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三国演义》代表人物的用人艺术

时间:2024-01-01 点赞:48364 浏览:9699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用人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用人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评《三国演义》代表人物的用人艺术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用人及艺术及人才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用人论文范文。

摘 要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出色的章回历史演义小说,人们在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质、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从中汲取了社会学、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力求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推断历史上人物的真实活动面目,研究三国代表人物的用人艺术.

关 键 词 :用人艺术 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 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三国是在完全没有外族入侵的情况下,由于社会内部各种矛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典型的分裂时期.给人的突出印象是政局动荡,浩劫环宇,大小战役接踵不断,国无宁日,民极悲惨.汉末三国的这种大动乱,始作俑者是汉自身.

在用人的决策和艺术方面,我们会自然地想起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讲人事制度改革,我们会自然地想到曹操的“唯才是举”;讲放手使用年轻干部,我们不能不承认孙权的做法可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国的用人艺术不失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力求按照严谨的态度研究历史人物,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三国代表人物的用人艺术做出对比性概括,力求达到“古为今用”.

二、曹操 “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的用人艺术

1.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

知人善任,是古今选贤任能的要决.《三国演义》中知人善任的人和事很多,其中,曹操用张辽、李典、乐进三位将军守合肥,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把守合肥的曹军将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平时互有隔阂,在吴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仍然感情不合,意见不一.这时,曹操派人送来一个木匣,内有曹操手书“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立即表示“自出迎敌,决一死战”.李典被张辽的行为感动,表示放弃个人恩怨,听从张辽指挥.而乐进生性怯懦,但在张辽、李典的情绪感染下,坚定了他敢打必胜的信心.由此引出了三将军合力守合肥、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佳话.

2.唯才是举的用人艺术

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有时几乎达到挖空心思的程度,从而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从四面八方拥进曹营,造成了曹魏政权鼎盛时雄兵百万、战将千员的局面.曹操在“唯才是举”的旗帜下,在改革吏制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人经验,形成了高超的驭人之术.概括起来,叫做因人制宜、量才任使,做到仁者用其智,智者采其慧,武将任其勇,文职尽其能.既能善用人务,又能善用人言.择人优势,最大限度地用人之所长.

三、刘备“用人不疑”的用人艺术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我国古代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刘备在用人上,就能够很好地把握“用人不疑”的原则.《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讲道: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就委以其军师的重任,这自然招致众将领的不服,其中就以关羽、张飞为代表.而刘备却对诸葛亮信任不疑、力排众议.他对关、张二人说:“吾得孔明,犹鱼得水也.”曹操大兵压境新野,刘备授权诸葛亮全权指挥、部署军队.在曹军逼近新野山下的紧要关头,没有对诸葛亮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信任,刘备怎能安之若素,与诸葛亮“对坐饮酒”?

“信人者,人亦信之.”如果对人任而不用,或用而不信,势必会挫伤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束缚人才的手脚.作为领导者,信任人才,就要做到像刘备那样用人不疑,相信自己的观察力,相信被任用的人的忠诚和才能,对认准的人,应大胆把他们放到适合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为政理事,充分信任,受以全权,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孙权“举贤任能、不拘一格”的用人艺术

“不拘一格降人才,关怀备至,重压重奖,放手使用.”对比曹操和刘备的用人艺术,这是孙权在用人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其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效果之好,在历代君王中罕见,至今不失借鉴意义.

孙权论领导素质和个人才干,既比不上曹操,也比不上刘备,但在信任下属,放手使用下属,特别是在果敢无疑地起用新秀,大胆给青年人压担子方面,他又比曹操、刘备高出了许多.

由于孙吴立足江东的人才政策,以信赖为基石,终于形成吴主孙权与下级之间生死与共的局面,君与臣的关系既有“义”,又有兄弟般的“情”.在他的用人艺术中,不存在对青年将领不敢使用的问题.也正是依靠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少壮”,孙权才成就了大气候.据吏料记载,东吴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那一年,孙权自己26岁,周瑜33岁,鲁肃也不过36岁.

孙权这个人气量很大,但架子很小,无论是对文臣武将,还是对老年青年,都不拘那些繁琐的礼仪小节,能够打成一片.谈话论事,坦率真诚直抒胸臆,不像曹操、刘备那样,隐隐晦晦,说半句留半句,让下级去猜想.这样,他手下的谋士、军官也就乐意与他讲真心话,上下之间有一种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气氛.在孙权的用人艺术中,对待人才,特别是对那些战功卓著的将士,不仅从肺腑里爱惜,而且十分注重物质奖励,与曹操、刘备相比,他是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结合的最好的.

纵观孙权的用人艺术,在三国时代,他是最年轻的雄杰人物的代表.他的用人思想最为解放,特色极为明显.但是到了晚年,其选人用人的特色大褪,坠入了封建地主阶级君王不可避免的泥潭,没能跳出一个“保”字,能力之人,多来自于江东本地人,用本地人保本地平安,在用人艺术上,不可能冲出狭隘的地方观.到底被魏所破,并入了东晋一统.

五、诸葛亮“求全责备”的用人艺术

1.量才适用的用人艺术

诸葛亮在任用人才的时候,十分注意量才适用的原则.他主张根据各人的能力和特长,安排适当的职位,做到大才要大用,小才只能小用.如果大材小用,让“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就会浪费人才;相反,如果小材大用,将“下宾”放到“上宾”的位置上就会贻误大事.

诸葛亮任用董允管制内宫,就是他坚持量才适用原则的一个明证.董允原为太子舍人,深受诸葛亮信任.挥师北伐前,诸葛亮担心后主年幼无知,便把宫省之事委托给董允,后来又让他统领宿卫亲兵.他很勤勉,工作亦很有建树.蒋琬为益州刺史时,曾建议诸葛亮提拔董允来接替自己的官职,后又呈表称董允管制内宫有功,应该赏赐爵位.而诸葛亮却坚持认为,让董允主管内宫,最能发挥他的长处,把内宫管理好,远比他任益州刺史对蜀汉政权所做的贡献大.后来的事实证明确是如此.


2.用其所长的用人艺术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但是他在用人方面也有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比如派马谡守街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史载马谡“才器过人”、“熟读兵书,颇知兵法”,是个人才.刘备深知其人,对诸葛亮说过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似乎另有看法.

马谡是诸葛亮的参谋,“好论军计”,经常和诸葛亮讨论军事,他们二人每次谈论,通宵达旦,也确为诸葛亮出过一些好主意,如提出平定孟获要以“攻心为上”的策略,效果很好,因此诸葛亮对马谡“深加器重”.可是这样一个有用之才,为什么却丢失了汉中的咽喉――街亭?这固然有马谡机械地照搬兵书,不听副将王平意见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诸葛亮忽略了扬长避短的用人之道.马谡虽然熟读兵书,但却没有亲自率军打仗的经验和能力.如果作为参军,或许是称职的、优秀的,但作为主将,独当一面,他就不合适,街亭之败就是个例证.

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近乎圣人,但他的用人却有三次大的失误,即“荆州之失”用错关羽、“街亭之失”用错马谡和压制魏延.诸葛亮在用人要用其所长问题上的失误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所长艺术的精华就在于“因其长以取之,审其能以用之”,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六、结语

在激烈的竞争中,曹操、刘备、孙权挖空心思,在网罗人才和启用人才方面,各自找到了适合本集团实际的,最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曹操足智多谋,善抓“天时”,推行吏制改革,抢占了争夺人才的“制高点”,魏国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吸附力;刘备有“汉室宗亲”的牌子,特别擅长“心治”,成功地发挥了诸葛亮的作用,造成了“人和”的局面,蜀国出现了强大的人才凝聚力;孙权占有“地利”,信下级如弟兄,赖文武似一家,吴国产生了强大的战斗力.

三个集团,三种力量,相互抗衡,此消彼长,谁也无法集三力于一方,实现天下统一,但都又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这使得三国时期的众多优秀人物身上,放射出特有的时代魅力之光.

总之,探讨《三国演义》代表人物的用人艺术和用人思想,可以使“修已者得之以自观,用人者持之以照物”,在人才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的今天,《三国演义》所体现出的这种用人艺术和人才思想值得我们去深思.

参考文献:

[1] 杨英曦:《“嫉妒”是有益的――再读〈三国演义〉有感》,《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第3期.

[2] 马建荣:《论〈三国演义〉的人才思想》,《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作者简介:潘建华,男,1966―,吉林大安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工作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相关论文

《三国演义》英译本赏析

这是一篇演义类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三国演义》英译本赏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是外文翻译专业与演义及社会科学及大学学报方面相。

《三国演义》学管理

这篇管理哲学论文范文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管理哲学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三国演义》学管理相关经济管理研究生毕。

《三国演义》(节选)

本文是一篇英雄论文范文,英雄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三国演义》(节选)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雄及使君及雷声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三国演义》

本文是一篇来使论文范文,来使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三国演义》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来使及使节及使者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

本文是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范文,比较文学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比较文学及文学作品。

老虎读《三国演义》

本文是一篇老虎论文范文,老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老虎读《三国演义》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老虎及演义及埋伏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

本文是一篇演义论文范文,演义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演义及国故及故事方面的的大学。

《三国演义》读后感

本文是一篇演义论文范文,关于演义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演义及将军及说道方面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