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

时间:2024-02-10 点赞:45725 浏览:8941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课程论文范文,课程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课程及体育教育及体育课程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课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对体育专业教育中“术科”课程的概念、特征、性质、结构和类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术科”课程目标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知识并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具有学习空间、教学环境开放性特征.“术科”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思维方式属于求异思维,知识内涵具有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双重属性.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专业教育;术科;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64-04

我国各类体育院校和体育系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教授与学习各类课程来完成.体育专业教育中包含了理论和技术教学,因而也包括了理论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通常人们习惯将技术类课程称为“术科”课程.“术科”课程是体育专业教育的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根本,同时也有别于公共体育课程.本研究认为“术科”课程是根据体育院系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体育学科领域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组织起来的,以实践性课程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群.通过对“术科”课程的研究,理清“术科”课程的特征、性质、结构和类型等,有助于促进体育专业课程建设,推动体育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

1“术科”课程特征

1)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得知识并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

体育专业技术学科是由运动项目组成的课程群所构成,而构成运动项目的课程体系包含了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理论原理知识.“术科”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方法都与传统的知识类学科课程不同.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术科”课程知识传递中,不仅要通过语言的表达,而且需要身体的表达.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要运用逻辑思维更要运用形象思维.比如:“术科”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运用语言表述技术的动作要领,其次运用示范方法演示技术的动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受动作表象,领悟动作概念,对技术动作进行逻辑认知;其次通过身体练习加强本体感觉,获得运动体验,运用身体认知掌握运动技术.

从教学过程看,“术科”课程的教学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身体练习,通过自身感受和肌肉控制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目的.在这一身体活动中机体必须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通过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变化和刺激,使有机体产生运动适应,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的运动负荷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特征,也是控制身体练习的重要依据.它既不同于公共体育课程的低运动负荷也不同于竞技运动训练的高运动负荷.而“术科”课程的教学既要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需求,又要符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规律.因此,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并使身体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是“术科”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首要特征.

2)具有学习空间、教学环境开放性的特征.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的空间不仅包括计课室,还有运动场、体育馆、公路、田野等,具有开放性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在3方面:(1)条件变化多端,在“术科”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开放,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自然环境的变化、气候条件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变化等.(2)信息渠道畅通,环境的开放导致信息的流通,由于外部环境的开放,增加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信息渠道的畅通,信息量的增加.(3)角色扮演多样.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由不同的运动项目所构成,学生在学习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中需要不断转换角色.

3)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

课程目标是一定的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一般是由国家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与普通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类,包含5个领域目标.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将“健康第一”的思想始终贯彻到体育课程.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指出:“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从上述两个文件看,二者教育目的不同,体育专业教育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为目的,而公共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目的.另外,课程目标的指向不同,体育专业“术科”课程针对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学习专业理论;不仅要掌握技术技能,还要学会技术技能的教学;不仅要掌握体育学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知识.

4)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组织具有特殊性.

由于知识类学科课程的教学场所以室内教学为主,其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一般采用讲解、提问、板书、集体或个别辅导等方法,学生学习主要以脑力活动为主,即使实验课程也是在小组中小范围活动和操作器材.而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教学由于其运动技术的学习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因而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首先,依据教法需要进行必要队列调动和组织队形,比如,讲解技术或集体纠正错误时,教师的位置与学生的队形成三角型或半圆型;集体练习向分组练习转换时的队列调动等.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场地和器材.由于场地大小、器材多少和学生人数的不同,在组织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做到不浪费资源,提高效率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根据篮球场地、篮球数量以及学生人数,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分配和组织,以提高学习效果.再次,由于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术科”教学中必须通过严密的组织,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2“术科”课程性质

1)“术科”课程是以运动项目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

施良方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将我国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分为工具类学科、知识类学科和技艺类学科,其中把体育归属于技艺类学科.德国教育家费尼将课程分为5类,包括启智类课程、沟通类课程、情意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其中体育归属技能类课程.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主要是以运动项目为主,以实践性课程为主要特征所构成的课程群.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运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从学习方式上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获得体验.因此,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并使身体承受相应的运动负荷是“术科”课程的显著特点.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从结构上看,有动作复杂、程序严密、环节多样、难度变化不定等特点;从效果上看,具有动作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对抗的力量性与剧烈性、技术的协调性与艺术性等特色.因此,根据体育学科的归属、“术科”课程的内涵以及技术动作特点和运动效果可以确定,技艺性是体育专业“术科”课程首要的学科性质.

2)“术科”课程的认知既有逻辑认知又有身体认知,思维方式属于求异思维,知识内涵具有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的双重属性.

不同的学科由不同的知识体系所构成,按照施良方先生对学科课程的分类,一般知识类学科的体系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共同的特征是由语言、文字、图片、公式等作载体的逻辑知识(明言知识).而体育专业“术科”的知识体系归属于技艺类,这类学科知识主要通过身体、动作、行为作载体的默会知识.

思维方式不同:一般知识类学科和技艺类学科的显著区别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区别.一般知识类学科,特别是自然类学科的逻辑思维认知的是客观世界,追求的是客观真理,结果唯一,属于求同思维;技艺类学科认识的并不只是客观世界,还包括主体经验的认知,结果多样,属于求异思维.体育学科归属于技艺类,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主要本质特性就是技艺性,因此,其思维方式应当是求异思维.

学习方式不同: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身体的切身体验,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获得本体感觉,因此,“术科”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掌握知识方式不同.一般知识类学科课程主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以逻辑认知的方式包括读、写、听、说、记等过程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不仅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以逻辑认知方式去理解和记忆运动知识,更要通过身体练习去体验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

知识内涵不同:一般知识类学科传统知识表达主要包括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形式,对这类知识可以称为明言知识;体育专业“术科”运动技术是人在从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身体练习过程中,在自体内部和自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通过综合体验所获得的身体认知.不仅具有传统的知识表达形式的明言知识,而且还具有一种以行为体验为根据的难以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的默会知识,即不能用语言、文字完整表达的知识.至此,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知识中既包括明言知识又包含默会知识,而默会知识必须通过身体练习活动获得体验,否则达不到真正的认知.因此,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性质具有知识的双重属性.

3“术科”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各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整体属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即各要素间的关系.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而产生的新功能,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可视为一个系统,课程的各部分要素构成了课程结构,那么,课程系统的整体属性将取决于课程结构的优化,从而更大地发挥课程的功能.研究体育专业

本文是一篇课程论文范文,课程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课程及体育教育及体育课程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课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20;术科”的课程结构应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考察,才能清楚“术科”课程的内部属性.

1)“术科”课程纵向结构.

课程的纵向结构就是课程如何展现,即怎样从课程目标和理念,最终转化为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活动.纵向结构具体表现为,一定阶段内某种制度化教育的目标,如何体现在某种课程结构上,如何进一步落实在课程结构各类各门课程中,又如何以某种形式为学习者掌握.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3个层次的要素.体育专业“术科”具体课程的纵向结构是指一门“术科”课程怎样从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出发最终转化为学生在“术科”教学中的学习活动.纵向结构主要体现为课程计划、教学进度和教科书3个方面.比如,“术科”课程纵向结构一般包括:学校或系部制订的课程计划、教师编写的教学进度以及选用合适的教材(课本)和参考书.

2)“术科”课程横向结构.

课程的横向结构是指一定的课程结构内各门各类课程是怎样安排的.横向的课程结构具体表现为,某一种特定的课程结构中,各种门类和种类的课程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体现为“术科”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构成要素的分配和安排,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时、学分、学期、类型、评价等.比如,一门具体“术科”课程计划的结构,包括课程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学分数、学期安排、修习类型、考核要求等.

4“术科”课程类型

不同学科领域所设计的课程类型有所不同.正如有些专家所说,当我们编制课程时,由于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原理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课程.因此,所谓课程类型的划分,没有唯一的尺度.尽管学科领域不同,划分课程的思想、原理有差别,没有统一的划分尺度,但是,课程类型的划分总要受一般课程理论和课程原理的指导.“术科”课程的类型也必须遵循这种规律.施良方认为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课程分为4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结构.陈侠根据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教材组织的不同主张将课程划分为4类: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

2003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课程类型按照3种分类依据进行划分课程.按学生修习要求为依据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按课程的重要性将课程划分为主干课程与一般课程;按学科性质将课程划分为理论学科课程与技术学科课程.

上述文献表明,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的分类进行研究,为体育课程的研究开拓了思路和方向.“术科”课程的分类研究必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分类依据,结合“术科”课程的特点进行.本研究将“术科”课程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5种类型:按运动项目分为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按学习方式分为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按课程内容分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按修习要求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重要程度分为主干课程与一般课程.


对于“术科”课程结构和类型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体系,进而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功能.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发展,将促使课程实践产生一系列的理论需求,也就是说,对于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评价等都将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考察,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的层次,课程结构都已经呈现多样化格局,而且多样化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相关论文

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同质化特色化

本文是一篇体育院校论文范文,关于体育院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同质化特色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院校及体。

中日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比较

本文是一篇体育教育论文范文,体育教育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日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比较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

本文是一篇教育实习论文范文,关于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育实习及体育教育实。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困惑与抉择

本文是一篇社会体育论文范文,社会体育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困惑与抉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