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工作站联合高校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模式

时间:2024-03-02 点赞:48277 浏览:9813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学术型论文范文,关于学术型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院士工作站联合高校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模式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术型及工作站及院士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术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我国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改革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高校与院士工作站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联合培养模式开展的关键.

【关 键 词 】院士工作站;全日制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79-01

作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极大的发挥了院士群体在地方发展中的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全部释放,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国自2009年制定政策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保留原有非学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到学历教育体系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获得与学术型研究生同等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化,是提高应用型人才比例的重要步骤.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生教育处于关键的战略发展阶段,既面临政策、资金和环境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也面临培养模式单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滞后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正逢其时,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应该看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在以下两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一)导师队伍不足

在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同时,传统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并未缩减,而各个高校的导师队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侧重理论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侧重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存在明显差别,但受制于导师数量制约,往往同一导师要带不同类型的多名研究生,这不利于不同培养目标的研究生的发展.

(二)实践基地缺乏

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利用校内资源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而新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缺乏实践平台,无法完全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应用能力提高的要求,这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开展联合培养的意义

高校开展与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一)联合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高校面临的问题

院士工作站是以中国科学院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如果能采取合理方式将他们纳入到工作站所在高校导师队伍当中去,能很好的解决目前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极大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院士工作站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地方项目建设和工程实施,这可以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很好的实践基地,切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合培养模式能够促进院士工作站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院士工作站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加之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备,往往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院士作为领军人物,为项目开展指明方向,还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队伍来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都经过所学专业的正规本科教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经过学习指导,他们能很好的协助工作站开展项目研发,不仅可以为科研工作的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工作站只需为参与其中的研究生提供一定的补贴,而不需要支付高额工资,可以有效节省运行成本.

三、联合培养机制探讨

高校与院士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为了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模式发挥实效,达到促进科学发展,培养人才队伍的目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

(一)建立阶段

(1)提高对联合培养模式的思想认识.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高校与院士工作站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这项工作,这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工作.这一模式不是松散的联合,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为研究生寻找实习基地,而是从招生培养直至顺利毕业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双方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解决问题.

(2)建立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为了保障联合培养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协同创新联合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计划、生源条件和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发展和完善.一方面,要创新联合培养的架构建设,从招生制度、导师制度、论文撰写到学位授予都要有详细的规划,建立学校、工作站和学生的三方互动机制,结合学校情况、院士工作站建立目标以及学生意愿,不断改进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调研活动,调研活动要保证全面性和时效性,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分析院士工作站、高校及学生的状况,定期分析联合培养工作存在的难题,经过总结归纳,逐一解决.

(二)运行阶段

联合培养要严格依据教育部门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1)招生制度.目前院士工作站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这不利于有针对性的选拔学生.在现阶段联合培养过程中,院士工作站可以参与制定相关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并实质性参与研究生面试工作,结合院士工作站的研究方向选拔学生,使这项工作更为明确合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未来,可以考虑对那些运行状况良好、研究生培养成果优异,并且与高校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院士工作站开放招生权利,加大招生规模.


(2)导师制度与论文撰写.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在联合培养过程中.针对目前高校导师队伍不足的现状,将院士工作站中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纳入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之中很有必要.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校内导师和院士工作站导师合作指导的方式,根据研究领域一致的原则,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实践活动.国内高校已经开始研究实施研究生高校与企业“双导师”制度的可行性,这一制度的理念同样适合高校与院士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3)管理制度.在联合培养模式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1、学习管理.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由学校老师统一指导,实践活动主要在院士工作站完成.学校可以根据课程安排,聘请院士工作站人员到学校开展课程.同时要制定相关制度,保障进入院士工作站的学生在学业评价、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在校生同样的权利.2、生活管理.学校要切实维护研究生的权益,特别是在与校外院士工作站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协议的方式,保障研究生进站以后,在参与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补助.同时,需要安排人员专项负责进站研究生的生活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现阶段,联合培养模式可以试点开展,选定一批运行状况良好、与学校关系较为密切的院士工作站作为试点,在运行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联合培养模式不断向前发展,真正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

相关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机制的与

这篇学术型论文范文属于论文查重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术型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机制的与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重复。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

本论文为学术型方面研究生论文大纲模板,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学术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

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文是一篇学术型论文范文,学术型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学术型及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