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4-03-08 点赞:47852 浏览:9480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子女及环境及心理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子女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子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进城务工子女存在适应性较差、孤独、抑郁、自卑、自责、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学生四元心理教育模式,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进城务工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进城务工子女是指农村家庭集体搬迁到城里居住,但没有取得居住地的户口的家庭的子女,也叫农民工子女.因为户籍问题,这些孩子不能和当地居民的子女享有同等的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权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这给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农民的规模已经过亿,2008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到1.3亿多人.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公共服务、居民收入、教育发展等差距对农村劳动力外出产生了强大的“推拉合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举家入城.根据《2005年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公布数据推算,在0~14周岁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76.5%,非农业户口者只占23.5%.若将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视为随迁子女,则全国随迁子女数量已达到1403万人.其中,6~14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流动儿童在0~14周岁流动儿童中的比重为61.37%,则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随迁子女数量已达到861万人[1].这不仅造成了进城务工子女失学、教育平等权缺失,而且还造成他们的随意性大、社交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促进进城务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日益引起国家、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

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忽视,就会使他们错过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时常会出现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较差.据调查,进城务工子女与本区在校就读学生相比,在行为习惯、卫生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懒散不听话等问题,很难融入新的课堂静下心学习.

(二)孤独、抑郁倾向较强.很多进城务工子女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出生身份低,常感到被城里学生看不起,在心理上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常常表现得比较孤独、抑郁和易受伤害.他们行事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与他人交往,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游戏,更是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即便和教师交往也显得疏离,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持怀疑态度.

(三)自卑、自责心理严重.进城务工子女常认为自己父母从事的是最脏、最累的职业,家庭收入低,自身的穿着与城市里的人相差较大,自身从小就在农村生活,很多现代的技术知识缺乏.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自责自己的能力不足,甚至因“情感饥饿”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等不良心理.

(四)情绪波动大.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体验,会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教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当身心体验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无法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人际关系敏感.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8.73%, 其中排在首位的影响因子即为人际敏感[2].40%左右的进城务工子女感到“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 课堂讨论时他们怕自己言语不当而不敢与同学沟通交流, 在课外活动中也不能与伙伴进行很好的沟通、合作[3].以致其他的学生也不愿与他们交往.在学校造成其他学生也不愿与他们交往.

二、进城务工子女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育观、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水平都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进城务工的农民文化水平偏低,他们的很少从心理来教导孩子.又因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没有很多时间来陪孩子,只能任其发展.

2.学校因素.学校在进城务工子女学习、身心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校整体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师生关系、师资力量等构成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它深刻地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同学不同程度的歧视甚至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这使得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受限制.

3.社会因素.社会制度对进城务工子女仍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高额的择校费,还有“借读费”或“赞助费等,这不仅让经济收入低的进城务工家庭生活加重负担,而且让进城务工子女感到自己与城市同龄人的差别.再加上进城务工子女居住生活条件差,在社区还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负、社区管理员的不公平待遇,一些城市人的歧视.

(二)内部因素

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由于条件受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城市里同龄人知识面广,甚至还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当来到城市,感到自己思维方式、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与城市同龄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时,他们容易感到自卑、自闭,人际关系敏感.

(三)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4]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因此,要从根本上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由此,要维护和促进进城务工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提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个人心理素质与能力,促进他们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还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化解“排斥性”和“边缘化”的环境气氛,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进城务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

(一)提升进城务工农民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进城务工者需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可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教育培训,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为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起到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其次,进城务工的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亲子互动,常和孩子谈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 (二)加强教师工作,营造温暖和谐的班级环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也会影响着学生的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首先,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要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学者福尔通和凡斯本德曾经指出:“6 到 17 岁的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比与其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和情绪调整有明显的影响作用[5].”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使“教师有机会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6].在生活上给他们关心,在情感上,多谈心、多交心用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活,迅速融入新的学校和班级,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开展帮扶活动,让他们感受班级的温暖.在班级里,可以开展助学活动,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让那些内心的胆怯、害怕、自卑的学生将渐渐转化为勇敢、上进等心理品质,是他们的自尊心得以保护,自信心得到增强.最后,当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犯一些错误时, 老师要做到循循善诱,用更多的爱心和恒心去感化孩子.

(三)改进社区管理,积极营造公正公平社区环境

政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迁入城市生活的进城务工农民及子女给予更多的关注,环境变迁过程中家庭的亲子交往、学校教育等因素对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促进进城农民工子女人格健康发展,转变观念,建立富有弹性的人口管理制度,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学生四元教育途径.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 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强社区实践,多渠道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为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引导他们合理调适自我,顺利转化人格发展中的统合危机,走出相对隔离的生活空间,融入城市,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成长.[7]

相关论文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教育子女论文范文,关于教育子女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教育子女及心。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及心理。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班主任论文范文,班主任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

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及。

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该文为关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育管理类论文发表,可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