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3-01 点赞:48179 浏览:9732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护理工作论文范文,护理工作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护理工作及统计学及母婴护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护理工作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目的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母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即常规护理组与观察组即母婴床旁护理组,各组均为50例,经护理后,对两组母婴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母婴的护理效果后,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母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 键 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价值

社会的进步加上医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学治疗理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医疗机构已也愈来愈关注与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1].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从产妇的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需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产妇的需求,为产妇、婴儿、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使产妇及其家属更好地适应家庭角色的变换,并迅速进入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中,掌握相关的育儿技能,照顾好新生儿[2].本文以100例母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0例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另外5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母婴患者,所有产妇均是单胎头位,临床上并无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表现.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组均为50例.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为25~36岁,孕周为37~40w,自然分娩35例,剖宫产15例;高中以下学历9例,中专及大专学历18例,本科以上学历23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胃癌24~37岁,孕周为38~41w,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13例;高中以下学历11例,中专及大专学历20例,本科以上学历19例.使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孕产次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照母婴护理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护士开展不同的护理工作.如三班护士主要的职责是管理病房与在夜间护理母婴;专业护士的主要职责是上白班对母婴进行专科的护理,并向产妇及其家属宣教健康教育知识;抚触护士则担负起抚触新生儿的职责;沐浴护士则是帮新生儿沐浴,辅助其游泳.其中在母亲床旁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母乳喂养、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其他的护理诸如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抚触、沐浴、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工作均是由岗位不同的护理人员在不同的区域完成[3].

1.2.2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采取传统母婴同室的环境,于产妇床旁开展各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以便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观摩,并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主要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有:配置护理用具、健康宣教、接触护理等.①配置护理工具.②健康宣教.在产后第1d就向产妇及其家属宣讲母婴同室的意义,以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第2d,指导产妇对婴儿进行抚摸、淋浴,并开展相关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婴儿臀部、脐带的护理,以避免发生红臀、感染的现象,告知产妇婴儿可能发生的病症及注意事项,以免造成惊慌.第3d,开展心理护理,对产妇前2d的护理疑惑进行解答,并及时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纾解其紧张、无措、担忧、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使其能够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4].第4d,对产妇的饮食、个人卫生、避孕等方面进行指导.③接触护理.积极引导产妇配合护士开展接触类护理工作,如帮助婴儿注射、沐浴等.初始阶段由护士示范正确的沐浴、抚摸方式,向产妇详细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如怎么抱小孩、正确的抚摸方式是怎么样的,给婴儿洗澡时头部该怎么平衡等;之后让产妇开始亲自实践,护士在一旁协助,最后使产妇能够自行照顾新生儿.


1.3评价指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所有产妇掌握相关母婴护理知识的情况与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设置50道关于母婴护理知识的问题,每道分值为2分,总分100,以60及以上为合格;同时在问卷上设置关于临床满意度的问题,分为三个选项: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婴儿护理操作技能则采取产妇实际操作(喂奶、抚摸、沐浴等),护士打分的方法进行考核,动作顺畅、无大错误即为合格.

1.4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量数据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经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合格例数为48例,合格率96.0%,对照组掌握母婴护理知识的合格例数为27例,合格率为54.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婴儿护理操作技能方面,相比于对照组60.0%的合格率,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8.0%,明显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上,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0%,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通常是分阶段(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且对母婴进行护理时,产妇与新生儿是分开进行的,产妇不能直接观摩并参与到新生儿的脐部、臀部、抚触、沐浴等护理过程中,该护理模缺乏整体化的护理思想,且不够人性化,不利于护患沟通,同时也不利于产妇与婴儿培养感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可以让产妇参与到婴儿的护理工作中,进而提高其护理新生儿的技能水平,并能增强母婴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产妇能够尽快进入到母亲的角色中,为以后的育儿提供相关的经验[5].

本研究中,笔者对比分析了实施常规护理与采取母婴床旁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产科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产妇在掌握婴儿护理知识情况、护理技能水平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精心、全面的护理工作,也觉得非常满意,相比于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在临床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我国临床产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属于一种较为新潮的护理观念,仍需不断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其应用的方法、临床程度等.笔者认为在实施该模式时,需要注意的要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安静与卫生,以避免干扰到产妇的休息,保证其睡眠质量,并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相关论文

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

本文是一篇统计学论文范文,统计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统计。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本文是一篇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新生儿护理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新生儿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