南认为,在国家层次上,国内集团为了促使政府采纳有利自身的政策而对政府施压以寻求自身利益,政治家则通过在这些集团中建立联盟以保证权力.在国际层次上,一国政府会最大化自身满足国内压力的能力,同时最小化对外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只要国家是相互依赖并且是主权的,政策决策者就不能忽视这两个层次博弈中的任何一个.见:RobertD.Putnam.DiplomacyandDomesticPolitics:TheLogicofTwo-LevelGames.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ummer1988,42(3):427-460

[21]吉尔平从IR的研究范式出发,概括的IPE三种研究范式――以霸权稳定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相互以来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以依附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是国内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经典分类.

[22]DidA.Lake.ProgressinInternationalRelations:BeyondParadigmsintheStudyofInstitutions//MichaelBrecherandFrankP.Harveyeds.MillennialReflectionsonInternationalStudies.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02:145-159

[23]LisaMartin.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FromParadigmaticDebatestoProductiveDisagreement//MichaelBrecherandFrankP.Harveyeds.MillennialReflectionsonInternationalStudies.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2002:653-660

(责任编辑:张业亮)

相关论文

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与先锋小的转型

本文是一篇文学期刊论文范文,文学期刊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与先锋小的转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期刊及先锋。

20世纪90年代来在版编目(CIP)文统计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20世纪90年代来在版编目(CIP)文统计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

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相关古代文学论文发表,关于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创作及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