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3-17 点赞:51807 浏览:10563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社会保障论文范文,社会保障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社会保障专业生教学体系的构建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保障及跨学科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保障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交叉性学科.在学科建设中必须适时转换教育理念,完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专业人才.本文从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方向、专业教学体系内容构建、专业教学体系条件构建等方面,对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保障专业发展的模式.

关 键 词:社会保障;教学体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5-0017-02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大.高等教育要适时培养出国家需要、社会接受、市场认可的、高素质的理论型与实用性兼具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合理的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体系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方向

“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社会救济、互助组织、商业保险之中,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是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而社会保障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1].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教育部于1998年设置社会保障专业.黑龙江大学也于2008年设置了研究生社会保障专业.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学科背景多样化,主要来源于行政管理、计算机、社会工作等专业.社会保障专业产生的背景和学生的构成决定了在教学培养方面要利用学生学科背景的差异性,突出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个性特征,避免学科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安排的泛化.未来的人才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建师生良性互动机制

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其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重视社会保障理论的熏陶,还应加强民生领域知识的吸收.因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讲授中不断加大课堂信息量,在课堂上不但与学生分享哈耶克、弗里德曼、阿玛蒂亚森等学者的社会保障思想,阐释平等、公平、正义等社会保障理念,还注意将民生领域的最新政策措施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保障审计真实海量的数据作为理论研究的数据支撑.通过大的信息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通,实现教学相长.

(二)拓宽课程学习,夯实学生理论知识体系

“社会保障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因而,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收益分配手段,从而很自然地将社会保障划入经济学范畴;而社会学家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学的一个领域;一些政治学者也会说社会保障属于政治学范畴,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此外,社会保障还会涉及管理学、法学等学科”[2].由此可见,在社会保障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面要拓宽课程设置,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需求.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坚持以宽口径基础性课程为主,淡化过细、过于专业化的传统课程.跨学科改造和丰富现有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形成以数据平台为核心,包括社会保障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社会学、审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支柱、宽领域的跨学科综合课程体系;形成包括政治哲学、政策科学、系统动力学、数量经济学、计算机仿真预警技术等多视角的前沿课程体系.

(三)拓展实践范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专业,因而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具体分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校创新课题项目、学术论坛、毕业论文等部分.其中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指借助社会保障专业申请的几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创新课题项目是指借助学校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术论坛是指社会保障专业定期联合其他相关专业举办以学生为主的论坛,每期论坛由一位学生主讲,在互动的过程中,弥补各个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漏洞,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专业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吸纳多方资源.整合的教学资源既包含师资,也包含教学硬件资源.黑龙江大学借助社会保障审计科研项目,鼓励各个学科背景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对真实、海量的社会保障审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尽可能地整合硬件资源,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室.加大审计和计算机专业设备的开放程度,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数据库,方便各专业广大师生便捷地使用资源,并应用于研究工作.同时,强化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评价、仿真、预警与建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推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民生领域科研团队能力,培养多学科背景的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采取联合立项、联合科研、联合创新的方式,增强跨学科师资团队的科研能力建设.此外,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合作教学、共同培养的机制.

(二)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

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提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社会保障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的需求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如选择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经济学院福利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与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跨学科进行课程选择,三年选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且考试合格,即达到跨学科选修课标准.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特色,在满足广大跨学科研究生选课需求的同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跨学科选修课程的设置将为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我国古代先贤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在治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不同的学术观点,从不同的理论中提取精华.因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鼓励包括社会保障专业在内的多学科背景学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学生间的互通,逐渐形成理性思维逻辑,构建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邀请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审计方面研究者等定期给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通过研讨活动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学科联合培养机制.

(四)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黑龙江大学在社会保障专业教学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社会保障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以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英语作为一种拓宽研究视角的工具.

从教学模式上看,以社会保障专业导师选取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论文为教学素材.目前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双语教学主要选取《Public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SocialWelfarePolicy》和《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等SSCI期刊核心论文为授课教材.从授课方式上看,导师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开展广泛讨论与研究,以期达到深入理解论文的目的.教学过程最后由专业导师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业界信息、理论知识、论文写作、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可见,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提升了文献的搜集和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国际社会保障最前沿的理论,为学术论文的撰写起到指导性作用.今后黑龙江大学仍将社会保障双语教学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双语教学的内容,打造双语教学的专业特色.

三、教学条件体系的构建

(一)探索建立学生实习途径

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要求,规划要求未来要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这里所指的人才需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目前,黑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不高.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条件体系构建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但结合当前黑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建成时间短、学生数量少的实际情况,专业自己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因而在探索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选择“学生自主找实习单位和专业推荐实习单位”的方式.学校加强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社区、慈善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宽实习渠道.

通过探索建立学生实习途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逐步建立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

(二)完善教学配套资源

教学配套资源是指社会保障专业实践实验室和模拟软件建设.社会保障专业根据实际条件,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建设独立的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室,配置相应的电脑硬件、基金精算软件、人力资源软件、社会保险经办模拟软件,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作为黑龙江省最早开设研究生社会保障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黑龙江大学在该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中的探索将会为未来学科的不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