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早期创作心理

时间:2024-01-16 点赞:49296 浏览:9756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专业意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意识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王小波早期创作心理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意识及现实及主流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意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王小波的经历异常复杂.插队生活的严酷拷问,使王小波对落后、愚昧和专制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也使其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从容游历于主流意识的形态之外.王小波主动选择了对主流生活状态的逃离,并且习惯与在沉默中冷静的审视社会,最终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开始转向非现实的文学领域,在阅读和写作中重新构筑自身的生存方式,并使之成为摆脱现实、战胜虚无的重要手段.这里既显示了王小波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又显示了其生活道路上的奋发姿态,写作因而具有了事业和生活的双重意义

关 键 词 :王小波;经历;早期小说;文化心理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王小波的经历异常复杂、坎坷.少年时代的王小波像当时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身上流淌着理想主义的热血,为了建设崭新的社会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光辉理想,甚至放弃了较为舒适的干校锻炼而自愿远赴云南边疆,希望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练一颗红心”,战天斗地.然而崇高火热的理想和触目惊心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小波们想象中的革命、奋斗等天真的信条被残酷的生活击得粉碎.大量匪夷所思、荒谬绝伦的事件纷至沓来,强烈的冲击着王小波敏感的神经.艰苦的生存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让王小波对生活的本质产生了新的思考.

两次插队的经历(分别在云南和山东)给王小波留下难以磨灭印记的就是无休止且无意义的劳作.这大概是所有插队知青的共同感受:“生活的重担好象不是压在肩头,而是压在心上,并勒出很深的伤痕来”.王小波在小说和杂文中曾不止一次的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农民(包括插队时的王小波)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艰难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始终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在贫困的折磨下过早的衰老,极端贫乏的精神生活几乎使人丧失思想的能力.严峻的生活体验使王小波真正走出了被长期灌输的浪漫化的革命想象,在不堪承受的苦难面前开始对生活的真谛展开痛苦的思索.比物质贫乏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的禁锢和思想的贫乏:“唯一的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思想来占领,早上早请示,晚上晚汇报,假如有闲暇,就去看看他们说自己‘亚古都’的歌舞”; “在我们之前,生活过无数的大智者,比方说罗素、牛顿、莎士比亚,他们的思想述著可以使我们免于痛苦.但我们和他们的思想、述著已经被隔绝了”.


正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缺乏中,王小波开始了对主流权威话语的全面拒绝,在沉默中展开忠实于内心的价值判断.如果说对道德理想的执著与坚守曾是王小波的全部内心构成的话,那么插队之后回到北京的王小波至少在精神上已脱胎换骨,被全面的怀疑和排拒所取代.回顾自己的插队经历,王小波和梁晓声、张承志等作家不同,在他心底涌起的不是崇高与悲壮,与自豪,而是一种自始至终的受愚弄的感情,一种油然而生的“行货感”.这种感觉紧紧的缠绕着王小波,使得他在许多年之后仍不能释怀.正是插队生活的严酷拷问,使王小波对落后、愚昧和专制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也使其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从容游历于主流意识的形态之外.

面对共产主义的乌托邦理想的湮灭,王小波感受到的是一种价值情感的巨大真空,一种信念从根本上动摇产生的沉重的虚无感.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七十年代早中期““尚未结束,大行其道,黑白颠倒,价值错位的时代氛围仍然在给人巨大的精神压迫和肉体折磨.这一切给作为“觉醒者”的王小波带来强烈的精神痛苦,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深深的焦灼之情.在《绿水毛怪》中王小波借小说主人公陈辉之口喊道:“我的人生就要这样空过了”.而在其杂文中王小波更明白无误的写道:“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的黑下去,心里落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在王小波早期的生命意识里,一方面是日复一日的生产劳作带来的生命价值意义的消解,另一方面却是感悟到时间的流逝,人生苦短带来的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就是在这样的人生悖论中,王小波开始形成逆于常规的思维,主动选择了对主流生活状态的逃离,并且习惯与在沉默中冷静的审视社会,最终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开始转向非现实的文学领域,在阅读和写作中重新构筑自身的生存方式,并使之成为摆脱现实、战胜虚无的重要手段.

分析王小波最早的创作动机,就不能不提到他的一篇小说《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这篇小说对分析王小波早期创作心理和创作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这部具有浓郁的自叙性质的小说里王小波说道:“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回死,到我死时,一切感觉都会停止,我会消失在一片混沌之中.我害怕毫无感觉,宁愿有一种感觉永久存在”,“我开始去思索是否有一种比人和人类更伟大的意义.想明白了从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意义是不存在的以后,我面前就出现了一片寂寞的大海.人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些死前的游戏.”,“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引述小说中的文字,是因为王小波在这里道出了其迥异寻常的独特心理经验:对死亡的伦理,对空虚的恐惧和对终极意义的强烈追寻.通过写作这种方式,他构筑了一个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超验世界”,并带有近乎哲学思辨的色彩.正是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现实的一切已经很难引起王小波内心的满足感,从而也就造就了王小波式的“对平庸生活的狂怒,一种不甘没落的决心”.

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王小波为自己这勾勒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写作图景: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他用蓝色的自来水笔在镜子上写诗,边写边擦,直到把手指和手掌全涂成蓝色才罢手.这里动人的情致和意味深长的象征意味.夜晚的背景寓示着外部强权重压的暂时收敛,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放松,使自由表述和个性意识可以从容表达.镜子并非白纸,不具备纸质文本的档案性和稳定性,具有极强的不确定因素,使自由写作真正成为可能.而蓝色自来水笔使自由意志的延伸,可以写下全部思维的结果,亦可以被任意涂抹而不拘泥于形式.在这里,写作与表达成为个人最隐私的事情,个性的自由也达到了最充盈的程度.这显然是王小波心目中最理想的写作状态,也使它实现自身生命意志的最佳途径.在“我”心中,对诗意的苦苦寻觅和追求实质上已外化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获取,即如何战胜自己和虚无之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心的舒展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相关论文

王小波特立独行的终结

该文是写论文专业会计系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会计系方面硕士学位论文,与王小波特立独行的终结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会计系及文学理论。

王小波与当代文学的关系

关于当代文学及文学性及文艺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当代文学类文学的论文,关于王小波与当代文学的关系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对写。

王朔与王小波:中国文化的AB面

本文是一篇互联网论文范文,关于互联网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王朔与王小波:中国文化的AB面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互联。

王小慧:“杂交”的困惑

本论文为关于艺术类论文翻译价格,关于王小慧:“杂交”的困惑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可用于艺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

王小慧的“纳米摄影”

本文是一篇同济大学论文范文,同济大学类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王小慧的“纳米摄影”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同济大学及艺术。

王尔德文学创作中死亡主题之解读

本论文为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现代文学鉴赏论文,关于王尔德文学创作中死亡主题之解读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文学创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

伯格曼创作心理

此文是一篇艺术作品论文范文,关于艺术作品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伯格曼创作心理相关大学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艺术作品及艺术学及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