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4-02-15 点赞:51741 浏览:10545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中医药方面有关医学论文怎样发表,关于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情况的报告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药及科技创新及技术创新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医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就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技术和临床疗效,一直承担着人民群众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在新一轮医改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作为医改的重要配套文件.

浙江是中医药大省,历代名医辈出,流派纷呈,学术繁荣,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历任领导都非常关心支持中医药工作,对发展中医药事业都有明确指示.1997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简称《条例》)后,省政府于2000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的意见》.2008年,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更好地落实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省政府把“中医药攀登工程”列为卫生强省建设的六大工程之一,把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列入“省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把中医药普及项目作为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分别予以重点支持.强化对中医药工作的考核力度,把是否出台扶持中医药政策、是否落实中医事业经费比例等内容纳入卫生强市、强县的考核指标.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强化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责;成立了由卫生、发改、经信、财政等16个部门组成的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各地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推动中医药工作,普遍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不少市、县(市、区)出台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据统计,全省中医药投入2005年为1..88亿元,2010年达到7.06亿元,增长了3.76倍,高于同期医疗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其中省级中医药投入由2005年的59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67亿元.有关规划和重点项目加大了对中医药的倾斜,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农合工作中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宁波市、嘉兴市先后出台政策,按照中医药服务量对门诊和住院服务分别给予补助.

总体来看,全省各级政府积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整体推进,全省中医药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全省中医药工作以继承创新为主线,加快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药科技教育支撑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不少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初步建成了以省、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重要力量,基层中医诊疗服务网点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壮大中医医疗服务主阵地.省政府支持4家省级中医医院整合医疗资源,扩大发展规模,增强综合实力.2000年,浙江省第二中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和省精神卫生研究所重组成立省立同德医院.2010年,省立同德医院门诊量比重组前增长了6倍,出院量增长了15倍.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一半以上的中医医院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其中10家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列入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9家县级中医医院列入投资建设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3多亿元,投资近2亿元.长兴县政府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对中医院实行异地新建,迁建后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同比增长了57.6%和28.5%.永嘉县政府重视县中医院硬件条件的改善,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二期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投入.目前,全省共有公立中医医院93家,与2005年相比,资产总值增长了1倍,达到136亿元;建筑面积增长了40%,达到207万平方米;开放床位增长了44%,达到23280张.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和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实施等级医院评审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地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增点扩面.目前,全省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率分别达到95%和90%,比全国平均高18和15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支持鼓励中医多元化办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民营中医药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共有民营中医医院39家、门诊部和个体诊所174家.杭州市上城区加强规划和引导,形成了集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同仁堂、积德堂等多家民营国医馆的“中医名医、名馆一条街”,并与旅游服务业相互交融,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加强“三名三进”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省重点围绕中医“三名三进”(中医名院、名科、名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建设,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省重点建设中医名院35家,带动中医医院的整体发展.在2011年等级医院评审中,达到甲等标准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由原来的5家增加到10家,市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乙等以上水平.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示范中医科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目前,全省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重点专科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58个、重点专科106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7家.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杭州市中医院中医肾病专科,2010年门诊量和出院病人分别达到79626人次和3095人次,区域外出院病人占50%以上,服务量与浙医一院肾病中心基本持平.富阳中医骨伤医院作为一家中医专科医院,以其独特的疗法和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我省自1982年起组织开展省级“名中医”评选工作,把培养新一代名中医放在“三名”建设的突出位置.目前,全省有省级名中医128名,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13个.各市均开展了市级名中医评选,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和学术传承.以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载体,充分调动各方支持中医药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十一五”期间,新增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2个(全国共15个)、先进县10个,新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10个.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确定19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推广成熟、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60项.积极推动中西医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提高中医医院对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强化重大疑难病防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服务需求.重点提高11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服务能力,其中4家达到了甲等水平.


2010年,全省公立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比2005年增长57%,达到3398万人次,占全省医院总诊疗人次的22%;总出院人次增长59%,达到61万人次,占全省医院总出院人次的15%.每医师年承担门诊量达到2988人次,居全国第4位.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我省把培养和造就新型中医药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中医药工作的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落实各项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完成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布点.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中医药继续教育全覆盖.全省每千人中医师数达到0.37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26人.公立中医医院有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3421人,比2005年增加了1390人;硕士以上学历1563人,比2005年增加了1101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养.组建省级名中医研究院,为名中医及临床中医药骨干搭建学术交流和传承共享平台;启动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工作,加强中医药临床实用型人才和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目前,全省中医药系统有国医大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省特级专家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9名、省级名中医128名、中青年临床名中医31名、基层名中医77名.多渠道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累计培养农村中医骨干661名,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419名.提高学历教育层次和规模.省政府支持并推动浙江中医学院整体搬迁并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现拥有中医药博士点5个、硕士点23个,5年来毕业生人数达到11566人.温州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新增了中医相关专业,全省中医药学历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

(四)加快创新步伐,推动中医药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我省一直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积极培育中医药科技优势力量.明确中医药科技发展方向.确定了中医临床研究、传承研究、中药开发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重点优先发展方向,对血液病、肿瘤、脾胃病、肾病、风湿免疫、心脑血管病等具有明显优势的中医药领域进行重点扶植,培育标志性成果参与国家及国际竞争.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浙江省中医院承担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建设项目,目前已到位国家和省配套资金1.5亿元,为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集中力量建设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5个,国家中医药实验室20个,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26个,基本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优势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努力提升中医药疾病防治研究水平.组织实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育推广计划、中药开发和制剂研究计划,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今年新实施的4个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第一期资助金额各达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省中医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高,共承担国家中医药研究课题70余项,并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

(五)注重文化传承,增强中医药软实力.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各地重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推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中医药知识宣传.成功举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省活动,广泛开展中医药条例、方针政策和科普知识的宣传,举办百场讲座,直接参与群众达到100多万人.开展“走进浙江中医药”系列宣传活动,加强中医药功效的宣传,正确引导老百姓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立浙江省中医药博物馆,整理出版了一大批中医药古籍文献.全省共有5个中医药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10个项目入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系统总结梳理浙江中医流派学术特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浙江中医学术流派.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坚持突出特色,围绕医疗机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重点,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重点建设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单位3家、试点单位7家.编撰出版了《浙江中医药文化》等一批反映浙江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著作;绍兴市举办了首届越医文化论坛暨张景岳学术思想研讨会,并编撰出版了《越医千年》,中医药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六)推进转型升级,促进中药产业平稳发展.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性产业.我省大力实施重点品种培育、中药现代化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加大产品市场开拓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2010年,全省中药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6.7亿元,比2006年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1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2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药工业企业共17家,完成销售收入60.7亿元,实现利税15.5亿元,分别占全省中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的79%和88%,康恩贝、正大青春宝、回音必3家企业位列2010年全国中药行业企业销售收入50强.截至2010年,全省中药企业共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6个浙江省名牌产品,中成药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品种11个.建立了省级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和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省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五年来,我省研发成功并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有45个,仿制药23个.中药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此外,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我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全力扶持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省政府经慎重研究,决定中药饮片在基层医疗机构不执行零差率销售,其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按原规定执行.在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将中药饮片作为例外,保留医院中药饮片的进销差率.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要求新农合中医中药的报销比例高于西医西药,并鼓励降低中医药报销起付线、扩大中医药补偿范围.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把中医药防治慢病列入各级政府的医改责任书,开展了哮喘病和高血压病中医药免费防治试点,深受低保患者的欢迎.

三、正视问题,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中医药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这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在卫生投入大幅增加,群众医疗需求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相对滞后,中西医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此外,中医药工作地区间不平衡问题也比较突出.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困难和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但仍有一些同志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行业内部对中医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有待提高,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中医药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全省11个市仅杭州、温州、丽水三市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单独设置中医管理部门.

(二)中医药扶持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地区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力度不够,有些已经明确的扶持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条例》中有关中医药事业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10%的规定尚未得到兑现.中医药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财政投入及补偿机制有待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偏低,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技术的劳务价值.

(三)中医药自身建设亟待加强.中医医院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不少中医院医疗用房不足、设施设备陈旧.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服务领域仍有较大拓展空间.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仍显薄弱,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治病价格大幅提高,使得中医药便廉的优势正在消失.这有中药饮片价格上涨的原因,也有医院管理不到位的因素.

(四)中药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我省中药企业总体上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扩张能力不强.传统中药优势发挥不足,药材优势未能较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中药有效处方及民间验方没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中药材质量管理亟待加强.

针对当前中医药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下一步,我们将主要在以下几

本论文是一篇中医药方面有关医学论文怎样发表,关于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情况的报告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药及科技创新及技术创新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医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自觉性.组织好传统医药日、走进浙江中医药、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工作氛围.广泛开展中医药政策和知识的宣传,促进中医药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提高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

(二)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各项政策,完善对中医药的财政补偿机制.继续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完善中医药职称晋升、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等政策.支持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创新、中成药二次开发、饮片加工、关键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及创新平台创建.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对中药重点品种、保护品种、专利和新开发品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省医保目录调整时,对浙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中药新药或优势品种、二次开发的名优中成药给予优先支持.

(三)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发展难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使中医药发展更好地符合自身规律、体现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中医药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中医机构.加大中医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注重科技创新,在把握中医药本质特征、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争取新突破.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医药人才结构,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四)加大督查力度.对照国家和省有关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尤其是《条例》提出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提高中医药在年度医改责任书中的比重,将更多惠及百姓健康、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医改责任书,并加大考核要求.提高中医药在卫生强市强县考核中的比重,将“设置中医药管理机构”作为卫生强市申报的门槛,将中医药事业费投入作为卫生强市强县考核的重要指标.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一直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十分关心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今天,省人大常委会又专门听取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有力监督和鞭策.我们将认真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各位委员的批评和建议,认真研究办理本次审议意见,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坚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相关论文

学前教育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学前教育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学前教育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报告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前教育及幼儿教。

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此文是一篇医药公司论文范文,医药公司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药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医药公司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是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论文范文,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学年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