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

时间:2024-02-26 点赞:51848 浏览:10628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类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及统计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关 键 词】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内科方案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病变引发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导致的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1].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及药物对症治疗,但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且患者要承受极大痛苦.药物治疗则多以扩张血管和改善脑灌注为主.中医治疗主要是按摩、推拿以及牵引,活血化瘀的通络中药及穴位注射等.但是临床多数患者由于伴有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以及椎管狭窄等,所以在进行按摩、牵引及推拿之前,必须经过医师的准确判断.反复不恰当的按摩、牵引及推拿等方法治疗均会使症状加剧,甚至造成截瘫.因此研究分析安全有效、规范科学以及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十分必要,现将其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五组各25例.其中低剂量组女14例,男11例.年龄33~73岁,平均(57.43±3.15)岁.中剂量组女13例,男12例.年龄32~74岁,平均(58.42±2.41)岁.高剂量组女16例,男9例.年龄34~71岁,平均(56.42±4.03)岁.中药组女15例,男10例,年龄30~75岁,平均(55.82±6.10)岁.西药组女13例,男12例,年龄33~73岁,平均(54.61±7.21)岁.全部患者病程时间10d~2年.其中伴有偏头痛、恶心者41例,颈肩部疼痛或麻木者68例,伴下肢乏力者16例.各组患者的病程时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眩晕属于首发突出症状,同时发作和一定的头位及颈部活动有关,发作反复,次发作的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在间断发作时病程数天甚至数年.(2)会伴有呕吐、耳鸣、眼球震颤、恶心、发作性意识障碍、双眼拾阶而上障碍以及猝倒等症状,是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的表现.(3)转颈试验呈阳性.(4)颈椎X线片或CT或MRI显示为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横突孔狭窄、硬脊膜压迫、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以及主键盘突出等影像学的表现.(5)TCD检查表明椎基底动脉出现供血障碍,可发生动脉硬化的变化[2].

1.3方法

1.3.1中药颈复汤处方为水蛭、地鳖虫、地龙、羌活、川芎、葛根等[3].低剂量组的药物比例为1.5:1.5:1.5:1:1:3.中剂量组的药物比例为3:3:3:2:2:6.高剂量组的药物比例为6:6:6:4:4:12.各组间中药均由本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每袋剂量150mL,1袋/次,2次/d,疗程1周.

1.3.2西药倍他司汀选用上海三维制药生产的倍他司汀.8mg/次,3次/d,疗程为1周[4].

1.3.3基本治疗每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和体位变动,多卧床休息.饮食清淡,予以低流量吸氧.每天颈部热敷2次,每次热敷0.5h.每天佩戴颈托2次,每次佩戴2h.眩晕改善后,尽早活动.静脉滴注20mg丹参酮结合250mL生理盐水,1次/d[5].禁止使用其他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中药或西药.

1.4观察指标DHI眩晕障碍的评分量表积分内容包括25个题目,E表示感情性分值,F表示功能性分值,P表示躯体性分值.回答选项时,是标记4分,有时标记2分,无标记0分[6].眩晕缓解的时间.选用症状视觉的模拟评分法,主要包括治疗前、后的头晕、漂浮感、闭目减轻、天旋地转感、转头发作或加重、肢体无力、呕吐、恶心、肢体麻木的积分.

1.5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指眩晕、其他伴随的症状消失,可以参与正常的工作和活动.(2)显效指眩晕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头略有昏沉,或是头晕目眩程度轻微,但是没有自身和景物的旋转感,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3)有效指眩晕、头晕症状减轻,仅伴有自身和景物的轻微旋转感,虽然可以坚持工作,但是对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影响.(4)无效指眩晕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症状加重[7].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五组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3讨论

中医理论病机属本虚表实,主要与劳累、体虚、淤血、气滞、寒侵以及痰浊等因素有关.以肝、肾以及脾为主,外邪容易乘虚而入,产生火、风、於、痰等病理演变[8-10].临床辨治眩晕证多以肝脾肾为主.本组中药处方中,葛根性味平、甘、微凉,药如肺、胃、脾以及膀胱经.具有生津止渴、解肌退热及升阳止泻之功效,还能活血化瘀、升引作用及舒筋活络.现代药理表明对改善脑循环,扩张脑血管等具有显著作用[11-13].川芎性味温、辛,可入胆、心及肝经,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对血管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起到强大的活性,同时还可以透过血脑的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广.羌活性苦、温及辛,可入肾经和膀胱经,具有祛风湿、散表寒及利关节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具有抗凝血与抗血栓的作用.地龙性咸、微毒及苦,可入膀胱、肝经,具有逐瘀、痛经及破血,兼治消痰饮、利水道.现代药理表明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促纤溶的作用[14-15].倍他司汀是组胺类药物,经激动组胺H1的受体起到拟组胺的作用,可对心、脑、外周血管以及椎基底动脉具有显著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总之,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相关论文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该文是法医学专业统计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统计学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与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统计学及。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该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关代改论文,可作为改论文专业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写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进展

关于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胃炎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方面医学类论文范文,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进展。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21例

关于患者及肌腱及疗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患者类有关医学论文网免费论文,关于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21例相关论文范文检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