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中的个体心理质量

时间:2024-01-19 点赞:48150 浏览:953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心理护理及整体护理及护理质量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心理护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心理护理中的个体心理质量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心理护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为了使心理护理成为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行为,针对护理学科发展需要和心理学特点,通过对护士职业心理,病人就诊心态的个体心理质量评估,揭示心理护理多层面因素联合作用效果,在提高护理素质和加强护患沟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设立病人心理档案的建议.

【关 键 词 】心理护理;个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89—02

随着现代护理技术和医学模式的进展,护患双向心理研究与相互支持的护理学探讨,已发展成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中心.人得同水平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融合性心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已变为目前护理质量评估的重要指征,临床性心理护理的局限,职业性应激致部分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失衡,导致加强护士技术培训与心理培训成为目前最基本的需要.

护士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解除疑虚的工作中,技能性和护理性创造劳动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因此,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特别是护患心理沟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护理目的和操作的准确表达及实施与病人理解配合的相向知心性心理交换,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前提保证.

1.护士职业特点素质及心理素质

1.1 护士执业素质全面化的必要性及主要依据.


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它并不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因而在医生与护士的主、助关系变为共同为病人康复而服务的合作关系的今天,护理素质的提高和缺陷修正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护理以人的基本需要为理论根据,以病人为工作对象,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行为指南,其中,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把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注意病人的环境,心理、精神、社会等整体状况对其恢复的影响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是护士素质进步的关键.

由于缺乏对护理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的认识,没有看到护理学科已经形成其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论体系和范畴,护理人员因为功能制护理造成偏重与重复、简单的习惯性技术操作,而知识更新的机会又少,使护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专业性日渐淡漠.受传统护理观念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我国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其结果护士人文学科的知识较差,对护理发展状况的了解和护理自我评价能力明显薄弱.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而且要具备专业技能,心理,社会等全面智能结构,才能使护理问题得到求真务实的解决.

1.2 护理心理的预准备.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水平,直接涉及到患者的治愈,鉴于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铺相成,在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理护理模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但由于研究手段的杂乱性,主观性、随意性,具体实施上显得空洞而格式化,实际应用多为强直性概念灌输.

护士是护理的主体,因此也是患者所处人际社会群体中独立的个体,因此对护士心理护理的要求必须符合其职业特点,包含于工作范围内,思维、情感、道德、语言等指标表现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超越人性而表现“神”职.具有普遍意义的护士职业道德是护士护理专业的行为规范准绳,心理护理则是在此感、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和指导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达到改变病人不良心理及行为的目的,从而保证防病治病,加速肌体健康等工作的有效完成,对本职工作意义,价值思考职业态度,与职业要求相一致的行为特点,构成了护士—-病人互联关系中前者的个体和角色人格特质,其中心理外显得特质是品质的表达.职守与爱心,高度的责任度,情绪调节与自控,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性意识,首先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互助,互爱的情理之上,最终形成护患间对疾病危害及必须采取措施的共识.护士利用护理专业知识解释、安慰、说服其护理对象,才能在正常的人类交往(护理行为)活动中,取得心理核心地位和主导,使护理成为双向心理都能接受并彼此配合的社会行为,让病人处于一种最佳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不同心态病人的有的放矢地护理诊断,护理过程,诱导病人由依赖心理变成积极支持心理,直到取得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这样护患个体单向性心理就构成了护理的同一和共向,也就是说,护理个体心理离不开心理护理个体,没有心理护理理素则个体心理只能是某一特定心理的活动.

2个性心理在心理护理中的集合

2.1 个性心理护理应用的质化.

心理护理不是普通的临床技术性护理,它要求护士在做好了解病人病情及其接受某些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借助问、听、视、触、交谈有步骤,有目的判断和分析患者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反映,准确把握病人的求医动机、希望、行为、个性、智力等特征,决定实现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是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的一环,带有共性的一般心理护理是职业的体现,应用护士个体健康心理对病人进行个别深入心理剖析的方法才是心理护理的本质.排除伦理学范畴及“翻身叩背,输液打针”的简单技能活动,形成自觉行动的技巧运用才是个性护理的体现.

个性心理护理不是附合,也不是技术操作的强迫接受,它要求护士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类型,文化涵养,性格特点和一定水平的个人精神境界,正确实施护理法则,使护理对象与自己的理解相统一.仅限于单一的情感性,艺术性、积极性、严肃性,风趣幽默,寓意贴切的表现力和表象力,即不现实也不可能.以病人为中心,探求其目的,制定心理护理的方式方法,注重角色人格特质的训练与引导,完成护患双向对病症治愈的高自信度,其中的护士职业人格特质和职业动机,是成功与否个性心理最明确的表达.

2.2 建立科学的病人心理评估关系.

自80年代以来,对护士心理素质和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已逾上百篇,但是,由于缺乏对被护理对象心理背景和期望的系统分析,这些讨论变成了对护士单向的职业 要求,使心理护理不仅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内容也大都成为了对护理职业心理特征的描述.新的护理模式要求在执行医嘱的同时,从病人疾病,心理生活,社会等几个方面整体出发,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诊断和过程.这说明心理护理动态的了解及评估成为心理护理的第一要素和必要条件. 诸多病人所患病症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类疾病,因为其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素质、工作地位、家庭等个体差异,对疾病的言行表现,认识程度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的影响各个不相同,即疾病的内在规律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通过个性差异体现出现的.借助问卷,交谈,解释并通过技术性护理操作等手段,准确观察的思维变化,情绪波动,根据发现总结病人对其自身病患的感觉,认为等心理活动,在求医需要,情绪征兆,忧虑负担及医疗检查,用药情况,家庭影响等个体特征方面,寻求诊个体个性的特异性和规律性,评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对其施行护理的正负观点,建立起病人就诊的综合档案,逐个疾病,特定个体选用实施具体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心理护理形成病人、护士、医生参加的共融体系.

2.3 心理沟通在心理护理中的地位和影响.

心理沟通是护患之间的观点、意见、思考、情感等信息的交换,传递过程,并以此取得相互间良好的了解,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整体护理模式不是简单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家庭等拥有复杂层面的综合体,对其采用科学的护理心理和护理程序,缺乏沟通的基本意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必要的心理认识交流,甚至表现出消极,厌烦的个体情绪,仅仅是功能制护理的职业工作方式,都可能增加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无形中的隔阂只能造成心理护理障碍而导致护理结果表现化.

主动,亲切的言语交谈是病人就医过程获得安全被信任感较为重要的一步.科室位置,疾病分科,入院介绍,表格填写等咨询活动首先影响病人对环境舒适与否的心理感觉,对不同病人检查化验注意事项,药品使用方法,疗效及家庭护理等内容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辅助指导,是护患沟通的前期准备,对病人及其家属不安、担心、顾虑甚至宣泄的某些迫切心理愿望,进行耐心、冷静的心理疏导,诱使其转化为倾诉,是患者尽快取得心理沟通的条件保证,同时,娴熟、高超的专业护理技术也是消除沟通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培养和建立护患心理支持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心理护理中的心理沟通更新了工作方法,加大了注重实效的力度,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推动了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心理护理的量化研究

3.1 护理质量指标的内容和权重.

实证评价在心理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对护理指标的看法不尽相同,科学地制定指标内容,设计质量保证的护理程序,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估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心理护理被认为是护理领域中最艰苦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具有将生理需要升为精神得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护理以单纯的职业操作转化成为职业思考.由于系统论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护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实效结果的衡量就成了工作方法及程序正确与否的最终表达.分析质量管理现状和整体护理发展趋势,病人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到位率呈强权值,心理护理的指标内容,应从护理职业范围出发,制定标准护理计划和教育计划,即护理服务态度,工作耐心热情,语言文明程度,即使解决问题及巡视,技术操作和专业知识深度的满意情况,病人对疾病、药物、饮食、休息与锻炼的认识,只有同时得到这些因素的协调支持,坚持现场落实和反馈控制的原则,并实施得分量化统计,才能体现出护理的效价和质量控制实值.

3.2 形体语言的主导地位.

职业性语言交流,技术操作时护理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也是护理中进行沟通的正常手段,但由于存在语言不懂而解释却耗时较长,护士技能操作被视为理所应当的本质工作等认识障碍,由此产生的心境,情绪对护患关系的影响直接涉及到护理质量,所以有人认为形体语言处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表现力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

语言信息交通是间断的,而非语言形体交流的信息是不间断的,形体“语言”传递信息是许多感觉器的综合信息.从病人就诊到离开,除语言外,护士在工作中的仪表、态度、举止、技能水平始终直观连续的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庄重、沉稳、自然、果断给人视觉、触觉上的同情、亲切和友善的安全感,增加病人与护士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反之,冷漠、马虎的随意性等不良刺激,则使病人产生气愤、懊恼、恐惧而加重其病人心理负担.此外,形体语言信息因为受距离的限制,护患交往的双向是在近距离内感觉器官能互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使得护士行为反映的是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各项护理操作而并非空虚的说教宣传,目光、表情、主动搀扶、安排治疗等等动作---空间效应,无形中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了心理压抑,可以认为正确的形体语言是病人获得信赖并配合护理的第一感性的心理要求指征.

3.3 心理护理学研究是促进护理学深入发展的关键课题.

护理科研的薄弱是制约我国护理学发展的重要原因,心理护理在我国已具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使其更深入,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与技术护理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心理护理人员,不仅保证了护士群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临床护理质量及整体护理的开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的整体护理变为护士工作的自觉行动.

综合上述,心理护理是我国护患双向共同认识,共同防治的一项心理沟通工作,加强心理修养以促进整体护理的实施是护士职业行为的重要课题,要掌握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探索及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并增强自身知识的更新和技术完善.

相关论文

提高护理实训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教育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提高护理实训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职业教。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导医服务质量

本文是一篇优质护理服务论文范文,优质护理服务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提高导医服务质量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