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探源

时间:2024-01-04 点赞:43306 浏览:8213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素问及难经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素问学术论文基本格式,关于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探源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素问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7-0540-04

中图分类号:R 245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通过分析《卫生宝鉴》《济生拔粹》及《针灸四书针经指南》书中与“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两篇有关的内容,探讨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之源流,认为窦氏针灸学术思想受《素问》《难经》影响较多,但似未受到《灵枢》影响.

[关 键 词 ] 名医经验;针灸师;针刺补泻;@窦汉卿

Study on the origin of DOU Han-qing′s academic thought 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LI Bao-jin1, LI Tao-hua2, Director: LIU Qing-guo3 (1.Department of TCM,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f Capi-tal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2.Dongzhimen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M,3.Schoo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M)

ABSTRACT:the origin of DOU Han-qing′s academic thought 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is studied by analysis on relative contents in the books Weisheng Baojian, Jisheng Bacui and Zhenjiu Sishu Zhenjing Zhinan and the two papers "On reinforcing-reducingmanipulation" and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qi and blood", holding that DOU Han-qing′s academic thought 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is influencedmore by Suwen (Plain Questions) and Nanjing (Classic onmedical Problems), not by Lingshu (Miraculous Pivot).


KEY WORDS: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Acupuncturists;Method of Reinforcing-Reducing,@ DOU Han-qing

窦汉卿乃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医家,他在阐释针刺手法与发展针刺配穴处方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研究其针灸学术思想者代不乏人,据李鼎[1]分析,窦氏著作既有直接继承自老师经验的内容,如《流注通玄指要赋》和《流注八穴》等,也有摘录或注解前人医书的内容,如《针经直说》等,当然也受到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的影响.黄龙祥[2]386认为,《针经指南》中最能反映窦氏本人学术思想的是“真言补泻手法”“气血问答”2篇.笔者通过对《卫生宝鉴》[3]《济生拔粹》[2]387-401及《针灸四书针经指南》[2]365-386(下文分别简称《卫》《济》《指南》)中窦氏相关篇目的对比分析,颇为同意黄龙祥教授的观点,此外,“离合真邪说”亦为窦氏本人所写,是窦氏有关养生的观点.下面从《卫》《济》《指南》三书中与“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2篇有关的内容,探讨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之源流.

1.真言补泻手法

《指南》“真言补泻手法”主要是有关针刺补泻法的内容,《卫》《济》已有收录,但和《指南》所录篇目亦有不同之处.三书比较,《卫》《济》主要为篇章次序之不同,亦有微小文字出入,如《卫》泻法“气至病已,合手回针”,《济》作“以合手以回针”;与《卫》《济》比较,《指南》不仅在篇章次序、文字上有较大出入,且较前两书多了5篇文章,即“《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员”“呼吸补泻”“生成数法”“手指补泻”和“迎随补泻”.

1.1 泻法、补法

《卫》中描述针刺泻法、补法的专文收在“针有补泻法”中,先为摘录《素问离合真邪论》“黄帝问曰:等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等故命曰补”的文字,次为窦氏自撰之泻法、补法.《内经》中有关针刺补泻法的论述有很多,而窦氏在其论述针刺补泻法之始独独引用这段文字,显然是以其为基础与标准来阐发他的理论与观点的.因此如果想要研究窦氏的针灸学术思想,我们就要从这块基石出发,同时应对《素问离合真邪论》通篇文字加以注意,方可获得整体的形象.在《指南》中,这段引文并未与补法、泻法在一起,而是出现在“呼吸补泻”之中.

将此段引文与窦氏自撰之泻法和补法进行对比可知,窦氏针刺补泻手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补泻法,但对针刺方法之叙述更加具体,并且加入了一些新的方法.如进针以双手配合,在咳嗽时进针,然后再分呼吸进退针至不同的深度,以分、豆为计量单位进行详细描述,并具体化了针下的感觉和依据此感觉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所有这些具体而又翔实的操作方法与对针感的描述,都是自《内经》以来的医学著作所不曾有的,可以说是窦氏创造性的阐述,因此窦氏被视为将针刺手法操作具体化的第一人.但窦氏手法亦有与《内经》不同之处,如经言“静以久留”,窦氏的操作则是以针下感觉为准,得沉涩或沉紧即行针,获得针感的时间或长或短,非必久留.

《指南》将次序做了调整,首叙补法,次为泻法,并且在文字论述上有较大变动,与《卫》所叙不尽相同,且多出“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是从体质与针感上予以区分并配以相应的补泻法.

1.2 春夏秋冬刺法

春夏秋冬刺法在《卫》中称为“春夏秋冬深浅补泻法”,且论述较为简略.在《指南》中则更加具体地称为“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并用大段文字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卫》之文似取自《难经七十难》之意,然又有窦氏自己的观点加在其中.此难之文虽有深浅之论,但未分别刺之先后,故先深后浅、先浅后深当为窦氏个人之发挥.

《指南》的论述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其一为“《内经》曰等无是其道”,取自《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其二为“然春夏为阳等是推纳之阳也”,源自《难经七十难》,除在次序上有所颠倒外,内容均一致;其三为“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可见,这部分内容乃是取自《素问》与《难经》之言,窦氏并无改动,只是将《难经》心肺、肾肝之部发挥为先浅后深、先深后浅.

1.3 寒热补泻

寒热补泻法在《卫》和《指南》中均有论述,但差别较大,所描述针刺的时机、深度、配合的呼吸等皆有不同之处.

《卫》在这段寒热补泻法中以“凡补泻之法,皆如前也”开始,交待寒热补泻方法的基础应当建立在前文所述泻法、补法和春夏秋冬刺法之上,然后辨别病人患热、患寒,施以不同方法,将呼吸之法更加详细地分为口鼻之呼吸,并配以本经生成数之法,针下感觉亦非沉紧闷涩,而是以阴阳之气来形容.

《指南》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为补冷法,是《卫》未录之文,似乎是将《指南》补法、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所引《难经》之文两部分综合在一起的文字,且以两次“外捻针”明确提出捻针方向,这是前述刺法所未交待的,但未载相应的“假令泻热法”操作[2]386.一为治之以寒和治之以热两种疗法,这部分文字似与《卫》之文相对应,但又有诸多不同之处.如在补冷法中有“徐徐良久”一语,限定了留针时间的长短,与《卫》之文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问病人觉热否”“其病人自觉清凉矣”和“其病人自觉知暖矣”三句,指明是病人的感觉,而非施针者手下针感,这与《内经》没有明确提出感觉主体是不同的,因此也可以说是窦氏的首创;治之以寒和治之以热中,以天气、地气分别代替鼻气、口气,也是二书不同之处.

在泻法、补法和春夏秋冬深浅刺法中,均有明确引用《内经》之言,而在寒热补泻法中则没有明确提出,但通过与《内经》原文对比亦可找到其所依据的文字.《素问针解》有云:“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等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从“针下热”“针下寒”“阴气隆至”和“阳气隆至”等字眼可以看出窦氏寒热刺法的出处即在于此,不同之处有二:其一在于窦氏没有仅仅局限于此段原文所述的简单方法,而是创造性地加入了呼吸补泻、深浅补泻、开阖补泻等多种方法,并将其融为一体,使之从单式手法成为复式手法;其二在于此段文字原意为“刺虚则实之者”“刺实须其虚者”,乃是据虚实以补泻的方法,被窦氏借鉴并转换成为据寒热以补泻的方法,可说是窦氏的一大创见.

据黄龙祥[4]112分析,寒热刺法分为3种:第1种为《卫》《窦太师流注指要赋》(《济生拔粹》本)“凡补泻之法,皆如前也,若病人患热者等觉针下阳气隆至,依前法出针”;第2种为现行本《指南》“寒热补泻”第1段“假令补冷”;第3种即《指南》“寒热补泻”第2段文字.黄龙祥认为这3种寒热刺法可能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第1种刺法以得气后退针为“泻热”,进针为“补冷”;第3种寒热刺法,“泻热”先刺阳分后入阴分(先浅后深),“补冷”则先刺至阴分后退至阳分(先深后浅),因此与第1种刺法相反.

1.4 泻必用方,补必用圆

《指南》引文前面部分基本与《素问八正神明论》原文相同,但“行者移也”后面多了“行谓行不宣之气,移谓移未复之脉”两句,且“复以吸排针也”一句反改为“及复后吸而推针至血”,而在最后窦氏坦言“余不知圣人之意,请后之明达之士详究焉”,似乎对《素问》此段文字不甚明了,但若反观前文泻法、补法与寒热补泻之文,则可看到窦氏对于呼吸行针时机的把握颇合此段所述之理法,泻时随吸而纳针、转针,随呼出针,补时随吸出针,只是“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和“刺必中其荣”没有体现出来.

另外,尚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在《内经》中论述方圆补泻的还有一个恰好相反的观点,即《灵枢官能》 “泻必用员等补必用方”,窦氏在选取《内经》的文章以阐发他的学术观点时,为何没有选取《灵枢》此种说法,却单单选取了《素问》的观点,笔者认为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读到《灵枢》此篇文章,或他没有接触到《灵枢》所致.

1.5 呼吸补泻

《指南》中此部分内容实际包含了《卫》“针刺补泻法”所引《素问离合真邪论》的部分,同时又加入了《难经》和窦氏自己的论述.将这段文字中所引《素问》内容去掉,余下部分与《难经七十六难》对比可以发现,除窦氏以“阴血”代“阴气”之外,大部分引自此难之言,似乎只有“补泻者,言呼吸出纳以为其法等取者,言其有也等是取其气而不令气大出也等置其气而不用也等泻者,是置其气而不用也等以此则阴阳调和”六句话是窦氏自言.

窦氏此段文字用意,先是阐述自己关于针刺补泻以呼吸出纳为其法的学术观点,然后以《难经》之言分别佐证,再引《素问》之言阐释他的观点,最后以《难经》之言结尾,强调应当先补不足之阴阳再泻有余之阴阳,而且补泻的最终目的是使阴阳调和、荣卫通行,不要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补泻的操作上,这才是为针之要.

1.6 生成数法

《指南》此段文字当为强调“寒热补泻”第2部分“夫病后热者等其病人自觉知

关于素问及难经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素问学术论文基本格式,关于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探源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素问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暖矣”中“谨按生成之息数足”法,单独成立的小节,以鼻气代天气,以口气代地气,在顺序上有所颠倒.此外,生成数法中“按所病脏腑之数”一言至关重要,明确了寒热补泻中“生成之息数”的基础.

1.7 手指补泻

窦氏原文已有多处据《素问离合真邪论》的经文阐发其针灸学术观点的论述,如《卫》泻法、补法,《指南》呼吸补泻等,都是窦氏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与经验所做的精辟阐释.但主要是补泻法整个过程的综合性操作,包括双手配合进针、深浅、针感、时机、呼吸、徐疾、开阖、生成数法等等.在所有这些操作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就是手指动作,大部分都是由双手来完成,或要落实、体现在双手之上.因此,窦氏特设手指补泻一节来阐释他对于补泻法中手指操作的独特认识.如果说前面介绍各种补泻法的小节文字是序曲、前奏,那么这一节就是整篇乐章的,应是窦氏最为骄傲、最为闪亮的部分.

《指南》原文段首“经云:凡补泻,非必呼吸出纳,而在乎手指何谓也”,来自《难经七十八难》.循法后所言“经云:推之则行,引之则止”,则来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可见,虽同为“经云”,但是却分指《难经》与《素问》,不可混为一谈.

进法中“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分别来自《难经七十八难》“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和《难经七十难》.

有人认为窦氏“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抓)、切”此十四字手法操作,是在《素问离合真邪论》“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基础上提出的.笔者认为,窦氏虽以此为基础,但更多的是窦氏个人的发挥与总结.若加以比照细究,可以看出只有扪、循、切、按、弹、爪(抓)六字相同,且此六字含义、操作手法与《素问》也有不合之处,如扪在《素问》当为探、触之意,窦氏将其释为补法之“闭其穴”,余动、摇、进、退、搓、盘、捻、摄八法除摇法外在《素问》中均没有提及,可能是窦氏之发明.

1.8 迎随补泻

《指南》此段文字引自《难经七十五难》,窦氏用“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概括了这种疗法的用意与特点,即二经补母泻子法来解释迎随补泻法,这是窦氏关于迎随的观点,为窦氏采用《难经》之意对迎随补泻法的解释.

在《内经》中,迎随补泻法主要记载在《灵枢》中,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终始》等,可以看出《灵枢》对迎随的解释很清楚,泻即是迎,补即是随,迎随即补泻的代名词,并不是具体的方法.窦氏则将其具体为泻南补北,那么窦氏是在综观了《灵枢》与《难经》之后选择了《难经》的观点,还是窦氏根本就未曾接触过《灵枢》,只接触到了《难经》而从其说的呢?笔者认为很有可能是第2种情况.

此外,尚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随后的“古法流注”文末,窦氏再一次强调了泻南补北法,但不是二经补母泻子,而是“于一经中井荥俞经合,迎随而补泻之,亦用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是也”,于一经取五输穴的补母泻子法,即本经迎随补泻法之施用.事实上,在《难经六十九难》和《难经七十九难》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方法.

故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窦氏对于迎随的观点是利用他经及本经的补母泻子法来进行补泻的,而且来自于《难经》.

2.气血问答

《指南》此段有9对问答,有5对是关于经脉气血荣卫的,分别是“脉之进”“经之理”“手太阴经”“何为络”和“荣卫之理”;有4对是关于针灸方法的,分别是“身寸之寸”“周身之穴各有两”“针经云”和“捻针之法”.其中“荣卫之理”取自《难经三十难》,其余问答在《卫》和《指南》其他篇章中,也可以看到与之相呼应的段落,如“络说”“络穴辨”与“何为络”相应,以下就其中几个问答分别论述.

2.1 身寸取法

“身寸之寸”在《卫》与《济》中都有相关论述.

《卫》此段中“黄帝明堂灸经有云等今已为定矣”直接摘录自《黄帝明堂灸经》卷上“定尺寸法”,只是部分文字有出入.最后一句中“素问要旨论云”当指刘完素著《素问要旨论》(又名《内经运气要旨论》《素问要旨》),故此句当是从此书中摘录.《济》中记录极为简略,对比后可以看出为节录《卫》之文.

2.2 左右取穴

窦氏在此问答中,十分明确地指出当遇到疾病时,对于左右两侧同名穴的取舍方法,“随病左右而补泻之,左则左补泻,右则右补泻”.这在《内经》以来的针灸论述中都未曾如此具体明确地指出过.

此外,在《指南》“交经八穴”中“定八穴所在”的最后有“先刺主证之穴,随病左右上下所在取之,仍循扪导引,按法祛除”之言,也提到“随病左右上下所在取之”,当是文中之相互呼应.

2.3 针与灸

原文“问:针经云,灸几壮,针讫而复灸何也?答曰:针则针,灸则灸,若针而弗灸,若灸而弗针.”此问答以“针经”为缘起,探讨了针与灸的关系,作答者认为针与灸不应合用,而应当分别使用,或只针不灸,或只灸不针.据李鼎[1]认为,此处“针经”当指《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因其书每穴后均附针、灸法之说明.针后用灸之说,可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 “《明堂》《偃侧》针讫皆无不灸”,即认为《明堂》《偃侧》针后必用灸法,而宋金元医家受其影响,不论何病何证,多以先针后灸为佳,实际上这是对古代《明堂》腧穴书中刺灸法关系原意的误解.窦氏借“针经”问答明确提出不同观点,认为针与灸当分别使用,不应同用.

2.4 捻针之法

《卫》泻法和补法中均有“捻针入腠理”一句,只为进针之用,未分左右.

《指南》寒热补泻之“补冷”中捻针4次,第1次为“徐徐良久复退针一豆许,乃捻针,问病人觉热否”,乃为引出针感之法;第2次“又令病人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第3次特注明“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过所针穴一二寸”,可见捻针之内外方向不同,行气之上下亦不同;第4次“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是为出针之法.

“手指补泻”中具体描述为“捻: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也,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看来此捻针问答当是为此而作,可知窦氏针刺手法之细致精妙若此.

3.未受《灵枢》影响

经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窦氏著作中引录《内经》的文章基本上都来自于《素问》,尤以《素问离合真邪论》为最多.除此之外,《难经》的篇章也被窦氏援引了很多,但似乎无《灵枢》踪影.针刺各法源流篇目见表1.

表1 针刺各法源流篇目

众所周知,《灵枢》成书后早佚,并不像《素问》那样流传甚广.在《中国医籍考卷五医经五》[5]中亦有此记载:“

[内经灵枢经]宋史哲宗纪曰:元八年(1093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宋朝类苑”.钱超尘[6-7]认为《灵枢》在唐代是完整存在的,可能在唐末五代时期残缺.北宋时期《灵枢》从高丽回归中国,1093年北宋哲宗赵煦下旨颁布高丽国献上的《黄帝针经》,方才回到中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在此之后,宋、金、元连年战火不断,我们不知道在这乱世之中《灵枢》的流行情况到底怎样.但是在窦氏之前成书的《子午流注针经序》中阎明广有言:“窃以久习医业,好读《难》《素》等非得《难》《素》不传之妙,孰能至此哉等广今复采《难》《素》遗文”,这里只提到了《素问》与《难经》,并无《灵枢》之文.在《针经指南》朱良能序中“是以轩岐开端,越人知要,《素问》隐其奥,《难经》彰其妙”,同样也没有提到《灵枢》.以《灵枢》在针灸学术上的最高地位来看,如果当时的医家在战火纷飞之下可以有幸读到《灵枢》,没有理由不提到它.因此我们似有理由相信,窦汉卿所生活的时代虽然可能有《灵枢》的传抄本或刻本,但他却并未接触到《灵枢》,故而未受其影响.唯一阻挡此结论形成的是,《卫》中记录的“灸法补泻”同《灵枢背腧》原文相同.但在《济》以及《指南》中均未记录此段文字,所以笔者对这段文字是否为窦氏所作持怀疑态度,或即罗天益抄录之语亦未可知.但若为罗天益抄录之语,则罗氏即有接触《灵枢》之可能,其与窦氏学针之时则当谈论之,如此窦氏亦会接触到《灵枢》;或为罗氏抄自转录《灵枢》之书未见《灵枢》全书,或为罗氏于见过窦氏之后接触到《灵枢》,存在多种可能.今列于此,仅供诸位同道参考,还望明达之士详解之.

以上结论,主要从《指南》”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两篇分析而得.笔者认为,欲得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源流之全貌,仍需从《窦太师秘传》等与窦氏密切相关的著作文章入手,进一步分析,方可得出更真实的结果,希望同道多多指教.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学术思想和思潮

该文为关于经济学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学术思想和思潮相关发表哲学论文,可作为伦理学专业经济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林焕平诞辰百年学术思想会综述

该文是学术论文专业文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文艺方面毕业论文格式,与林焕平诞辰百年学术思想会综述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文艺及马克思主。

李永康教授骨伤学术思想总结

此文是一篇骨伤科论文范文,关于骨伤科类论文范文文献,与李永康教授骨伤学术思想总结相关学年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骨伤科及中西医结合及。

吴达诊治咳嗽学术思想

这篇伏暑论文范文属于学术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伏暑类毕业论文模板,与吴达诊治咳嗽学术思想相关学术期刊目录。适合伏暑及科学技术及参。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寻

此文是一篇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例文,与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探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中西医结合及导师及针。

保罗·沃兹拉维克和他的学术思想

该文为命题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保罗·沃兹拉维克和他的学术思想相关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可作为社会传播学专业命题论文写作研。

经学视域下贵州学术思想的流变

本论文是一篇经学有关学术论文注释格式,关于经学视域下贵州学术思想的流变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学及儒家及文化传播方。

中医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现状

关于中医药及名医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中医药类学术文库,关于中医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现状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