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互相帮助

时间:2024-02-16 点赞:49851 浏览:9931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志愿者论文范文,志愿者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我们为什么要互相帮助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志愿者及社会责任及医学技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志愿者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火热的北京奥运会上,人们都看到了无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不顾安危,不计私利,忘我付出.在为此赞叹、感动的同时,我开始思考助人行为.人们为什么会帮助别人?为什么会不计得失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为了寻找答案,我走近了OFS――一个公益助学志愿者组织,他们的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OurFreeSky),是由海内外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组织,主要通过图书捐赠、爱心支教和帮困助学等形式,向云南、四川、贵州等贫困边远地区中小学提供教育援助.截至今日,OFS共有志愿者700余人,共募捐到图书5万册,已全部捐赠,资助学生1000余人,派出支教志愿者60余人.

土雪:

OFS秘书长,OFS-008,北京

“我梦想同一片土地上的13万万兄弟姐妹们能够呼吸同样的空气,享受同样的阳光!”

如果不问,我绝对猜不出这个外表随和、说话做事沉着老练的OFS创始者、首脑级人物只是个26岁的大男孩,我更加没有想到,他曾经是某科研机构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除了植物,还酷爱古典音乐.

上面那段话,是土雪2004年随科考队在横断山区进行野外工作时,看到当地的教育情况后,写的文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一句.从那之后,他真的把爱心助学当成了一个梦想去实践,甚至为此中断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他把一个本无需他来承担的社会责任,理所当然地放在了自己的肩上.

为什么要放弃工作?你的兴趣在哪里,科研,还是公益?

我很喜欢植物学,在过去的7年中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奋斗,即便现在也不是放弃,以后还会继续.但是,OFS的志愿者和项目越来越多,服务的地区、人口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必须得有人来及时管理和协调,我想这个时候OFS更需要我.我会用对待科研一样的态度来对待公益,尽力把OFS打造成一个高效、快捷、透明有公信力的平台,让更多人可以通过OFS实现自己助人的愿望,之后,我还是会回去做研究.当然公益还是会继续.


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坚持公益助学,行动越来越有力,是怎样一直保持和斗志?

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靠亲朋的帮助才渡过难关.我知道,现在西部有很多家庭,和我当初的情况一样艰难,很需要帮助.

OFS有一位很优秀的志愿者terresa,是爱心书库理事.她从2006年11月加入OFS,表现得一直非常积极.后来我才知道,terresa是残障人士,得了一种叫做“颅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病,这种病会让人逐渐丧失听力、视力、面部瘫痪,甚至于全身瘫痪,发展到后期会严重危及生命.作为身体健康的人,我经常在自问,我是否可以做得更多?

在这几年里,我常常被志愿者的行为所感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在跟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人学习交流,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闪光点.他们给了我坚持下去、做得更好的动力.

你怎么理解“助人”行为?

“助人”者首先应该自立,之后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援手伸给他人.“助人”得讲究方式方法.OFS从一开始的图书项目就希望教会他们的是生存的本领和技巧,不是一味输血,要给他们造血的能力.

我们期待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将奉献爱心作为一种习惯,这样在付诸“助人”这一行为的时候,就是一种很自然、平和的状态.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积攒、传递下去,也许在自己危难的时候,同样的援助之手会让你感到生活的温暖和生命的价值.

“助人”对你的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现在志愿者成了我的职业,我是OFS唯一的专职人员.那么,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我的责任,也就是说是我分内的事情.

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回报?值得吗?

如果从自私的角度讲,这件事情其实是我的一个梦想.现在,我看到我曾经的梦想正在慢慢地变成现实,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我已经很满足了.

交流过多次之后,我终于理解和相信了土雪的这句话――“这是我的梦想”.在这段有限的青春里,他本可以拥有更有地位的职业和丰裕的生活,可他却选择坚持一个不被人理解的梦想.我突然发现,这个表面上严肃理性的人,其实内心敏感、丰富,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理想主义者,不过,与他的浪漫理想同时存在的,还有坚强的意志、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卓越的行动力,这一切,都足以把梦想变成现实.

沉吟骑士:

2007年香格里拉支教志愿者,支教一年,OFS-S-2007001,广州

“有人说:做一件事情,对他人来说有意义,对自己而言,感到快乐,这种事情最值得为之努力.我想,支教是比这种事情更为值得的事.”

读沉吟骑士的支教日记,最强烈的感受不是感动,而是快乐,一种很有力量的快乐.他的文字告诉我,这是一个有思想有,而且幽默有趣的人,这让我很有兴趣,想要对他了解更多.

为什么要去支教?

哈佛大学校长在今年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过一句话: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我是学法律的,悲观一点儿说,我迟早会回到体制内,所以我选择了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然,到我老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一定会后悔的.

这段经历给你怎样的收获,或者说感受?

很庆幸自己做了这样的决定.觉得对得起自己受过的教育,不止是为自己的幸福或者成功而活着,也为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的梦想而活着.

“助人”是有回报的吗?

助人者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的愉悦.

助人者的最佳心态是什么?为什么?

法国学生运动有一句口号:脚踏实地,做不可能之事.助人,尤其是支教,也是一份工作,志愿者不能抱着道德优越感去工作,志愿者也和当地的工作人员一样,做的只是分内的工作而已.不可能之事是别人认为不可能之事,而志愿者恰恰需要有做这样事情的韧性和勇气.

为什么说“不可能之事”,有这么严重吗?

没有身临其境,是不会体会到做事情的艰难的.有两个志愿者,去了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因为他们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和人的环境.当地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他们会开玩笑说,你干吗不趁着年轻去赚钱,跑来这个地方做什么.

“助人”在你的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公益这样的东西,开始了就不会有结束.和诗意与幽默一样,公益也是不可或缺的.

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去帮助别人?

因为我们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2003年春天,我要坐公车穿过整个城市去做家教,第一次上课就上到晚上十点多,我找不到回程车的车站.我边问边跑,一个骑自行车的阿伯用广东话对我说:“小伙子,十点半最后一班,我载你一程.”那时,我刚到这个城市读书,就因为这件事爱上了这个城市.在现实主义与物欲主义的当下,很多人都习惯于锦上添花,更多的人选择路过.而我,或者像我一样有相同经历,受过无数人帮助的年轻人,选择雪中送炭.

在“助人”的过程中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吗?

相信从事过志愿者工作的人,都有一种感受,当你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者的工作中,个人的得失基本上已经降到了最低点,你所想的只是能不能把该做的工作做好.

Terresa:

OFS爱心书库理事,OFS-040,成都

“我希望对别人对社会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仅此而已.”

土雪说,助人者首先要自立,要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可这个女孩,却一直生活在与死神的博弈之中.十七岁,她被确诊为“颅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逐渐丧失了听力,现在,她的双耳完全丧失听力,左眼完全丧失视力,右眼近视已接近1000度,而且,面部局部瘫痪,容貌也发生了改变.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来说,这个疾病本身,已经是难以承受的现实,但她却选择以有病之躯承担起比健康人更多的理想和责任.

为什么要做OFS志愿者

十年前我变成了一级听障人士,当时我刚满17岁.我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用自己的鲜血、骨骼挽救别人的生命.但是为了患者及为我自己的健康考虑,专家没有同意.我也希望做一个生命关怀志愿者,但专家的意思大概是你还是多关怀下自己吧,呵呵.我是从天涯的支教志愿者招募贴走进OFS的.以我的情况,不太可能支教,不过我有很多书,我希望把这些书捐赠给有需要的人,给他们带去知识和快乐.

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有没有怀疑、犹豫,或者想到放弃?

没有怀疑和犹豫,但曾经想到过放弃.因为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出钱呢,我没有钱,出力呢,也出不了多少力.有些时候感到有点儿无助,我能做的真的很少.因为我的能力问题不能给同学们找到更多的书,我觉得很抱歉.

怎么看待“助人”行为?“助人”是有回报的吗?

其实我自己都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人,我来助人我想有些人可能会冷嘲热讽.但我觉得助人其实不难,我可以做到,相信许许多多的正常人更可以做到.其实我觉得当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以后,助人是很平常的,不用刻意地去做.

助人是有回报的,那是一种精神愉悦,其中的快乐不是金钱就能够取代的.

告诉我一个最触动你心灵的关于“助人”的小故事吧.

2005年7月29日,那天早上七点我就被推进手术室了,出手术室的时候已经快到晚上八点了,全身都是管子,还没有什么意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来了很多朋友,她们都是请假来的,都在医院的电梯出口处等我出来,那天晚上因为我的情况比较危险,主刀医生都没有回家,一直在医院值班.这些人是我永远的朋友,我永远感谢他们.

Terresa轻描淡写地讲述了那次手术,而据她朋友的描述,那是一次极其危险的手术,医生说,依现有的医学技术只有10%的成功率,就算手术成功,保住了性命,也很有可能瘫痪.在这个手术之前,Terresa做出了遗体捐赠的决定,她说在她生病的这几年里,她得到了太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她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身体的不利,让Terresa总是有些担心自己的助人能力,这种担心推动着她,不遗余力地奉献着自己,她用行动,将爱心助人进行到底.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