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英语教学的

时间:2024-02-01 点赞:49399 浏览:10030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英语课程论文范文,英语课程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英语教学的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英语课程及语言学及通识教育方面的英语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英语课程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中国经济发展使得更多的用人单位渴望获得既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的人才,所以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很多高校的一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指出“英语+专业”和“专业+英语”培养模式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英语课程设置及其归属、两种培养模式中英语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课时的分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英语教师队伍的要求等问题,希望对我国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 键 词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

一、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还是“专业+英语”?

胡开宝(2010)指出:“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人才,其中一门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复合型培养模式指教学大纲设计和课程设置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复合型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向学生系统传授英语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体类型有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英语+辅修专业和英语+第二学位等.”笔者认为,这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辅修专业”可以归为同一种模式,因为其中明显以英语为主,其他知识为辅,而“英语+专业方向”和“英语+第二学位”基本属于同一种培养模式,因为所谓的“第二学位”肯定是除英语之外的另一专业方向的学位.但是有些学校并不明显区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方向”,因为如果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再学习另一方向的所有课程,似乎超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承受能力.所以实际上这四种模式变成了一种模式,那就是“英语+专业”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一培养模式中,以英语为主,专业知识为辅,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主要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毕业生能够很快融入用人单位的工作领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该方面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而不像传统英语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适应工作单位的专业领域,才能使用相关的术语进行交流,比如口笔译的工作.也就是说,“对某一专业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得心应手地传递信息”(严辰松2004)不少院校的英语专业在高年级的时候增加了商务英语模块或者法律英语模块,或者多开设一些专业的知识课程,使学生通过英语了解不同的领域,熟悉这些领域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各领域的口笔译工作,成为合格的语言工作者.


英语复合型人才还有另一种培养模式,即“专业+英语”.在这一培养模式中,以专业为主,英语为辅,该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主要是“以外语为工具从事专业工作,或利用外语的优势,先于他人了解先进的信息,用以指导自己的专业”.(严辰松2004).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如果学好英语,便可以“熟练使用外语从事法律工作,包括谈判、起草文书、参与跨国诉讼和仲裁、设计跨国法律问题解决方案等.对跨国法律人的首要要求就是多语言应用能力,避免由于语言造成的理解错误”.(万猛、李晓辉2009)或者这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地把握国际法律动态,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法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中文学院的培养模式就是如此.在这些学院开设自己专业课的同时,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为他们开设了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相类似的英语课程,要求这些学生在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目的在于使这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其专业性的工作.

有人认为,以上两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两类人才角色可以互换,重点可以转移(严辰松2004),但笔者认为这要看具体的专业.“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出来的学生,除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专业信息从事英语方面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尤其是口笔译工作)外,还可以从事对专业要求并不高的其他工作,如管理、商务等.但对于专业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如科技、法律等,这类毕业生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毕竟英语是其“主业”,对于其他专业虽然有所涉猎,但不会很深.“专业+英语”培养模式中出来的毕业生,主要是利用英语作为工具来从事自己相关专业的工作.例如利用英语了解国外相关专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从事该专业的实践型工作或研究型工作,同时也可以利用英语与外国同行进行口笔头的交流.当然,这一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自己专业领域一些简单的口笔译工作.但是,他们一般不能从事其他专业的口笔译工作.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英语课程设置及其归属

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英语课程设置,要基于以上两种培养模式分别确定,毕竟不同的培养模式中,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其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也因为重心的不同而不同.

(1)“英语+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英语课程设置及其归属.对于“英语+专业”的模式,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提出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基础上,为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指明了方向.大纲将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以下三部分:①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②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③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据笔者了解,各院校的英语专业基本上都会开设基础英语、听力和口语、阅读、写作、口笔译等技能课.就知识课而言,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一般院校都会开设英语国家概况、普通语言学、英美文学等.但近年来随着专业的细分,有的院校英语专业在三年级开始分方向,比如语言方向、翻译方向、文学方向等.细分后可能就不为语言方向的学生开设文学课,不为文学方向的学生开始语言学课程.例如,有些高校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的学生可以不选修文学和语言学课程等,而是将翻译课细分为基础笔译、商务笔译、翻译理论、文化与翻译等.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毕竟即使分了方向,学生最后拿到的学位依然是英语语言文学的学士学位.而且让学生涉猎一点语言学、文学的知识本身就是今天不少学者倡导的“通识教育”的体现,而这种“通识教育”能够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至于文化课程,可以开设一门西方文化,这样就不仅将英语主要国家的文化涵盖进去,还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比如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而词汇学、语法学可以融合在普通语言课程当中,文体学则可以单列.总之,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不能局限在技能上,还应尽可能地拓展其人文知识课.这种在技能的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至于相关的专业课,则根据学校师资的情况以及学生的诉求开设.笔者认为,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理工科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专业知识课应该偏文科一些,如教学大纲所提到的外交、经贸、管理、法律、新闻、教育、文化等,将这些课程设置为导论式的课程,用英语进行讲解,不能过于专业.如果师资不够,也可以用汉语讲解,但是要对其中涉及到的术语进行翻译.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用英语讲授中国文化史,包括风俗、哲学、文学等,这一课程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设.

相关论文

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本文关于跨学科及高等教育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跨学科方面论文范文集,与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相关专科毕。

法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本文是一篇社会发展论文范文,关于社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法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社会发展及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