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极拳中的机械原理漫(下)

时间:2024-02-10 点赞:45562 浏览:8888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太极拳论文范文,太极拳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洪式太极拳中的机械原理漫(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太极拳及死点及手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太极拳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续上期)

四、连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是典型的平面机构,图5的(a)和(b)为其示意图.因为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属于面接触,所以它的承载能力比较强,而且能够实现多种运动类型的转换,各种运动轨迹的实现也容易控制,非常方便地用来增力、扩大行程和远距离传动.

从整体上看,人体四肢的运动方式,也可归为连杆机构.洪式太极拳手法非常灵活复杂,双手配合起来更是变幻莫测,这也得益于上述连杆机构的特征.

平面四连杆中有一个称作“死点”的概念,值得我们注意.图6中为一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示意图,摇杆CD为主动件,当C点运转到C1或C2位置时,A、B、C三点将共线,也就是说主动件CD通过连杆作用于从动件AB的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使AB杆无法转动,此时机构的位置便称为“死点”.实际上,处于死点位置时,也是一种机械自锁状态,在平面四连杆机构设计中,一般采用安装飞轮或两组连杆并用的方式来使机构闯过死点,避免机械自锁的发生.

与平面四连杆类似,人体的四肢也存在着死点位置,以手臂为例,上图中的A、B、C三点分别对应着腕部、肘部和肩部,当手臂完全伸直或被折叠时,便是死点的位置,此时的手臂是最不灵活、最不得力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防止自己的四肢处于死点位置,另一方面又要诱使对方的四肢处于死点位置.洪式太极拳要求四肢不可完全伸直,要留有一定的弧度,肘部不可抬起,腕部角度不可折过,手部一般不可超过中线,弓步时膝盖略微松垂,都是为了防止四肢处于死点的位置.

洪式太极拳在技法上对死点的运用,也是相当广泛的.当同对方接手后,典型的技法便是一只手牵制对方的腕部,另一只手控制对方的肘部,当对方继续向前时,我方可诱导其手臂伸直,同时施以捌法;若对方回撤,可利用对方腕、肘、肩的“三点一线”,直接将劲力打到对方身上,将对方托送出去;另外,还可折其肘部,将劲力反扣于对方身上,使对方不得运化而被发出.这些技法都充分利用了连杆机构“死点”的特殊性,这是非常科学的.

五、凸轮机构

在阐述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从人体骨骼上来分析,并无可转动的“轮子”和“球”,而只是以转动副形式结合起来的连杆.而大家都知道,太极拳非常崇尚“圆”,正所谓“一触一太极,无处不是圆”,在这样的形容下,一些练家恨不得将自己修炼成一个球体,于是诸如“处处撑圆”、“处处圆”、“腋下夹球”、“双手抱球”等要求便开始大行其道,仿佛成了太极拳通用的法则.

实际上,任何一个圆,都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所谓的圆,也只不过是点的运动轨迹和动态表现而已.当你觉得一个图形是圆的时候,那是因为你的视线在组成线条的点上依次扫描了一遍,使你产生了运动的错觉.当一切都静止的时候,“圆”根本就不会存在的,只剩下一个个静止的“点”,两者是辩证的.太极拳也一样,它所崇尚的“圆”,只是一个过程,一种动态的效果.即便你真正练成了百变金刚,成为了形态上的球体,当对方的力量作用于你的时候,如果你不转动,一样会被打出的.所以,只有转动,才会有圆,这才是太极拳所说的“圆”.


洪先生很早就提出了静态的“三角”和动态的“圆”,认为圆是由无数个三角所组成,所以洪式太极拳并没有“腋下空”、“肘不贴肋”、“双手抱球”的规矩,提出的核心要求为“松圆”,李驻军先生将其进一步解释为“松开,转圆”,松开是条件,转圆是效果、是目的.因此,洪式太极拳的圆,是转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再来看这节的标题一“凸轮机构”,就应该理解,这是一种效果上的阐述,是利用人体客观存在的运动机构模拟出来的.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通过其回转或往复直线运动,将动力传递给从动件,这就是凸轮机构.图7所展示的装置,便是一个使用了凸轮机构的内燃机配气系统,活塞在凸轮的转动下,有规律地做着直线往复运动.

前面说到,人体并没有这样的轮子,但却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模拟出这样的效果,比如说洪式太极拳的挤法,随着手部离躯干越来越远,同对方的接触点所走出的曲线轨迹的半径也越来越大,于是便产生了排挤作用(暂不考虑手臂的自转).机器中凸轮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于被固定在特定轨道上的从动件,其意义也仅仅是推动而已,而当这种凸轮效应被运用在洪式太极拳中时,道理可就可没有这么简单了.

洪式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在于“化打合一”,这和一般拳术是不大一样的.洪式太极拳“化打合一”的方式有三种:“一引一打”、“带引带打”和“即引即打”,而这三种方式又属最后一种最为精妙,也最令对手难防.“即引即打”的特点是仅在一个接触点上完成化劲与发劲,而且是同时的.那么洪式太极拳是怎么做到的呢?一部分奥妙就隐藏在凸轮机构的原理中.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还是以洪式太极拳的挤法为例,且只考虑手臂公转的情况.如图8(a)所示,上面的圆代表敌方,下面的椭圆代表我方,当我方贴住对方躯干向其中轴线施以挤法时,如对方抗劲,其作用力F与我方作用力G在点A处产生抵触.这时,由于我方手臂的公转,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方的作用点A会被我的转动带离原来的位置,如图8(b)所示,这时对方的作用力来不及改变方向,依然指向A点,瞬间失去了与其相平衡的作用力G,从而使自己重心失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方的作用力G如同凸轮一样做着动态调整,让这个力始终指向对方的中轴线,在滚动中产生了新的作用点B.于是,对方在失重的状态下,源源不断地遭受到这个碾压力G的作用,从而被打了出去.

从这个原理中可以看出,无论对方来力有多大,只要在恰当的时间避开A点之锋芒,使我方作用力滚动到敌方作用力的侧翼,便可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在实际运用时,这个过程也是“一转即逝”的,因而便体现出了洪式太极拳“化打合一”的技击理念.

那么,在明白了上述原理后,也应该能够理解,手臂的自转也可以产生碾压式的凸轮效应.因为手臂是有粗度的,其横截面近似圆形,随着公转产生的推动作用,手臂的自转便成为了一个向前碾压的轮子,上面所说的挤法,实际上是两个凸轮的合成,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从两个维度上同时破坏对方的平衡并予以打击,这正是洪式太极拳的精妙所在!六、螺旋机构

缠丝劲是陈、洪二式太极拳的精华,提出“太极拳缠法也等不明此,既不明拳”的陈鑫先生,在其《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画了许多缠绕在人体上的一圈圈顺逆缠丝的线条,以此来表达缠丝劲的走向.但由于古人对运动科学的了解比较有限,又引入了《河图》、《洛书》为其论证,使缠丝劲愈发神秘,甚至有了些许的巫性,使得后学者依旧摸不着头脑.洪先生可谓是开宗明义,用精炼的话语揭开了缠丝劲神秘的面纱:“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首次将缠法摆到了核心运动规律的位置上.洪式太极拳的缠丝劲,便是基于这种螺旋运动形式而产生的.

在机械领域,螺旋机构是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以牺牲距离来换取动力的一种机械装置.螺旋机构是“斜面”这一简单机械的延伸运用,它将斜面缠绕于转轴之上,形成螺纹,使其在旋转中产生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螺旋机构的运用相当广泛,千斤顶、螺丝钉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这种省力的螺旋运动的形式,又是如何体现在人体上的呢?

事实上,人体并无螺纹,所以这样的效果其实也模拟出来的.在洪式太极拳中,有这样一些动作要领:“出手不出肘”、“收肘不收手”、“松肩沉肘扬指”,这就保证了我的手臂形成了一个斜面,在对方与我接触时(无论按与抓),其作用力总是作用在这个斜面上,如果此时保持这样的角度直接向前催动,便是斜面的运用,但还不是螺旋的运用,产生螺旋运动还需要另一个条件:转动.但是前面说到,人体并无螺纹,转动所产生的动力无法使形成的斜面向外延展,所产生的效果也仅仅是使力点扭曲和滑脱,犹如一个没有螺纹的滚轴.为了模拟出螺旋机构,我们还需在纵向上增加一个直线或曲线运动,使得这个斜面在旋转中前进,这就要求手臂在梢节的引领下,使手臂向特定方向伸展,即手臂的公转.

说到梢节的引领,在这里有必要阐述一下其中的道理.由于人体手指与腕部骨骼数量较多,其灵活性非常好.且由于尺骨与桡骨的存在,整条手臂的自由度从手指到肩部是依次递减的,那么在催动手臂自转时,最佳部位当然是从手指开始.另外,梢节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在公转中控制好斜面形成的角度.因为对方是动的,会千方百计破坏这种斜面的存在,所以我方对这种角度的动态控制,也必须由较为灵活梢节来承担.

从上述中可以看到,“形成斜面”、“手臂自转”、“手臂公转”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可在原理上模拟出螺旋机构,这就是缠法.通过缠法,我方可将身肢的旋转与伸展的力量融为一体,产生强大的化打合一的力道,这就是缠丝劲.因为手臂的缠法最为复杂,懂得了它也就懂得了腿部和躯干缠法的原理.躯干只有自转,没有公转,而腿部也只有在变换步型和运用腿法时才会出现公转,它们相对于手臂来说

本文是一篇太极拳论文范文,太极拳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洪式太极拳中的机械原理漫(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太极拳及死点及手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太极拳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比较简单.

螺旋运动运用在洪式太极拳中,除了省力、增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产生绞力.机械传动螺杆是极其坚硬的,在承受到强大扭绞力时也不会有疼痛感,而人则完全不同.人的肢体在这种绞力的作用下,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内部便会产生应力,而这种应力主要集中在关节韧带处,所产生的疼痛感会令对方痛苦不堪,从而失去战斗力.因此,洪式太极拳的擒拿,自始自终都贯彻着缠法的运用,威力巨大,精妙无比.

结语

到此,笔者以典型的机械机构为主线,对洪式太极拳中蕴藏的机械原理做了一次粗浅的挖掘,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却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洪式太极拳是一门多么科学的技艺!虽然先辈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原理并不大了解,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使得这门拳术的理法逐渐接近了科学原理,这也是所有技艺上升为学科的必经之路.实践终究会上升为理论,当初的陈家拳并无太极之名,正是由于后来人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阴阳变化之理,推动了它的发展,太极拳才得以命名.

相关论文

洪式太极拳中的机械原理漫(上)

本文是一篇生物力学论文范文,生物力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洪式太极拳中的机械原理漫(上)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物力学及。

作者改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历

此文是一篇太极拳论文范文,太极拳有关论文范文,与作者改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历相关硕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太极拳及经络及阴阳方面。

机械原理与机构设计探析

本文是一篇机械设计论文范文,关于机械设计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机械原理与机构设计探析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机械设计及。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优化

本文是一篇机械设计论文范文,机械设计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优化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机械设计及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