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对就业的影响

时间:2024-03-12 点赞:47001 浏览:9308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对就业的影响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性别及女大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否就意味着女性自尊自强意识的同步增强?是否能同步培育出健全的社会性别观?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与就业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文章对这些问题逐步探讨,以期发现其中关系.

关 键 词: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就业状况

一、社会性别观及其理论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从“女性性别”到“社会性别”,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是指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二、当今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及其调查

女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女性发展中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社会性别观及其未来走向正是当今时代的折射.由于她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妻子、母亲,因此,她们的观念还可能影响到新的一代乃至几代人.

自1995年以来,从全国妇联及下属机构到京、沪、粤、陕等地高等院校的专业研究人员已进行过关于社会性别观的十多项问卷调查.其中,有的直接以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有的虽以中国女性为调查对象,但也多少涉及当代女大学生.最大型的调查横跨中国六省市,收回有效问卷近7000份;小型调查的数据也建立在数百份问卷的基础上.相关调查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国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及其人生追求,其所涵盖的大学、地区、人数相当广泛.

在叶文振主编的《女性学导论》一书中,李明欢老师所编写的“社会性别观与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这一章节中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比较.李老师在对相关调查及报告进行认真研读后,依据其调查的规模、指向及所提供数据的严谨性、可比性,从中选择以下十项调查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分别是: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女性高等教育调查(1998—2002年)

2.面向21世纪上海女性高等教育调查(1998—2002年)

3.面向21世纪黑龙江女性高等教育调查(1998—2002年)

4.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2000年)

5.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江苏片调查

6.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广东片调查

7.中国当代性别定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问卷调查(1998年)

8.复旦大学生妇女观调查报告(2001年)

9.女大学生的情感调查问卷(2002年)

10.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观调查(2002年)

通过对这些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男高女低”的择偶追求、“男主女从”的家庭结构得到近半数女大学生的认同.虽然不同调查的抽样不同,但不论是认为“嫁个好丈夫比取得高学历重要”,还是认为“找个好丈夫”是最大幸福的女大学生的比例,都超过了40%.68%的大学生同意“相夫教子为女人最重要工作”,而同意“男人”的女大学生竟高达85%以上.第二,经济发达地区的女性(包括女大学生)对于男尊女卑之传统性别观念的认同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女性.例如,同意“相夫教子是女人最重要的工作”的上海女大学生达70%,其认同率五倍于黑龙江女大学生.第三,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相关调查的比较还反映出,业已毕业走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对于传统陈旧性别观念的认同度高于仍然在学的女大学生.例如,对于“相夫教子是女人最重要的工作”,在校女大学生的认同率是13.7%,但已毕业女大学生的认同率则跃升到41.9%;对于“女比男强,好景不长”,在校女大学生的认同率是16.5%,但已毕业女大学生的认同率则为22.2%.

三、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对就业的影响

综上调查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树立起健康的社会性别观.

南大余秀兰老师曾采用“访谈法”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对28名女大学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女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的感受与看法.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于传统职业分工、传统家庭角色分工表示认同,并认同男性比女性做得更好,认为女性应该更安逸,不必像男性一样辛苦.

这种布尔迪厄所声称的“男性中心无意识”是平稳地、弥漫地、深深地作用于人的身体和灵魂,以致实施统治的男性和遭受统治的女性都浑然不觉.


由于受到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分工的影响,“男性以社会为主,女性以家庭为主”的性别角色规范规定了男女主要活动的两个不同领域:女性对家庭负责,其主要责任是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男性主要责任体现在在社会中有一份体面的职业,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和社会尊敬.在这一规范下,一方面形成了社会领域中女性弱者的格局,另一方面社会文化机制又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内化为社会性别角色意识.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以岗位不适合女性为由拒绝女大学生正是这种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的反映.

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下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影响而把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或者法则去认识,在个人的意识中没有感觉到有何不妥或者对自己的伤害,甚至使其在中国的环境和发展下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女性选择无视甚至认同了这种性别歧视,以至于使性别歧视内化在自己的价值观念里,即便是在女性主义发展较快的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多男性认同于女性是在家整理家务照看孩子的角色,男性天生的“工具性角色”和女性天生最适合“表意性角色”依然得到多数的认同.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

社会性别观在女大学生就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健康的社会性别观导致女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视而不见,而传统性别文化意识的影响也助长了这种结果.所以,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树立起健康的社会性别观.

首先,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所谓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是指“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上评估所有有计划的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对男女双方的不同含义.作为一种策略方法,它使男女双方的关注和经验成为设计、实施、监督和评判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男女双方受益均等,不再有不平等发生.纳入主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男女平等”.社会性别意识的主流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应加强对社会性别理论的研究.在实践上,首先应着眼于社会性别理论如何用于公共管理实践,提高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一般群众对社会性别问题的敏感性,通过交流培训、标杆示范、试验推广等一系列方式,启发人们在社会性别问题上的自觉意识,帮助界定社会性别问题,推动社会性别的政策实践.

其次,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促进女性意识觉醒.开设女性学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高校知识女性的性别意识,提升她们对女性自我特质及其存在价值的认知.而通过理念上的强化,将有助于促进其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与提高,使其深刻意识到,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应当成为与男性同等重要的参与者,并使其在处理家庭与社会生活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相关论文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社会保障论文范文,社会保障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社会保障及社会。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类毕业论文,关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求职方面的。

性别对硕士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性别对硕士生就业的影响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研。

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意识

本文是一篇市场经济论文范文,市场经济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意识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市场经济。

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是一篇就业难论文范文,就业难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就业难及大学生及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