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和治疗依性的影响

时间:2024-01-31 点赞:53254 浏览:11277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视网膜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视网膜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和治疗依性的影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包括关于视网膜及患者及糖尿病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视网膜论文范文。

摘 要 :目的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心理治疗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治疗依从性的改变,以确定心理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G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非干预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CL-90评分变化表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和偏执等指标评分较非干预组有所改善,其差异由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化,强迫,敌对无明显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AS值和SDS值的变化表示,通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值较干预组有所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自评表分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相比,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改善,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同时应适当配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 键 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心理干预;抑郁

糖尿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同,心身交互影响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DR患者视力及眼底的损害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产生明显的抑郁和焦虑,而严重的情绪障碍影响治疗依从性,预后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给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支持治疗,自我放松,认知疗法,等治疗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治疗依从性的改变,以确定心理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眼科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94例,其中男52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2±6.0)岁,其诊断符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抑郁以及其他躯体疾病所致抑郁.自愿参加此调查患者的床号分为单,双号,将单床号为干预组,双床号为非干预组,选取60例作为心理干预组,另34例作为非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G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研究工具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临床经验丰富的,没有心理治疗资质的主管护师及护士长负责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非干预组进行比较.

入院当天,入院后第3 d,第5 d,1 w,由责任护士各进行一次心理干预.采用交谈,15~20 min/d,让患者宣泄压抑在心底的郁结,并进行疏导,安慰及合理的支持.

1.2.1心理干预治疗方法

1.2.1.1支持性心理治疗 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转归,血糖控制对本病的影响,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心里社会因素的关系,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住院期间患者的依从性.

1.2.1.2自我放松训练 患者安静舒适的仰卧,让患者进行肌肉的"收缩-放松"交替训练,20 min/次,2次/d;每日坚持听轻音乐,鼓励患者保持轻松愉快,放松心态.

1.2.1.3认知疗法 使患者运用正确的认知观点处理事件,纠正患者对病情,预后和错误认识及过分心理反应,减少心理应激和情绪波动.

1.2.2有效的健康教育 ①个体量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个人背景,病情,心理,问题,治疗方法等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心里康复指导和生活技能训练,使患者认识到只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的心理状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②通过发放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掌握宣教内容;③建立科普宣传栏,介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医学知识及卫生保健常识.④定期召集患者或患者家属利用多媒体,小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体宣教,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问卷和量表测评结果均用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请交待每种问卷或量表的内容、维度、评分方法、信、效度等信息,并交待由谁来收集问卷,问卷收集的时间,回收率,有效率等SCL-90(症状自评量表).此表用于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共90个条目,10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心理健康越低,此量表在国内广泛使用,信效度颇高.由眼科护士长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6份,有效回收率为96%.

2结果

2.1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CL-90评分变化表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和偏执等指标评分较非干预组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化,强迫,敌对无明显改变.

2.2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AS值和SDS值的影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AS值和SDS值的变化表示,通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值较干预组有所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自评表分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相比,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改善,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初步研究了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变,由表1心理干预后与非干预组比较时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五项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认识到本病与心里社会因素的关系,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同时辅以一定的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SCL-90症状自评表中人及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和偏执症状指标,而对躯体化、强迫、敌对症状指标的改善不明显.由表2干预组的SAS值与SDS值较非干预组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1];表3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相比治疗依从性构成比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依从性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上述结果说明心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通过干预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和躯体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而且通过给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一定的心理治疗结合有效地健康教育[2],能解除部分影响因素,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进行患者SCL-90评分时未进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比较,亦未进行每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这些尚需要在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改进.

相关论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多少?

本论文是一篇高血压相关医学论文统计,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多少?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血压及糖尿病及芝麻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