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时间:2024-03-23 点赞:45155 浏览:8761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语言文学及教学管理及国家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汉语言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2016年12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4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4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4

(三)专业建设目标5

二、经费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5

(一)大幅度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全面改善5

(二)师资队伍建设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6

三、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重点,全面实施教学系统工程7

(一)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7

(二)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了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8

(三)构建起一个以毕业论文工作为核心的较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8

(四)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着提高9

四、推进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1

(一)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11

(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12

五、多方面指导和服务于学生,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13

(一)学生培养的主要措施13

(二)学生培养的成果较为显着14

六、强化优势和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15

浙江省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绍兴,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山水文化与人文资源珠联璧合.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业建设的文化基础就是绍兴得天独厚的越地文化.本专业从本科层次史而言,有16年时间.1994年,原绍兴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接续了20多年专科办学的历史传统,依托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教学.2000年成功地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2年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省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同年底申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初获得批准,2007年验收合格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16年获批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经费自筹),迄今3年.

几年来,我们按照《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教高司函[2016]208号)的文件精神,根据申报《任务书》的目标要求,坚持规范办学,优质办学和特色办学,充分挖掘和培植专业生长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建设成效.

总体来说,专业建设的投入大幅增长,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学生报考分数线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公务员和研究生录取率逐年提高,学生成果丰硕,获奖层次高,同时,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明确办学思路,此外,依托专业的师资队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为浙江省硕士授予权建设单位,"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被列为省级创新团队,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一个市级重点学科成果斐然,实现了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从而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促成了学生培养.这些年来,本专业一直被有些咨询机构排名于全国同类专业的前百名之内.


本专业设置2个方向:师范与文秘,2016年招生各2个班级.2016年以后,鉴于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新问题,师范方向缩招为1个班.学院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尚有对外汉语专业,这两个专业联系密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

专业建设的背景,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本专业建设自专科办学到本科办学,历经30多年,向社会输送了3000多名毕业生,凝聚了几代教师的辛勤努力,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专科教学,二是本科教学,三是本科省重点建设专业,四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这中间既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但又有历史的因袭和重负.

除了历史背景之外,我们的专业建设还处于这样两个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中:一是全国高校形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注重量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开始转向内涵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二是本专业建设处于绍兴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强市的地理背景之中.

同时,《绍兴市城市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绍兴市将建设成为拥有越城区,柯桥区和袍江区三大组团,100平方公里区域,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成为以历史文化名城和酿酒,轻纺,电子工业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

《绍兴文理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06年——2016年)》在"奋斗目标"中指出:积极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快学院向大学升格的进程,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努力把学校发展建设成为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这些背景和精神,从2016年初开始,借助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强劲东风,在校党委书记,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王建华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走访调查,开会研究,先后多次召开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国内专家座谈会,制定了专业建设的《任务书》,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设措施,逐步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表述如下:

第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方面要十分重视重点专业内涵与优势的挖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一传统专业的改造,提升专业建设的质量和层次,学生培养上一方面要重视加强应用性环节,另一方面又不忽视学生学术素养的提高,学科建设上一方面要坚持基础性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并形成特色.

第二,树立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面对正处于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立足绍兴,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加强国际间的联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拓宽办学的空间,增强办学的活力.

第三,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为此,要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从单一的师范性向综合性方向转化,强调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社会适应面.

(三)专业建设目标

依托于长三角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深厚的文化传统,着眼于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断壮大本专业的师资梯队优势,学术积累优势和教学优势,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强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办出特色,影响和层次,力争在省内位于同类高校的前列,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的竞争中体现特色.

经费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

(一)大幅度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全面改善

专业建设的物质投入是基础.自被列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以来,校院二级领导高度重视,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学校拨入专款建设经费20万元,学院每年又从创收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专业建设,同时,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列为学校首批申硕学科,年度常规经费45万元,省级创新团队"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年度划拨经费25万元,此外,支撑专业建设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外文学关系等学科方向均按照上年度学术工作量多少,每年得到学校的划拨经费.学科经费的大规模投入为本专业的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了用好这些经费,我们严格执行学校有关重点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规定,从制度上确保经费的规范使用.

第一,3年来,我们改造和扩充了专业图书资料室,订购了大量专业图书和期刊资料,为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资料保障.资料和阅览室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以上(其中2016年6月新增书库一间,书架30只),新书购买超过了以往的购书量,购买图书经费在50万元以上,达7268册.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学院资料室购买了一批包括四库类的"大书",奠定了学院的"家底".此外,学院阅览室年订阅杂志100份左右,半数以上为核心期刊,

第二,投入60多万元,购置了电子摄像机,移动投影仪,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设备,建起了供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新闻编辑室,新增多媒体教室4个,改造3个,使目前本专业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室达到7个.投入88.7万元,为各重点学科及重点研究所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备,

第三,投入近30万元,用于学生四项奖学金,学生科研立项,《人文学院报》与《河洲》文学刊物的出版以及文学采风活动等,

第四,各学科方向每年为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大量经费,

第五,投入一定的经费,联系地方部门,巩固和新建30多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第六,计划投入15万元,用于7部自编教材的建设,目前正在联系出版之中.

如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条件已得到全方位的改善,专业建设的硬件基础基本确立,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学生良好学风的树立.

(二)师资队伍建设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自主培养为主,又十分重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着力建设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有: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有5位教师考取四川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研究生,有多名教师进入名校的博士后流动站,

第二,动员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积极申报教授和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获得教授职称有3人,副教授职称有6人,

第三,利用各种平台把教师送出去深造.有3名教师被选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作国内访问学者,有3名教师4次赴芬兰,匈牙利,美国,俄罗斯等国作汉语教师,有5人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香港地区进行学术交流,邀请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内的30多位中外学者和作家前来讲学,广受师生欢迎,学科成员有20多人次赴外交流,

第四,把兼具较深学术造诣和良好师德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放到各层次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岗位上锻炼.被选拔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中青年教师有4人次,省1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5人,第二层次1人,被选拔为绍兴市拔尖人才3人,入选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校级拔尖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6人,入选校级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

第五,引进教授1名,青年博士2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六,有8名教师担任外校的博士生或硕士生导师.

经过3年的建设,一批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脱颖而出,一支梯队合理,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已经建成.截止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9人,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11人(其中博士后4人).

三、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重点,全面实施教学系统工程

我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狠抓教风学风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努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强调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与平衡,打通了相关课程平台,构建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找回课程.一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对某些课程作了相应的整合调整,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二是在师范方向的课程设置中,强化了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的训练,三是文秘方向的课程设置中,则根据毕业生和有关单位的建议,并根据学生就业的现状,适当增加了有关经济类课程.

(三)构建起一个以毕业论文工作为核心的较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专业的2个方向,本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能力,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新闻采访写作工作的能力.围绕这2个方向的基本能力,我们确立了本专业学生的5个核心能力,即:语文教学能力,文秘工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写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和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它由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军训,实习,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应用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及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构成.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条件,我们巩固和新建了30多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校外16个.从实际应用情况看,效果较好.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充分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学院制定计划,加强规范性管理,同时又注意充

本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语言文学及教学管理及国家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汉语言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毕业论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3年来,毕业论文工作一直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具体步骤分为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工作动员,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在毕业论文工作正式启动前,成立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具备讲师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才可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3年来,学院担任指导教师中,教授均占30%以上,副教授占40%左右,讲师占30%左右,并按照有关要求,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8人,每位教师平均指导学生5人左右.

同时,学院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符合毕业论文专业要求的选题范围内,采取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的方法,确定指导教师.2016年~2016年,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汉语与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秘书与档案,新闻传播8个大方向.有些毕业论文选题,结合了学生平时的科研项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学院专门组织人员,对毕业论文进行中期检查,终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改正.2016年~2016年,除个别学生休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共12个班级475人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但是又严格控制论文成绩,每年优秀率在8%左右.

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人文学院提高论文指导的计酬工作量,由原来的每篇6课时提高到8课时,同时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发放毕业论文资料查询,复印等费用2万余元.

(四)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着提高

第一,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体系.所谓多层次,是指课堂教学,校内师生的交流,着名专家学者的讲座这三个层次,所谓多形式,是指课堂教学,课外学分,课外辅导,自主学习,社会实践这五种形式.这种体系的构建,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二,实现"学科-课程-教材"的统筹建设.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门课程在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重视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院以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制订新的培养为主要内容,着力进行专业调整,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教改项目的立项工作获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管理改革和质量管理改革.在教学管理上,分管院长,系分层管理体制,各负其责,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推进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中国语言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级学科,学科成员现有专任教师39人,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11人(其中博士后4人).另有在读博士3人,硕士21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入选省151人才工程4人,绍兴市拔尖人才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11名.学科带头人为王建华教授.

本学科已形成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古文献与古汉语研究,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研究,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其中,古文献与古汉语研究方向,集中了以俞志慧教授为主和以王敏红教授为主的两个团队,重视古典文献文本的研究,重视古典文献与古越地方文化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注意传统朴学的实证与近世考古成果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研究方向,围绕方向带头人潘承玉,叶岗,高利华等教授,主攻古代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对诗歌,小说发展史上的关键环节展开深入探索,形成唐宋诗研究,明清易代诗歌研究以及小说发生学研究和明清小说名着研究等四个学术板块,作为绍兴市首批重点建设学科的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从越文化视野对鲁迅进行了较为独特的研究,并对现当代着名作家作品以及重大文学思潮展开研究,王建华教授领衔的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从实际的语用行为中提炼具有汉语特点的语用理论,将语言使用与语用理论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对媒体语言使用进行跟踪考察,并对现代汉语词汇在当代社会中的历时变化,外来人口的语言使用情况和方言接触中的语言变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果,陈才宇教授负责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方向,在进行西方文学,比较文学,译介等方面研究的同时,对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时期的文学研究别具特色.

学院重视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代表性成果的产出.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在各级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一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包括《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50余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包括译着等)18部,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0多项,获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奖4项,厅市级科研奖22项.

(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学院具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院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具体措施有:

第一,将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观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学院根据以高水平创新型科研为基础,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科研向教学的创新型转化的思路.我们结合教师从事科研的优势,每2年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及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修改,从而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这样,诸多教师的科研成果被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进入培养方案.如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小说史,文化语言学,英美诗歌选读,《论语》研究,鲁迅研究,曹禺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档案管理学,秘书理论与实务等课程都是根据教师的研究成果与学生的需要而开设的.这既有利于教师身体力行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科研成果,激发师生共享的学术生长点.

第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自编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对不同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不同的要求,学院一方面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使用的规范,要求选用教育部推荐的或重点大学编写的优秀教材,另一方面也重视专业选修课方面自己编写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教材.2016年以前,人文学院已自编出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新编大学生口语交际教程》,《大学修辞学》,《大学语文》,《英美诗歌名篇选读》(双语教材),《浙江文化史》等教材17种,其中语文教学论学科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概论》成为全国通用教材,并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16年列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以后,人文学院按照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优势,开设了不少深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并发动教师,采取教师申报,学院审定的方法,投入资金,编写了适应当前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部教材,其中《新编大学生口语教程》,《鲁迅研究》,《曹禺的戏剧人生与艺术》,《中西文化比较》,《元素:进入20世纪中国小说》,《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写作实训教程》已编写完成,即将出版.由此,将科研与教学较为密切地结合起来.

第三,教师的科研活动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学院每月一次的沙龙对话,多次聘请校内外着名专家讲学,把最新的知识,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问题,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用途及前景.特别是,在学院主办大型学术会议当中,组织学生参与学术讨论.近年来学院主办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东亚越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越文化研讨会","江南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学术研讨会","鲁迅:跨文化对话——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和《雷雨》首演暨曹禺研究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学术会议上,均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并安排少数优秀学生作学术发言,以此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锻炼学生的学术能力.

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学院也积极采取措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有:一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科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二是采取校院两级的学生科研立项,由优秀教师来指导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三是把科研活动融入到第二课题之中,促进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刘家思教授将其曹禺研究成果融入到选修课内容的同时,还协同有关人员指导专业的学生排演了话剧《雷雨》,在学校演出后获得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学院近几年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努力和尝试,为教学内容的改进,选修课的开设和学生科研项目以及毕业论文的指导等诸多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促进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教学积极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多方面指导和服务于学生,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学生培养的主要措施

专业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在3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面临着学生成才方向的多元化与市场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既涉及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又必须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和就业的整个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探索和完善中,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选择,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成才潜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为此,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抓常规性学生管理.这方面主要有针对学生的课堂考勤,请假和外出考勤,对困难生和心理疾患生的帮扶,评奖评优等诸多工作,其目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出事故,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第二,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比如,围绕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学院每年组织新生写作能力测试,专业教师详细批改并下班点评,以引起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充分重视写作能力的提高,如围绕语文教学能力与文秘工作能力中的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学院要求语言类课程中的课堂前五分钟有学生自述的安排,如围绕科研和创新能力,学院不仅安排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申报校院两级的学生课题,等等,

第三,组织各级各类的活动,创建学生发展&#

本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汉语言文学及教学管理及国家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汉语言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0340;平台.我们在学生工作中,引入了社会和文化企业,举办各种活动.绍兴特立宙动漫公司与学院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学生开设文化创意,电脑技术和动漫制作的讲座,并招聘有潜力的学生课余赴公司实习,绍兴市建设公司资助10万元经费,专款用于学生培养和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高薪录用优秀的专业学生.学院还与绍兴市秋瑾研究会合作举办"秋瑾颂"网络征文活动,收到稿件220篇,20余位学生获奖,部分优秀获奖作品公开发表.此外,更常规性的,学院每年举办大型诗歌节,设立学生科研项目,举办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的讲座,组织各级学生辩论赛,举办开放式演讲比赛,组织学生每月定期刊出《人文学院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话剧排练和各种文化采风活动.学院还创设了风则江文学奖,每年收到学生的稿件300篇左右,作品质量每年有所提升.

第四,加大投入,推进学生成才.3年来,学院投入学生专业奖学金12万,学生刊物出版经费6万,共计18万元.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院设有四项奖学金制度和学生着作出版资助制度,对在写作与科研,考研与考公务员,考证与考级,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重奖,对于出版个人着作的学生给予较大的出版资助.

(二)学生培养的成果较为显着

第一,3年来,共有58位学生(08年12位,09年16位,10年20位)考取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校硕士研究生,

第二,历年计算机通过率达100%,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名列学校前茅,

第三,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挑战杯"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出版学生个人着作4部,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包括《山西师大学报》,《兰台世界》等中文核心期刊,共有62项学生科研项目成为校级项目.2016年8月,学生作品集《春天里的希望》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学生在《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日报》,《浙江老年报》,《教育信息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100余篇.学生获厅市级以上征文,朗诵,师范技能等竞赛共24项,

第四,"河洲文学社"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百强人文社团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强人文社团",

第五,经过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省内外已具有了较高的美誉度,专业的招生吸引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师范方向的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上升,2016年为1:2.80(文科),1:2.77(理科),2016年为1:5.27(文科),1:6.33(理科),报考分数线在全省同类专业中达到了二本线的前列,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强化优势和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

绍兴文理学院处在具有七千年灿烂文明史的越文化发祥地,处在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故里,又处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小康社会建设蓬勃发展的浙东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和大力推进这一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为浙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光荣职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定位在主要挖掘古越文化深厚积淀的越文化研究,发扬现代越文化辉煌历史的鲁迅研究和在越文化基础上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秘书人才培养,争取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外有相当水平,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越文化研究基地,鲁迅研究基地和秘书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三个基地"的建设,能够使学生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和影响.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3年来,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在国内外获得一定的反响.比如,在越文化研究方面,我们和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高校建立了学术联系,组织召开了"江南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王充与古代经学研讨会","古代散文文体研讨会","鉴湖水系改造与陆游作品研讨会","越地语言与语用学研讨会"等.3年来,本专业还获得了越文化研究方面的省级项目10余项,以越文化研究为重要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批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越文化研究品牌已经初步打响.

鲁迅研究方面,2003年成立了鲁迅研究所,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鲁迅研究会挂靠我院,研究会的会长,秘书长等都由我院教师担任,2016年换届后的省鲁迅研究会依然挂靠我校.学会与本专业的现当代文学学科,广邀海内外鲁迅研究的专家,每年两次举办鲁迅研讨会,出版了各种会议论文集和研究会《通讯》.通过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三馆一校"(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文理学院)的国内鲁迅研究合作平台.本专业还利用中国作协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永久性承办的鲁迅文学奖颁奖会议,邀请获奖作家和理论家为师生开办讲座,建立长期联系.此外,以鲁迅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现当代文学学科为绍兴市重点学科,为学院进行三个基地建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鲁研界评价绍兴已经成为中国鲁迅研究的中心之一.

在秘书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充分挖掘明清五百多年"绍兴师爷"的文化资源,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能力培养等方面作了努力探索.建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着眼于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基地,一批学生已经在社区,企业,党政机关等施展自己的才华,文秘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

三个基地的建设,在课程开设,学生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的选定,学风营造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等许多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丰富了专业建设的内涵,提升了专业的影响力,并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年来,我们按照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要求,千方百计谋发展,殚精竭虑上台阶,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全国高等教育的形势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理念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如何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培养模式内涵化的矛盾中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培养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如何在保持若干学科省内外领先地位的同时加强各学科建设的协调和均衡以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等等,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12

相关论文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本论文是一篇汉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格式,关于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汉语言文学。

文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逆向教学模式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范文,关于财务管理相关毕业论文,关于文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逆向教学模式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财务管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