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会议综述

时间:2024-01-09 点赞:53203 浏览:11163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文学史论文范文属于学术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史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会议综述相关学术期刊订购。适合文学史及文学及史料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07年9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艺争鸣》杂志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广东工商学院、广州大学等三十多所院校的学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学者们就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对象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张炯(中国社科院)认为:“当代文学的时间界定是很重要的,有人将第一次人代会作为起点,也有人提出要从1945年算起,还有人提出从1942年算起,这些观点都可以讨论.”谢冕(北京大学)认为:“当下诗歌创作是繁而不荣.短篇小说有了一定起色,而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普遍存在一种冗长的、波澜不惊的文学.新文学是‘五四’的产物,我曾经赞同20的观点,现在我主张取消当代文学的说法,去进行归纳总结.要重视对‘’文学的研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认为:“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有以下几个基本元素:当代文学应有与别学科不同的思索的问题;要有当代文学的特殊规律;要有自己的精神原理和逻辑起点;要有对文学本身的特殊的尊重;要有反思的能力.”邵宁宁(西北师范大学)认为,当代文学历史化后如何命名,应该值得思考,当代文学可否用别的词来代替?它究竟是时间序列还是价值判断?崔志远(河北师范大学)认为,当代文学研究迄今经历了三次整合,一是新时期文学与“”文学之间的整合,二是“十七年文学”和“”文学之间的整合,三是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整合.

会议深入探讨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种种现状和问题,讨论较有针对性.王光明(首都师范大学)认为,文学史本身是一种虚构的、想象的历史,文学史要更多考虑文学本身,可多作一些专题研究,如20世纪共运史与文学想象的关系等;文学史可以不写成供人们学习的范本.洪子诚(北京大学)认为:“文学史写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文学史论著,这其中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他认为,当下已经终结,文学现场有很多碎片,文学史写作存在着很多困惑;近代以来文学史成为显学,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国家想象,需要文学史的书写.那种认为只有作为文学史研究才是做学问的观点是不对的,文学批评如果做得好的话也是做学问.”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认为,文学史有时是很抽象的,当代文学研究是空前的,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不亚于现代;当代文学确实问题很多,要表达想象中的历史,要借文学史的写作来增大当代文学研究的空间,目前文学史对于作家的研究很不够.

在文学史的写作观念和方法上,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陈晓明(北京大学)提出,在文学史写作中,要做到观念和方法的最小值.观念与方法是个人的,而写作是普遍的;当代文学一方面有60年历史,一方面是当下发生的;要充分认识到当代文学与政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多元关系中提取出多元文学史.程光炜认为,大会议题很难谈,当代历史太复杂,作文学史研究,需做到“心要热、手要冷”;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很难打通,也没有必要打通.张学军(山东大学)认为,只有创新才有文学史,除了作家作品外,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想的论争、在文学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应进入文学史.曾令存(嘉应学院)提出了“40年代至70年代文学”,认为这个概念不是为了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而是为了沟通.孙良好(温州大学)以自己参编《中国当代文学写真》的亲身经历为例,质问了文学史写作的真实性.张桃洲(首都师范大学)提出,诗歌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中比较独立的区域,到了90年代,诗歌研究方式逐步学理化,并且通过这种开放研究可以展现很多文学史的问题.高玉(浙江师范大学)认为,当代文学现象很多,而中文系学生对“十七年文学”、80年代文学都不感兴趣,反而对90年代文学很有兴趣;当代文学史的共识不存在,很多人想写高度概括化的文学史,想取代别的文学史,其实应该提倡文学史写作的多元化.毕光明(海南师范大学)认为,当代文学史有个知识化的问题,文学观念、方法,还有史料都有知识化的问题.章罗生(湖南师范大学)认为,要注意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和作品的经典化问题,他个人比较赞同以1976年为界线来划分当代文学.颜敏(江西师范大学)认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基本概念需要整合,作为文学史研究可先做加法再做减法,避免遗忘历史.刘树元(湖州师范学院)认为,当代文学史的入史可能性和标准问题要客观,在研究过程中要坚持史家主体性.罗义华(三峡大学)认为,所有经典都是相对的,要注意文学史写作中的对话,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缺席是不该出现的.李平(广播电视大学)具体谈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变化.


就文学史论著的写作思想和体例安排,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陈晓明(北京大学)提到,他目前正在写作的一部文学史就是以现代性为视角进入的.雷达(中国作协)说,2000年他在兰州大学做博导,组织编写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在写作中贯彻两个原则,一是整体观,尽量做到贯通和整合,二是现代性视角.雷达还认为,目前可以用新来代替新时期文学这个概念.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提出,他构想中的当代文学教程的写法,希望是不分期的文学史,不讲文学事件、思潮、分期等,不分地域,希望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文学史,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赵树勤(湖南师范大学)认为,当代文学史已经出现了很多版本了,文学史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学史怎样体现时间向度是个问题,怎样论述台港澳文学也是个问题.

很多学者都强调了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史料问题.张炯提出,个人亲历的历史是否重要?很多当代档案并未公开,很多文学史料还不明朗.白烨(中国社科院)认为,当代文学的史料问题是非常迫切的,目前的史料工作做得非常不好,制约了学科的发展.他指出,“十七年文学”中的五大文学运动、新时期文学的五大文学论争,还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经历25次修改,都少有人关注,加强史料工作,对学科建设是有好处的.孙良好(温州大学)则强调了作家手稿、电子稿、录音等在文学史料中的重要性,认为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霍俊明(北京教育学院)认为,对史料的真实性要注意甄别,比如多多的很多诗歌不是在白洋淀写的.还应注意诗人对自己诗歌的修改,如食指、北岛等,这涉及文学史分期的时间神化的问题.

会议也就一些具体的当代文学论题进行了探讨.张未民(《文艺争鸣》主编)认为,要从生活中去研究文学,文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文学史也是生活史,《读者》发行有一千万份、《故事会》发行有三百多万份,这是一种文学现象.新要贴近生活.江冰(广东工商学院)提出,“80后”文学的文本意义不够,但仍有其它两个意义,第一,它是新的组成部分,第二,它是很多文学观念的参照,如网络文化、青年亚文化、大众消费文化等.王家平(首都师范大学)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了国内的“”诗歌研究现状.王家平说自己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红卫兵诗歌和“”国家出版物诗歌,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实证,认为目前可以扩大的研究领域有:“”时期的少数民族诗歌、“”时期港澳台诗歌、“”时期旧体诗词、“”时期的歌词研究.赵志忠(民族大学)则提出,要充分关注民族文学的存在,文学史写作要关注少数民族作家,老舍、沈从文、端木蕻良、理由等都是少数民族作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陈雅丽(首都师范大学)认为,散文研究也是很重要的,“老生代”散文是值得关注的.

会议就当代文学的历史观念和方法,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效.

(整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肖敏 李彦文)

相关论文

关于撰写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点

本文关于文学史及作家及中国当代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史类有关论文范本,与关于撰写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点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台港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是一篇台港文学论文范文,关于台港文学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台港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