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看传统艺术之盛

时间:2024-03-01 点赞:46376 浏览:9005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皮影戏及民俗及戏班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皮影戏类论文范文例文,与民俗学看传统艺术之盛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皮影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桐柏皮影戏是流传于豫南地区的一种综合性戏曲艺术形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演出程式,它依托于当地民俗而生存,被誉为“神戏”.本文从文化学层面,就皮影的历史、由来、民俗等方面做调查研究,并就如何发展和保护皮影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 键 词 :皮影戏 民俗学 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皮影戏是借助皮制影人造型、音乐唱腔伴奏来表演戏剧情节的一种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形式.皮影戏历史悠久,据孙楷第《傀儡戏考源》中记载:

“它始于唐朝或稍晚一些时间的五代时期(即七、八世纪)因为当时佛教盛行,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讲宴时,使用影人作为死者灵魂,存亡超度,初具滥觞雏形.”

但是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推断.确有史籍可考的见于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载:“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事之像,至今传焉”.《都城纪胜》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者颇同”.据此我们可推断皮影戏由说书演变而来,产生并繁荣于北宋.

皮影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各具特色的工艺与造型、演员与表演、剧本与音乐、流派与传播诸内容,逐渐形成一种形象鲜明、内涵丰厚的戏曲艺术形式.缺乏观众,演出市场萧条,班社后继无人甚至逐渐消失,已成为时下皮影艺术所面临的一个不争事实.因此,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

近期,笔者参与河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皮影戏文化研究》课题,面对桐柏皮影戏资料待查的现状,课题组需要前往当地开展民间采风,笔者有幸随河北师大音乐学院胡小满教授亲赴河南桐柏,开展实地考察.

桐柏皮影戏是北宋皮影戏最为兴盛的时期传下来的,在目前整个河南皮影戏中保存较为完整,它原生态性的表演及其与民俗仪式的结合依然存在.从清代遗留下来的一箱老皮影可以看出,那时的皮影制作在刻、染、人物造型等工艺制作上已相当成熟,演出道具齐全.它是考证中国早期皮影的“活化石”,对研究整个中原皮影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试借助桐柏皮影的盛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保护与发展皮影艺术,进行一番新的文化学的思考.

一、桐柏皮影的由来

据《桐柏县志》载:“当地皮影起源于北宋年间,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尤为兴盛.”

从朝代更替民间艺术下移的角度考证来说,金兵入侵北宋以后,一部分艺人被金兵掠走带到东北,形成东北地区皮影,一些艺人随迁都而南下,到了江浙、湖南、福建和两广地区,成为南方地区皮影.这在南宋的《武林旧事》中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一部分艺人西出潼关避难,流落途径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形成西部地区皮影,还有一部分艺人不愿离开故里,躲进桐柏大山中,以逃避战争之苦,但也正是这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使皮影艺术的正宗脉系保留下来,代代相传至今.

桐柏皮影音乐唱腔高亢粗犷,多演《西游记》、《薛平贵征东》、《五虎平西》等武打戏,剧目繁多,戏路更广.在吴城、月河、固县、鸿仪河、毛集、城郊一带盛行,拥有众多的皮影观众.表演风格粗犷质朴,并形成了以沈华洲为代表的多个影戏班社.尤其是每逢农闲时节或百姓红白喜事,皮影戏的表演则更为热烈,过去的桐柏几乎乡乡都可听到皮影戏铿锵有力、气势喧天的锣鼓声.

二、桐柏皮影与民俗

桐柏县是位于豫南南阳盆地东缘的一个山区县,桐柏山脉横垣其间,是淮河的发源地.由于地处豫鄂两省,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在此相互交融,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等在这里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民性纯朴乐观,喜山歌、豫剧、皮影、大鼓书等民间艺术.

民俗学事像表明,长期以来,当地百姓中盛行着浓厚的“许愿、还愿”习俗.但凡有娶妻、嫁女、生子、求官、求财、求平安等心愿诉求,便会在菩萨面前许下心愿,若心愿得以实现,许诺以一场戏作为对菩萨的报答,这个过程称为“许愿”.如若心愿实现,主家都要请皮影戏班前来演出,兑现对菩萨的承诺,了却心愿,这个过程称为“还愿”.唱“愿戏”是当地的习俗,这种和还愿仪式都要通过演影戏的方式来进行,而且是有讲究的,唱“愿戏”要连唱三年,中间不能隔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兴起,现代传媒形式与手段的多元化,当地对于皮影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从业人员与班社的减少及剧目的老化.但经过一番大浪陶沙,我们惊喜地看到,一批优秀的班社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现在整个桐柏县共有皮影戏班三个:林庙村的蔡振祥班、李庄组村的彭光启班和邓庄村的岳秀良班.从业艺人10多人,平均年龄40岁,传承较好.其中蔡振祥班有固定演员三人,彭光启班有固定演员四人,岳秀良班有固定演员四人.在当地,尤以岳秀良班最为兴盛,几乎每年都有260多场演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桐柏大地的角角落落,由此足以看出岳家班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

2009年2月25日至27日,笔者赴桐柏县吴城镇邓庄村岳秀良皮影戏班进行了一次皮影艺术的文化学调查.这是一个有着辉煌成就的戏班,也是一个在当地享有盛名的戏班.追溯其历史变迁,它已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艺人沈华州、杨明山,第二代艺人岳秀良、彭光启、陈国启、李宝臣,第三代艺人岳有俊、邓开彬、王华旺、彭大义.调查期间,正逢戏班要应邀做一场“还愿”演出.演出是应相邻的岳畈村一户张姓人家的邀请进行的.笔者目睹了这次演出的全过程.

演出的基本程序是按照“请神、娱神和送神”三个步骤进行的,分屋内主人家和屋外戏班两个场合,两者同时按照一定的固定模式来进行,有条不紊.整个仪式的核心在于乐与俗的结合.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桐柏皮影的概貌,看到了皮影与民众的关系,尤其是看到了皮影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适者生存的启迪.

三、民俗学赋予的点滴思考

所谓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念》第1页).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无论是人类社会已经逝去的历史还是现在正发生着的历史,民俗都是一种有着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回顾民俗的发展历程,音乐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透过人的诞生、成年、婚姻与丧葬之四大礼俗可知,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有民歌相随相伴.所谓“无俗不歌,有歌皆俗”,笔者在桐柏所见皮影艺术之盛又一次印证了这点.

就皮影艺术之于民俗而言,两者既是互不相同的两门学问,又有着天生的内在联系与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俗中有戏,戏中蕴俗.

面对这样一种普通的艺术活动现象,它给予我们很大的文化学思考.据调查,岳秀良戏班目前有4人,一人掌扦(操影人)、演唱,其他三人司鼓、镲、唢呐等响器.每年有两个演出季,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四月、七月至次年正月.由于当地百姓盛行、还愿之俗,但凡谁家有生子、娶妻、嫁女、求官、求财等活动,都要请皮影戏班前来演出.一则该剧种人少,一般三、四人即可,对于当地百姓而言,可减轻投入,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对于戏班而言,由于人少,每天的二、三百元的酬金也是一笔可观收入,加之演出机会频繁,这样积少成多,收入颇丰,能够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小型、灵活、简便,没有大型的道具与设备,只以锣鼓和唢呐这类响器作伴奏,既简便又有一定的音响效果.因此,能够赢得百姓的喜爱.故但凡有事,几乎每家必请,这就为戏班的发展提供的良好的观众基础.

桐柏是山地型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比较闭塞,民风淳朴,自然民俗保存较好,加之皮影表演具有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能够吸引人,而内容都是百姓所熟悉的历史故事、传说人物,并使用浓厚的方言演唱,当地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自然也就有了“人气”.而送戏上门,则在价钱、内容、时间上都有了双方商量的余地,对当地百姓而言,这可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表演剧种.

上述岳家班的兴盛,原因固然很多,但它充分利用了当地民俗这一条件,使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它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启发与示范作用.这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民间艺术要注意研究、利用现代民俗,融入到民俗中去寻找新的商机与生机.一般来讲,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之后,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就会随之上升,尤其是对自己民族之根的精神寄托会逐日剧增.

岳家班那种粗犷质朴的原生态表演,展现了桐柏皮影的艺术美.令人感悟至深的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地方的皮影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桐柏皮影却能一枝独秀,表现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分不开的.民风民俗是基础,皮影表演是民风民俗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依托在当代皮影艺术很不景气的情况下却赢得了一方百姓的青睐.这对于理论界而言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四、保护皮影艺术的文化学思考

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夹带着许多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信息,世俗的、精神的、伦理的、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相互交织在一起”(魏立群《皮影之旅》).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其自身的兴衰,给我们的启迪有很多,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把握好艺术与民俗的关系.众所周知,在我国民间有形形色色的民俗,而且这些民俗常常表现出超社会制度、超思想意识的发展态势.皮影戏要紧密结合各地的民风民俗,发挥自己人员少、行囊简便、轻便灵活的特点,主动与民俗相结合,依托民俗,服务民俗.皮影之兴要走与民俗结合之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皮影欲发展,应主动出击,与民俗相结合.若当地有赶集、庙会、红白喜事等等一些民俗活动,艺人要主动出击,送戏上门.

其二,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可以适时适当地编演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剧目,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迎奥运会这样的重大历史的、现实的题材,利用皮影的基本艺术形式,在音乐与唱腔上,大胆吸收现代音乐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皮影与现代“动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相同的视角效果,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之竞争,打造一方新天地.以往的皮影戏多是武打戏,为了适应现代人的情感宣泄,可以适当地改变一些或现代或传统的言情戏,音乐风格则要在传统与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现代音乐成分,尤其是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以体现皮影戏的开放性,吸引更多的青年人.

其三,把握好主动传播与消极等待的关系.无论在城市或乡村,皮影艺术可以主动送戏进校园、进社区,配合现代精神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与教育、文化、交警等部门沟通,发挥轻便、灵活的特点,并可在当地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如国家纪念抗战胜利、奥运会、新出现的英雄人物,都可以编演成现代戏,塑造一部分时代性人物.并深入学校,深入乡间,深入社区,主动送戏上门.如此,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赢得了一定的物质回报,还培养了观众和演员.长此以往,皮影戏必定会充满生机.

总之,桐柏皮影只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这门古老的艺术依然可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相关论文

走进中国传统艺术

关于传统艺术及陶瓷艺术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传统艺术类中国论文发表网,关于走进中国传统艺术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对。

中国动画中传统艺术元素

这篇动画论文范文属于电影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动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与中国动画中传统艺术元素相关艺术学术论文。适合动画及水墨及元素方。

传统艺术的继承与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人相关艺术硕士论文开题,关于传统艺术的继承与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人及传统艺术及现代艺术方面。

数字时代的传统艺术

本文是一篇艺术作品论文范文,关于艺术作品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数字时代的传统艺术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艺术作品及传统艺术及计。

欧洲传统艺术教育

本文是一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艺术教育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欧洲传统艺术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艺术教育及绘画艺术及传统艺术。

传统艺术的出路

本文是一篇传统艺术论文范文,关于传统艺术方面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传统艺术的出路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传统艺术及文化艺术及经济全球化方面。

走进中国传统艺术

本文是一篇传统艺术论文范文,传统艺术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走进中国传统艺术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传统艺术及陶瓷艺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