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4-03-08 点赞:49466 浏览:9856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学生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学生及专业及能力方面的播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探索以设计艺术类人才市场对专业学生的需求为基点,高校教学培养以学生能力为核心、实践环节能力突出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设计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研究,从精确专业目标、构建“课程环”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建立workshop工作室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解决旺盛的设计艺术类人才市场需求和高校学生培养的专业人才之间出现“鸿沟”矛盾的实际问题.

【关 键 词 】设计艺术类;教学模式;工作室;对策

一、引言

2011年7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2010年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本科(175个)、专科(296个)专业中,排在最后30位的有21个专业属于文科设计艺术类(动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舞台艺术、工业设计等)专业,初次就业率不足50%,甚至很多低于20%.但现实市场需求却极为旺盛,一方面高校培养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十分迫切,“供需”矛盾十分明显.

设计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笔者跟踪近4年的专业学生毕业数据可以看出: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力突出的学生很受欢迎.但目前,高校在教学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实践条件的建设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探索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学生为主体”切实可行的设计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呈现的问题

设计艺术类学生是近年来高校扩招规模和数量上最为突出的专业之一,但就业率的统计显示却处于较低的水平.探究原因主要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明确.一方面,教师所授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或教师缺少实际企业的历练经验,脱离实际需要,导致实践环节成为辅助,忽视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存在专业方向口径太宽,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样样通、样样松”的现实,例如工业设计专业,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中除了核心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还包括环境艺术方向、视觉传达方向甚至三维动画方向的课程,使学生对专业的定位模糊不清,不知所从;教学手段、方法过于陈旧.由于设计艺术类属于“艺术类”学科,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绘画类授课方式和方法,漠视了设计的工程类要素,对于市场实际需求的声、影、图、模型、手写版使用过少,甚至wookshop工作室的教学方法更是一无所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快速应用到现实的实际需求中;实践环节缺失,很多学校由于硬件配置的不足或者教师实践技能的欠缺,在实践环节上力不从心,使学生一味学习理论知识,到了用人企业中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难以发挥专业作用,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使毕业生大量待业,加大了学生们从毕业直接到失业的窘况.

三、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研究对策

1.精确专业培养目标,转变传统的设计艺术类教学观念.通过笔者每年暑假走访我校艺术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456份的反馈意见显示:专业实践技能:75.86%;专业思维意识:41.38%;潜力:37.93%;社会关系处理:37.93%;吃苦耐劳精神:37.93%;专业成绩:20.69%;学历:20.69%;学校名气:6.9%;性别:3.45%.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在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实践能力和专业思维.因此,确定市场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调研反馈的基础上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现行的实践技能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着眼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培养.设计艺术不是美术、更不是单纯的画画,而是工程技术实施与艺术造型审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精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学习目的,以此来确定教师教授什么知识,学生能够提高什么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增强人才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2.构建“课程环”体系,培育层次鲜明的课程模块,适应设计思维与实践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可以按照以工作方向为导向、以实践任务为驱动、将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来进行构建.改变传统设计艺术类课程设置相对松散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环”,潜移默化把设计思维的培养逐步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模块中.在教学的每个学期形成一个或以几个课程围绕一个设计主题构成“课程环”体系.每个课题内形成相互支撑的小系统,重点解决一个层次的设计问题,培育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模块,专业能力素质提高模块,专业工作方向适应模块课题,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循环.这样就使得把四年总的课程系统分解成数个相对完整的小系统,不断提升学生解决设计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能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教学手段,采用促进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试行按课程内容特点灵活选择授课地点、讲授方式,如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市场进行设计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改善“填鸭式”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改成“分组教学”与“合作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观点陈述等教学方法,将学术规范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同步进行,教师不再同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一种思维训练,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解决问题技能的机会,学生们从这种教学过程中学会了质疑、提问、辩护、转换视角等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才是学生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事创新性工作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由此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4.深化产学研结合,建立workshop工作室,引入企业项目和设计大赛进入实际的教学中并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根据具体的课程实践技能培养任务,在课程中引入合适的企业项目或者设计竞赛题目,并适当结合其他专业的优势,促进学生艺术与工程技术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力,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以workshop工作室、设计竞赛和企业实际项目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够使学生脱离虚拟环境,提前进入真实的生产流程中,把原有的脱离市场需求的单一知识的单功能、封闭型的静态教学模式,变为围绕培养目标,同社会、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动态模拟体系.在职业规划方面,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就要有个长远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高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5.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承载者,在积极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该与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并建立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巩固学生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具体应用于实践,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实际操作,不仅拓展了视野,拓宽了设计思路,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以需求为导向,形成新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根据人才市场和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及时调整专业领域方向,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积极探索.以突出能力培养为特色,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和实施路径.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用人需求的特点及其变化,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面向市场应用性人才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需求的设计艺术人才.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