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的文风

时间:2024-01-27 点赞:46955 浏览:9050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新闻类毕业论文范文,与新闻评的文风相关新闻职称论文范文,可作为舆论学专业新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新闻及文风及受众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新闻评论的文风是指新闻评论在语言表现上所具有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是在与其他各种文章体裁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而不仅是指某一个作者或者某个媒体评论的语言风格.要解决好新闻评论的文风问题,要注意处理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严密的逻辑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关系、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的关系.

[关 键 词 ]新闻评论 语言风格

我们正处在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型期和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是继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言论鼎盛时期.新闻评论的极为活跃,为人们提供海量观点性信息,触角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是这种言论鼎盛的表现之一.时代的需求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为这种言论鼎盛提供了可能.但是,从观点性信息的有效性上分析,目前新闻评论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原因诸多,新闻评论的文风是其中最值得探讨的.

文风,是一个人们经常提到的问题.但是,什么是文风?似乎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文章中表现出的作者的作风和人格特点,也有的认为是不同文章体裁所要求的风格.从作风的角度考察,文如其人,文章确实能够表现出作者的作风,如马克思的新闻评论具有逻辑严谨,富于哲理的特征;的评论大开大合,挥洒自如,于浅显之中表现出深刻的道理;王韬的评论则是清新明快,雄辩有力,文笔畅达;梁启超的评论是四射,充满着感染力;邹韬奋的评论是一丝不苟,明显畅快;邓拓的评论则是充满了知识和智慧.这些评论的作者在评论中表现出的特征,确实是本人作风和人格特点的一定反映.

媒介评论是代表媒介发言的,它的作者就是媒介本身,从作者的角度考察,不同的新闻媒介的媒介评论同样可以表现出作为法人的人格特征.《人民日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风格特征表现为严谨、准确;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严谨中透着通俗平易;张季鸾主持笔政的《大公报》则是实现了中国报刊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变任务的代表性报纸,它的社评在表现出强烈的新闻性的同时,在风格上具有论理严谨,酣畅淋漓,声情并茂的特征;《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的社论类评论则表现出开放、敢言,不拘形式的风格特征.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风是指不同的文章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一定的规律和内在的要求,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作风只是艺术家的个别的因而也是偶然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是特属于某一艺术家的构思和完成作品时所现出的偶然的特点.”[1]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内在要求,“即对象所借以表现的那门艺术特性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 [2]也就是说新闻评论除了具有与不同于其他文体的一般性特征之外,在语言的表现方面也具有自己特定的规律和内在风格特征,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评论的文风,即新闻评论这种体裁所具有的风格.所以,我们说,所谓新闻评论的文风是指新闻评论在语言表现上所具有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是在与其他各种文章体裁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新闻评论的形成是由构思和表达两个阶段完成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3]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构思就是一种研究,表达是一种叙述,新闻评论是在构思基础上将研究的结果叙述出来的过程.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媒介议论性文章,与一般性的议论文有着共同的文风要求,但是由于新闻评论具有新鲜、时效、快捷的特征要求,常常是急就成章,即邓拓的倚马可待和张季鸾的看完大样写社评,所以新闻评论又表现出与一般性议论文不同的文风特点.要解决好新闻评论的文风问题,要注意处理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严密的逻辑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关系、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的关系.

大众化与个性化兼顾

新闻评论语言表述的大众化与个性化是新闻评论文风中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又是关系密切的问题.大众化是就新闻评论语言的表现形式而说的,个性化是就新闻评论作者个人所特有的表达风格而言,两者之间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具有个性特征的新闻评论也是提高新闻评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鼓励评论作者追求具有明显个性风格的评论,不可以一种个性风格标准去作为唯一的评价尺度.但是个性化是以大众化为前提的,个性化的风格表现首先是以受众乐于欣赏和接受,不可盲目地追求表现形式,而伤害评论的内容.

无论是大众化也好,还是个性化也好,文章的表现形式是由文章的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要为情而造文,而不是相反,为文造情.“情”,既包含对大众的感情,也包括对新闻事实要有感而发.“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4]为表达情感而写作评论,才能够使评论写得简约而真实.

第二,新闻评论和新闻评论的作者,要尊重大众,也就是你的受众.按照“魔弹论”的思路,受众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不是依靠自己头脑进行思考,而要靠精英的指引.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机关报也好,还是大众化媒体也好,都需要意识到受众的理解力,切不可采用只唱高调的高谈阔论,一味地使用“应该如何”,“必须如何”,“一定要怎样”这类的命令式语句,把受众摆在被动的接受位置,事实上,受众在社会常态下对意见观点是有选择能力的,他们常常会对无视自己理解力的意见观点采取回避的方式,甚至是排斥.这一点新闻评论工作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切不可以为观点性信息的传播只要做到我说你听就止步了,陷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之中.

第三,要善于倾听不同的观点.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对同一新闻事实会由于人们认识程度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事实和观点的传播,形成了由单一的传统的专业性,变为不确定的非专业传播者和确定的专业传播者并存的局面,观点的传播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逻辑性与形象性融合

逻辑性和形象性在新闻评论的构思和表达两个阶段是有所侧重的.在构思阶段重点是逻辑分析,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在选择到一个具有评论价值的新闻事实后,要经过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找出意义所在,预测其前景如何,也就是解决选题和立论问题.而在表达阶段,是要把已经形成的意见通过文本告之受众.在这个阶段,需要以逻辑的力量打动人,形象的语言吸引人,也就是将严谨的逻辑分析融合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之中,寓理于形,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在新闻评论的表达阶段,严密的逻辑论证十分重要,但是形象生动的文风也不可忽视.

2008年11月24日,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李忠志的评论《“王木匠定律”与“政绩饥渴症”》,批评某些官员不正确的政绩观,在分析一些干部成为骗子的工具时,评论中写到:

“某些政府官员最大的弱点在于患有‘政绩饥渴症’.为了追求GDP,他们热衷与拉大投资、上大项目、出大政绩.这种浮躁心理为王木匠大施骗术大开了方便之门.王木匠幻想的‘西北地区第一高楼’工程竟被列为献礼的项目,这正说明了问题的实质.患有‘政绩饥渴症’的官员,急于出政绩,急于升官,一听说港商有大项目,大手笔,就高兴得不辨真伪,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唯恐跑了财神爷.官员的政绩焦虑加上不受限制的权力,使骗子长驱直入.”

这是将逻辑论证与形象表述紧密结合,溶于一炉的一段评论,形象的表述之中包含着深入的逻辑论证,形象的表述烘托着逻辑论证的全过程,严密的论证使得形象有了强有力的依托,严密的论证使得形象可信.

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

鲜明的态度是以深刻的分析为支撑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分析,鲜明的态度就会显得生硬无靠,孤立无援.有的新闻评论鲜明的态度具备,但是缺乏深刻的分析.有一篇评论是论述整顿市场秩序的,在文中提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标本兼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态度十分明确,但是,与陈云1950年3月10日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为什么要统一财政经济工作》[5]相比较,就显得生硬.1950年3月3日,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篇社论是当时主管财经工作的陈云就此而撰写的.这是配合重大决定发表的社论,可谓题材重大,专业性也很强.但是,语言不仅朴实,而且逻辑线条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社论首先回答了为什么要统一财经工作,第二个层次回答了在哪些方面实行统一,第三个层次解答人们容易产生的疑问,“统一是否太早,是否困难?”最后在结尾是这样写的:

“只要严格实行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熬过几个月的困难,我们很有理由希望财政情况逐渐好转.财政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统一国家财经工作,将不仅有利于克服今天的财政困难,也将为今后不失时机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

通观全文,都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道理讲得透彻,不掩饰矛盾,不回避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大话、套话、空话,也没有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任何工作却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现成语言,更没有去简单地重复决定中的条文,以及“坚决拥护”、“认真贯彻执行”等简单的表态性、命令性的语言.社论也没有空洞地谈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而是通过一步一步深入的分析,讲清道理,自然而然地得出这项工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的结论,一是可以扭转财政经济状况,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活,三是为今后进行经济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两篇评论都是阐释重大工作部署的,一篇使用的都是指令性的语句,态度强硬,分析不足;一篇顺理析薪,困难讲透,意义讲清,做了恰如其分的透彻分析,令人信服.

新闻评论不同于公权力机构的法规文件,法规文件具有强制力,新闻评论只能是通过观点性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去引导舆论,从而实现其功能的.这种观点性信息能否有效地得以传播,关键在于新闻评论能否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从而取得可靠的结论.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或者表述形式在文风上的要求,就是平易、平直.平易是指对受众的立场态度.也就是与受众站在同一起点线上,切不可在评论中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视受众为阿斗,自己是教师爷.新闻评论的使命是社会的监测者,而不是社会的统治者.要使评论引起受众的共鸣,以至于使受众接受你的主张,主要靠充分的说理分析.分析得当,说理有力,才能够征服受众.有一篇议论学历与能力的评论,主旨是论述学习的重要性,高学历与能力素质的关系,评论的主旨是好的,但是在论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点需要我们每位大学生明晰:公司的管理决不是学生会、社团式的江湖管理,凭头目的好恶来选用人.”这句话不仅是贬损了学生组织,更是以一种不屑的口吻在教训自己的受众――学生.看了这句话,不但引起人们的反感,也会使这篇评论失去可信性.

平直是指新闻评论的表达中需要直言观点主张,而不是曲笔隐晦,遮遮掩掩,让受众去猜测.这是由于新闻评论需要迅速、快捷反映社会变化的特征所要求的.平直首先就是意义的表达要清晰明确,一语破的.其次,语言表述要直白,而不是使用杂文的含蓄笔法.新闻评论也不是学术论文,它是在短暂的写作时间内和简短的篇幅内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分析的,不能苛求它将影响事实的所有变数,面面俱到、细密周到地都论证到,分析到,它只能对纷繁复杂的表象删繁就简,将事物的本质直截了当地显露给人们.

注释:

[1][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4]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5]陈云:《陈云文稿选编1949―1956年》,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论文

电视新闻评节目的深度问题

本文是一篇节目论文范文,关于节目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电视新闻评节目的深度问题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节目及事实及新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

新闻评的语境

本文是一篇新闻论文范文,关于新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新闻评的语境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新闻及语境及过程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

新闻评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新闻传播论文范文,新闻传播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新闻评的作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新闻传播及新闻及社会现象方面的的。

新闻评要有逻辑的力量

本文是一篇公务员论文范文,公务员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新闻评要有逻辑的力量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公务员及工资及新闻方面的的大学。

电视新闻评语言

本论文为新闻类有关新闻职称论文,关于电视新闻评语言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可用于新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

逻辑在新闻评写作中的应用价值

该文为新闻学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逻辑在新闻评写作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新闻发布系统论文,可作为新闻思想专业新闻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

新闻评在实践中的社会责任

该文是马克思新闻专业新闻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新闻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新闻评在实践中的社会责任相关论文范例,适合新闻及帝国主义及按。

新闻评标题的艺术性

关于标题及文采及读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标题类政治新闻论文,关于新闻评标题的艺术性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对写作标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