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时间:2024-02-06 点赞:51359 浏览:10471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哮喘及心理及症状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哮喘相关心理医患关系论文,关于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哮喘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中图分类号】R5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107-02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哮喘患儿的症状控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于同样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儿哮喘症状控制有效率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哮喘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 】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干预

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约1/3~1/2的中重症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1],免疫学研究也发现哮喘变态反应的启动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灵活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旨在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儿童哮喘症状控制的疗效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和病房住院治疗的患儿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6~14岁,平均10.6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诊断标准[2].(2)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不伴其他躯体疾病.(3)无智力和认知障碍.6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2例,平均年龄10.7岁,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10.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哮喘病情分级和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及对症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放松疗法: 让患儿卧床休息,用录音机给患儿放音乐,或故事带,并指导患儿尽量全身放松,每天中午、晚上入睡前各训练20min,(2)情绪疏导:指导家长与患儿交流,让家长鼓励患儿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教会患儿识别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特别要引导患儿表达说出与事件有关的内在想法,并与患儿一起分析检验这些想法的现实性,指出这些想法与患儿情绪的相互作用关系.尽力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并学会在哮喘发作时控制情绪.(3)心理教育:教会患儿自我处理哮喘轻症,先兆症状的办法,鼓励他们总结交流战胜哮喘发作的经验,逐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帮助患儿了解可能加重和诱发哮喘的因素,控制呼吸,避免过度通气,要积极培养坚韧的性格,激发他们生活的信心,注意调整好心态,尤其是消除悲观态度,以避免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治疗.(4)家庭应对治疗,向家庭成员讲解哮喘的成因及防治知识,嘱家属在患儿发作时要镇静,培养患儿的独立性,避免过分溺爱,迁就患儿,注意改善生活和居住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或触发因素.

1.3 临床评价

1.3.1 哮喘症状的疗效判断和观察指标:(1)临床控制:指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尔小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2)显效:指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少,但仍需用支气管扩张剂(剂量是即往的1/3)(3)好转:指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但仍需支气管扩张剂,(剂量不少于原来的1/2),(4)无效: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随访6个月监测复发情况.

1.3.2 肺功能指标测定:选择FEV1和PEFR两项肺功能指标,分别于入院后的第2天和第8天使用同一台肺功能仪测量.

2.结果

2.1 对哮喘症状的影响:干预组患儿哮喘症状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患儿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控制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

干预组3213162196.9%

对照组30698776.7%

注:(χ2等于12.59,P<0.01)

随访6个月,干预组复发7例次(占21.9%),对照组复发25例次(占83.3%),差异有显著意义(χ2等于23.42, P<0.01)

2.2 对肺功能的影响:对照组及干预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有所增加,干预组患儿FEV1和PEFR的增加值较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增加值比较( X±S)

nFEV1PERR(L/S)

干预组320.71±0.340.53±0.25

对照组300.35±0.270.38±0.18

t值 4.597 2.695

p值<0.01<0.01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与哮喘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哮喘的多因性不仅是生物理化因素的诱发作用,同时情绪、性格和家庭环境都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导致哮喘患儿具有一系列特有的心理状态,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改善就会使心理-疾病形成恶性循环[3],并且长期的哮喘发作成为导致儿童缺课,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及生命质量.因此,对哮喘患儿实施综合的心理干预.可从不同方面纠正并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使心理精神因素诱发加重哮喘发作不能继续,将有助于控制哮喘的发作和复发,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1)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的影响:有关调查发现40%的哮喘患儿哭泣时喘息加重,看惊险镜头,突然受到责骂时都会引起哮喘发作,放松训练可调整不良应急而导致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指标[4].又能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控制由于自我暗示而导致的哮喘发作症状加重.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缓慢的乐曲,讲故事等帮助患儿消除紧张,达到宁心安神平喘的作用,在午休和晚上睡前应用放松疗法更有益于减缓心理应激,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稳定胆碱受体,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在临床上可起到较好的作用[4].

(2)情绪疏导疗法:一般认为,诱发或加剧儿童哮喘的心理障碍以愤怒,恐惧,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多见,同时,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适应,使患儿经常处于心境恶劣的状态,从而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情绪疏导意在疏导患儿的不良情绪,转变患儿应付外界压力时愤怒内泄的行为模式,改变患儿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看法,教会患儿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而不是以躯体化形式(哮喘发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改善患儿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儿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

(3)心理教育:心身医学不仅重视理化因素对哮喘的致病作用,而且认识到环境、精神、性格、生活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发展、预后全过程,各种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哮喘严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都给孩子一种经历,不同程度增加患儿心理负担,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应加强哮喘患儿的心理预防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导,尽可能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使患儿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哮喘发作,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有助于减轻哮喘发作,降低哮喘的发生率及发作的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5].同时应对患儿须有适当的行为约束,促进其自尊心,发展其独立性和自我服务能力,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家庭应对治疗:据美国科学家报道,父母的某些心理因素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有关,平时父母对患儿溺爱,千依百顺,可使孩子变得感情脆弱,生活懒散加上缺乏同龄的伙伴,性格变得孤僻,很难合群,适应能力差,哮喘儿童母亲常有“神经质性”个性,她们焦虑,紧张,唠叨对孩子过分爱护或认为哮喘难治,表现不耐烦甚至讨厌或漠不关心,这将影响患儿心理发育,增加心理因素刺激的敏感性,致病情迁延不愈,不良行为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哮喘的发病机制,了解家庭因素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患儿的发作,打破患儿父母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互影响,从而减轻或控制病情,提高了临床控制率,降低了复发率.

本文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灵活多样的心理干预措施,凡对患儿情绪状态及临床症状有帮助的干预模式均可试用,在缓解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减轻了患儿的哮喘症状,增强了药物的疗效,从而达到提高哮喘患儿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无毒副作用,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关论文

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儿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关于心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儿的影响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疗效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护理干预论文范文,护理干预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疗效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及统。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该文为患者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相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可作为大学生心理专业患者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心理干预对肿瘤放疗的影响

本论文是一篇患者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关于心理干预对肿瘤放疗的影响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患者及心理及肿瘤。

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

本论文是一篇患者类心理健康教育c证论文,关于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患者及心理及认知方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