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龄与人际关系

时间:2024-03-08 点赞:45899 浏览:8850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人际关系论文范文,关于人际关系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心理年龄与人际关系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人际关系及年龄及人际交往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际关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人的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是可以变化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此时的“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经常听到有人说:“哎,我老了;身还年轻,心已苍老.”

所谓心老,大约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也的确有专业测试的结果说明,很多人的心理年龄就是大于生理年龄的.其实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极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样的,而前者高出后者,也是正常的现象,即使相差很多,也并非病态.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心理年龄的“老”而忧虑.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

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不是绝对的好和坏可以区分的.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表现出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及智力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此时的“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比如,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因为对方是小孩,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与他们进行对话沟通.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不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其实,这种方法如果稍加用心地“普遍应用”,将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帖良好的润滑剂.

最简单的事实是,和父母之间,成年后会觉得沟通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都是天真烂漫可爱的小孩子.不管在外面有多么大的公司多么高的地位,那些“附加值”在父母看来,都不过是“皇帝的新装”.用“社会面孔”去对待父母,你不自知,可父母会感到极端不舒服.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该享享清福”,而忽略了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我们一些照顾,实际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关爱自己的孩子,并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所谓“还不清的儿女债”,其实也是父母心头最甜蜜的债.若没的还了,没的指点了,恐怕也是一种失落.所以,在长辈或上司面前,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年龄来.

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吻合应该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境界.当我们了解各阶段心理年龄的优缺点,自然可以像了解任何事物那样的加以利用,取长补短.如同很多年前提倡的“换位思考”那样,心理年龄是一个新的参数,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得到最佳的发展环境.

相关论文

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护理

为您写心理护理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心理护理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护理相关论文范例,包括关于心理护理及儿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