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2-17 点赞:48043 浏览:9449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知识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法律意识的基础是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为基础的,而现有的教育模式恰恰忽视了对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学校应当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 键 词】法律意识;教育

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一名大学生因中毒医治无效死亡,而投毒者正是被害人的室友.该事件披露后,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应当说校园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这一点上整个社会基本达成共识.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匮乏

曾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的法律认识在湖北省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44%的大一学生、49%的大二学生、92%的大三学生和79%的大四学生不能够完整的说出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涉及公民的基本法律知识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上述情况说明,现阶段大学生不仅在法律知识上是欠缺的,甚至在法律常识上都是处于匮乏的状态之下的.

(二)大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薄弱

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自觉守法即包括要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定,不从事法律禁止的行为,同时也包括能够自觉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而在这两点上,大学生表现出的状况都是令人担忧的.自觉遵守法律笔者无须多说,不断上升的大学生刑事案件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大学生自觉守法的现状.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伴随大学生刑事犯罪数量不断提高的,是大学生违法行为大幅度攀升.笔者在与多所高校中负责学生管理、校园治安的部门以及同专设的专门管理大学治安的机关进行沟通后发现,这些部门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处理违法行为.

关于大学生自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大学生的表现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放弃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笔者在与一名涉嫌盗窃的大学生进行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在这名学生所在的年级中,有一名学生在连续丢失了七台笔记本电脑,甚至已经知道行窃人的情况下,坚持不报警,也不向学校反映.而理由仅仅是觉的麻烦.另一种极端则是异化了法律的作用.2011年笔者承办了一起大学生盗窃案,因盗窃数额不大,本院拟对该案进行不起诉处理,被害人却找到犯罪嫌疑人所要赔偿,否则就不出具从轻处理的意见.被害人提出的赔偿款要远远高于盗窃财物的价值,被害人这种看似是在正当行使法律赋予自己权利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犯罪.这也恰恰印证了被害人法律意识的极度薄弱.

(三)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对学生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因为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大学生合法权益频遭损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受骗的案件,尤其是通过网络受骗的案件的案发率在不断攀升.有的学生把贵重物品放在宿舍内但不锁好门窗就外出,给不法分子创造了良好的行窃机会,甚至有的学生会使用钱包占座,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大学校园均有发生过.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理解存在偏差

1.过分强调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当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为重点,大学生只有掌握了法律常识,并在了解了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法律信仰的建立.但是现阶段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评价往往跳过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而直接上升到法律信仰的层面.笔者看到网络上在评论本文开篇提到的上海复旦大学生投毒案时,很多文章只提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问题,却很少提到大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

2.将法律意识与道德水平挂钩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上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多年来理论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必然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的人往往不会触犯法律.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被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是道德的人.所以当大学生犯罪时,人们往往会从道德的立场上谴责大学生明知故犯.从我国高校课程安排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即使在教学的层面上,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也是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的.笔者认为,这恰恰是错误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表现.法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以及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它首先是一门学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能必然的与道德挂钩.现阶段除法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是很少的.在道德的层面上给予大学生过多的关注,带来的后果就是忽略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是提高法律知识,而不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体系设置存在偏差

1.对法律法学专业学生来说,高等教育缺失正规的法律知识课程设置

有学者在湖北各大高校的法律专业大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结果发现17%的大一学生、21%的大二学生、41%的大三学生、100%的大四学生认为真正接触法律基础知识的时间是在大学,而20%-25%的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反映自己了解的法律知识是在初中阶段.而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涉及法律知识的课程为政治课,虽然政治课从小学至高三均有设置,但其涉及的法律知识的内容,不仅非常浅显,而且基本不具有实用性.进入大学后,大学虽然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的课程,但该课程仅为公共课或选修课,课程的重点在于思想教育,涉及法律知识的内容相当简单,其课程的深度几乎与初中、高中政治课涉及的法律知识相当,所以就造成了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虽然进入了大学,仍然无法接受到比较全面的法学知识教育,导致出现了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专业课程上是大学水平,而在法学知识层面却是初中水平.2.基础教育忽视对法律常识的普及

近些年来,女大学生犯罪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触犯的罪名多以盗窃为主,有的因爱慕虚荣而顺手牵羊,有的因宿舍关系不和而打击报复.还有的因与被害人关系极好,知道对方的而盗卡取款.这些种种表现就很容易让人怀疑,这些学生怎么会连基本的行为准则都没有?如果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基础教育出现了偏差.笔者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基础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应该是有家庭和学校共同来承担的.家庭教育虽然更能深入人心,但现阶段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对孩子的给予,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致使在孩子的意识里,仅有我可以得到什么,而没有我需要付出什么,更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想要的一切,不必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因为即使手段是不适当的,也会有家长出来承担责任,而不是自己来承担责任.在学校教育中,更多的内容是知识的传授,对孩子的行为准则教育少之又少.涉及行为准则教育的思想品德课,也逐渐的演化成了知识的灌输,另一种涉及行为准则的教育大多表现为普法讲座,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没有系统性且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是一学期一次,有的是一学年一次,且每次只能针对一个年级,授课时间也多为一堂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安排,实际的教育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不缺乏道德教育,而是缺乏法律常识的教育.因为法律常识是一些最朴素的法律原理,它更像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着最基本的社会秩序的一些行为规定.教育部门是可以从法律法规中,梳理出基本的法律常识,以知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普及的,通过这种系统的,而又是潜移默化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对法律有了基本的认知但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法律常识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三)普法工作形式大于效果

1.普法工作的职责划分不明

从现阶段来看,承担了对学生开展普法工作的单位有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社区.那么在这些单位中哪个部门应当是承担普法宣传的主要部门呢?笔者认为应当是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开展的普法宣传,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普法宣传,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并不是从事司法工作的专业部门,无法掌握司法实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典型案例,由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往往还是邀请或者组织司法部门的人员来进行校园普法工作.现实的情况也往往是检察官和法官承担的校园普法工作更多一些.究其根本,其实还是因为很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职责部门没有划分明确.

2.普法教育流于形式

由于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并不是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主业,在普法宣传过程中,存在的很明显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不论是普法讲座、还是普法宣传,都存在“一稿讲遍天下”“一稿发遍天下”的现象.普法宣传工作更多成为另一种任务,无法做到针对不同的专业,针对不同的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普法工作.而由于普法工作的效果一般,学生对“普法进校园”这样的工作也大多采取消极的态度.而从使普法的效果进一步被打折.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思路,强调普法重点

笔者认为,现阶段的校园普法,从教育思路上看,有其局限性.学校要勇于承认高等教育中关于普法教育的缺失,要承认大学普法的任务首先是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由法律常识层面提高到法律知识层面,然后才涉及是否能够再次提高到法律信仰的层面.要承认预防犯罪是有功利性的,向学生讲授法律知识的首要目的不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在自己产生恶念时,能够通过这种自觉将恶念及时的控制在想法的层面上,而不是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知识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转化为行为,同时要将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学生的道德水平相分离,要认识到,专业水平高、成绩好、品德好的人,如果法律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他就有可能因为对法的无知而触犯法律,所以,要明确传授法律基本知识才是大学阶段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确定普法主体、明确普法职责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普法的主体应当确定为学校和司法机关.学校应该把普法教育提高到基础课的高度上来,不能作为公共课或者选修课.如设有法学院的大学院校,法学院的教师应当负责完成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课,当然法制教育课于专业法学课还是应当存在区别的,法制教育课还是以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为重点,可以以部门法的法条为教科书,以串讲或者重点讲座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诸如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的基本要点和重要内容.而司法机关则应当以法制讲座的方式,从工作中总结典型案例,结合工作实际,向学生重点讲授各种司法实务问题.使学生对各部门法的运行有大致的了解.司法机关的法制讲座,要有系统性,每学期要保证一定的数量,通过学校与司法机关的配合,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四年的学习,对刑法、民法、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基本制度有大致的了解.

(三)细化普法内容,突出普法实效

学校和司法机关,要善于把握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要总结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征,做好大学生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工作,根据现阶段出现盗窃案件多、重点讲授关于盗窃罪的各种规定,根据大学生犯罪多的特点,重点讲授法律中关于犯罪涉及的相关内容,根据大学生受骗案件增多的情况,要及时总结不法分子行骗的方式方法,司法机关在普法过程中要避免大而全的做法,重点的要详细讲,非重点的省略讲甚至不讲,同时可以采取旁听庭审,参观羁押场所等方式,让学生确身体会法律的威严.

相关论文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知。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意识及法。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意识及大学生。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意识及。

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法律意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意识及大学生创业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