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浅述

时间:2023-12-21 点赞:48746 浏览:9774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药品营销论文范文,药品营销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药剂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浅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药品营销及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药品营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9-0291-02

【摘 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的重要举措.本文就我系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情况做初步阐述.

【关 键 词】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订单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工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使学生尽快胜任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于2007年与贵州省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人才培养的“订单”,为该企业培养三年制中专层次的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人才.2007年以来,连续2年面向社会招生,通过入学考试录取100余名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订单”,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协调与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使订单培养得以顺利实施.

1以市场调研为依据,设置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

2002年以来,我国执行了医药改革政策,国内药品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各种“大药房”、连锁药店应运而生,为药品营销带来了生机,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在销售药品过程中,销售人员如何按照临床用药基本原则指导购药者科学用药如何根据临床诊断为购药者提供用药指导如何向购药者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对购药者作出用药剂量、疗程等的建议这就对药品销售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药物知识、根据临床诊断建议药物治疗知识、药品营销能力、药物营销宣传策划能力、营销心理知识、沟通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然而,从各“大药房”的销售人员情况看,主要来自中职医学专业毕业生,甚至有些是非医学专业人员.鉴于药品营销工作对营销工作人员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培养针对性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药剂专业学生的基础上,与贵州省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签商议,设置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以“订单”方式,按照企业要求的“规格”、“质量”培养人才.


2签订用人订单,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顺利实施

签订用人订单,是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前提.经多次商谈,学院与贵州省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岗位用人订单,明确了企业、学校、学生的职责、义务.学校按照“订单”的要求培养学生;企业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条件、对符合“订单”要求的学生录用到企业工作;学生保证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培养目标,毕业后到企业即能胜任工作.

3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符合“订单”的人才

在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共商合作的前提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考虑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改变了培养计划单方面由学校制定,克服了培养计划符合学校习惯性管理而脱离企业岗位需求、脱离市场需求的弊端.

“订单”培养计划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技能要求,即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较好地掌握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本知识及医药营销知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药商品经营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既要通过各门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考试(考核),又要通过培训获得药品营销员资格证书;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通话交流能力.通过“一书双证”的培养,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提高了学生对将来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4重视课程设置,满足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课程作为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课程设置必须与职业岗位培养目标接轨,紧扣企业岗位对“订单式”人才的要求,满足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要,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间隙、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突出如《药品营销》、《营销心理》、《海典软件》等企业岗位必须的专业课程设置,构建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本着“必需、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开设课程.

5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的要求和质量,校企积极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财、物,提供相应的教育设施、设备作为必要的支撑.学校选派业务素质精良教师、企业挑选高水平的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企业各分店完成教学.

学校以“订单”主导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依据“订单”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的要求,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校内教学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岗位工作的能力.企业经理、药店店长时常到校与“订单”学生交流、并开设专题讲座,传授业务知识,让学生较早熟悉企业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按教学计划,学生在第三学年将安排到贵州省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各所属药店顶岗实习720学时(8个月)外,在日常校内教学期间,按教学要求或公司需要安排学生到该公司所属药店见习或参加营销等活动,进行实地训练;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到该公司所属药店或其他医疗机构教学实践1个月.通过在校理论学习和到企业实践交替进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实现了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成为“订单”合格人才.

6学生成绩评价的改革

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的方式.由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自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就不同.理论教学的评价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见习及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在校内,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确定考试与考查科目;对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各不相同.同时,考核方式灵活多样,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问与作业相结合、考勤与听课情况相结合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7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药剂专业“订单”培养的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思考与改进:

7.1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容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双方合作缺乏连续性.在2007、2008连续2年的招生后贵州省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企业决定2009年暂停“订单”培养.

7.2受到合作企业经营风险与学生就业双向选择的制约.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对人才的需求量就大,“订单式”培养的人才也就不愁没有岗位,一旦企业经营处于一种萎缩状况,对“订单”培养的学生的接收就存在问题;同样,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初可能看好该企业,但是到了就业阶段,如果找到更加理想的单位就有可能毁约,这将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7.3教师职业素质与职业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多数教师本科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少企业工作经历;部分教师来自于原中专学校,虽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但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职业教育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7.4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上对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的认识不足,加上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较少,入学考试录取分数低,筛选余地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完成“订单”有一定难度.

[收稿2009-02-2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