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时间:2024-04-10 点赞:46847 浏览:9158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全科医生论文范文,全科医生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全科医生及社区卫生服务及信息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全科医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在著名的前门箭楼西南侧的大栅栏煤市街上,属于北京市原宣武区(2010年7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原宣武区与西城区合并,成为新西城区).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大栅栏医院,是一家一级甲等医院,2006年整体转型为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栅栏地区面积1.26平方公里,辖区社区居委会9个,户籍总人口56008人,流动人口20000余人.

中心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内、外科)、中医科(含中医骨科)、妇科、口腔科,及其他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科室,是区内唯一24小时应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下设石头胡同、东琉璃厂和、北火扇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编制人员108人,现在岗职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6人.

从坐等患者上门到主动上门服务的转变

据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凯介绍:中心从一级医院转型以后,主要业务从原来的以疾病治疗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居民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为辖区居民提供全科诊疗、预防保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残疾康复、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六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卫生服务.按照规定,中心组建了9个社区医护防团队为所辖9个居委会的居民提供服务,每个团队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预防保健人员各一名.各团队在居委会的配合下,为每个居民和家庭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入户随访、登记和建档,把居民分成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等几种类型,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规范,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管理,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四种慢性疾病进行强化慢病管理.2010年年底北京市卫生局提出在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为每个家庭提供家庭医生式的服务,要求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的家庭不少于600户.现在与大栅栏社区中心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约的家庭超过5400户,超额完成了任务.

社区服务转型中的两个故事

社区卫生工作关注的是居民的健康,提倡的是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保健服务,但是对于这样的理念很多居民开始并不接受.郑主任介绍,那时候一些居民对于社区卫生人员入户随访和建立健康档案很不配合,还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2008年北京市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当时中心的一名护士穿着白大衣,佩戴着社区的胸牌到住户家走访建档.可敲了半天门就是不开,后来经过反复解释门终于开了,但在建档登记过程中由于内容较为详细,住户觉得像在查户口,侵犯了隐私,于是狗放出来把护士的腿咬伤了.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很多居民开始认识到社区医生是真正在为他们的健康服务,因此开始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并主动和他们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郑主任又举了另一个例子.2010年冬天,一位和社区医生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老人到医院看病后需要输液,他约好卫生站的护士早上8点半上门输液,可护士8点半敲门时老人却没有回答.开始护士并没有在意,以为老人可能出去买菜了,就继续到其他预约患者家去输液.由于很多社区医护人员与居民的关系就像邻居,非常熟悉融洽.她突然觉得不对劲,老人腿脚不好,根本不会出去买菜.她赶紧跑回去再敲门,可还是没有回应,她觉得可能出事了,于是赶紧联系居委会,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打开门,这才发现老两口煤气中毒了.当时老太太的情况还好,老先生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才慢慢好转.“如果不是我们的护士上门服务,如果不是她责任心强,与居民熟悉,那天可能真的就出事了”郑主任介绍说.

社区卫生信息化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及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和区卫生局、社管中心的支持下,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原宣武区信息化系统试点单位.2010年3月中心启动新社区卫生系统的培训和模拟训练,5月初系统开始试运行.新社区系统以全科医生工作站、社区健康档案、慢病管理、与医院预约和双向转诊为主,可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档案管理、药品管理、公共卫生、社区康复、妇女保健的功能,以及对下属社区卫生站的人、财、物和绩效进行考核和管理.

另据郑主任介绍,原宣武区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安装一台服务器,并通过政务网与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服务器相连接,社区卫生数据信息全部汇总到区社区卫生平台,并实现全区共享.现在,原宣武区的居民只要在社区卫生系统中建立了健康档案,那么他用社保卡或医联码在全区8家社区卫生中心和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的任意一家挂号,他的个人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档案、既往就医情况和用药信息就会立即在全科医生工作站显示出来.“实现社区系统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实现健康档案的共享,而且对于医生了解居民健康状况,调换药物和剂量,主动进行疾病管理,促进居民健康具有很大意义.”据悉,目前北京市正在其它各区县进行区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不久的将来北京市的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的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都可以通过市社管中心的信息平台实现交换和共享.

慢病管理使社区服务模式从治疗转为预防

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业务,是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社区卫生系统可以通过全科医生工作站完成对慢病患者的管理.慢病患者来就诊时,全科医生通过慢病患者的大病历可以方便的了解患者的历史情况.就诊过程中,全科医生通过一次信息录入就可以同时完成门诊和随访登记表的信息录入,减少了医生的录入负担.系统会为慢病患者自动生成慢病随访计划,并提醒医生进行随访,提高了慢病管理水平.在全科门诊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识别慢病患者,提醒医生将患者纳入慢病管理人群,按照北京市慢病管理规范进行诊疗.系统还提供了高危人群初筛功能,通过体检、门诊检查等健康档案中的信息筛查慢病高危人群.及早发现,及早控制,将社区服务模式从治疗为主逐渐转变为预防为主.

预约转诊缓解挂号难,推进分层医疗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10年7月市卫生局启动了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预约试点工作,原宣武区作为试点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在市卫生局、市社管中心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原宣武区的大栅栏、天桥、陶然亭和椿树等四家社区中心与北京友谊医院签订了协议书,确立了转诊预约关系.友谊医院设立专门机构,每天预留一部分专科或专家号源给社区中心,同时采用实名制管理,并对转诊患者免收预约挂号服务费.在患者病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诊断,且社区中心不能完成的情况下,社区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上申请预约转诊,申请通过转诊平台发送到友谊医院,24小时内即可完成预约挂号,3个工作日内安排就诊.截至2011年3月6日,中心共为221名患者预约挂号,其中189名患者预约成功,成功率85.52%,就诊率45.25%.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郑莉表示:预约挂号和双向转诊,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大大减轻了“挂号难”的困难;而且也是新医改提出的首诊社区、分级诊疗、共享医疗资源要求的具体体现.

健康通手机7天24小时随时服务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为社区卫生中心的全科医生配备了“健康通”手机,其目的是为居民提供随时随地的医疗、用药、健康等方面的咨询.按照规定,健康通手机必须要公示,而且必须7天24小时开机,社管中心会不定期地进行暗访检查.郑主任说:“全科医生必须每天随身携带健康通手机,即便是下班后,甚至睡觉后,如有来电也必须接听.中心的很多全科医生都有过在家睡觉后,接到居民咨询的经历.”


实现社区药品采购和管理

社区卫生中心使用药品包含零差率和非零差率两种,其中对于非零差率药品的使用有着严格限制.零差率药品通过北京市药品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由指定的配送机构统一配送.由于全北京市的药品采用统一的药品编码标准,在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药品时生成的采购清单,可以方便的导入到新社区系统中,并生成入库单.而社区中心的药库采取零库存方式,药品入库后立即发到药房.

收支两条线,政府投入社区信息化建设

由于社区卫生中心采用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包括:区社区卫生平台所需的平台服务器、社区中心服务器、存储备份系统、安全等设备,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需电脑、打印机、扫描和软件等.

社区系统与公共卫生系统实现对接和共享

以前,北京市在传染病管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免疫接种、精神卫生防治等公共卫生方面都建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现在的新社区卫生系统可以实现与这些公共卫生系统之间的对接和整合.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在公共卫生系统中录入的数据和信息,会自动导入到社区卫生系统中,并自动生成提示和提醒信息.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共享,既降低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统计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又可以使全科医生对居民的预防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世界城市示范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2010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信息化专家,对大栅栏社区卫生中心进行考察后,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表示赞扬,并表示:“北京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创造性地建立了很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工作很有特色,非常成功.世卫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中国北京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推介到其他国家.”

相关论文

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专科企业毕业论文,关于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