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作品的受众心理

时间:2024-04-04 点赞:49487 浏览:9862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受众论文范文,受众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村上春树作品的受众心理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受众及作品及心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受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随着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争相传阅,他的小说引起了世界读者的共鸣,并一度出现了“村上热”.不妨说,村上春树及其作品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品位和格调.就目前已有的对村上春树及其作品的研究论述看,大多都是从村上作品、村上本人等角度予以分析,而很少有从受众心理角度、作家与受众共生互动的传播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村上作品畅销这一热传播现象的.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受众心理,来分析村上作品受到热捧的原因.

关 键 词 :村上春树 受众 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村上春树从29岁开始创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他于1987年发表的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引发了“村上现象”.村上春树作品的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因而,他被称作日本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作为日本当代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人气,这位“超人气”作家一有作品出版,都会很快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

2004年5月3日,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以“世界正在注视村上春树”为题推出专版,报道称,“在美国,村上小说已有8部被译成英文”;“他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

在德国,自1991年出版《寻羊冒险记》德译本以来,村上作品已行销一百余万册,而他也由此获得了“日本的卡夫卡”之誉.

在英国出版界,虽然翻译小说仅占6%左右,但十年来也已出版了10部村上小说,有的媒体盛赞村上是“世界文学的原声”.根据他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改编的舞台剧也已在伦敦上演.

相对说来,真正形成大众性村上阅读热潮的大概还是东亚的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地.而中国大陆的“村上热”尤为引人注目,如:《挪威的森林》自2001年以来,仅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便印行22次,愈百万册;《海边的卡夫卡》两年多的时间里已印行26万册;《天黑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已印行五次达11万册.迄今为止,中国刊行村上作品共31部,总印数已愈280万册.这在包括外国文学作品在内的图书平均印数不足一万册的中国出版界,堪称传奇性印数.“村上热”的成因也随之成为世人感兴趣的话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村上作品热传播”这一现象的出现?

由于制约阅读接受的因素纷繁复杂,文学作品的流传因而也就显现出复调化的多元局面.我们在探究这些作品的传播状况时,审视的标准基本也是开放多元的.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分别从作家的时代背景、作家本人的阅历和性格或者作品本身的特点以及传达出的精神价值等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但几乎还没出现一个成系统地从信源(作家作品)和信宿(受众)双向互动角度,来探讨这一热传播现象研究作品的受众心理.因此,本文试着从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探索一下村上作品受到读者追捧的原因.


一、受众群体

1.受众的含义

受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受众指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指接受信息的个体时,往往又被称为受传者.狭义的受众指大众传播涉及的信息接受者,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的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等.

2.受众的本质属性

(1)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2)受众是信息的“感应器”;(3)受众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信源”.

从受众的含义和本质属性中我们不难发现,村上作品的受众就是阅读村上作品的读者,他们是村上作品的最终目的地,认真感悟作品的感应器,并及时把感悟到的点滴通过他们的言语行为或者精神观念等予以反馈.他们反馈的表现就是狂热追踪作家的系列作品,建立“村上吧”论坛,甚至出现了“村上体”、渡边君式的生活方式等等.由此可见,作品的传播与作家读者间的互动、受众的反馈是息息相关的.

3.村上作品的受众群体

村上春树作为一个日本作家,其作品不仅畅销日本,同时又能够在跨文化的其他语种世界得到共鸣,是基于他的作品有一个特定的受众群体.这一群体的特征之一就是年龄普遍在20岁到40岁之间,正值人生的旺盛期、情感的充沛期和时尚的追求期.村上作品所要诉求的东西正是20岁到40岁这个阶段的人所追寻的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村上春树本人对此作了一番交待: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自由自在地活下去该怎么办?这件事,要说得非常简单的话,我想就是这么回事.然后包围着我们的这个现实的社会,却相当强大,而且是难以理解的混杂,好像在把我们想要完全自由自在地活下去的意志,一一加以打击粉碎,把我们所爱的东西一一变成石头,让我们所追寻的东西一一远离而去似的.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想办法继续活下去,因此有时候不由得掉落黑暗、寂寞而讨厌的境地.”

对这种境地,村上春树又解释说:

“这似乎是,我在我的作品中想要描写的世界模样,而且我想或许这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处的世界的模样.那对我来说是非常真切的,同样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真切的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没有把自己置于受众之上或之外,而是把自己放在了与受众平行的位置,和受众一起感受现实世界的真切.村上显然明智地抛弃“我写你看”、“我传你受”的专制单一的写作方式,而是有意识地采用了亲和读者的叙事策略,有意识地向读者趣味靠拢,有意识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意识地在作家和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以求实现作家和受众的精神交流.

由此可见,在作家和受众之间构建一种互动,让受众充分感受到主动参与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阅读的热情、使接受―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受众心理

受众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作品将带来怎样的心理效应,实际上都是难以预定的.作家不可能事先划定筛选受众,写作时也不能事先预定在文中要起到怎样的心理效应.这些都是作品创作面市以后才研究总结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村上作品能得到如此多的忠实读者呢?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村上作品的受众角度出发,分析了受众有哪些心理需求,而村上作品又如何正好契合了受众的心理,这样就不难理解村上作品为何如此畅销了.

1.猎奇心理

村上春树一直强调《挪威的森林》是他所谓的“写实主义”小说,他说:

“所谓写实主义小说,并不是就把现实的事情真实地写下来.事情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使人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自然.写的东西也许其实不是自然的,但是如果能让人读起来觉得很自然,就是写实主义.反过来说,虽然写的是真实的东西,但是读起来却不自然,就不是写实主义.”

可见,村上的写实主义观念是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检验标准的,他是很看重接受效果的.

在《挪威的森林》中,“我”和“绿子”在现实世界中,而“直子”则在另一个世界,那边的世界和这边的世界形成了对比,那边的世界还多了一层虚幻之影.而沿着虚构之路走下去,进而演化为一种荒诞不经的叙事风格,也正是村上春树小说的艺术特色.《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都能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非现实性的冲击力远胜于现实性,对幻觉境界的表现具有艺术魅力.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了读者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人们都有猎奇心理,这样随着他的作品行走天涯,看尽繁华,甚至预见未来世界,该是很美的一件事吧.村上小说比较喜欢使用追寻、旅行与出走的叙述方式,无论追寻、旅行还是出走,作家都是让小说人物上路,遭遇一些具有“妙趣”的奇异事件,而这样的叙述恰恰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村上春树对此是有自觉的追求意识的,他说:“小说需要强烈爆发的力量,把人带到不同的地方去,我就是想写这样的东西.”村上小说中夹杂着侦探和科幻的味道,这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冷酷异境、神秘事件和神秘人物,以及小说中弥漫着的荒诞神奇的幻觉气氛,这些都成为刺激受众阅读的重要因素.

2 时尚心理

对于追逐时尚的年轻人来说,村上小说可以使他们获得某种满足.村上的作品大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因此对于年轻人的诱惑也是不言而喻的.林少华先生曾这样概括村上笔下的主角:

“总是普通的小人物,年龄大概在29-34岁之间,而且被简化为‘无妻’(有也必定离异或出走),无子女,无父母(有也不出场),无兄弟,无亲戚,甚至无工作(好端端的工作一辞了之),这样一个孤独的人物,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边听着爵士乐,啜着冰镇啤酒,一边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孤独与无奈.”

这是一群生活方式偏离世间常规,脱离主流社会的族类,他们驾车听音乐,空闲寂寞时便闲逛、旅游,存款不少,花钱不愁.村上作品中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族类:他们虽然居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但却在消费社会中占据了中心位置.

另外,村上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品牌消费意识都很强,他们穿衣必是名牌,驾车必是名车,听音乐必是名曲等品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的是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身份象征的消费,而这种消费方式正是都市年轻人向往的,村上只是通过作品把他们的梦写出来了.

在村上作品中,美食文化的描写也是随处可见,如常出现的意大利面.而享受美食在村上小说中是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一种时尚消费形式的体现.

此外,村上常常描绘物质繁荣时代的休闲生活场景,不管是现实的描写也好,抑或是一般人的梦想也罢,总之是切中了年轻人的时尚脉搏.

3.怀旧心理

村上作品的受众大多是20岁-40岁的这个年龄段的读者,他们或多或少地有了人生经历,有沉淀,有思考,有舍弃,有憧憬.毋庸回避,村上在作品中也很现实地写到裸体,写到性,有的还颇具体,村上自己曾经这样回答记者:

“我是想把它写得纯净些的,越现实地写越没有腥味.”

不隐藏,不躲闪,不朦胧,不夸张,不造作,坦然处之,并未给人以低俗煽情之感,而往往带有水到渠成的浪漫氛围或童心未泯的青春感伤.无论是男性读者还是女性读者,在读村上作品时,总会有所思考,有所回忆.我们不妨分类讨论一下:

(1)男性.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说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热烈的红玫瑰和圣洁的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以此推之,《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也有这样的两个女人:直子和绿子.不妨把直子比作白玫瑰,她脆弱不安、美丽而接近透明,身上有种温婉的气质,小鸟依人的情态.多愁善感、柔弱文雅的直子,就像精致的瓷器,渡边的万般呵护终化不开她永远的心结.她是男人心目中最初营构的爱情理想,是高悬在夜空的月亮,因其遥不可及而倍加神秘、美丽、珍贵.而绿子是个典型的活跃分子,前卫、阳光、大大咧咧.她谈论性的态度很开放,但她却并不是性解放者:“我只信爱情”.这话让人听得感动、心疼.如果得到了爱情的人这么说并不见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没有得到爱情的人来说,却让人听得心疼.而绿子从不放弃爱情,这就更难能可贵.最后,渡边在不知哪里的空地上给她打时,绿子终于守得云开,算也是值得.

白玫瑰是男人永远的梦.从渡边和直子的关系来看,直子是渡边的爱情理想,她的存在在于意义.而梦总是要醒的,连同逝去的岁月,也就成了男人心里永远的痛.而红玫瑰绿子的致命伤,就在于她总是表面上那么热情奔放.虽然渡边常常会摇头说:“真拿她没办法”,并误以为她能够经得起任何打击和伤害,因而轻易地将感情天平倾斜.但实际上,绿子的内心也是一样的脆弱.等到男人终于梦醒回过头时,红玫瑰已多了几滴泪痕.

无论得到白玫瑰还是红玫瑰,对于男人而言都永远意味着失去.因而,“我”与直子、“我”与绿子之间的爱,没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只有不可挽回的失去.这样的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而且更容易打动曾经历了荒唐青春或“红白玫瑰”的中年人,仿佛触到过去的痛处,多少回忆浮现.

(2)女性.据说村上小说迷以女性居多,对此,村上春树曾从另一个角度给出解释,他写道:

“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为止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他们住在等大城市,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他们保有一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

这些男性主人公孤独,低调,有经济能力,具备性格上的魅力,对朋友充满情义和关怀.这样的男主人公对女性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因此女性读者更容易对村上作品产生好感.

另一方面,像直子这样的女主人公,柔弱,无奈,让人心生怜悯;而像绿子这样个性鲜明、果敢的女主人公,又让人向往.女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两种女性形象自由重叠,而重叠后的那个形象就是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也就是说,村上的作品给了女性读者无限的主动能动性和憧憬,容易让她们产生共鸣.而且,村上作品里没有对女性有意无意的歧视,也不对女性抱有一厢情愿的

本文是一篇受众论文范文,受众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村上春树作品的受众心理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受众及作品及心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受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幻想.女性在其作品中是一个个独立体,而不是作为把玩欣赏的清供.即使在性方面,女性也是自主的、冷静的,不为男性所左右.而这基本契合当今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感觉和期望,容易被她们接受.同时,我们从作品中的一些女人公对待感情的方式和态度上也都能有所启发,比如绿子,一面自我疗伤,强作坚强;一面不轻言放弃,这既得益于她的乐观坚强,亦得益于她相信爱情并追求爱情.而爱情之于女人,是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矜持和尊严.这个世界没什么不是千疮百孔的,包括感情,怎样对待、怎样解脱、怎样救赎,女性或许能从村上的作品中找到答案吧.

4.爱美心理

人们总是喜欢美好的东西,而村上的语言无疑是一杯沁人心扉的香茗,本来让人压抑的孤独、无奈,在他笔下也是那么美丽.在如此简洁优美的语言面前,我们只能无能无力地倾心接受.

(1)睿智幽默:苦涩的幽默,压抑的调侃,睿智的比喻.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露出一丝微笑,这微笑随即沁出淡淡的酸楚,凄凉.试举几例:

例1:绿子在的另一头默默不语,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一般的沉默在持续.(《挪威的森林》)

例2:我今天作为一名小说家来到耶路撒冷,也就是一名职业撒谎者,创作看起来似乎是真实的小说,但创作实际上是将真相从众多掩盖中拉出来,让它放到一个虚幻的地方.(《永远站在鸡蛋的这一边》)

例3:在一座高大坚实的墙和与之相撞的鸡蛋之间,我永远都站在鸡蛋的一边.(《永远站在鸡蛋的这一边》)

例4:“我们怎么办,午饭?”雨转向诗人.“我记得我们大约1小时之前做细面条吃来着.”诗人慢条斯理地回答,“1小时前也就是12点15分,普通人大概称之为午饭,一般说来.”“是吗?”雨神色茫然.“是的.”诗人断言.“领奖致词在瑞典国王面前进行,”五反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现在想睡的对象只有老婆一人.感动热潮,此起彼伏.雪云散尽,阳光普照.”“冰川消融,海盗称臣,美人鱼歌唱”.(《舞!舞!舞!》)

日本传统文学多以含蓄委婉、细腻缓慢见长,而村上的作品,新颖脱俗,干脆利落,幽默深邃,契合了人们渴求幽默的心理.

(2)文采斐然:文学终归是文学,语言离不开文采,美学气息和感染力不可或缺.我们来看看几段原文:

例1:而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柔,谛听着鸟的鸣啭:那是一九六九年的秋天,我快满二十岁的时候.(《挪威的森林》)

例2:她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挪威的森林》)

例:3:即使在经历过十八度春秋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的风景.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挪威的森林》)

这些优美的文字,抒情传神,扣人心弦.

5.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说,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从村上作品热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众心理相对上述四种心理,主要表现在村上作品传播的中后期发挥巨大作用.当村上作品的众多读者们在交流讨论村上及其作品时,那些尚未接触村上作品的人们就如听天书,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局外人的神经,使他们迫切地去寻找村上作品并阅读.如此一来,就如滚雪球一般,村上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大.可以说,从众心理在村上作品中后期的传播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结语

受众有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普遍来讲,受众有猎奇、怀旧等心理,有追求时尚和爱美的兴趣,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如果作品正好从各个方面、各个细节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兴趣诉求,了解受众、尊重受众,与受众站在一个平行的位置平等对话,并重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反馈作用,很大程度上地得到了受众的心,那么,这样的作品想不“热”都难了.

纵观村上春树的作品不难发现,作家能够巧妙地在作品中运用到传播中的心理效应,使作品最大限度地“以读者为本”,使读者感同身受,让读者有安全感.好的故事是有世界性的,能直抵读者心脏.而村上作品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作品中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外,村上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平凡但的确又有性格魅力的人,而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让读者可感可触,更容易亲近作品.再加上村上作品语言优美,以情动人,较好地发挥了情景效应和证同效应,使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内心总是能被某个场景甚至某个细节所感动感染,从而唤起内心的回忆.

综上所述,“村上热”看似是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其实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如果村上春树的作品能保持这种风格,想必还会继续“热”下去.

参考文献: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

[3] 雷世文:《相约挪威的森林》,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 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 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 [日]黑古一夫,秦刚、王海蓝译:《村上春树:转化中的迷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7] [美]杰鲁宾,冯涛译:《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

黄周,男,1981―,江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工作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王柯舒,女,1987―,四川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相关论文

林少华的村上春树

这是一篇译本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林少华的村上春树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是外文翻译专业与译本及译文及出版社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

村上春树的“小确幸”

该文是专业唱片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唱片相关学年毕业论文,与村上春树的“小确幸”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适合唱片及发现及美元方面的。

村上春树的经典

该文为关于山川毕业论文范文,与村上春树的经典相关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可作为经典论文网专业山川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

广告色彩与受众心理

本论文为关于颜色方面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关于广告色彩与受众心理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颜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艺术设计的受众心理

该文是室内装潢专业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艺术设计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艺术设计的受众心理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艺术设计及。

《形势与政策》课受众心理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受众心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受众及形势方面的。

受众心理需求与新闻编辑

关于新闻及电视及受众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新闻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受众心理需求与新闻编辑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

受众心理对电视语言策略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电视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受众心理对电视语言策略的影响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是消费心理学专业与电视及语言及观众方面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