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服饰艺术的变化看中国“国服”的艺术审美演变

时间:2024-02-22 点赞:53583 浏览:11283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范文,艺术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中日服饰艺术的变化看中国“国服”的艺术审美演变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艺术及服饰及服装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古老的中国,有着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服饰艺术对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也是国家或者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从中国与日本服饰艺术的变迁出发,论证了日本服饰艺术变化对中国“国服”审美演变的启示.

关 键 词 :国服 日本服饰艺术 变迁

服饰艺术是文化的窗口,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印度的纱朋等各国的传统服装,在各种重大礼仪上展示着其国家的文化魅力,而中国素存“衣冠王国”,现代却没有我们独具特色的国服!何为国服中国的“国服”又经历过怎样的审美变迁

一、中国服饰艺术的审美变迁

古老的中国,有着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主体民族汉民族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中国的衣冠服饰艺术更是集中体现了汉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服装在汉唐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近代中国服装吸取西方服饰艺术的特点创造出风格独特的服装.

1.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艺术,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民族服装.在穿习惯了亚麻服的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精美如画的华衣简单就是“旷世奇服――这便是“汉服”.“汉服”即汉族服饰艺术.主要是指清代以前,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形成的汉族服饰艺术.汉族服饰艺术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是汉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有着“齐民心、别夷狄”的作用.“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辅以盘领、直领等.“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款式主要以交领(兼有圆领、直领)右衽为主要特点,无扣、系带、宽袖、线条柔美飘逸,而交领右衽是典型的代表.

随着汉王朝统治的中断,我们曾有的服饰艺术文明被遗忘,记忆中对汉人的装束仿佛也只有长袍马褂和旗袍了.

2.唐装

隋唐时代服装分为两类:一类继承了北魏改革后的与汉代有些区别的冠冕衣裳等汉式服装,用作较朝服简化的公服.另一类则继承了北齐、北周改革后的圆领短袖袍,用作平日的常服.公服类和常服类别的形成,进一步完整和丰富了中国古代国服体制.

隋朝在对原有衣冠礼器做调整的同时,还制定了将特定的服色与官职高低相联系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常服服色制度具备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赤黄色即褚色确立为皇帝独特的服色,一般百官服色从散官官阶.第二,唐代前期冠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挎褶作为朝服,武则天当朝时,曾出现过一种新型的服式,在不同职、级别的官员服饰艺术上,绣以不同的纹样,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加以区别.

3.中山装与旗袍

中山装是孙中山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由西式服装改良而来,吸收了西服的优点,参考日木学生的校服,创制出了独具风格的“中山装”.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粒纽扣表示行政、司法、考试、立法、监察五权,袖子上的三粒纽扣代表了三义民族、民权、民生,收紧领口,是时刻提醒中国人,有一种民族危机感,催人向上.中山装在中国流行接近一个世纪,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国服”.

旗袍最初是满族旗人所穿之袍,基本款式有圆口领、窄袖、左杠、开视、扣拌.旗袍线条简洁流畅,显现女性的曲线美与朦胧的模糊美,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女性的审美情趣.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身着多款工艺精良的旗袍,将旗袍的美无与伦比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现在的旗袍已经成为宾馆、酒店中迎宾小姐的“工作制服”,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所以说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国服的中山装和旗袍,还不能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完全体现出来.

4.建国后

1949年10月伴随这中国的成立,服饰艺术也因此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服装被看成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装饰性的造型艺术,中国国服的特征也因此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等多种不同要素的影响及制约.从1979年到1970年,建国后的服装式样是工装衣裤、中式短袄和肥腿裤,除此以外列宁装、中山装、军便装等等也比较普遍,方格衬衫和连衣裙也非常常见.从我国的制服发展来说,一般集中在特定的岗位或行业的制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铁路、邮政部门和军队等,其中军服的代表性尤其显著.军服从一九四年开始统一军服制式,并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了一九九五年军衔服装和一九六二年的定型生产军装.一九六五年取消军衔制改为“六五”式军装,该军装的特点是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及红领章.至此军服几经更新及换代,直到军委批准 “八七”式军服.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国掀起了着军装和仿军装式样服装的着装潮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人审美意识及视野也随之不断提高.中国的服装文化因此出现了显著的改变.改革开放使得国际服装文化日渐对我国产生影响,此时中国的服装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服装开始和世界的时装潮流趋于同步,但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并没有忽视.

二、日本服饰艺术文化的变迁

在1840年英舰撞开中国门户后,美国1853年以大炮叩响了日本的海禁大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同时大量涌进中、日两国.日本发挥其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进行了明治维新.提出三大口号,其中“文明开化”口号主张以发达国家为鉴,积极摄取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滋养.明治天皇带头力行西化,提倡官员穿西装并把西服定为正式活动的礼服.由于政府的提倡,上行下效,日本西服、短发、西餐一时间十分流行.

另一方面,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了“欧化主义”的政策,动用大量资金全引进欧美技术设备,使国家财力枯竭面临“国产破败”的威胁,明治政府果断提出了“国产奖励政策”,放弃一切欧化的“外国万能主义”,同时,人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全面输入外来文化所带来副作用,使文化丧失民族性.于是在1886年(明治二十年)左右很多人主张“和魂洋才”,“东方道德、西方技术”,“日本精神、西方学识”,洋化势头减弱,“洋”与“和”的关系由对抗逐渐进入了并存、融合的时期.这时期穿洋装的与穿和服进入了并存融合的阶段,出现了身穿和服,脚穿皮鞋的和洋结合的街头风景.


从日本服饰艺术文化变化的情形可见其由两种文化的碰撞到并存融合的过程,国民的心理也逐渐接受并适应了这种现实.

三、日本服饰艺术变化对中国“国服”审美变迁的启示

从近代日本服饰艺术的变化来看,日本服饰艺术洋化主要是因为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的政策,西方服饰艺术文件的冲击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日本在近代政治上虽然曾有较大的变革,但没有彻底的改朝换代,其政治的稳定和连续性,确保了对文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外文化的开放和对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日本在引入外来服饰艺术文化的同时,保存了本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

而通过中国服饰艺术近百年的流行审美变迁现象,中国服装的发展始终紧紧联系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一方面不断更新穿着服饰艺术的社会审美心理,一方面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是人类社会从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现代审美理念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每一时期的服装服饰艺术的流行与变革,并不仅仅是变换更新衣着款式,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情结的流露和民族精神的张扬,与一种政治思想上的改革和进步――这就是说服饰艺术文化与政治变革是紧密相连的.

相关论文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对中国的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市场经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对中国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市。

体育服饰艺术解读

这篇体育运动论文范文属于钢琴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体育运动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体育服饰艺术解读相关艺术学术论文。适合体育运动。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服饰艺术美学

本文是一篇艺术美学论文范文,艺术美学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唐代服饰艺术美学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艺术美。

艺术教育与艺术审美心理的培养

此文是一篇艺术论文范文,关于艺术类论文范文集,与艺术教育与艺术审美心理的培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艺术及能力及学生方面的社。

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关于文物及价值及历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物论文范文文献,与残缺历史文物的艺术审美价值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对不知。

中国古代质量管理体制的演变

本文是一篇质量管理论文范文,关于质量管理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古代质量管理体制的演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质量管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