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秦腔戏曲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4-04-01 点赞:45496 浏览:8770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秦腔及戏曲及艺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秦腔有关艺术教育类论文,关于略秦腔戏曲的艺术特征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秦腔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

本文阐述了我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秦腔的艺术特征.认为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秦腔的唱腔与伴奏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彩腔”用假嗓唱出,音高八度,似吼秦腔;秦腔的内容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角色丰富,形象生动.是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

【关 键 词 】

戏曲;秦腔;音乐;艺术特征;发展

秦腔是我国古代西北陕甘宁一带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反映人民生活现象和社会政治、经济等文化生活的歌舞艺术.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有中国的戏剧,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1]我国的戏剧主要有京剧、评剧、晋剧、豫剧、越剧、昆曲、秦腔、黄梅戏、二人转等剧种.其中京剧、豫剧、秦腔和黄梅戏戏曲被称为我国的四大戏剧艺术.秦腔因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征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我国的西北各省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和流行音乐的发展,给秦腔戏剧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青少年中喜爱者非常鲜见,为了传承和发展这一歌舞艺术,本文对秦腔戏曲的产生、发展、艺术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旨在为这一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希望高校艺术教育引进我国戏曲艺术,为发展和传承戏曲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我国戏曲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戏曲的萌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那时主要是原始的祭祀和生活歌舞的形式,没有形成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同世界戏曲相比较,我国的戏曲形成完整艺术形式的时期较晚,大约在公元12世纪宋、辽时期,才逐渐的产生和发展起来,距今大约80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较晚,但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完善,我国戏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京剧、豫剧、秦腔、黄梅戏四大戏曲艺术,以及包括评剧、晋剧、越剧、昆曲、二人转、藏戏等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


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秦腔戏曲产生于我国古代陕西、甘肃一带,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逐渐发展、完善形成的戏曲艺术,是以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为发源地产生发展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的.因周代以来,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它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剧种.另外,秦腔戏曲在表演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使更多的用在秦腔为主的梆子为主的戏曲系统中.[2]

秦腔戏曲最早产生与我国西北原始社会中的祭祀舞蹈等宗教仪式,最终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朝,到汉时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唐帝国时期,随着大唐帝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秦腔戏曲作为秦地发展的戏曲艺术,在此时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得到极大的昌盛发展.虽然秦腔在秦、汉、唐时得到了发展、昌盛,但它在表演形式、唱腔模式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和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艺术形式,直到经过宋元与明清时期的完善与发展,才逐渐形成具有完整表演形式的戏曲艺术,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在明代万历间的《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秦腔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完善到了一定的水平,且已经发展到了周边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三、秦腔的艺术特征

1.秦腔的表演特征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它的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还有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等艺术特征.表演时演员的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亮相、吐火、扑跌、扫灯花、耍花棍、背、顶灯、咬牙、转椅、吹须、瞪眼、摩锤、甩发等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黄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脸讲究架子功,以显威武豪迈的气概.

2.秦腔的唱腔与伴奏特征

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欢音表现欢快、喜悦情绪,苦音抒发悲愤、凄凉情感.秦腔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秦腔唱腔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彩腔”,假嗓唱出,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表演的特色,通过苦音深沉哀婉、慷慨激昂表演,能准确的反映戏曲所表达的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和内容.另外,在秦腔表演中,通过大花脸的扯开嗓子的唱腔,表达粗狂、豪放的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人们把唱秦腔又叫吼秦腔.

秦腔的伴奏分文戏和武戏伴奏,所用的伴奏乐器各有不同.文戏主要有板胡、二胡、笛、三弦、唢呐等乐器;武戏大鼓、干鼓、小锣、马锣、铙钹、梆子等乐器.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板胡,板胡的发音清脆尖细,最能反映秦腔唱腔和板式的变化特征.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称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叫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西安乱弹(就是中路秦腔).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

3.秦腔的内容特征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我国古代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对各种历史现状的改编剧.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也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影响了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4.秦腔角色与特征

秦腔的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其中四生有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有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有大净、毛净之分.他们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秦腔戏曲中,反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生活现状,对丰富秦腔艺术内容,提高其艺术价值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语

秦腔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省为主,包括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它经历了秦、汉、唐和元、明、清的发展才逐渐完善起来,成为陕西、甘肃等省区的群众非常喜爱的民间艺术,也是我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先驱,对我国戏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秦腔戏曲在唱腔、角色、表演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征,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冲击,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高校艺术类教育开设戏曲教育,提高和扩大发展力度,以求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梁茂春等.音乐学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2.

【作者简介】

侯磊(1983-)女,安徽利幸人,研究方向:音乐艺术教育.

相关论文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为您写戏曲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戏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戏曲及人物形象及程式。

甘州小调《小放牛》的艺术特征

本文是一篇乐句论文范文,关于乐句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甘州小调《小放牛》的艺术特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乐句及小调及。

《谢达木牍》书法艺术特征

本论文是一篇书法艺术有关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关于《谢达木牍》书法艺术特征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书法艺术及书。

王家大院柱础石艺术特征考察

此文是一篇柱础论文范文,柱础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王家大院柱础石艺术特征考察相关毕业论文题目。适合不知如何写柱础及大院及造型方面的摄影。

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

为您写语言艺术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语言艺术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苏轼散文的艺术特征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语言艺术及散文及文学作品。

流行歌曲的艺术特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科学艺术论文大纲,关于流行歌曲的艺术特征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流行音乐及社会现象方。

王家大院垂带石艺术特征

关于大院及构图及纹饰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院方面小学艺术教学论文,关于王家大院垂带石艺术特征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对写作。

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

该文为花鼓戏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与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相关艺术设计专业论文题目,可作为电影专业花鼓戏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安塞腰鼓的艺术特征

本文关于腰鼓及民间舞蹈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腰鼓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安塞腰鼓的艺术特征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