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忧愁情愫宣泄探究

时间:2024-04-06 点赞:50340 浏览:10089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宋词中忧愁情愫宣泄探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汉语言文学及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宋词时,会很自然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宋词中“愁”字使用的频率特别高,换言之就是宋代词人中有许多忧愁情绪需要特别宣泄.从中揭示了宋代词人中忧愁情愫宣泄的本质,对宋词的艺术成就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关 键 词:宋词,忧愁,情愫,探究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59-01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宋词时,会很自然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宋词中“愁”字使用的频率特别高,换言之就是宋代词人中有许多忧愁情绪需要特别宣泄.我们试以李煜、辛弃疾、李清照三位词人的作品加以分析.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类词作,并不意味着辛弃疾悲愤的心境随着年岁的增长与生活的闲适而谈化.这只是一时的忘情,也是悲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积蓄了太多太深的苦闷,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的不得已的选择.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辛弃疾写这一类词时真正的心态.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

通过李煜、辛弃疾、李清照三位词人作品分析,纵观宋词300年,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忧愁情绪需要特别宣泄,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词这种诗歌形式比唐代的格律诗可以更好的表现个人的情怀,而例举三位词人无一不有着坎坷的个人经历,从开始的闺怨闲愁、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凄苦哀愁、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悲愁、国愁,这纷繁的愁绪在词中是自然地流淌,其二,宋词中这一深重的哀愁不仅仅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更是家破人亡的凄苦哀愁、江山沦陷的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忧愁这一情感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李树为(1964-)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2002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研修文艺学.主要从事中文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相关论文

关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究

本文是一篇管理信息化论文范文,管理信息化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究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管理信息化及。

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核算探究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电子商务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核算探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电子商务及会计核算。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思想品德类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品德及课堂。

绿色会计理与实践探究

本文是一篇绿色会计论文范文,绿色会计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绿色会计理与实践探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绿色会计及环境保护及。

探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动力与路径

本文是一篇法学论文范文,法学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探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动力与路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法学及马克思主义及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