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时间:2024-02-16 点赞:51654 浏览:10659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实践教学方面如何写医学论文,关于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实践教学及环境科学及环境问题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实践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为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但是随之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全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劣.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经济进步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本文从实验教学、教学实习与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创新性科研实践等方面阐述了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

关 键 词 :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31-02

创新能力,也即发现、发明、创造新事物,新理论,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以及知识更新和应变能力,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1].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一个民族的创新性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和创新型人才来体现和实施.20世纪末,在国家教育部领导下,全国高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3],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进行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知识经济己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巨大动力,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尤其是加入WT0以后,对学生的全新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各高校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学生,成为大学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浙江海洋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阐述,以期就教于同行.

一、实验教学

1.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通过增加开设现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巩固实验基本知识、强化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一门实验课的部分实验从室内模拟实验移到实际环境现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布于不同的现场;每个现场的学生有若干组,然后进行平行采样与试验,将实验与实际环境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学生的实验结果,查找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科学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2.单个实验与集成实验.以往实验的设计通常是在室内模拟训练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由于实际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只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科研工作能力,需要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实验新平台——集成化现场实验.

3.技能训练与自主实验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一般需要指导教师提供详实的实验方案,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要求进行操作,实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在短学期开放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验报告与课堂讨论.实验报告是整个实验的总结,但由于实验的单个性、片段性,再加上相关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学生们做完实验后,对实验目的仍不十分理解,抄一下实验步骤,填一下实验结果,由此完成任务实验报告.应对环境科学实验内容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革,为开展实验结果讨论提供条件.选取一个系统的实验,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及表达等能力.

5.成绩评定与制度创新.人性化的实践教学成绩评度是实现上述改革的重要保障.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成绩评定主要围绕着这三个方面来实施.动手能力的考核主要关注学生室内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野外的操作适应能力,以及高效、有序、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主要体现在集成实验的策划、实施和参与讨论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主要集中于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二、教学实习与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四、创新性科研实践

创新性科研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毕业论文等,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低年级学生创造机会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实行双向选择的导师制,由于只有优秀学生才会被导师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优秀的教师才会被学生选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3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立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并组织实施完成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技能和水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抓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


相关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

这是一篇关于实践教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市场营销策略专业与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