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4-03-10 点赞:51486 浏览:10751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课程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是学年论文专业与课程及企业及专业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课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落实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这种模式是高职“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的又一有效举措.文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 键 词 :高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130-02

在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以及高职办学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和企业合作,与市场接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走出困境的共同选择.本文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企业合作,共同实现人才培养、师资共享、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利益共享的做法加以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6阶段、3-3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解释如下:

“6阶段”表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的六个学期,每个学年的上学期在学校学习,下学期在企业学习,再下个学期返回学校,6个阶段的学习是一种能力递进的学习.

“3-3递进式”表示在三年期间,每年实施3个教学模式的培养,每个教学模式都是在前一个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提高和上升;3个层次,是指一年级的专业基础、二年级的专业提高和三年级的专业拓展.

6阶段的第一阶段:完成学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为第二学期的企业学习的基础课“综合布线”,还有专业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

6阶段的第二阶段:在企业完成学习,主要完成1周时间的企业见习,学习企业劳动礼仪、劳动合同法及进行企业制度、规章培训,接着进行2周时间的“综合布线”课程项目实训,以郑州子翔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工程师教学为主.到本学期末,学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分散到合作企业现场用工实践,时间大概12周左右.本阶段是第一学年的第二阶段,是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实践运用.


6阶段的第三阶段:在学院完成“网页制作基础”、“Window平台服务器配置”、“Linux平台服务器配置”、“互联网络设备配置”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是专业能力的提升阶段.

6阶段的第四阶段:在合作企业郑州子翔完成“数据网络项目”和“光网络项目”的训练,随后分散到合作企业参加数据网络和光网络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

6阶段的第五阶段:在学校完成“动态网站实例剖析”、“网站编程语言PHP与数据库”、“网络管理与安全”、“高级Linux高级配置”、“div与e88样式”等5门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择业的空间范围.

6阶段的第六阶段:在企业顶岗实习,以一名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直到毕业.

在“6阶段、3-3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的见习、实习贯穿学业.在学生入学初期就了解行业、感触职业,了解到职业岗位的真实要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实践训练由简到繁,工学交替,衔接有序,真正实现了学校和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三年制的“双主体”班级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严格说,传统的三年在校学习的时间,现在只有一年半.因此,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方面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方面都与传统的三年制大专有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在构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必须遵守的,那就是:“以岗位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学所会用,学所够用,学所能用.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岗位上一定会用到,在岗位上用到的知识在学校一定学过,如果还要深入学习,能够用到在校学习的知识作为基础.在分析学校和企业的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教学软硬件配备后,专业分别对以学校和企业为主的授课体系进行了科学安排.

1.学校空间内的课程体系构建.重点是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压缩,不但是课程数目的减少,还是一门课的内容的删减.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一半,常规的授课安排肯定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在课程体系中,那些对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形成不能有效支撑的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不再开设,这些课程理论性过强,并且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应用.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则不再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开课,而以学生课外自学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的办法来解决.对于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则是经过教研室集体研究,在保证够用为度的前提下,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为其他课程留有更多的学时.再者,加大了对课程整合的力度,把“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基础”和“网络攻击与防范”的内容整合到“网络管理与安全”中,把“无线网络”课程中的内容整合到“计算机网络基础”中,把“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整合为“linux平台服务器配置”,并有序处理好校企之间的课程衔接问题.学校空间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最终可达到70%,这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2.企业空间内的课程体系构建.在企业的学习,学生其实在充当着双重的角色,即学生和企业准员工.学校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学习,企业的时间大部分在生产现场,空间、时间、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企业空间中安排的课程体系,不但要考虑到学校的需要,更应该结合企业的岗位需要.在“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所在的实习企业都是毕业后要直接进入的企业,因此,在企业学习的课程更应具有一定岗位能力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数目少,三个在企业的阶段只有7门课程;二是每门课程的课时(实习时间)长(4个月左右),基本上都是实践. (二)课程体系模块构成

在表1所示的课程体系模块结构中,重点模块是专业核心课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及拓展课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课程对形成专业核心岗位能力起重要的支撑作用;专业综合实践及拓展课模块的课程主要在企业开设,其数量及学时比重大大高于其他模块,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统计的实践课时比重达到70.3%,体现了“双主体”人才培养侧重实践的特点.各模块学时分配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三)课程体系中课程组成

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课程有基本知识能力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等四大块.其中:基础知识能力素质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高数、英语、思政等,专业基础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基础,专业拓展有动态网站、网络数据库以及CSS样式.在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部分,分为两种主要的能力:一是网络工程的实施能力,主要是“综合布线”课程讲授的内容,附带“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的部分知识;二是网络设备的配置能力,主要由“互联网络设备配置”、“Windows平台服务器配置”和“linux平台服务器配置”组成网络部分的能力培养,在“数据网络实习”和“光网络实习”课程中主要培养通信部分的能力培养.现阶段互联网行业需求的就是既懂网络又懂通信的专业人才,在课程体系中把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实施

为避免企业学习的无组织状态,校企双方联合对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课程内容、所用教材(讲义)、授课师资、进度安排进行了慎重协商,对学生的管理、制度约束、考核评价达成共识.在“双主体”班级的人才培养6个阶段里,第1、3、5阶段(学期)以学校为主体,第2、4、6阶段(学期)以企业为主体.最后一个阶段是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合作企业工作,明确工作岗位,毕业后,学生根据“双主体”教育合同成为合作企业正式员工.

四、结论

在“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以校企合作为前提,聘请行业专家以及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与职业院校教师一起,认真分析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素质、能力目标,从而制定可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深度合作的角度落实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改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该模式是高职“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改革的又一有效举措,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优势,实现了共赢.

相关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双证融通”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范文,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毕业论文题目,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双证融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