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

时间:2024-01-20 点赞:50702 浏览:1040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法律及法律知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当前我国正逐步健全、完善国家法治,作为代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将直接影响该目标的实现.结合当前在校大学生时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如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真正让大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从改革学校法律教学和凸显法律教育的社会实践功能两方面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拓展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路径.

【关 键 词】大学生;法律素质;实践

【Abstract】CurrentlywearegraduallypletingandimprovingourlawinChina,soasagraduatestudentwhopresentsthefutureofourcountry,arousingtheawarenessoflearningregulationswillbethekeyfactoraccordingtoacplishingthegoal.Asanexampleofcriminaleventshappeningincampus,thisisofimportancethathowtoenhancethestudents’educationoflawsandregulations,inparticularhelpingthemonhowtousethistooltoprotectthemselves.Thispaperwillfocusontwokeypoints:revolutionoftheeducationsystemoflowstudyinganditspracticalfunction.Therefore,wecanexploreanewwaytocultivateundergraduatestoenhancetheirabilityofthelaw.

【Keywords】Collegestudents,Abilityofthelaw,Practice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有关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大学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法律精神与法律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主动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进程不断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而是要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但当前在大学生的学校教育中,对法律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方式举措不多,一定程度影响到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形成与法律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


虽然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有多方面的形成原因,但大学生自身法律素养的缺失却是不争的事实.综合来看,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

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应用法律的基本能力,而这一切均以具备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为条件,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呈现出法律知识水平不高,虽然作为非法律工作者不必对法律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但一些基本的法制观念与法律原理需要我们加以了解,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法言法语要有基本的认知,这是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的前提.

2.尚未形成积极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我国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设计还是大学生学习兴趣导向,普遍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课程大都予以忽视.法律知识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能依照法律的要求来思考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现象,法律思维体系难以形成,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利的能力很难提高.

3.缺乏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积极争取他们的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例如有同学参加勤工俭学时,能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寥寥无几;遭遇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也不多,这只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淡薄.

4.缺乏真诚的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是人们对法律所表现出的认同感和敬畏之心,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表现为对当前社会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大学生法律信仰体现出大学生对法及法律的最高期望,是对正义、、公平、自由、人权、平等、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美国学者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知觉和献身,以及他们的信仰.”因为“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的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法律知识的获取渠道较窄,造成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匮乏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其次是从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偶然获知,部分学生还有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可能.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大多局限于教学计划中的法律内容设置,自2006年始,高校将“法律基础”课程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一般是36个课时,其中用于法律教学的时间和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另外,不少高校的“基础”课教师是从未接受过法律学习的思政老师或政工干部,很难对学生进行法律理念、法治精神的培养,造成学生法律意识仍然较淡薄、法律信仰较缺乏.此外,学生从各种媒体获得的法律知识毕竟难以形成体系,且很多案件大多具有典型性、各异性、衍生性,难以让学生获得全面深入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自始至终贯穿着对于王权、等级、秩序的崇拜,压抑了人们对独立人格、平等权利的追求,以至于法治理念所要求的人们应当具备的基本法律素养例如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等始终未能在人们心中扎根,这种环境肯定会对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主体意识不强;有的大学生对权利的理解存在偏差,也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义务意识.

3.不良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生活在当今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中,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逐步融进世界,社会由原来的保守变得自由开放,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这样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革,法治环境也处于不断地变革与转型期,身处其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这些也影响了大学生对法的感知、需要、信任和敬重,从而影响了法律素质培养的效果.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途径构建

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修养,一方面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另一方面更需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法律社会环境.这两者互为促进,缺一不可.(一)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学生法律素质中的阵地作用

1.树立明确的法律素质培养目标

2011年10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在这个五年规划中,确立了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目标,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当前来说,应该在多方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诸如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等,高校应当致力于达到这样几方面的教育目标.

2.创建科学的法律素质教学内容体系

相关法律类课程是高校法治教育中的关键性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平台,发挥其法律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为了确保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在具体法律类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应以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为主要选择依据,改变传统的从法学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移植,不断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着重加强法律类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训练,改变单纯的法律知识讲解为全面的法律素质熏陶与教育.

3.创新多元化的法律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教育部提出了要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把法律知识学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相结合,大力提倡和推广探究式、实践式、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当下网络高度发达的新时代,随时都会发生大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性热点案件,尤其是与大学生有着切身体会的案件,高校应及时邀请有关专家或教授进行学理分析与司法评判,并与大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梳理相关法律知识体系,从而让大学生增强理解,并提升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达到培养大学生综合法律素养的教育目标.

4.优化培育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校园法治环境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决不仅仅是法律基础课程的任务,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在全校形成依法办事、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才有利于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切实抓好教职员工的法制观教育,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法律素质.(二)充分发挥社会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中的矫枉作用

1.积极搭建社会法治理念的教育平台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源于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只有在实践中去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传统的课堂教育无法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无法从感性上确立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所以应积极地搭建社会法治理念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司法机关、社区和法治教育基地等资源,使学生充分地参与社会实践.为此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路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法律及法律知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我们应当逐渐建立起“内引外联”的实践教学制度,可以让学生现场观摩法庭审判,聘请法律执业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举办法律咨询与宣传活动等.

2.积极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实践能力

法律素质中最重要的内容应是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技术,这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就更有说服力.高校应该大力帮助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并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注意指导学生们相关的法律问题,例如,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过行为,其中不乏部分学生会上当受骗,这时应帮助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劳动合同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知识,指导学生谨防中介陷阱、劳而无获等欺诈用工行为;在学生离校实习之际,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关于实习期、基本工资、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基本内容,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如果出现大学生有被侵权事件时,学校、社会各界应积极提供法律帮助;反之,针对大学生的违法行为,也应依法处理,这样大学生会对基本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并对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等有所认知.通过运用法律,在思想上进一步强化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意识,自觉遵守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行为规范.

3.积极优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外部法律环境

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守法自由、违法受罚的外部约束.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其中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提高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关论文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法律论文范文,大学生法律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法律及素质教育及法律基础方。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与犯罪预防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与犯罪预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知识及大学。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法律及法律意识方面的的。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策略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策略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意识及大学生法律方面。

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培养途径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培养途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知识及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