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车轴”涉嫌学术始末

时间:2024-01-17 点赞:50177 浏览:10037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车轴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50车轴”涉嫌学术始末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学术论文专业与车轴及铁道部及机车厂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车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这是一组两年前未能公开的报道,最早曾发表在仅仅几十份的《长城月报》试刊号上,很多读者都未曾了解中国铁路上“50车轴”之争.

我们再次关注这样一场科学争论,不是为了阐述阳春白雪的理论,而是因为“50车轴”与乘客性命攸关.

建国后,直到期间,我们国家的火车车轴都一种40车轴.但是,由于冶炼技术落后等原因,当时国产的40车轴断裂严重.铁道部以及金属材料界的专家都在积极探索改良或者创新车轴.

随后,一种50车轴诞生.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研制不合格”、“学术”、“学术腐败”等诸多争议.争议扩大到六大院士,三位人大代表,十多位工程师、教授等等,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尽管这场长达20年之久的争议并没有最终的结果,仍然无法改变50车轴被广泛使用,并占据中国列车实际运营车轴9成的事实.

故事可以简单的演绎:四位退休专家,不赞同一项科研成果,他们认为科研者掩盖了科学真相.于是,20多年里,不停地对这一科研成果发出质疑,并以“学术腐败”的罪名科研者.

故事像滚雪球一样,卷进更多的学术权威,以及政府的关注.原因很简单:这项科研项目关系到百姓大众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

摆在记者面前的这沓厚重的资料,被复印了数遍,些许字迹开始模糊.

四位退休专家坚持:目前火车上运用的车轴(学名叫50车轴),当年研究还没合格便申报了鉴定,存在学术嫌疑.

被推上风头浪尖的是:林吉忠――铁道部科学院金化所第三任所长,铁道部学科带头人,50钢轴科研项目重要参与者.

争议的矛头是“50钢轴的研制,不符合合同标准和国际标准,林吉忠涉嫌学术”.


这样的控诉一直被科研方认为:“瞎说,无稽之谈.”面对7次被,科研方从不理会.

直到,更多的学术权威关注此事;直到,一份绝密文件被公开等

四人,二十年

给CCN记者提供资料的,是铁道部科学院(以下简称铁科院)已经退休的副研究员陈大中.

无论在哪里,陈大中定义自己:铁科院副研究员、中国致公党党员、欧美同学会成员.

一份资料中,他的自传:“我是屈原,是马寅初,是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等”

“我外号陈大炮,脾气不好,敢说真话.”陈大中说着,抹一把脸,瞪圆了眼睛,立刻精神抖擞.

1995年,陈大中和另外三位铁科院研究员写了第一封信.

“给领导写过,给铁道部领导写过等”陈大中等人曾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反映问题.在他们认为:“50钢轴,既不符合国际标准,也不经济,应用于客车更是存在重大的科学隐患.”

陈大中的办公室,10平方米,一张泛黄的木课桌,一个简陋的书架,一把半旧的椅子,大摞的纸箱、书籍和黄色油纸袋,层次不齐地排在地板和书架上,剩下难以立足的空间.

书桌正面的墙上是陈的信仰:“活到老,改错到老!”“知识报国”等

“复印的资料,花掉几千块钱.”陈大中边说话,边拿起木课桌上一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尚用品――军绿色镂空铁皮暖瓶倒水.头顶的吊扇,呼呼地扇着热风,偶尔卷起桌子上单薄的纸张.

喝水,看资料.喝水,再看资料.

和陈大中一同坚持林吉忠的另外三名研究员是:杨开庭、周振国、曾耀新.三位均为铁科院研究员、金属材料专家、党员,均享受国务院津贴.其中,杨开庭,曾担任金化所副所长;周振国,曾担任金化所党委书记,都曾和林吉忠共事.

陈大中是四个人中最年轻的,67岁,曾是林吉忠的直接下属.四人中,唯有陈大中不是金属材料专业的专家,另外三人均为金属材料行业的专业研究员.

他们的是他们曾经的顶头上司――铁科院金化所第三任所长林吉忠.

听起来,的理由很简单――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50车轴,不科学.并且,这一科研项目研制当初就存在学术嫌疑,林吉忠本人搞“个人学术腐败”.

依据有三:一是当年50钢轴的研制并没有创新,只是按照一份美国生产标准模拟生产出厂;二是技术鉴定会绕过了金化所,验证不具有公正性;三是当年生产出来的50钢轴没有通过美国权威组织认证合格.

40钢,即钢的含碳量为0.4%;50钢,即钢的含碳量为0.5%.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脆性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强,硬度越低.

周振国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向记者比较了40钢轴和50钢轴的区别:“50钢轴的研制核心是将冶炼技术更加的复杂化.犹如揉面,揉的次数多,面的韧性自然更强.但是由于50钢含碳高,杂质多,材料本身的细腻性比不过40钢.所以韧性也不会比40钢更好.”

由此,周振国不相信50钢轴研制成功后宣称的“50钢轴的韧性完全可以达到40钢轴”.更不相信“50钢轴寿命比40钢轴长一倍”的推测.

陈大中等四人确信:目前国际上载货车客车方面大都在应用40钢轴(法国,德国,日本等等).

四人担心:50钢轴韧性不够,质量不稳定,广泛应用于列车意味着高成本投入和巨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接下来几年50钢轴将到达寿命期,可能面临集中断裂等严重危险.

从1995年到2008年11月间,陈等四人先后7次50钢轴及其研制者林吉忠.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的态度.

1997年,50钢轴被广泛应用于火车货车;2001年,50钢轴被广泛应用于火车客车;目前,我国90%的普通火车车轴都在用50钢轴.

各方回述

记者找到了项目研制的核心人员:铁科院金化所第二任所长郑中岳(项目研制的支持者,后反对50钢轴);大同机车厂原副总工程师杨希敏(50钢轴生产者);铁科院金化所第三任所长林吉忠(50钢轴研制者之一).还原50钢轴研制始末.

他们三人是50钢轴最初研制的核心团队,杨希敏,兼任中国铁道学会材料工艺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轮轴学组组长.1982年担任大同机车厂50钢轴项目总工程师.

他自信:“40钢轴和50钢轴的事情,全国没有比我更熟悉的.”他会重复一句话挂在嘴边:“鄙人,就会炼钢.”他是唯一一位50钢轴核心研制人员中没有牵扯到这起案中的人.

80年代,杨担任大同机车厂副总工程师.当时,在他主持下,大同机车厂按照美国标准生产了450根含碳量0.45%的钢轴,并得到美国通用公司的认可.这在当时已经是我国生产的含碳量最高的钢轴.这批钢轴应用于我国火车机车上,效果良好.此后,杨希敏一直在考虑,可不可以生产更高含碳量的钢轴?

1980年,一次在宁夏开会,偶然的机会,杨希敏见到了当时铁科院金化所所长郑中岳.

之前,作为铁道部直属部门,铁科院一直面对一个难题:火车钢轴断裂现象严重,完全不能满足铁路安全运输的要求.郑中岳一直在为车轴问题绞尽脑汁.

偶然的相遇,“两个人兴奋得要抱起来”.

可不可以研制含碳量更高的车轴,通过提高钢轴的强度减少断裂?郑中岳和杨希敏想到了一起.

郑中岳肯定了当年自己对于50钢轴研制的信心.他亲自带领林吉忠等人,到大同机车厂考察.他说,大同机车厂已经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450根高碳钢轴,在这个基础上研制更高含碳量的车轴,加大了成功的把握.

1980年,郑中岳和杨希敏一拍即合,准备申请国家立项研制50钢轴.杨希敏说,项目设立之初,目标就是广泛推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科研层面.

1982年,铁道部科学院和大同机车厂设立研制50钢轴的课题.大同方负责人为杨希敏,时任大同机车厂副总工程师.铁科院方负责人为林吉忠,时任铁科院金化所断裂力学室主任.

杨希敏回忆,当时,他已经非常有把握研制出50钢轴,因为1980年,在为美国生产450根45钢轴时,大同机车厂得到了美国的一份生产标准说明,按照说明,他发明出一种高碳钢的冶炼技术,这恰恰是50钢轴生产的关键.

郑中岳也肯定了杨希敏的说法.“后来研制的50钢轴,很大程度上是走了45钢轴的冶炼路子,只是技术再精细一些.林吉忠他们也没有研制出什么新的技术.”

记者向林吉忠求证:“在研制50钢轴之前,大同机车厂已经研制出一批50钢轴?”

林吉忠没有否认这一说法,他解释,含碳0.45%是50钢轴的最低限,后来,我们精细工艺,再次提高含碳量,研制出50、53甚至更高含碳量的钢轴.

至此,各方回述高度一致.

如此,就可以解释,为什么50钢轴从立项到宣布研制成功仅仅用了10个月.

转折,出现在1985年的鉴定会.

存在争议的鉴定会

鉴定会未开始,硝烟已经弥漫.

在金化所,钢轴的事情都是由金属材料室来研制,因为这个研究室聚集了大批金属材料界的专业研究员,常年负责钢轴、钢轨的检测研发等工作.50钢轴,破格由断裂力学研究室来承担,争议也随之而来.

对于钢轴的研制方向有两个.一是在40钢轴基础上,加合金或提高工艺,增强刚性;二是在50钢轴基础上,提高冶炼工艺,加强韧性.对于火车客运,国际上采用40钢轴居多.金化所金属材料行业的专家也倾向于在第一个方向上研制.

研制50钢轴,走的是第二个方向.

时任金化所副所长的杨开庭,很不理解:“断裂力学研制钢轴?专业就不对口,他们对金属材料根本不懂.”

就在此时,1985年,林吉忠等研制者宣布50钢轴研制成功.

争议由此爆发.

首先提出质疑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吉忠的顶头上司,50钢轴立项支持者,时任金化所所长的郑中岳.

郑中岳提出,项目没有完成合同的技术指标,均低于合同要求标准,不能鉴证成功.

也就是说,停留在实验层面的数据没有达到合同要求.而实践层面上,实验又不充足.因此,研究不成功.

1985年8月9日,鉴定会照常进行.

郑中岳没有收到参加鉴定会的通知.据郑中岳后来统计,同样没有参加鉴定会的还有:金化所副所长、金化所科研管理室主任、主管科技成果的工程师.

杨开庭说,按常规,金化所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应该出席鉴定会,何况,这个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就是金化所.

忽然而来的疑问让林吉忠很愤怒,“去他的,当时请他们了,现在怎么能这样说呢.”

林吉忠举证:“当时,金化所有一位技术同志到了现场.铁科院的一位副院长也到了.”

在这份技术鉴定书上,记者看到,研究试制单位署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金化所参与者名单中,除了林吉忠等科研项目参与者,有一位“项目之外人员”,确实没有所长和副所长的名字.

一方认为:林吉忠绕过金化所进行了技术鉴定;另一方认为:鉴定会完全符合程序.

鉴定会顺利完成,鉴定书中肯定了50钢轴,“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寿命比40钢轴长一倍.”

时任金化所所长的郑中岳回忆那场鉴定会时,叹一口气,“生米煮成熟饭,我也没法追究了.”

一场鉴定会把50钢轴从一项实验科研项目,迅速升级为权威科研.并有了推广使用的资本.

接下来,1985年技术鉴定成功;1997年铁道部车辆局下文,大规模使用50钢轴用于货车;2001年1月1日起,50钢轴大规模应用于客车,并停止40钢轴的生产.至此,除去动车,50钢轴占据了我国铁路列车车轴90%的比例.

1987年,50钢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林吉忠获“詹天佑奖”.这是材料工程界最高荣誉.

就在50钢轴红红火火之时,陈大中等四人再次扔出一枚炸弹:50钢轴根本没有通过美国认证.

“有文件为证!”

这份文件,足够生猛.

来自美国的评价书

一波再起.

与铁道部的“技术鉴定证书”大相径庭,美国铁路协会的这份“车轴评价书”,否定了我国50钢轴研制的合格性.

陈大中等人手里的这份1987年1月评价书,落款为,美国铁路协会芝加哥技术中心.

美国铁路协会(AAR),是美国最权威的铁路技术鉴定部门.

评价书中写道:各项试验结果表明,在下列区域未能满足AAR技术条件――屈服强度略低于最小值;断面收缩率为要求数值的一半.

这意味着:我国研制的50钢轴在韧性上根本达不到美国对50钢轴的要求值.

也就是说:美国铁路协会否定了中国研制的50钢轴的合格性.

陈大中给记者解释这份专业的验证报告时,时不时瞅一眼窗外,声音变得很谨慎,在他认为,这份从来没有公布于众的验证报告属于绝密文件,“很难拿到,是林吉忠学术的死穴.”

陈大中等四人的逻辑是:“一批按照美国标准生产的钢轴,却没有得到美国验证合格.在没有公开美国验证报告的前提下,自己验证自己合格.存在学术是必然的!”

听到这个证据时,林吉忠愤怒了,自己楞了半天,“美国鉴定的事情从头到尾我都不知道,与我无关!这是捏造事实强加给我!”

他抽烟,一根接一根.

林的说法得到了杨希敏的印证.

杨希敏介绍,1985年,大同机车厂出面,将三根50钢轴送到美国进行检测.

杨希敏同样拿出这份评价书.他对美国铁路协会的这一评价,“这样的结果简直荒诞离奇,不可思议.”

之前,大同方面对研制出来的钢轴信心百倍,并对送去的三根钢轴提前做了检验,“完全符合标准”.

杨希敏把美国AAR检验报告和国内检验报告平铺在桌子上.在“收缩率”这一栏,AAR的检验数值为15.7,国内检验数值为45――60.美国标准对这一栏的要求为50.

也就是说,铁道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研制和生产的这批钢轴完全符合美国标准,而美国的检验结果否定了这一切.

对此,杨希敏解释为“打印错了.”他低着头,看着AAR评价书上的数字,仔细的纠正:“15.7应该是45.7才对.他们写错了.”

对于这场“科学事故”,杨希敏曾写信给美国AAR技术中心.他找出这封信,里面用很委婉的语气写道:“是不是你们打印错误?”数月后,一直没有音信,便没有再交涉.

杨希敏推测,因为当时美国不想从中国进口钢轴,所以,只能通过验证不合格来拒绝.因为,按照美国进口货物要求,不能通过美国AAR的鉴定合格,货物就不能进入美国的码头.

这只是推测.

杨试图和美国AAR再次反映此事,AAR一直态度冷淡,“他们不想回复”.

至此,被杨希敏和林吉忠认为“打印错误”的评价书,最终还是没有得到AAR方面的回复.评价书最终也成为“绝密文件”,没有向外界公布.

CCN记者联系到美国AAR.时隔20多年,没有能找到当年的技术验证人员,但是AAR坚持,既然已经验证完成,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对此验证进行公开修正,那么就说明他们的验证没有问题.

AAR坚持当年的验证结果.

没有结果

,从未得到过证实.

期间,铁道部也曾经派专人调查.

1997年铁道部司长周翊民,在回复纪

这是一篇关于车轴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50车轴”涉嫌学术始末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学术论文专业与车轴及铁道部及机车厂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车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委的函件中充分肯定了50钢轴的性能和鉴定的合法性.

2000年4月20日,铁道部总工程师华茂昆上交一份“关于50车轴的情况报告”.记者见到了这份报告,内容概括地阐述了50钢轴生产和研制的整个过程.

“1980年,铁科院金化所所长郑中岳与大同商谈合作研制50钢轴;1982年项目列为国家六五攻关计划项目;1985年8月,50钢轴在经过36万公里运营考核后通过组织鉴定.”

报告再次充分肯定50钢轴,“截至2000年没有出现一根断裂和裂纹”.对于林吉忠等人涉嫌学术的,多次被认为“无稽之谈.”

随后,陈大中等人迅速做出回应,在陈大中等人出示的几份铁道部事故内部调查电报中,记者看到:2004年5月27日,25022号钢轴冷切,构成车辆断轴险性事故;2008年5月29日,06367352号钢轴造成铁路交通A类事故;2008年8月13日,发现02288号钢轴长达290mm裂纹.

通过肖纪美院士以及林吉忠本人,记者确定了一个理论:冷切断轴多为车轴疲劳造成,而抗疲劳强度低多为车轴强度低.这个理由曾经是40钢轴断裂的主要原因,如今发生在50钢轴身上,至少不能说明“从来没有断轴”.

20年间,屡屡败回,陈大中四人内部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陈大中摸一把脸,依旧精神抖擞,“别的事我管不了,40钢轴50钢轴的事,我要管下去.”周振国,经历20年纠缠后,反复劝告陈大中,“你管不了.”杨开庭和曾耀新态度依旧,坚持,“和陈大中意见一样.”

时隔20年,对这场学术的,四人共同感慨:“不仅仅是学术的争辩.”

面对陈等四人20多年未停歇的,林吉忠热情接待受访者,也谨慎解释,“我不是50钢轴研制组的组长,他们硬是给我戴上这个帽子等技术层面的事情,能让他们这样坚持告我么?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学术的问题.”

双方的说辞,扑朔迷离.

相关论文

“80后”局长涉嫌受贿千万元始末

本论文为关于土木系类硕士论文抽检,关于“80后”局长涉嫌受贿千万元始末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可用于土木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陈映真先生创作50年学术会在京举行

该文为关于作品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陈映真先生创作50年学术会在京举行相关学术科技论文,可作为学术论文专业作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登记表DOC

这篇电子档案论文范文属于论文格式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电子档案相关毕业论文,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登记表DOC相关研究生论文格式。适合电。

怎么下载学术文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论文范文,学术论文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怎么下载学术文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术论文及论文及知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音乐院校关于学术成果的管理体系

本文是一篇音乐类论文范文,音乐类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音乐院校关于学术成果的管理体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音乐类及毕业论文及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