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4-01-14 点赞:46685 浏览:9251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文学理论论文范文属于写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理论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怎么写论文提纲。适合文学理论及大学生及人文素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文学理论课程是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困境,民族地区特有的多元文化背景又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多差异,因而本文以地域文化、回族特色文化理论为指导,从文本细读入手并着力于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对特殊的民族地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提出改革建议.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 少数民族地区 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文学现象及文化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凸显出来,文学理论课程的教材选择、学科定位及教学环节方面等问题亟待解决,“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教育对口支援.等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①.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着重提出民族地区需加快解决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建设适合本地区多元文化及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与时俱进地改变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困难局面.

文论专家童庆炳先生在给文学定义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唯一正确的或最后的定义,而不过是我们采用的关于文学属性的一种操作性界说而已.当前学术界存在其他不同界说也是正常的.随着文学活动及有关它的认识的演进,文学可能会显示新的面貌来,而人们的认识也将随之改变.”②这些观点重申的是文论的研究与教学中需要不断实践性的变革.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建立文学观,正确认识判断和分析文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教育部在2004年《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院校人文价值观建设的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③因而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紧紧围绕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文学)特色与文化建设上.宁夏大学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汇集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尽管文学理论具有普适性,能够总结任何民族文学的一般规律,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多元性、文学口传性、民间特色等都是传统文学理论研究容易遗忘的角落,尤其是民族地区文学理论教学中结合学科多元文化的特点与培养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

一、结合地域文化、回族文化特色进行理论教学

中华文化是各个民族多元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融合.文化通过教育传承,每个民族都有特殊性,在我国多元文化的起源与多民族的多样文化共存中,民族教育表现出文化多样性的特点.近年来,我国高校尤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规划中尤其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问题.“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建设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④等高校文化建设的指导建议中提出并要求正确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这是文论教学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实践.

文学理论课程教材选择与讲解内容都结合这一教学原则进行.讲解内容首先从文学活动入手,结合文学的生产到消费、创造到接受两条线索,放置于文化的语境中思考“文学是什么”“文学可以是什么”等命题.因为“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文学理论”不仅能够跨学科进入文学研究,而且能够从宏观视野上扩充研究视域、知识结构.文化研究没有试图用一种观点统摄整个研究领域,也反对用一种理论结论解决问题,而是以研究对象的需要为准则调整研究策略.所以,文化研究对文论的启示是十分重要的.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材就将文学纳入文化视域中,因而基于高校出版社的这本教材做出相应调整.针对“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的问题,将文学活动的理解与知识结构建构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相融合.文学是条永不中断的长河,中国文学必然需要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呈现出斑斓色彩,在民族文化的认识与传承中,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多文化的融合特质也将在文学的认识及教育教学过程中成为追寻永无止境的实践之路.

文学理论课程教材体系的困境及诸多文论争论的困境就在这样一条历史长河中,用科学的历史的观点诠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在变化中完成的,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多侧面多层面的变化,正因为人们进入的角度方式立场不同,人们在认识问题及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对文学本质主义及文学本质悬置问题的争论现象就是正常的现象.本雅明认为:“对文学的能力是感受力,而这种感受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感性认识是随着人类群体整个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⑤给学生从根本上分析争论的原因,起码他们在学习研究的道路上不会偏执某一论点,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问题.尤其是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唯一的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和“211”工程立项建设高校,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中就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而且是回族文化中优秀文化的传承.就如孔子所言“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们常常忽略身边存在的,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张承志的《黑骏马》、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等回族作家回族作品作为分析对象,不仅能理解文学活动的相关问题,而且能认识民族文化中深层的精神领域,领悟我们身边存在却忽视的人文精神,融入人文素质领域,继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从文本细读入手,理论结合实际

文学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心,文学文本的细读是教学中理论的实践应用,是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根本,文学理论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框架的建构或是枯燥而悬置的理论概念.在文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应注回归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阐释与分析,结合理论的创造性实践,更好地解读文论的内涵.但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有效地将文本细读与理论知识体系结合起来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解决理论与实践融合困境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学习和技能培训方法,也是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它在活跃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良好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理论为基础,这一多学科的融合方式恰好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多种形态的多学科具有一致性,能更好地将多学科融合特色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合作学习法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通过小组活动、团体成绩评价标准的教学方式,获得短时、高效、低耗、愉快的教学效果,形式有小组活动比赛法、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目前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法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宁夏大学文学理论课程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文本细读实施在课堂中,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

师生互动,文学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建立一个可以师生互动的话语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创作案例的分析、文本的解读、文学现象的分析,更新并深化学生的文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写作理念和写作能力,达到有效的实际应用理论常识的教学目的.结合现下学生快餐型、图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科技平台,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的电影和获奖电影,也可以选择比较火爆的文艺现象,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等电影,从而分析文学作品和影视艺术的特点及异同,既省去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又在实践中对热点问题有所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设计的问题层层剥离,需要将问题实质与理论思考融合在一起,诸如一些大众文化、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研究的影响、网络文学等文学思潮和理论现象由浅入深地导入并予以诠释,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现在是一个资讯时代,教师已经没有了知识话语的垄断权,学生对热点问题的知识性储备使得教学中对话的平台上得以建立.同时,文学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及理性的思维能力.实际上,大学阶段的理论素养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观及人生走向有重要作用,尤其对选择继续深造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生生互动,可以师生互动共同细读、分析的平台建立后,进入学生准备式发言,让学生合作完成对讨论问题的准备.首先是学生发言小组对教师提出要求进行分工准备后进入课堂发言环节,发言过程中对某些重要问题,教师应通过提反面问题、近似问题、易混淆的问题、有漏洞的问题追问学生,小组成员可以协作回答,目的在于引导讨论的深入,增强他们的协作意识.讨论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指出学生阐述问题的学术价值及意义,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对这一问题继续研究,课堂发言鼓励非发言小组的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发言中语言不简练,论说问题缺少逻辑联系等一并指出,有错误的观点教师必须及时纠正.最后,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认真的总结,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不仅要总结学生发言,启发学生思考,从方法上教授如何将这样的问题逐层整理扩充,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还要将自己多年来学术研究习惯及成果带到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进入理论分析及思维,把自己撰写的文章及思考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进入学术式思考,一方面可以培养论文撰写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学会思考与质疑.讨论结束后,收取学生共同准备的发言稿予以批改,建议讨论过程中学生有创造性思考的问题继续延伸讨论,撰写小论文,写得好的推荐申报学校实践类课题或是发表.

也就是说生生互动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上,相辅相成地完成教学内容.生生互动最终结果是论文的撰写.撰写的过程是学生在互相协作和教师的引导中,从提出问题、材料收集和整体到撰写论文的过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第一学年开设的写作课程,与文学理论课程的文学创造活动部分内容具有一致性,学生撰写论文阶段可以把写作课上习得的知识与文论课程的创造理论相融合,既有利于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操作,可谓一举两得.

师师互动,是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的教学方法,因为目前教师与教师之间虽然对教学问题有所交流,但毕竟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擅长的教学方面,如果在教学中将这一特色体现出来,就是同一门课程的教授者可以跨越班级障碍,不是一学年的教学中只完成一个班级的教学,而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擅长处与其他教师交流,分工合作式地完成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同一个部分的教学,诸如目前文论本质研究的教师可以教授文学活动论这部分内容,对新叙事性作品或抒情性作品都可以让不同的教师讲授,这样的交流,尤其是文本分析的观点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况,学生可以受益较多,教师之间的交流及交流教学也会增强教学效果.目前教学实践中虽然在小范围、小学期的调整过教师授课,但没有大面积实施,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实践的一种方式.

三、文学理论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文学理论课程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旨归,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一门非常深奥难懂的理论课是学生不喜欢学习或学不懂的课程,那么这门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就很重要,文学理论课程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提高学生的鉴赏素质.文学是人类作家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在作品中运用感性的形象和情感打动人,带给读者丰富的生活感悟,文学这种对人生的意义应该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加以强调,发挥文论的实践性品格,将价值观与人文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学是审美的,文学理论教学中更应强调其审美特性,从文学理论创作实践意义和理论派生意义入手,利用文学理论课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甄别审美主义推向广泛平庸的日常生活时,泛化“美”的消费文化是不可替代真正的审美的现象,在美的观念认知中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丑与恶的批评精神,净化心灵,开阔眼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能够以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指导前行.因此,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感能够启发学生正确地看待现实,正确地看待理想,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讲解能够激发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自觉地有意识地融入社会历史潮流中. 明确了这一目的,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环节,从以往对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的重点教学中转移出来,着力于作品论及鉴赏论,特别是对文本的细读与审美层次构成的详析,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在理论讲解中围绕审美感受、人文素养的深层理解.美国学者罗伯特梅逊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心灵.在这一方面,传统的文学、哲学、美术、宗教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⑥因此,文学理论的讲授者在教学中放弃深奥难懂的思维推演,深入浅出地分析具体文本或文字现象、人生感受、审美素养、人文素质培养才是共赢的教学方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对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研究,加大对文史哲等学科支持力度,实施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和学术文化工程,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秉承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确定校训、校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精神”⑦.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及理论精神的继承主要体现为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视,体现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并予以传承.让学生在文论的学习中感受到理性思维模式的魅力,从而积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负价值观,成为真正的全面的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让学生拥有人文关怀精神、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人生的理解是积极理性向上的认识.工业化革命后,人类对于科技恐慌,对于生存充满危机与不信任,因而现代派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多有体现.文论对人生意义层面

这篇文学理论论文范文属于写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理论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怎么写论文提纲。适合文学理论及大学生及人文素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的思考除了哲学高度的理性指导外,在文学活动中可以引导人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进而文学理论课程的教育中就更应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强调审美人生的价值意义、传导积极的理性思维方式,所以文论课程在教理性之真时,也是在授人以人性善与美.

总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思维,更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时展中文学理论课程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中新的要求和期望.从少数民族地区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对当代文论建设和文论体系做出某些反思,也可以对民族人文精神中优秀的品质予以认知和传承,将大学精神、文化育人的核心价值在课堂完成.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A01_zc

wj/201008/xxgk_93785..

②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2.

③④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http://.moe.gov./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s3008/201001/xxgk_76337.

⑤本雅明.本雅明文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2.

⑥[美]罗伯特梅逊著.陆有铨译.西方当代教育理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31.

⑦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http://.heec.edu./modules/wenjianfabu_d.jsp?id等于3090.

2013年度宁夏大学“一省一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相关论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

本文关于课程设计及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程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相关电大毕业论。

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本论文为绩效管理类有关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关于绩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绩效管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学改革方面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关于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学改革及电路及集成电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