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的美学内涵

时间:2023-12-24 点赞:45641 浏览:8918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雕塑方面艺术导论论文,关于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的美学内涵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可用于雕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雕塑及艺术及中西方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哲学思想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别使得雕塑艺术在题材、实践能力和造型手法上体现出迥然不同的美学内涵.

【关 键 词 】雕塑艺术;文化精神;美学内涵

引言

在雕塑艺术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不同民族审美趋向和哲学气质的影响,中西方雕塑在其各自的发展脉络中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审美风范.

从雕塑艺术的美学内涵上来看,西方雕塑艺术有其特定的艺术规则和创作方法而中国的雕塑艺术则表现出与儒释道精神的密切融合.中西雕塑艺术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呢?它的美学内涵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一一进行探究.

一、题材和文化上的不同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决定了中国的雕塑题材的广泛性.在中国的雕塑题材中,不仅有植物、人物,动物,虚构的动物(龙、凤、麒麟等)神话性的动物(女娲、伏羲等)、还有自然山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以及生活器物等.在中国早期的雕塑艺术中,题材非常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并且没有主次之分,直到宗教的传入打破了这种封闭的艺术形态,宗教雕塑开始兴起,由此以佛像、观音像为主要内容的人像雕塑开始得以充分的发展.总体来说,在中国古代的雕塑中,以动物、植物等为题材的雕塑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图腾文化的发达和崇拜自然的自然主义精神.尽管题材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的雕塑却体现出非常封闭的一面,因为不管是动物、植物雕塑还是人像雕塑,他们出现的地区不是埋入陵墓中作为一种陪葬品,(如秦始皇陵墓中陶俑)就是被放置在陵墓前作为陵墓的仪卫(如霍去病墓前石刻),即使是宗教雕塑也是被封闭的放置于洞穴或石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深受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创立了宗法制,作为国家的管理体制.为巩固统治阶级已取得的权利和地位,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规定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这种具有等级性的各项制度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特有的礼乐制度,在这种文化体制下,在一切生活中的行动必须按规定的礼节和仪式去作,表现在婚丧、祭祀、朝聘、盟会等一系列活动上,都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其实质意义是为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工具.这在丧葬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其实质是将这种权力得以延续,所以,作为陪葬性质的雕塑艺术品成为延续这种礼乐制的最好形式.

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雕塑的题材基本上是以神话人物(如雅典娜神像、断臂的维纳斯等)和英雄人物(如象征英雄主义的大卫,以男性的阳刚之美的力度感染人)为主体,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彩.这种现象与古希腊思想“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一方面,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这样,古希腊人在崇拜神的同时,能承认人的伟大与崇高,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古希腊人体作品中的神与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其原因也正在于此.也正因为神与人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要很好地表现神,就需要艺术家熟悉生活,观察人体,了解人体的结构,以便更逼真、更生动地塑造人的形象,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在古希腊,残酷的战争促使希腊人重视和崇尚体育运动,整个民族都形成了崇尚健壮人体的风气.同时他们也是爱美的民族,在体育运动和竞技中,男子常以赤身裸体来宣夸自身人体的健美,裸体竞技为艺术家观察和精确写实提供了充足的外在条件,他们以理想化的、完美的人的形象去塑造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灵.正因为西方雕塑艺术体现了对人和神的崇拜,这些作品可以出现在广场、街道、公园等任何公共场所,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公共性.

二、实践能力的差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具有如此成就,但它的历史却极为沉重,它从未获得作为独立艺术发展的状态,它或是辅佐宗教信仰,或是随属丧葬习俗,或是依附于建筑装饰,始终从属于不同时代的宗教需要和政治需要,被视为匠行之作、雕虫小技.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代雕塑遗存非常多,但作者的名字却无从知晓.受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雕塑家在当时的大环境中一直被称为“百工”“匠人”,地位低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身份低于一般平民而与士卒相等,不能自由被人雇用,不能自由出售自己的产品,而且这种卑贱身份和所承担的义务是世袭的,他们是由政府直接控制的农奴化的手工业者.中国的雕塑家们是传统分工中“百工”的一员,职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建筑和陵墓塑像,地位上的卑微就决定了他们作品没有独立创作的空间,塑像是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任务或命令来接受,完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来操作,不能违抗,只有服从.因此作品明显带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少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总结,作品总体上来说缺少介入社会的能力,带有明显的夸张和变形的成分,是一种程式化的结果.在中国雕塑演进的历程中,雕塑家从总体上看是在抑制中寻找宣泄,在程式化的格式和技巧中显露个性.他们――特别是那些雄伟的宫殿、帝王的陵墓和佛寺道观的雕塑工匠们一一隐没在了他们所创作的神仙异怪、佛祖圣像、道教神仙形象的背后.他们的名字、生年事迹、艺术思想、个性情操没有也不可能像他们的作品一样流传下来.在技艺的传承上,中国传统手工业者的“师傅带徒弟”、“面授心传”等方式也严重地阻碍了雕塑理论的发展,所谓“正宗”和“程式化”也极大的限制了中国雕塑艺术的进步. 而在古代欧洲,雕塑家们则普遍受到社会的重视,从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古风时代便有不少雕塑作品留下了创作者的名字.从米隆开始,雕塑家的生平也开始为后人所熟悉.古希腊时期的人对雕塑家保持了相当的敬意,这种尊重一直延续到以后各个时代.这些学院派出身的雕塑家们在古希腊不再是简单的工匠,而变成了博学之士,享有了智力性创造活动的特权.在欧洲,一个优秀的雕塑家不仅能在本国赢得荣誉,而且还能名声远播,在异国他乡受到尊崇,他们及他们的作品被其他艺术史家们饱含情感的笔生动记录在艺术史的文本中并成为非常重要的篇章.在许多时期,欧洲雕塑家的地位远远超过画家.这种地位的至高无上,决定了他们所受到的外在压力绝不会像工奴或工匠身份的中国雕塑家那样大,他们有很大空间能把所指的“意义”体现在美里,甚至在纯粹的宗教题材中,有时也能悄悄渗入娱乐观众的目的,或者借助于神的躯体表现世俗的审美情趣.美在雕塑艺术的殿堂中成为唯一的也是最高的法律.所以,从古希腊开始,那些优秀的雕塑作品都带有一种明显的对社会的观察和创作者的美的思想,实践能力强,审美性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创作形式上有别于中国的“面授心传”而采取工作室模式的独立创作形式,可以接受社会的订单和定件,雕塑家们因此可获得利润,是一种名利双收的结果.

三、造型手法上的迥然

比较中西方雕塑的造型手法,不难发现,西方的雕塑艺术大多是以裸体造型的形象出现的,手法上写实、逼真、生动.受古希腊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影响,西方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这种文化特质使得艺术在形式上也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表现在造型艺术上就体现出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比例、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而中国古代的雕塑在塑造人物或动物形象时,并不会刻意地去追求严格的比例和解剖,也不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似,而是重视人对造型艺术的情感感受与体验,更关注人物和动物的神采和意蕴,并加以有意的突出、夸张或变形,使形象更为鲜明.因此中西方雕塑在造型上从一开始就出现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其实就是一个注重形似一个注重神似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差异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哲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儒家美学中讲究“中和之美”,是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意境的营造,这种意境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心灵,正是这种心灵决定了中国造型艺术中的那种“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生命感和人生感.除此之外,道家美学的一大贡献是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虚静”和“空灵”,即天人合一的境界,讲究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而西方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从他们理解世界的基本观点出发,为艺术设定了追求美、再现美的原则.在他们的观点中,原始的造物是不美的,是未经驯化的,必须经过人的加工和改造,形成一种秩序的、规范的、严格讲究比例和形式的才是美的,即最智慧的也就是最美的,最美的也就是最智慧的.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西方艺术把形式美的概念融入到几何形的类型化之中,在哲学和科学双重精神支持下,从对物象模仿,而达到了在比例、解剖等方面近乎完美的状态,并为传统的人体雕塑和现代的抽象雕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途径.所以,对现实的模仿也达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通过对形似的追求来展现世间最美的躯体.中西方雕塑的造型手法虽有本质的不同,但毋庸置疑,“真、善、美”是中西方雕塑的公同追求,只是受文化因子的影响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文化受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的是善的一面,即德行,而西方文化基于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要求,则更注重真的一面,求真求实.因此美学的内涵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这一点来看,西方雕塑重视写实而西方雕塑重视写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结语

比较中西雕塑作品的不同美学特征,则可发现,中国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偏重于主观情感的营造,强调人的主观表现力.而西方雕塑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和现实事物的再现,总体来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内涵.当然中西方的雕塑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差异性是明显的,这些差异性深受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着,这些不同的差异构成了人类艺术发展的不同的审美形态.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5]左克厚.中国美学[M].同济大学出版,2007.

[6]吴中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相关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本文是一篇环境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环境艺术设计。

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的美学内涵

本文是一篇雕刻艺术论文范文,关于雕刻艺术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东昌葫芦雕刻艺术的美学内涵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雕刻艺术及。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本文是一篇自然论文范文,自然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自然及参考文献及艺术之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这篇基础教育论文范文属于职业教育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基础教育有关大学毕业论文,与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相关教育论文。适合基础教育及大学生。

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

这是一篇关于艺术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是平面设计专业与艺术设计及艺术作品及工艺美术方。

雕塑艺术中纸质材料工艺

这篇纸质论文范文属于服装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纸质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与雕塑艺术中纸质材料工艺相关艺术与设计论文。适合纸质及材料。

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的传播功能

本论文为雕塑有关新闻传播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国古代佛教雕塑艺术的传播功能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可用于雕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关于学生教育及语言学及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生教育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论文,关于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

滑田友雕塑艺术

本文是一篇雕塑论文范文,雕塑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滑田友雕塑艺术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雕塑及作品及艺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