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有效性实践模式构建

时间:2024-03-15 点赞:53888 浏览:11282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有效性实践模式构建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社会实践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在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在其不具有学校特色专业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该作品通过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有效性实践进行研究,在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上,为其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思路,旨在为提升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

关 键 词:有效性社会实践路径选择模式探索

一、引言

社会实践是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性结合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要前提.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途径、形式、内容及收获与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不同,如何提高其在结合农林院校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社会实践,是现阶段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二、对现有模式的分析

1.“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

①优点:“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具体来说:“三下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参与到农村生活中去,体验生活.

②缺点:现实中,很多学校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其有效性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这让大学生“三下乡”失去了原有意义,甚至让各地群众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

2.社团模式

①优点: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具有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②缺点:但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社团也呈现泛滥式发展.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管理的缺失、社团过度娱乐化,过度利益化,商业化等.

3.创业模式

①优点:大学生创业模式在高校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有政策支持、高校支持和社会支持等.

②缺点:同时面对着这样一种激动人心的大学实践模式,我们必须得冷静,理性.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大学生创业的99%是以失败告终.大学生缺乏创业者的素质和经验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创业给大学生的挑战.

4.项目模式

①优点:项目模式是指通过课题立项,审核批准后,对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社会实践的模式.项目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缺点:学生在课题的选择上缺乏创新,也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并没有投入其中,项目结题报告质量也较低,使项目的实施失去应有的意义.

三、研究与设计新模式

1.新模式的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一般就是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一个人能从这些中获取的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社会资本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分拥有一定社会资本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形式与内容.

2.新模式与新路径

(1)新模式

①“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指在本学院或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基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院或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基地,结合企业、政府等社会上的实践机会,做到本专业的社会实践“点”与学校、社会上社会实践“面”的有效结合.作为农林院校的非农专业大学生,参加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并结合农林院校特色,充分发挥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的特色院校优势.


②“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即“虚拟实践”与“实际社会实践”的结合.“虚拟实践”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等手段在计算机网络空间中有目的地创建仿真或虚拟的社会实践情景和条件,让大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相互交流、自我教育的过程[1].通过建立“虚实”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可以扩大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受众面.

(2)新路径

①建立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②运用体验式学习法[2]进行社会实践;

③在大四学生中,发挥导师引导作用;

④提高学生家庭资本与学校的联系渠道;

⑤加强政校联系;

⑥建立社会实践专项扶持基金.

四、结论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深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新情况,新特点,找出新模式,开拓创新,是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理念引入到农林院校非农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当中,以学校层面为龙头,以项目团队为主体,以学科专业优势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实体为支撑形成联合,共享,互补,开放的社会实践格局,有力促进了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两大功能的发挥.

项目资金:2011年度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1FJCX1138)

相关论文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农村金融论文范文,关于农村金融硕士学位论文,关于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农村金融及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