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热起来了

时间:2024-03-19 点赞:46150 浏览:8835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文艺学论文范文,文艺学有关论文例文,与书市热起来了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艺学及艺术类及文学创作方面的医院管理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艺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书评人简介

顾文豪,新锐青年书评人.上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在读硕士,修读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性喜读书,乐至沉酣,读书之余,写作书评.现为《书城》、《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上海书评》、《外滩画报》等多家主流文化媒体撰写文学艺术类书评.

4.5月开始的上海书市热起来了,好书层出不穷.一般来说,每年的夏秋和年头年末是图书大量上市的时候.

先说的是一本再版好书,曹聚仁先生的《我与我的世界》.记者出身的曹聚仁先生是传记文学的热衷者,但曹先生无意通过自述来建构自己的“形象”,毋宁说这种建构恰恰是其极力反对的.那些叱诧一时而今抒发髀肉复生之叹的回忆录他不写,立功立德无望遂在立言上争出路的回忆录他不写,与己有关之事写得不尽不实、道听途说之轶闻谣传却大费笔墨的写法他反感,颠倒轻重失之浮夸的态度他更不取.他不打算借传记文学来“造神”,只想凭着手头“相当数量的文件和证据”来“画出一幅真实的肖像”,他心向往之的境界是如莫罗亚说的“根据对于事实的观察,来作出整个的叙述,然后再细心而不带感情地做一番新的独立的研讨,借以证实那些叙述的内容”.

因此,在曹先生的回忆录里,我们读到的是作者极力希望营造一种“不带感情”、具有“相当数量的文件和证据”构造出来的一幅自个人到家国时代的“真实的肖像”.其总体构想,“着眼在‘我的世界’”,“颇想勾画出我们那一世代的生活轮廓以及当年所共同经营的文化工作”.

再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篆刻家陈巨来撰写的《安持人物琐忆》.若是民国有博客、有微博,我打赌陈先生绝对兴致勃勃写博文,且高居文化娱乐版块点击量前茅.此老刻印之外,亦好笔墨,最喜作人物随笔,和通常文绉绉的文人笔记不同,荤素不忌、猛料迭出,读得人心惊肉跳、脸红发烫.

不过这种八卦也不是阿狗阿猫都能写的.要交游广,性情妙,没了前者,就没了干货;没了后者,再多的干货也炖不出一碗浓汤.老先生竟然两样都不缺.从王孙贵胄如溥心畲、袁寒云到艺坛名流吴湖帆、谢稚柳,从一代才女周炼霞、陆小曼到花国头牌富春楼老六等,这样的人脉如今哪位艺术家拿得出?加之毫无头巾气,善幽默,好奇心重,尤关注名人男女,读来令人生欢喜心.

以真实来要求八卦之人,既无趣亦可恶,好的八卦就是文学创作.况且读读当年文人的八卦,真觉得他们性情不一,各有气度.私德好不好是一回事,有没有和敢不敢有性情是另一回事.试想一下,百八十年之后来读今日艺文人士的八卦,我看大概除了房子、位子、车子、女子、票子无甚可观,这样的八卦还好意思说八卦?

再是桑塔格之子戴维里夫撰写的关于母亲死前岁月的回忆录《死海搏击》.第三回被诊断患有无药可医的血癌的桑塔格这回终于确信自己并不能与众不同,至少在生死面前.这书没有通常的陈言滥情,相反时时蕴藉着一股徘徊在生死边沿的冷静和思省.里夫借桑塔格的故事告诉我们,困难不在于人如何面对死亡,而在于人如何面对死亡前的存活.换句话说,如果活着的意义已然失去,如果自己的名字早就被列入勾决名单,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又该怎样将剩余时光打发掉?是讷讷无言地静候还是哀嚎啼哭地挣扎?是终于知道我们真的没什么与众不同还是仍旧盲信自己能死里逃生?生命的本质当此暴露无遗,而人性与人格的本质也随之无所遁形.是的,问题不在死亡的结果,而在死亡的方式,死亡的态度.桑塔格自始至终都未曾主动走向死亡,她不仅是恐惧死亡,更是以其全部的生命向死亡的反方向狂奔冲突,她以她的方式死去,而死亡对她而言,不过是一种活着的方式.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