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目录

时间:2024-02-19 点赞:45768 浏览:8760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建议香港设立资历架构及

相关质素保证机制谘询文件

教育统筹局於2002年5月委聘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顾问)就香港设立资历架构及质素保证机制进行研究.顾问提出的建议概述於夹附的报告摘 要内.

建议的资历架构会涵盖主流教育,职业教育及持续教育界别内中三至博士程度的学历.架构共分为八层,最低一层为不设任何具体学历指标的进阶,其余各层的学历均有明确的学习成果及评核准则,以说明获得该学历的标准.为确保所颁学历的质素,所有课程必须通过质素保证机制才可纳入资历架构内.顾问建议由香港学术评审局负责这项质素保证的工作.

资历架构及相关质素保证的设立,是提升香港的人力质素的重要一环.资历架构提供清晰的进修途径,让市民可自行制定进修蓝图,提升本身的技能及终身学习.透过雇主的积极参与,资历架构可确保其所涵盖的资历获广泛承认.这个架构亦可鼓励培训机构开办更多有质素的课程,以迎合社会及业界的需要.

我们欢迎你对设立资历架构及质素保证机制的建议提出意见.你可於2003年2月10日前将意见寄往教育统筹局人力发展组(地址:中环雪厂街11号政府合署西座9楼),亦可传真至28992967或电邮至ceo7@emb.gov.hk.若有任何查询,请致电28103254.

教育统筹局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

教育统筹局

目录

报告摘 要3

附录15

A.呈交教育统筹局之研究成果16

B.建议使用的资历级别指标19

C.学衔28

D.成效标准32

E.学科分类制度35

F.学历的衔接与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37

G.香港学术评审局44

H.资讯科技工作小组的工作示例47

I.实施蓝图53

J.主要建议摘录55

K.词汇表及缩写语65

报告摘 要

报告摘 要

香港特区政府建议制定资历架构以及与这些资历有关的质素保证要求.政府为此委聘PwCConsulting协助制定资历架构并就其实施事项提出建议.

PwCConsulting在完成探讨七个国家的资历制度和发展状况後,从中总结出可资香港借鉴的经验.本项目的督导小组也审阅过两组总结有关工作进度的文件.至於包括大专院校及专业团体在内的有关人士或机构,也在本项目的谘询之列.

另一方面,一个由资讯科技界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曾就拟订的资历架构进行原型构建和测试.本报告的附录载有其工作范例.

本文列出PwCConsulting就资历架构及相关质素保证机制所提出的主要建议.这些建议已参照项目督导小组在本项目进行期间所作出的决议.本文另有多个附录可作为补充内容.

附录A总结了本项目进行期间呈交教育统筹局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

资历架构

资历架构是用以整理和编排学历,促进和提倡终身学习的拟订架构或体系.

资历架构共有七个级别,在第一级别之下是一个未有既定入学要求而范围广泛的初阶级别.这七个级别均以通用指标加以说明,这些指标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些通用指标可用来厘定资历架构内属於不同级别的资历.

这七个级别加上初阶级别可涵盖专上教育的各种学历.「专上教育」在这里指中学毕业生在离校後所取得的学历,但也包括相当於中三及以上程度的学历,就个别属於初阶级别的课程而言,更包括中三程度以下所取得的学历.

附录B载有上述各级别通用指标.

资历架构内还有一系列拟设学衔.这些学衔必须简明清晰,并符合香港的实际惯例.学衔和学历所属级别一同构成学历的「纵度」,而学历的「深度」则由累计学分显示.附录C载有各项拟设学衔.尽管等级分明的学衔制度被视作良好措施,但学衔必须灵活运用,而且例外情况也时有发生.

每一学历均有其相应学分.每一学分相当於10个学时,这是一般学员取得成效的所需时间.学时的概念包括用於自学,资料搜集,网上习作,实地练习和相关学习环节的所需时间,因此比课堂时间的概念更为广泛.

如学历的所属课程内含多个独立部分(课程单元),各部分均有其所属级别和学分.

日後,学术资格均可以「学衔+级别+学分」予以表达(例如:青少年辅导证书,第二级,80学分).

如要厘定学分,便要确定相关课程的成效标准及其组成部分.换言之,「学习成果+评核准则等于成效标准」.成效标准是资历架构的发展基石.

附录D载有成效标准的相关详情.附录H载有资讯科技工作小组的相关工作示例.

资历名册是资历架构的对外部分.资历名册载有香港所有符合质素保证要求的专上课程的资料.这包括教育界别内的所有课程,也尽可能包括所有专业课程以及在香港开办的海外课程.

对於资格的影响

资历架构适用於所有专上课程,包括专业资格课程.

由公帑资助的院校所设计的课程应符合资历名册的要求,自资院校可选择不受资历架构约束,但此举将使这些院校无法享有资历架构所带来的推广成效.专业团体可自行决定是否将本身所举办的课程登记在资历名册上.

公众人士可通过资历名册就可颁发学历的课程查看其以下资料:

学衔

课程在登记时的所属级别

课程宗旨

课程结构(必修单元,选修单元等)

注意事项(说明有关课程的特别事项)

报读要求(例如:基本要求)

学分

课程设计和举办者的资料(设计和提供课程的院校的相关资料).资历名册内设有连结至相关院校的图标,以便学员可浏览这些院校的资料,例如课程费用,报读日期等.

资历名册采用学科分类制度对可颁发学历的课程进行编排和分类,藉此向公众人士提供所需资料,以免出现如:经济学课程同时归入商科,社会科学及管理学或其他类似情况.

除了用於编排课程和确保一致性外,学科分类制度还可用於院校评审工作.例如:某间院校经评审後,可开办理科,工程学及技术类以至规划和建筑类第4级以下的课程,中国语文第2级以下的课程.

附录E载有南非所采用的学科分类制度,我们建议以此作为香港同类制度的参考基础.

为方便院校采用资历名册,现时所有经评审的课程将自动成为资历名册内的登记课程.至於新设课程,有关院校须在指定期限内采取过渡措施以符合资历名册的要求.有关期限将以一名全日制学员完成有关课程的所需时间或五年时间为准.

资历架构的管治和管理

我们建议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由三个核心成员(教育统筹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及为负责职业训练新设的人力发展委员会)共同承担有关工作.该委员会的成员还可包括其他主要教育团体,雇主,工会以至专业团体联盟的代表.

督导委员会的会议议程所讨论的事项不限於资历架构.该委员会可就终身学习的政策方针向政府提出意见,领导并推动发展一个各部分均能互相衔接的专上教育制度.尽管该委员会并无执行权力(教资会,人力发展委员会,院校等机构负责执行工作),但其角色却有相当的影响力.此外,另行设立的质素保证机制将可协助资历架构的管理工作.

以上安排显示现行架构的明显漏洞:缺乏一个相当於教资会或人力发展委员会的组织以协调或指导关於持续教育的政策制定事宜.在质素保证安排方面也存在类似漏洞.

有见及此,我们建议人力发展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其成员组合便应包括职业训练及教育,持续进修这两个界别的人士,并给予双方的角色同等比重.我们亦建议教统局与持续教育界加强沟通,以便後者在与教统局的沟通工作上,能与其他专上教育界别看齐.

教统局可设立专责小组负责资历名册的日常工作,或安排香港学术评审局设立专责小组负责有关工作.但我们认为应等到学术评审局适应其新角色後(详见下文),才考虑这一方案.

资历名册

资历名册是一种以电子方式记录学历资格及其相关课程的独立部分(课程单元)的网路名册或资料库.院校可在资历名册的网站上直接输入资料.

虽然院校可在该网站直接输入资料,但该网站应设有严密的保安措施,并在核对用户身份後才可让用户进入.资历架构的管理单位负责核对用户身份,藉此核实有关院校是否具有自我评审资格.获得自我评审资格的院校(例如大学)可直接进入该网站,而没有自我评审资格的院校,必须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才可输入资料至该网站.

院校可进入该网站直接浏览课程及其独立部分(课程单元)的正式记录.更新此类资料可以电子方式进行.资历名册可应院校要求自动更新有关课程的资料,省却人工输入的步骤.

资历名册与院校拨款无关.该名册基本上只是学员,雇主,专业人士及院校用以认识有关课程的资料库.因此,该网站亦设有图标把用户连结至提供资料的院校,以便学员可就课程费用,开课日期,师资等取得进一步的资料.

学员记录

资历架构可确保以下两类基本资料得以搜集和整理:

学习资料–保存在资历名册内,

学员资料–按现行做法,此类资料保存在院校发出的学生成绩报告单内,或按照不少海外国家的做法,保存在另行制定的成绩记录或院校发出的学分报告单内.

这些国家都致力建立统一的资料库以便为有关人士或机构提供浏览资料的最佳途径,并藉减省成本和工作.

以下是这方面的理想模式:

为反映香港的情况,我们建议资历名册和学员资料分开处理,并提议两者采用不同的架构和实施时间表.

我们建议本港在完成资历架构对终身学习的影响後,以及在需求殷切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立一个涵盖全港学员成绩的资料库.

学历的衔接,学分累积和转移

学历之间的衔接安排应由颁发学历的院校负责.另一方面,尽管资历架构有助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CAT)的推行,但不能硬性规定有关院校必须执行学分转移的具体工作.

此安排一方面顾及院校继续享有的高度自主性,另一方面可使院校的自主性朝着有利於学员的方向发展.按不同方式和在不同背景下所推行的终身学习模式,现时难以在香港专上教育的现行范式下顺利运作.公帑资助学额数目有限,这些学额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求过於供的情况下,院校只能设定入学限制以应付当前局面,而学校考试成绩便成为院校限制学员数目的主要工具.

在这情况下,院校难有动力推行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只能建基於有利该制度发展的环境内.我们建议在供应数目受严格规限的学额内,为已在较低级别课程取得学分而有意报读较高程度课程的学员预留一定数目的学额.此举要求为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下的学员预留一定数目的资助学额,对於教资会资助院校来说,则有必要资助其第二年学士学位学额,以重新确立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适龄学生达至18%入学率的目标.

为协助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的推行,我们建议教资会和人力发展委员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就院校拨款向政府提出建议时,以院校是否积极参与和推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作为建议准则.

我们也建议进一步发展由理工大学所开发的持续教育模式.通过这一模式,成年学员有机会报读「持续教育联盟」成员机构所开办的课程.这种或与此类似的持续教育模式可发挥学分资料库的作用,有利於香港专上教育和训练的发展.

按照这一模式,香港理工大学准许在持续教育联盟成员机构获取学分的学员,通过统一的学分转移制度(「学分累积机制」),将学分转移至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SPEED).

顺利完成「学分累积机制」核准课程的学员可累积学分以取得各类专业进修资格,并可将学分转移至理工大学的正规课程内.为使学分可转移至理工大学的「学分累积机制」内,持续教育联盟成员机构所开办的持续进修课程必须通过评核和基准评测.

附录F进一步论述学历衔接,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的有关资料.

质素保证机制

评审机制指用以支援资历架构的质素保证制度和规则.

大学的质素保证机制取决於大学是否取得自我评审资格.取得自我评审资格的大学可自行颁发学历和负责此类学历的质素保证工作.我们建议大学继续发展本身的质素保证机制,并详细考虑高等教育检讨报告内关於「教与学质素过程检讨」,「研究评审工作」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及「管理检讨」一同并入院校审核的建议.

另一方面,开办职业训练和教育课程以及仍在演变阶段的副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均未取得自我评审资格.我们建议延展香港学术评审局的现行权限,以便评审局可负责所有学位以下程度课程的质素保证工作.这些课程包括各大学的持续进修部门或学院所提供的学位以下程度课程.


委聘不同的评审机构负责评审工作,虽可提高效率但却会出现互不一致的评审标准和作业流程.因此,我们建议由一间机构统一处理所有学位以下程度课程的质素保证工作.为配合未来角色的延伸,香港学术评审局有必要改变其成员组合,并加强其管治职能,以建立一个能平衡成本/效益并符合商业营运方针的质素保证机制.

为此,当局有必要修订《香港学术评审局条例》以扩展评审局的角色和职责.

为配合其未来的角色延展,我们建议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并广邀有关人士/机构参与其事.

附录G就香港学术评审局的未来变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

我们在关於质素保证机制的建议中,强调对学位课程和学位以下程度课程分开处理.不论学位课程是否由教资会资助院校提供,教资会均负责学位课程的政策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预期教资会将继续委托香港学术评审局负责非教资会资助院校的质素保证工作.

香港学术评审局必须改变其评审流程和准则以配合未来工作范围的扩展.为此,我们建议一个由四部分组成的质素保证机制:

院校向政府注册院校向政府注册後才可开办课程.这是质素保证的第一步,这步骤必须一方面顾及香港教育制度的声誉,而另一方面须确保市场开放容许新加入的办学机构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开办课程,从而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若然有关规例订得过严,只会令办学机构却步,扼杀创新意念.因此,院校的注册要求应比院校评审的要求为低(下文第三步骤).即使取得办学资格,亦不能视作其质素保证机制已获认可,而可向资历架构登记有关课程.这是院校评审(下文第三步骤)或(若然院校未经评审或未能通过评审时)课程甄审(下文第二步骤)所处理的工作.

课程甄审指院校仍未作好接受全面评审准备时所采用的评审措施.这是过渡措施,院校如作好准备接受全面评审时便可尽量简化或无须采用这一步骤.由於甄审课程着重评核个别课程,因此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只能视为应谨慎采用的过渡措施.

院校评审这是质素保证机制的核心部分.通过院校评审的院校可取得按指定范围自行甄审课程和学历的资格.由於部分院校已取得自我评审的资格,因此这一步骤对其并不适用(详见下文关於院校评审的论述).

院校审核这属於定期性稽核,推行时间视乎院校的发展是否成熟.在进行院校审核时,院校应首先进行自我评检,以重新核实院校评审的结果.对於取得自我评审资格的院校来说,院校审核有助核实院校内部的质素保证机制是否仍然有效,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该院校的自我评审资格.如发现质素保证工作的成效有下降趋势,便可为院校订下改革条件.

一所院校在注册後的24个月内应进行院校评审.如该院校未作好准备接受院校评审,便须要求进行课程甄审.

在进行院校评审时,院校应首先进行自我评检,藉此确定其本身的办学宗旨和绩效指标.就此目的而言,我们可以「是否切合所需」作为厘定质素的标准.此外,院校必须对以下三个重要课题作出回应:

院校正从事什麽活动

院校如何从事这些活动

我们怎知道院校运作良好(以及院校何所得益)

院校评审的工作之一就是评估某一机构作为评核中心的能力.此举有助该机构切实执行评核工作,而不至沦为下达指令的机构.

院校评审的重点在於评核院校内部的质素管理制度,而且会抽样检查个别课程的质素,以确保质素保证机制能在实际环境内顺利运作.

经过评审的院校是否取得颁发学历的资格,这仍取决於定期举行的院校审核之结果,而院校审核的推行时间则视乎院校的发展是否成熟.一所发展成熟的院校,如果过去表现良好,每隔5年才须进行审核.至於发展程度较低的院校则需要较频繁的审核.院校审核可为院校订下改革条件,日後该院校在指定时限内进行另一次审核时,便只须留意本身是否已符合这些改革条件.

现时,只有院校向政府申请开办课程的贷款或为了令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时,才需进行院校评审和课程甄审.我们建议院校在注册时须进行初步的质素评核,日後再通过院校评审或课程甄审加以核实.

院校如未有要求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评审,虽在欠缺外界质素保证下仍可继续运作,但却无法享有参与资历架构所得到的学术效益以及质素保证机制为院校「品牌」所带来的推广成效,也无法获政府为其学员提供助学贷款.

我们期望各大学的持续进修部门或机构,以及与大学有密切联系而且正在演变阶段的社区学院,最终可通过院校评审,并会被视作发展成熟的机构,取得定期接受院校审核的资格.

资讯科技界的原型构建

按照督导小组的职权范围,一个由资讯科技业界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已就资历架构进行原型构建和测试,以说明资历架构如何应用於资讯科技行业.其他行业和专业界别在应用资历架构时,也可以此为参考.

该工作小组专责就资讯科技的所有相关课程及其独立部分(课程单元)制定相应的成效标准.工作小组透过成效标准可了解修毕有关课程或其独立部分(课程单元)的学员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为他们勾划出资讯科技界的事业晋升途径.

因须限时完成原型构建的工作,在构建原型时,只选取一定数目的院校及拣取资讯科技界若干课程厘定成效标准.

通过原型构建,我们得知本港现时的学分累积和转移安排存在一定的局限,就算是资讯科技界也有类似情况.事实上,在资讯科技界,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界域交叉重叠,不同课程与不同界别的互相衔接应可为资讯科技的学员和整体经济带来莫大裨益.目前,课程衔接安排集中在职业训练局辖下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和培训发展中心所提供的课程,至於职业训练局与雇员再培训局所提供的基础课程之间(属於资历架构内的初阶级别)某程度上也有类似安排.但资讯科技高阶课程之间却少有衔接安排.

通过原型构建,我们也得知在学历和课程成效标准的共用资料上,学分累积和转移机制其实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原型构建只是初步工作而已.要建立有效运作的资历架构,就要不断改善该架构的核心部分-课程成效标准,而其重点即在於制定评核准则和用以考核学术表现的证据.只有掌握这方面的清晰资料,才可提供明确的学分,并为学分转移机制奠下良好基础.

附录H载有可透过资历名册查看的课程成效标准以及其他登记资料的范例.至於资讯科技工作小组在这方面的详细工作成果,可参考另一报告:《关於资历架构的工作成果:就资讯科技界所建立的资历架构原型》.

实施

附录I载有资历架构及其评审安排和相关质素保证机制的实施蓝图.

附录

A.呈交教育统筹局之研究成果

呈交教育统筹局之研究成果目录

日期报告标题2002年6月17日资历架构及其相关质素保证机制的比较研究–最後报告(SG)2002年6月17日资历架构及其相关质素保证机制的比较研究–国际个案研究(SG)2002年7月15日香港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及学衔(SG)2002年7月15日院校及课程评审准则及程序(SG)2002年7月19日通用级别指标与职业训练局建议使用的级别指标的比较(EMB及VTC)2002年7月19日资历架构资讯科技原型工作小组预计提交之研究成果的有关论文(ITWG)2002年7月24日资历架构资讯科技原型工作小组之资讯及工作样板(ITWG)2002年8月12日资历架构,资历名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质素保证及其他事项(SG)2002年8月17日香港学术评审局委派代表出席专题小组会议时所分发之简报材料(HKCAA)2002年8月24日香港学术评审局委派代表出席专题小组会议时所展示之简报投影片(HKCAA)2002年8月27日资历架构资讯科技原型工作小组举行工作坊时之讨论材料(ITWG)2002年8月27日资历架构资讯科技原型工作小组进行讨论时所分发之材料–附加注解(ITWG)2002年8月28日修订及整合後之资历级别通用指标(EMB及VTC)2002年9月13日资历架构及质素保证机制的支援机制,推广及促进及实施蓝图(SG)2002年9月13日设立资历架构及其相关质素保证机制–整个顾问项目之报告摘 要(SG)

SG:资历架构顾问项目督导小组

EMB:教育统筹局

VTC:职业训练局

ITWG:资讯科技原型工作小组

HKCAA:香港学术评审局

B.建议使用的资历级别指标

级别资历级别通用指标知识及智力技能过程应用能力,自主性及问责性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及

运算能力7显示出能够以批判性的角度研究一门科目或学科,包括能够理解该门科目或学科主要的理论及概念,并作出评价,同时明了该门科目或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概括关系

能够指出独特的创见,将之概念化,并转化为复杂抽象的构思及资料

在缺乏完整或一致的数据/资料的情况下,能够处理极复杂及/或崭新的事项,并作出有根据的判断

对某一专门研究领域或更广泛的跨学科关系,作出重大而具原创性的贡献显示出能够掌握研究及运用方略,并能作出具批判性的讨论

培养对於新环境下所出现的问题及事项,作出具创见的回应将知识及技能应用於不同种类的复杂及专业工作之中,其中包括崭新及前所未有的情况

在处理及解决问题时能显示出领导才能及原创性

对有关决策负责

高度自主,对本身的工作负有全部责任,对他人的工作亦负有重大责任

能够处理复杂的操守及专业事项因应各种背景情况及目的,能够策略性地运用沟通技巧,与不同对象沟通

能够按发表学术着作的标准及/或作出批判性讨论的标准来进行沟通

能够时常留意,检讨及反思本身的工作及技能的发展,并能在新的要求之下作出改变及适应

能够运用各种电脑软件,指出改善工作效益的软件要求,并能预计未来对这方面的要求

能够批判性地评估数字性及图像性的数据,并能广泛采用有关数据6能够作出批判性地检讨,整合及扩展一套有系统及连贯的知识

能够在某一个研究领域内,采用高度专门的技术或学术技巧

能够从一系列资料来源,批判性地评估新的资料,概念及理据,并发展出创新的回应

能够批判性地检讨,整合及扩展一门科目/学科的知识,技巧运用及思考方式

在缺乏完整或连贯的数据/资料的情况下,能够处理极复杂的事项,并作出有根据的判断

能够在一系列不同情况下,转换及应用辨析及具创意的技巧

与产品,服务,运作或流程(包括寻找资源及评估)有关的复杂规划,设计,技术及/或管理等职能方面,有效运用适当的判断能力

进行研究及/或高级技术或专业活动

设计及应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将知识及技能应用於不同种类的专业工作之中

能够行使重要的自主权,以决定及达至个人及/或小组的成果

对有关决策负责,包括运用监督职权

能够显示出领导才能及/或就变革及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能够利用合适的方法,与各类不同对象沟通,包括同级职员,高级职员及专家等

能够运用各种电脑软件支援及改善工作效益,能够指出改进现有软件的地方,从而提高有关软件的效益,或指定使用新的软件

能够对各种不同数字性及图像性数据作出评估,并能在工作的不同阶段利用计算协助工作进行

5能够通过分析抽象资料及概念,从而产生构思

能够掌握各种不同的专门技术,具创意及/或概念性的技能

能够指出及分析日常及抽象的专业问题及事项,并能作出以理据为基础的回应

能够分析,重新组织及评估各种不同的资料

能够批判性地分析,评估及/或整合构思,概念,资料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及事项

能够运用各种不同资源协助作出判断

能够在一系列不同技术性,专业性或管理职能上,运用辨析及具创意的技巧

与产品,服务,运作或流程有关的规划,设计,技术及/或管理等职能,有效运用适当的判断能力执行涉及规划,设计及技术性工作,并承担一些管理职责

在广泛的规限准则下,担负责任及具问责性工作,以达至个人及/或小组工作成效

在合格的高级从业员的指导下工作

在其他人的协助下(如需要时),处理专业操守事项能够运用一系列惯常使用的技能及一些先进及专门技能,以支援某一门科目/学科的既有运作,例如:

能够向各种不同的对象,就该科目/学科的标准/主题,作出正式及非正式的表述

能够就复杂的题目参与小组讨论,能够制造机会让其他人作出贡献

能够运用各种资讯科技应用软件以支援工作及提高工作效益

能够诠释,运用及评估数字性及图像性数据,以达到目的/目标4能够通过建立一个缜密的方式,吸收广泛的知识,并专精於某些知识领域

能够呈报及评估资料,并利用有关资料计划及制定研究策略

能够在大致熟悉的情况下处理清楚界定的事项,但亦能够扩展至处理一些不熟悉的问题

运用一系列专门技巧及方法以作出各种回应

在各种不同及特定的环境下工作,当中涉及一些具创意及非常规性的工作

在规划,筛选或呈报资料,方法或资源等各方面,能够运用适当的判断

执行日常的探讨工作,并将有关研究探讨的论题发展成专业水平的课题能够执行需要熟练技巧的工作,当中需要一些斟酌处理及判断能力,并需要执行监督职责

订立自己的工作进程及进行指导性工作

在一般性指引或职能内工作

对本身的工作成果的质和量负责

符合特定的质素标准

对他人的工作成果的量和质负责能够运用与某一门科目/学科有关的一系列惯常使用的技能及一些先进技能,例如:

在熟悉的及一些新的情况下均能运用一系列技巧与对象沟通

能够融汇贯通有关科目的文件,有组织及有系统地传达复杂的构思

能够运用各种资讯科技应用软件以支援工作及提高工作效益

有规划地取得及运用资料,选择恰当的方法及数据以证明有关成果及选择的合理性

在工作中进行多阶段运算

3能够将知识及技能应用於一系列不同的工作中,显示出能够理解相关的理论

能够独立地取得,组织及评估某一门科目或学科的有关资料,并作出经缜密分析的判断

对清楚界定但有时是不熟悉或未能预计的问题作出各种回应

对熟悉的事物作出概括及推论

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包括熟悉及一些不熟悉的情况,运用已知的技术或学习技巧

能够从既定的程序中作出重要的选择

向有关对象作出陈述能够在各种可预计及有规律的情况下,执行有关工作,当中可能涉及一些需要负上某程度个别责任的非常规性工作

在指导/评估下,进行自我订立工作进程的工作

对本身工作成果的量和质负责

对他人的工作成果的量和质负有清楚界定而有限的责任能够运用广泛的惯常及熟练技能,例如:

在熟悉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详细的书面及口头沟通,并能对这些交流作出回应,同时亦能在编写篇幅较长的文件时,运用适当的结构及风格

能够选取及运用标准的应用软件,以取得,处理及整合资料

在日常的情况下,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数字性及图像性数据,但当中可能涉及一些非惯常的元素

2能够根据对所选领域的基本理解,应用有关的知识

能够对一些评估作出比较,并诠释现有资料

运用基本工具及材料,透过练习程序来解决问题

在熟悉的私人及/或日常环境下工作

须顾及可确定的工作後果能够从多个情况下选择不同的工作程序加以执行,当中可能涉及非常规的情况

需要与其他人协调以达成共同目标能够在可预计及有规律的情况下执行一系列不同工作

在具有某程度的自主性下,按指导进行工作

需要在一定时限内达到某些工作成果

对本身的工作成果的量和质负有清楚界定的责任,须受外界人士核查其工作质素需要在一些协助下运用技能,例如:

就确定的主题,主动参与讨论

能够从文件中指出有关重点及意思,并能把有关重点及意思在其他情况下复述出来

在熟悉/惯常的情况下,能够就指定范畴进行书面及口头沟通,并能对这些交流作出回应

执行清楚界定范畴的工作,从而处理数据及取得资料

在惯常的情况下,能够运用范围有限而熟悉的数字性及图像性数据

利用百分比及图像数据来进行运算,并能达到一定水平的准确性

1能够牢记所学,并能藉着其他人的构思显示出对少数范畴的初步理解

能够运用基本技能

能够接收及传递资料

在督导或推动之下,能够运用基本工具及材料

能够将学习得来的回应应用於解决问题上

在熟悉的私人及/或日常环境下工作

在推动之下,须顾及部分可确定的工作後果主要在严谨界定及高度有规律的情况之下工作

执行重复及可预计的工序

执行清楚界定的工作

履行有相当局限的职责范围在清楚指导下,能够执行常规性及性质重复的工作

在严谨监督下执行受指导的工作

完全需要依赖外界人士监督其工作成果及质素需要在协助下运用极简单的技能,例如:

就简单直接的主题,参与部分讨论

能够阅读主题简单的文件,并能指出重点及意思所在

在熟悉/惯常的情况下,能够就有限的少数范畴进行简单的书面及口头沟通,并能对这些交流作出回应

执行有限范畴的简单工作,从而处理数据及取得资料

能够运用范围有限的,十分简单而熟悉的数字性及图像性数据

利用整数及简单小数来进行运算,并能达到一定水平的准确性

E这是开放性的级别,没有具体的级别指标

C.学衔

学衔

香港学术评审局指出:

「香港现时有各种各样的专上(post-secondary)/副学位(sub-degree)学历资格,但这情况并无助於有系统地承认这些资格.由於对授予的副学位资格类别没有限制,因而在香港有很多这些资格可以冠以各式各样的名称,诸如文凭(diploma),高级文凭(higherdiploma),证书(certificate),高级证书(highercertificate),专业文凭(professionaldiploma),增修证书(advancedcertificate)等等.能够较容易获得认可的资格是那些由公帑资助的院校及机构授予的资格:即由以往的理工学院,各所大学,职业训练局及注册的专上学院颁授的资格.但是就算在这些院校所颁授的资格之中,同一学衔在不同的院校也有不同的入学要求及毕业标准.此外,有超过1,000个专上名衔由大专院校的持续进修部/学院颁授,再加上无数的私人教育机构所授予的不同资格,当中的学衔就更加不一致.」

政策制订者已尝试将资历架构的各级水平配对既定的学衔,从而处理在学衔方面较为凌乱的情况.在所有国家之中,最高资格级别的学衔均大致相同: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而对於荣誉学位(honoursdegree),以至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diploma)及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certificate)等则同样令人混淆,因为在这些学衔之中,包含了资历架构内同时表示较低资格水平的相关用语(文凭及证书).

一般来说,文凭一词用於介乎最低级别证书资格与学士学位水平资格之间的副学位资格水平,标志着高等教育阶梯的开始.渐渐,人们采用高级文凭一词从而与文凭作进一步的分野.

美国制的副学士学位亦是指这一中级水平资格.在香港引入副学士学位带来了一些混淆.高等文凭与副学士学位似乎属同一资格级别,当中的分别是:高等文凭较注重职业及应用方面的课程内容,而副学士学位则提供较广泛的一般性课程内容.但是,按照美国实施副学士学位的经验,他们开始时是作为一项一般性及基础性的资格,渐渐发展成为更加针对职业提供专门训练的资格.

证书资格指资历架构内较低或入学的资格水平,以香港为例,即指例如香港中学会考(HKCEE),技工证书(craftcertificate),以及最近的基础证书(FoundationCertificate)等的资格水平.

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把学衔与资历架构中某特定级别的学分数目联系起来,从而尽量统一一套有关的标准用语.

建议

我们建议香港采取一个务实的方式,继续采用现有的学衔,但鼓励人们逐渐转用「学衔+级别+学分」的方式.

这可让各院校继续提供时间长短不同的课程.但是,学分则以学习成果作为授予准则,而不是以修读时间的长短而定.这将可鼓励各院校尽量减少修读课程的所需时间,并多采用具创意的教学方法.

在鼓励转用「学衔+级别+学分」这方式时,应通过课程甄审及院校评审的方式进行.对某一资格的课程甄审及院校评审应视乎资历架构级别及学分而定.

证书级别(第1及2级)的资格,最低应要取得30个学分,但其後应可作出开放性的安排,因而有些证书课程所需的修读学分可以较少,即相对於名义上修读一年课程所得的120个学分为少(平均一名学员修读一项课程10小时可得1个学分).

由於在很多教育领域中,均不适宜於硬性地采用学衔,因此不应强制采用我们建议的学衔(列於下表),宁可将重点放於级别及学分,而不是学衔.这可容许资历架构内可以包含单元,这将可以吸引院校的课程多采用等证书的学衔.单元的内容篇幅较小,这可从学分总数显示出来.

我们在提出有关建议时亦考虑到,向公众引入有关的学衔时,应着意於采取简单的方式,此外,其他进一步的问题事项应留待公众谘询及辩论後才可解决.

级别学衔7博士学位6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凭/证书5学士学位4副学士学位,高级文凭3文凭2证书1证书

D.成效标准

成效标准

下图显示出由学习成果与评核准则两者的关系而形成的成效标准.

学习成果

+

+学分

+资历级别

学习评核C学分

成效标准有别於学习目的—前者注重学员所达到的水平,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目的.

就一项学习经验所得的成果必须是可以评核的.制定评核准则的目的,就是要就每项成果订立清晰明确的成效标准.资历级别的通用指标可以作为制定评核准则时的一个指引.

评核方法不应与评核准则混淆.评核方法可以是:「一篇1500字的文章」,而评核准则可以是:学员应能够显示出了解某一特定题目,在参考适当的资料来源後,以妥当的编排方式提出其论据.

成效标准(学习成果加上评核准则)具体指定授予学分的最低要求.评级是根据学员的成绩是高於或是低於授予学分最低要求而定.

最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并不包括评级机制.评核准则是因应对成绩的基本水平要求而订立.评级准则则是用於区别那些已超越这基本水平要求的学员的相对表现.但这是有关院校的工作,而不是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的范围.

E.学科分类制度

学科分类制度

学科分类制度作为资历架构的横轴,以配合资历级别的纵轴运作.

横轴将资历架构分为不同「领域」或「范畴」.下面以南非的12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个学科分类领域为例.

南非资历局(TheSouthAfricanQualificationsAuthority)就学科的分类如下:

农业及自然护理

文化及艺术

商业及管理学

传意学及语文

教育,培训及发展

制造,工程及科技

人文及社会科学

法律,军事科学及保安

健康科学及社会服务

物理学,数学,电脑及生命科学

服务

实际规划及建造

这学科分类制度不适用於具自行评审资格的大学.部分原因是这些大学在编排学科时有其自主性,此外亦是由於高等教育的学科界限必须具弹性,以便创立新的学习范畴(例如生物科技).

我们建议香港参照南非的学科分类制度作为起点,以便建立本身的制度.就建立学科分类制度方面,我们认为,在作出任何最後决定之前,政府统计处应参与有关的建构工作,以确保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体运作保持一致.

F.学历的衔接与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

学历的衔接与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

学历的衔接

学历的衔接是指课程/学习单元/课程单元与学历之间的正式联系.严格来说,衔接有别於学分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因为衔接连系到教学课程本身,而不是该课程的成效标准.

资历架构集中於成效标准及证明具备这些学习成果的资格,这有别於教学课程所包含的授课内容.学分是指学员已达到这些成效标准.

相对来说,教学课程通常包括授课内容(教授内容的详情)及课程范围(评核策略及评核模式).

但渐渐地,人们把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和学历衔接等同起来.「衔接」一词现在一般指有关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的正式安排.

学历衔接的一般原则

不是所有与学历的联系均涉及对以往学历授予学分的安排.但是,通过有系统的学历联系而设立的学分安排之下,学分应授予能够提出成绩证明的学员,而无需进一步评核或展示出所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

一般的情况是就相同的,类似的或互补性的专门研究/研究领域之间设立资格联系.如有需要,也可制定反映一般与专门资格之间的联系安排.

学历联系的正式订定是由颁授最终名衔的教育机构决定.

有关制定学历联系的决定,是由个别获授权的教育机构互相合作之下产生的.

有关学历联系的资料应广泛地向学员公布,以作为入学注册资料的一部分.

学分

学分可以不同方式颁授,包括特定学分,非特定学分及整体学分.所采用的学分方式视乎情况及背景而定.一般的指引是:

特定学分最适用於按特定课程内容而制定的学分转移联系安排,例如,一个副学士学位或高等文凭中的课程单元Y等同於一个学士学位学习单元X.特定学分也最适於未完成的资格.

非特定学分最适用於按既定的资格相对值作联系的,及/或一般资格之间联系的学历衔接安排.以非特定学分作为整体学分的做法也最适用於双重及嵌套的资格(dualandnestedqualifications).

学分制的限制

就大学校长所撰写的论文中指出,对於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有以下两个主要挑战:

任何企图采用一个共同模式的做法,都会冒着被指为限制学术自由及院校自主性的危险.

此外,这样做也可能引致「标准化」,即要求提供更多相同类别及水平的课程,扼杀了学术的活力,同时亦阻碍了学科专门化的发展.

尽管人们认为应审慎地考虑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但是实行欧洲学分转移制度(EuropeanCreditTranerSystem)的经验则显示:

「虽然这样做有时会被视为威胁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及多样性,而事实上,却不是这回事.这等主要视乎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如何实施.如果能够保证院校有足够的自主性,那麽,潜在的负面结果就可能不会出现.」

该论文的结论也指出,灵活性是引进任可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的关键所在.

但是,实际上,在香港引入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的进展十分缓慢.其他限制还包括:

在专上教育方面,学额求过於供–因而未能对各院校颁授或承认学分起积极的鼓励作用.

专上教育制度内有极清楚的分野.在以下三大类的院校之间均有清楚的界线:自行评审并获教资会资助的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及公开大学,职业训练局辖下院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其他公营及私营教育机构.

由於过去对学额的竞争十分激烈,造成文化上有强烈的偏见,就是支持教育上的分级精英主义.因而引致进入每个教育阶段的时候均出现竞争激烈的情况.与此同时,人们相应地亦存在着反对普及大专教育理念这另一方面的偏见.举例来说,虽然国际论据强烈否定开放入学要求会降低学历水准这一说法,但很多公众人士仍然相信这一说法.

本港内部的专上教育市场有限.有监於此,香港也已探讨为本地以外人士提供专上教育.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职业训练局已与海外多间大学设有衔接安排,而不是与本港大学订立衔接安排.

深造文化在香港并不普及,只有相对少数的学员选择修读高等学位.

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要求学者清楚描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指出,学者通常对此会产生抗拒.

现有授予学分的各个制度之间存有量方面的差别.例如,各院校要求修读三年制学士学位课程的学员须取得90至108个学分,而香港大学则要求学员须取得180个学分.不过,大学校长会则指出:要为同一学科制定一个共同的互换学分方式是不难办到的.

各院校之间的课程内容,教师质素,教学方法及其他教学事项等等也有所不同.当我们考虑到投入(学员的质素)及过程(课程内容,教学及评核方法等)均有差别的时候,却又假定产出成果(成绩水平)相同,这样的想法似乎并不合理.

每所院校亦有本身的评分结构及等级分配方式.例如,X院校可能在授予方面较Y院校宽松.如将所有院校的等级视为相同,可能会损害院校决定课程入学要求及成绩标准的权利.另一方面,如果把各院校的等级视为不同,则有需要对有关等级进行审议及调整.

此外还有其他问题事项需要处理.例如,应由谁负责审议及调整﹖应由谁负责在认可某些学分之前诠释所要求的最低等级﹖

另外亦需要订定毕业院校或「同一院校修课规定」以容许累积及转移最低学分数目.订定最低要求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为了确保学员:

在打算取得某学历的院校就读时,最少取得某个数目的学分

能够在其专门学科取得足够的学分数目,以及

能够取得一个重要而足以区分不同学科成就的学历

国际上认可的惯例是,就同一院校修课要求,必须取得学分总数的20%至25%,具体情形还要视乎所修读的学科而定.

所累积的学分的「有效期」可以是有限制的.这限制并不太适用於语言及艺术学科,但是例如在资讯科技及工业设计等变化迅速的学科,则明显地需要这一限制.在这些学科,超过5年前所取得的学分可能已经不合时宜.

因此,保留学员所得学分的准确记录,对於个人及院校是同样重要的.学分的资料对於需要通过灵活的模式,以较长时间修读的课程十分重要,同时,对於预料会有所增长的持续专业进修课程也很重要.因此,有论者支持在香港建立一个全面的「成绩记录」或学分报告单系统.

学分转移亦必须考虑到不同的高等水平课程入学要求.例如,一所训练学院资讯科技系所教授的管理资讯科目,可能与商学院所教授的同样科目极为不同.所以,对於升读另一更高水平课程的学员来说,不同的院校可能有不同的入学课程要求.大学校长会认为这样会引出是否需要统一课程入学要求这一问题.

回应与挑战

承担建基於信任

虽然上面提及不少较难克服的限制,但在另一方面,同样亦有可与这些限制抗衡的基本教育原则—「终身学习」.承担推动「终身学习」指的就是致力促进,鼓励及奖励无论在何地,在何时,用何种方式去学习.

「学分」一词的英语是「credit」,源於拉丁文「credere」—意思即是「相信」.一套公认的互信惯例是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的基石.如果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尝试效法严谨的科学,每个决定均须提交法庭判决,这制度是不能运作的.如果是这样做,则会导致这制度出现十分复杂的情况,因而把这个制度本身弄垮.反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其实最需要的是各方的承担,就所有资格制定一套共同既定的语言及说明架构,合力令这制度变为切实可行.

质素保证

正如大学校长会指出,有关学分在量方面的问题事项很容易解决.而质方面的问题事项亦同样是可以解决的.

教资会资助的大学均具有自我评审资格,并获公帑资助.这间接涉及质素的问题.公众期望各院校在运用公帑时,能够最少达到某一水平的质素.

由於每所院校的投入资源不同,因而每所院校的产出成果亦有所不同.但是各院校就本身所颁授的资格—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均设有学员需要达到的共同最低入学标准及共同毕业标准.

同样的情况亦适用於需要达到质素标准的职业训练局辖下院校及所有专上教育机构.

评分差异

学员有不同的等级,这是事实.但等级的差别,不是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的一部分.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应注重能够取得学分的最低成绩要求.

此外,质素保证机制确保教育机构在授予学分时,不会超出可接受的容许范围—否则,有些学员可能会太容易取得某等级,又或者他们所获给予的等级有夸大之嫌.这样对於同获公帑资助的其他学员便显得不甚公平.

审议及调整

以上亦已经回应了有关审议及调整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大学方面,教资会根据研究的质素(通过「研究评审工作」),教学质素(「教与学质素过程检讨」)及管理质素(「管理检讨」)等各方面作出监察,从而提供拨款.这些工作已经有效地审议了大学颁授资格的质素-因那些获评定为符合公帑资助准则的教育机构已经达到了经审议的标准.

另外,由於学分制以既定的最低学分方式运作,因此调整并不成问题.

质素保证安排的缺点之一,就是不同专上教育界别采用了不同的制度,因此削弱了公众的信心.但同时亦为所有专上教育机构应采用共同外界质素保证机制的论调提供了有力的理据.

另外,由於职业训练局缺乏具透明度的外界质素保证机制,因而减低了本地大学对该局辖下院校毕业生的接受程度.如果该局辖下院校能获得自我审评资格并定期接受监察,上述的情况则应可大大改善.

G.香港学术评审局

香港学术评审局

我们建议应扩大香港学术评审局的职权范围,从而作为能够监督非教资会资助专上教育及培训方面的质素保证事宜.当中亦可包括职业及副学位持续专业进修界别的事务.

香港学术评审局所采用的准则及工作流程可适用於更广泛的专上教育事务—但需作出调整,以配合副学位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界别中不同文化,不同发展及不同成熟程度的需要.

简单来说,我们建议评审局作为管治机构,应扩大其成员组合,以包含工业及专业界别人士.评审局在管理方面,应更多鼓励促进管治责任及更主动运用其职权.这样做是必须的,因为评审局享有独有的地位.如果该局要维持与外界人士及机构易於交流,便有需要强而有力的管治.

此外,香港学术评审局应:

为希望开办专上教育的机构,制订清晰的模式,并提供相应的准则及程序.现时,香港学术评审局的准则,程序及一般性的模式只配合从学术性角度对待教育的现有教育机构.我们建议采用一个初步注册程序,作为一种开办教育服务的牌照.

在其准则中,更强调与资历架构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联系的教育及培训成果,同时亦相应地减低现时对教育投入方面的注重程度(虽然这些方面仍然是很重要).这样的做法需要教育机构为其颁授的资格(及学习单元/课程单元/课程)订定成效标准,并要求香港学术评审局对有关工作&#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0340;表现进行评核.

建立对职业及持续专业培训中不同文化的了解.设立香港学术评审局的目的,主要是集中於协助那些希望提升资格水平,从而能够提供学士学位资格课程的现有教育机构.因此,虽然评审局采用了一所成熟学术机构的模式,但这模式却不太适用於处理其他界别的教育事务.

香港学术评审局现正制定一个适用於副学位的简化方式及程序.但是,我们认为,这个简化了的程序仍然太注重学术方面,并且仍然甚为复杂.例如:我们不认为为确保符合职业教育的国际标准,就必须要有国际性的代表才可以.在职业教育范畴,要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可依赖本地的有关方面来达成,而职业市场是更可靠的质素指标.

我们亦建议,香港学术评审局协调另一类教育机构,就是那些集中提供范围较狭窄的课程的教育机构,因职业市场的需求已能发挥主要的质素保证功能.

我们在主要建议中认为,评审局应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推而广之,这亦适用於评审局的职员方面.香港学术评审局基本上是一个外判机构,其本身职员无需具备特定科目的专家知识.反而,其职员需要更多一般性的技能.例如,了解质素保证如何应用於不同情况,并在找寻,聘用,协助及监察评审小组时采用有效的合约管理技巧.不过,香港学术评审局也可从一些跨范畴的职员得益.我们建议评审局借调或聘用一些职业训练及持续专业进修业界的职员.

我们亦建议教资会协助借调至少一名高级大学职员至评审局,从而让两者有增进及互相了解的机会.

H.资讯科技工作小组的工作示例

网络设备安装和保养

学习成果

修毕此单元後,学员应可按用户的指定要求设计,架设和保养以太网.

背景资料

级别:2

学分:2

课程宗旨:完成这一单元的学员可:掌握集线器(hub),交换器(switch)和路由器(router)的功能运作原理,懂得如何挑选切合网络环境的网络设备,懂得如何将第五类(Cat.5)UTP线夹入RJ-45接头内.以Cat.5UTPcable将个人电脑连接到集线器的原理.

注意事项:快速参考手册内载有使用者参考文件.

报读要求:资格不限

课程结构:此单元属於第二级,包含合共97学分的「资讯科技助理培训课程证书」.

评核准则

架设和连接10台电脑的以太网

1.1识别或将Cat.5UTP线材夹入RJ-45接头内

1.2识别以太网的集线器

1.3以集线器连接多台电脑

了解提升网络速度的方法

2.1讨论以交换器取代集线器的效益

2.2说明交换器如何在特定环境下提升网络速度

掌握简单网络连接其他网络的方法

3.1说明如何将简单的集线器串接网络连接至现行的以太网络.

3.2说明如何透过路由器将简单的集线器网络连接至互联网.

软件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

学习成果

修毕此单元後,学员应可:

通过调查和考察,了解特定商业环境下资讯系统的实际面貌,并通过数据建模和流程建模技术进行逻辑性的系统分析.

按商业及用户要求,设计崭新的资讯系统,并设计及构建出可提升效能,符合成本效益而具高度完整性的新网络资讯系统.

背景资料

级别:4

学分:27

课程宗旨:完成这一单元的学员可:拟定软件开发用期,解释相关方法体系的特点,应用系统分析的所需建模技巧,排列网络资讯系统设计阶段所须考虑的因素,通过适当的文档记录阐释拟设系统的核心原理.

注意事项:采用通过NCC(英国国家电脑中心)标准验证的系统建模技巧.

报读要求: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程度的非资讯科技毕业生.有关详情,可参考「非资讯科技毕业生专业IT训练课程」简介.

课程结构:此单元属於第四级,包含合共76学分「非资讯科技毕业生专业IT培训课程证书」.

评核准则

拟订软件开发项目日程

1.1确定各阶段的软件开发工作

1.2确定各项目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1.3确定各项主要工作的所需资源类别

2.把流程建模技术应用於案例项目

2.1以总结构图(ContextDiagram)的方式提供系统概要

2.2制定详细的资料流程图

2.3制定基层流程的作业程序规格(小型规格)

3.把数据建模技术应用於案例项目

3.1运用资料正规化技术

识别资料库内的实体及其相互关联,并以实体关系图加以表达

4.解决案例中的系统问题

4.1寻找现行系统的问题

4.2建议解决方案

4.3就拟设系统制定逻辑流程和数据模型

5.设计新系统以支援上一步骤的逻辑模型

5.1就网络方案制定高阶设计或整体架构设计

5.2就作业程序,用户界面及资料库语法进行详细的设计

6.构建系统原型

6.1展示网页设计技术

6.2展示伺服器端资料存取技术

7.就拟设系统和项目日程进行正式汇报

7.1采用电脑辅助方法汇报

7.2能以英语进行汇报

8.建立系统文件

8.1确立系统规格文件中包括切合所需,必要和足够的资料

8.2提供系统规格的硬拷贝和软拷贝.

I.实施蓝图

拟议部署推行次序负责单位预计进度管治短期中期长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1设立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SEM/PSEM2动员各个工作小组负责资历架构和质素保证机制的各种相关部署(QFSC相关机制及支援措施3修订《香港学术评审局条例》以扩展评审局的角色和职责(SEM/PSEM4对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策略性检讨和流程评估(HKCAA,QFSC工作小组5为院校及其课程的质素保证工作厘定相关政策和程序(HKCAA6采用通用指标以厘定不同行业的资历(MDC属下小组7确立现行和新设课程的成效标准(个别院校8确立注册评审人员的资历要求和注册程序(MDC,VTC,HKCAA9厘定和实施用以认可过往成绩的政策(MDC,VTC,HKCAA10就专业资格纳入资历架构的具体事宜与专业团体进行磋商(UGC,MDC11制定和实施资历名册,设立专责单位处理有关事宜(EMB12按指定格式把通过评审的学历输入资历名册内(个别院校13设立学分累积和转移机制(EMB,UGC,QFSC,MDC推广和宣传14规划具有策略性和针对性的宣传活动(QFSC工作小组15谘询公众意见,并与有关人士或机构举行专题讨论(QFSC工作小组16举办初步巡回展览和宣传活动(EMB17持续举办宣传活动(EMB经费承担18确立资历名册的经费承担机制(EMB

推行次序负责机构

短期:在3至6个月内开始推行SEM:教统局局长

中期:在6至12个月内开始推行PSEM:教统局常任秘书长

长远:在12个月後开始推行QFSC: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

MDC:人力发展委员会

VTC:职业训练局

HKCAA:香港学术评审局

UGC:教资会

EMB:教统局

J.主要建议摘录

资历架构及级别指标

我们建议资历架构共有七个级别,在第一级别之下是一个未有既定入学要求而范围广泛的初阶级别.

这七个级别均以通用指标加以说明,这些指标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些通用指标可用来厘定资历架构内属於不同级别的资历.

这些通用指标为:

知识及智力技能:用於解决问题的分析和评估技能,以及反思,规划和控制学习进度的能力,

过程:如何运用判断,沟通技能以及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在施展上述技能时所承担的责任,自主性和问责性,

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学衔

建议香港从实务角度出发沿用现有学衔,并鼓励院校或其他办学机构逐步以「学衔+级别+学分」的方式表达学术资格.

应通过课程甄审和院校评审鼓励院校或有关机构逐步以「学衔+级别+学分」的方式表达学术资格.以资历架构内的级别和学分表示的学历资格均须接受课程甄审和院校评审.

对於不少教育范畴而言,学衔的应用不能过严,因此我们所建议的学衔(见下表)不应加以强制实施.我们应更加着重级别和学分而非学衔.这有助课程单元纳入资历架构内,完成这些课程单元的学员一般可获颁发「证书」.我们可从课程单元的学分得知其规模.

级别学衔7博士学位6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凭/证书5学士学位4副学士学位,高级文凭3文凭2证书1证书

资历架构的管治和管理

我们建议设立督导委员会负责资历架构的推动和实施工作.该委员会应专责终身学习事宜,而教统会则专责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事宜.

我们建议教统局设立专责小组负责资历名册的日常工作,或安排香港学术评审局设立专责小组负责有关工作.但我们认为应等到学术评审局适应其新角色後,才考虑这一方案.

根据共同管治的原则,教资会与人力发展委员会这两个各自在所属领域负责协调和制定政策和拨款建议的机构,将共同就资历架构的实施事宜肩负执行和支援方面的责任.

我们建议由两间机构负责资历和质素保证安排的管理事宜.教资会负责教资会资助的院校及其他学位课程主办机构的学位学历事宜.人力发展委员会则负责专上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的学历事宜.这个从务实角度出发的建议不应影响日後就有关事务作出综合安排的长远目标.

为使作为专上教育制度重要环节的持续教育得以由专责机构负责,我们建议人力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职业训练及教育,持续进修这两个界别的人士,并给予双方的角色同等比重.

我们建议教统局仿傚处理主流教育制度的做法,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持续教育事宜,以便清晰传达政府就持续教育所制定的政策指引.换言之,教统局可设立专责单位处理持续教育事宜.

质素保证机制

大学的质素保证机制取决於大学是否取得自我评审资格.取得自我评审资格的大学可自行颁发学历和负责此类学历的质素保证工作.我们建议大学继续发展本身的质素保证机制,并详细考虑高等教育检讨报告内关於「教与学质素过程检讨」,「研究评审工作」及「管理检讨」一同并入院校审核的建议.

另一方面,开办职业训练和教育课程以及仍在演变阶段的副学士学位课程的机构均未取得自我评审资格.我们建议延展香港学术评审局的现行权限,以便评审局可负责所有学位以下程度课程的质素保证工作.这些课程包括各大学的持续进修部门所提供的学位以下程度课程.

为配合未来角色的延伸,香港学术评审局有必要改变其成员组合,并加强其管治职能,以建立一个能平衡成本/效益并符合商业营运方针的质素保证机制.

我们建议修订《香港学术评审局条例》以扩展评审局的角色和职责.

为配合其未来的角色延展,我们建议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并广邀有关人士/机构参与其事.

香港学术评审局必须改变其评审流程和准则以配合未来工作范围的扩展.为此,我们建议一个由四部分组成的质素保证机制:

院校向政府注册-院校向政府注册後方可开办课程.这是质素保证的第一步.这步骤必须一方面顾及香港教育制度的声誉,而另一方面须确保市场开放容许新加入的办学机构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开办课程,从而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若然有关规例订得过严,只会令办学机构却步,扼杀创新意念.因此,院校的注册要求应比院校评审的要求为低(下文第三步骤).即使取得办学资格,亦不能视作其质素保证机制已获认可,而可向资历架构登记有关课程.这是院校评审(下文第三步骤)或(若然院校未经评审或未能通过评审时)课程甄审(下文第二步骤)所处理的工作.

甄审课程-指院校仍未作好接受全面评审准备时所采用的评审措施.这是过渡措施,院校如作好准备接受全面评审时便可尽量简化或无须采用这一步骤.由於甄审课程着重评核个别课程,因此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只能视为应谨慎采用的过渡措施.

院校评审-这是质素保证机制的核心部分.通过院校评审的院校可取得按指定范围自行甄审课程和学历的资格.由於部分院校已取得自我评审的资格,因此这一步骤对其并不适用(详见下文关於院校评审的论述).

院校审核-这属於定期性稽核.推行时间视乎院校的发展是否成熟.在进行院校审核时,院校应首先进行自我评检,以重新核实院校评审的结果.对於取得自我评审资格的院校来说,院校审核有助核实院校内部的质素保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证机制是否仍然有效,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该院校的自我评审资格.如发现质素保证工作的成效有下降趋势,便可为院校订下改革条件.

非本地课程

我们建议沿用本地的评估基准以甄审非本地课程,并推出其他措施以资配合,与经过甄审的主流课程一样,经过甄审的非本地课程亦可向资历架构登记备案(质素保证机制的第二步骤).

专业资格

如要向资历架构登记专业资格,并推行相关的学分累积和转移安排,必须先行与专业团体磋商.我们建议教资会与颁发学位资格的专业团体商讨有关事宜,而人力发展委员会则与颁发学位以下程度资格的专业团体磋商,这符合上文所说由现行执行机构承担大部分执行权力的方针.

资历架构的信息要求

为反映香港的情况,我们建议资历名册和学员资料分开处理,并提议两者采用不同的系统和实施时间表.

资历名册

资历名册是一种以电子方式记录学历资格及其相关课程的独立部分(课程单元)的网路名册或资料库.院校可在资历名册的网站上直接输入资料.

虽然院校可在该网站直接输入资料,但该网站应设有严密的保安措施,并在核对用户身份後才可让用户进入.资历架构的管理单位负责核对用户身份,藉此核实有关院校是否具有自我评审资格.获得自我评审资格的院校(例如大学)可直接进入该网站,而没有自我评审资格的院校,必须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才可输入资料至该网站.

资历名册与院校拨款无关.该名册基本上只是学员,雇主,专业人士及院校用以认识有关课程的资料库.因此,该网站亦设有图标把用户连结至提供资料的院校,以便学员可就课程费用,开课日期,师资等取得进一步的资料.

公众人士可通过资历名册就可颁发学历的课程查看其以下资料:

学衔

课程在登记时的所属级别

课程宗旨,详载「课程宗旨陈述」内

课程结构

注意事项(说明有关课程的特别事项)

报读要求

学分

课程设计和举办者的资料(设计和提供课程的院校的相关资料)

学员成绩名册

我们建议本港在完成资历架构对终身学习的影响後,以及在需求殷切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立一个涵盖全港学员成绩的资料库..

对过往成绩给予认可的准则和流程

资历架构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正规教育或训练以外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学问都可获得认可.

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只要符合成效标准,则不论由哪间院校或机构提供成绩证明,都可给予学分,

已掌握某类技能和学问的人士,只须出示以往报读课程的成绩证明,或完成评估课业,便可通过评核,

未完成有关课程的人士亦可获得评核,

对於大部分雇员来说,评核方式主要为定期的在职评核,

经评审的办学机构及已注册的职业评审人员均可按照正规教育及训练课程的评核标准评核学员或雇员的过往成绩.

学历的衔接

不同学历之间的衔接安排有助香港建立一个更有效率,更为开放,更为整合和更切合所需的教育制度,以应付社会在知识和技能发展(包括终身学习)方面的各种锐变要求和优先课题.这对於香港实现其订下的专上教育适龄学员目标入学率尤其重要.

学历衔接安排应由院校负责处理.我们已在本报告内就这方面的作业典范提供了相关指引.至於有关课题与大学课程的衔接安排,其最终权责应由大学承担.这一权责分配原则同样适用於有关课程与其他院校所提供程度较高的课程的衔接安排.

学分累积和转移

公帑资助学额数目有限,这些学额的竞争非常激烈.院校只能设定入学限制以应付当前局面.在这情况下,院校难有动力推行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只能建基於有利该制度发展的环境内.

为协助学分累积和转移制度的推行,我们建议教资会和人力发展委员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就院校拨款向政府提出建议时,以院校是否积极参与和推行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作为建议准则.

我们也建议进一步发展由理工大学所开发的持续教育模式.通过这一模式,成年学员有机会报读「持续教育联盟」成员机构所开办的课程.这种或与此类似的持续教育模式可发挥学分资料库的作用,有利於香港专上教育和训练的发展.

推广和宣传

资历架构的成功关键之一在於能否制定一个积极进取而且资源配合得宜的推广策略.当局应委任专责人员领导该策略的发展工作.这位领导必须具有明确职责,而且善於调度资源以规划和推动该策略的发展事宜.这些资源应包括工作人员和所需经费(就不同对象制定宣传材料,订购媒体广告的版位或时段,举办工作坊,向新闻界提供资料等等).

我们建议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自行制定该推广策略,指导和监督其实施工作.

领导推广策略的专责人员就为期三年的推广策略制定预算,使资历架构能顺利实施.

监於政府有意使终身学习作为发展知识经济和「亚洲国际都会」的重要基础,推广经费应由政府承担.

我们建议把推广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集中力量向职业及持续教育界推广资历架构,另一方面透过较概括而且普及的活动向香港整体市民介绍资历架构的背後理念.

实施蓝图

我们建议在构建资历架构和质素保证机制,预备所需措施和机制方面均应采取长远方针.

附录I的实施蓝图就资历架构和质素保证机制的管治安排,其支援措施,推广活动及相关拨款安排,列出各范畴的主要部署.

如何建立包括评审人员,考核人员或验校人员等专家在内的名册

我们从务实角度出发,不建议香港在推行资历架构初期大规模地推行评审人员发牌制度.外国的个案表明,同时推行太多措施只会令资历架构负荷过重,并削弱其可信性.

我们建议各行业委员会在厘定所属行业各级别课程的报读要求和学习成效时,应考虑另行制定机制以便对学员在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认可.基於类似上段所提到的原因,我们不建议即时推行针对过往成绩的认可机制,并认为只有在资历架构成功确立,顺利运作後才应着手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但我们建议仿效新加坡的做法,设立正式的评核中心,以便雇员能亲临这些中心接受评核.职业训练局管辖下的工业训练中心可提供这类服务,经香港学术评审局评审的其他机构也可负责有关工作.

我们建议香港学术评审局或职业训练局统一制定和管理「认可评审人员名册」.另一可行方案,就是由院校或评核中心管理多个认可评审人员名册.不论以哪种方式管理名册,名册内有关评审人员的登记资料必须方便院校,公众人士和雇主查阅.

为了对职业评审人员进行考核,当局可参考和修改外国就评核工作所采用的成效标准.此外,当局可授权职业训练局负责培训职业评审人员并颁授有关资格,以便他们负责院校或办学机构以外的资历评审工作,或日後职业训练局取得自我评审资格後,容许职业训练局接手这方面的工作.

资历架构的实施费用

在资历架构下,院校所承担的额外成本为登记课程的所需费用.我们建议收取小额费用以弥补网路资历名册的经常性开支以及支付专责管理名册的行政人员的所需经费.获准向资历名册登记课程的院校可缴付定额登记年费.院校或可按已登记课程的数目或学员数目缴交登记年费.

院校也须承担以下各项经费:

重新检讨本身可颁发资历的课程及其学习单元/课程单元/个别课程,并厘定其成效标准,

按资历名册的格式要求编排资料,

更新资料,

遵守质素保证的有关规定,

就相同级别或级别较低与级别较高的课程之间的学分累积和转移安排,与其他院校进行磋商和达成有关协议,

为参与学分累积和转移机制的学员保存个人记录并申请有关拨款.

政府则承担以下工作的所需经费:

建立资历名册,

推广和宣传资历架构,

资助学分累积和转移机制学员计划(如决定为参与学分累积和转移机制的新学员提供资助),

为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提供秘书服务.

K.词汇表及缩写语

词汇表

评审是指一所院校在其提供的服务达到一个可接受的质素水平时所获授予的资格.评审标准由质素保证机构订定,通常包括一所院校的管治及其管理,教学,研究及其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

学历的衔接是指一个学历(或一个学历的一部分)与另一个学历之间的任何正式联系.衔接安排的例子,如:一个学历作为另一个更高级学历课程的入学条件,又或者一个课程/学习单元/课程单元获授予作为另一更高级学历的一部分.衔接亦指取得学历的途径,从中显示出一系列学历之间的关系.

评核准则是指评核学员在学习後学会甚麽及能够做到甚麽的准则.这些准则为教师及评审人员提供清楚及明确的标准,以协助有关人员评核学员的学习成绩.这些准则亦可让他们作出明确及合理的决定.资历级别的通用指标可以作为制定评核准则时的一个指引,但这些指标并不等同评核准则.

学科分类制度用作编排资历名册的内容,把相关的教育科目范畴或学科归入一类.经编排及分类的名册可协助公众寻找所需资料.例如,经济学归入社会科学,而不是同时归入商科,社会科学或管理学之下.

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CAT)承认学历中的全部或部分学分,从而让学员把已取得的学分转移至其他学历及/或其他院校,以便修读其他课程.

学分是每个学历所授予的分数.一个学分相等於10个学时.所谓「学时」,是指一般学员取得成效的所需时间.学分可以不同方式颁授,包括特定学分,非特定学分及整体学分.所采用的学分方式视乎情况及背景而定.

资历级别通用指标概括说明资历架构内的七个级别.这些通用指标有助厘定资历架构内特定级别的资历.

通用指标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和运算能力.此外,亦会考虑到人员对知识及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对这些人员所要求的自主性.但是资历架构内同一级别的学历之间,在内容上并不等同,因此应避免采用等同这一概念.

院校评审是指一所院校通过院校评审合格後,可以取得对其本身课程及学历进行自行评审(质素保证)的资格.这资格通常只适用於既定的范围内,即有关院校可自行评审的学历级别(例如,资历架构内的第五级或以下)及该等院校所授予学历的科目范畴(例如,在科学及资讯科技范畴内则为第五级或以下,而健康科学范畴内则为第或以下).虽然大学一般在大部分范畴均具备所有级别的自行评审资格,但不是所有大学均可教授所有学科,例如,医学或法律等学科就不是所有大学均可开办的.

院校审核属於定期性的稽核,以协助核实自行评审院校内部的质素保证机制是否仍然有效.院校首先进行自我评审,然後由外间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会定期重复进行,而进行的时间则视乎院校的发展是否成熟而定.

院校注册是指院校须向政府注册後才可开办课程.即使取得办学资格,亦不能视作其质素保质机制已获认可,而可向资历架构登记有关课程,这是院校评审或课程甄审的工作.

资讯科技界原型构建是指就资历架构进行原型构建和测试,以说明资历架构如何应用於资讯科技行业.其他行业和专业界别在应用资历架构时,也可以此作为参考.

学习成果说明学员需要知道甚麽,了解甚麽及/或显示出学会甚麽.学习成果是成效标准(见下面)的其中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是评核准则.

持牌评审人员是合资格及受过训练的评审人员,他们能够核实一个人的经验,知识及技能.持牌评审人员可在工作地点或其他非院校的环境下进行评审工作.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评核,而非教学.一般会设立一个名册,以记录持牌评审人员的资料.

成效标准是特定的学习成果加上评核准则,这两者合起来成为授予学分的最低要求.成效标准有别於学习目的,因为前者注重学员所达到的水平,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目的.

专上教育是指中学毕业生在离校後所取得的学历,但也包括相当於中三及以上程度的学历,就个别属於初阶级别的课程而言,更包括中三程度以下所取得的学历.

课程甄审是就没有自行评审资格的院校所提供的课程进行评核.目是要甄审有关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及相应的教学服务,以确保这些院校符合可接受的标准.

过往成绩认可涉及对正规

本文是一篇资历论文范文,关于资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士学位目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历及院校及学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资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教育或训练院校以外(例如,在工作地点或家中)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学问作出认可.获得认可的成绩可取得学分,并计算在正式的学历之内.

资历架构是用以整理和编排学历,促进和提倡终身学习的架构或体系.资历架构拟应用於所有专上学历,包括专业学历.

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是一个负责监督资历架构政策及其实施的监管机构.督导委员会的会议议程所讨论的事项不限於资历架构.该委员会同时亦就终身学习的政策方针向政府提出意见,领导并推动发展一个各部分均能互相衔接的专上教育制度.督导委员会由三个核心成员(教育统筹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人力发展委员会)共同承担有关工作.其他主要教育机构也会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此外还包括雇主,工会以至专业团体联盟的代表.

学衔是院校所颁授的资历的统一名称.例如,文凭是指资历架构内第3级的资历.但是,很多现有的资历并没有统一的学衔,同时亦不是所有资历均适合采用统一的名称.因此,资历应以「学衔+级别+学分总数」的方式表达较为可取.

资历名册是一种以安全的电子方式记录学历资格及学习单元/课程单元/课程的网路名册或资料库.这些学历资格及学习单元/课程单元/课程已获独立的评审机构或具自行评审资格的院校审核其质素.质素经审核的院校可在历名册的网站上直接输入资料.

质素保证机制是指支援资历架构的相关质素保证制度及监管规则.

学员成绩名册是一个涵盖全港学员成绩的资料库.现时香港并没有这种资料库,但将来可以设立有关的资料库.

学员成绩记录是一份全面的报告单,涵盖一个学员在其学习生涯所取得的所有学习成绩,其中包括从学校,院校及认可的工作地点或其他途径所取得的学习成绩,以作为终身学习的通行证.很多国家正引入这类综合性的成绩记录,但这需要设有学员成绩名册才可实行,现时香港却没有这类名册.反而,以中期来说,香港将会继续采用由不同学校及院校发出的成绩报告单这一方式.

副学位资历是指学士学位以下程度的专上学历.

缩写语

CATS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

EMB教育统筹局

ERB雇员再培训局

HKCAA香港学术评审局

MDC人力发展委员会

QF资历架构

QFSC资历架构督导委员会

UGC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VTC职业训练局

此类学衔并不着意处理大学深造课程或社会上各种短期专业资格课程之间在学衔上的重大分歧.这方面的工作应留待相关专业界别和院校处理.

「专上」一词在这里指包括相当於中三及以上程度的课程.

如有关课程内含独立部分(课程单元),则指这些课程单元的宗旨.

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香港学术评审局和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代表均为该督导委员会的当然委员.

取材自《威尔士的学分及资历架构》,EducationandLearningWales2002

「持续教育联盟」由以下六间院校或机构组成:理工大学,明爱成人及高等教育服务与「专上」一词颇相似的,就是「学位以下程度」并非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字眼,但由於找不到一个可涵盖教育和训练领域学位以下程度学历(包括初阶学历)而且简单易明的词语,因此只能沿用该词.

举例说,通过全面评审的院校,有权开办属於资历架构内任何级别,任何学科的课程,但有些院校在经过评审後,只获授权开办个别领域和级别的课程.因此,一所院校经过评审後只获授权开办第六级以下的商科或有关课程,可连带开办会计课程,但如要开办医科课程便必须寻求进一步的评审.

「审核」一词或许令院校不安,但却有助我们区分院校审核与香港学术评审局现时所负责的院校检讨工作.

该工作小组的成员来自学术教育和职业训练的主要界别,涉及雇员再培训局,职业训练局辖下的资讯科技培训发展中心和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所开办的课程,以及各大学所开办的学位程度以下课程和学位课程.

「专上」一词在这里是指达到中三及以上程度的资格.

TheQualityAssuranceofHigherEducationinHongKong,inDunkerley&,Wong(ed)GlobalPerspectivesonQualityinHigherEducation,2001

5%的专上教育是为香港境外人士提供的

大学校长会:一个由大学校长组成的委员会

与「专上」一词颇相似的,就是「学位以下程度」并非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字眼,但由於找不到一个可涵盖教育和训练领域学位以下程度学历(包括初阶学历)而且简单易明的词语,因此只能沿用该词.

举例说,通过全面评审的院校,有权开办属於资历架构内任何级别,任何学科的课程,但有些院校在经过评审後,只获授权开办个别领域和级别的课程.因此,一所院校经过评审後只获授权开办第六级以下的商科或有关课程,可连带开办会计课程,但如要开办医科课程便必须寻求进一步的评审.

「审核」一词或许令院校不安,但却有助我们区分院校审核与香港学术评审局现时所负责的院校检讨工作.

如有关课程内含独立部分(课程单元),则指这些课程单元的宗旨.

「持续教育联盟」由以下六间院校或机构组成:理工大学,明爱成人及高等教育服务

报告摘 要1

A

报告摘 要2

B.建议使用的资历级别指标21

C.学衔28

D.成效标准32

E.学科分类制度35

F.学历的衔接与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37

F.学历的衔接与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40

G.香港学术评审局45

I.实施蓝图53

J.主要建议摘录55

J.主要建议摘录60

设立资历架构及其相关质素保证机制

报告摘 要

学员资料(院校所发出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成绩记录/学分报告单)

资历名册(包括课程单元的相关资料)

评核准则

资料来源

资料用户

学习资料和学员资料的

管理者

成效标准

说明期望学员需要做甚麽以显示出所达至的成绩水平

作为对学习及学员自主性的相对要求的指标

说明学员需要知道甚麽,了解甚麽及/或显示出学会甚麽

相关论文

工学学士学位目录

本文是一篇生物技术论文范文,生物技术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工学学士学位目录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及药学类方面。

学士学位文检测武汉

关于省级优秀及武汉体育学院及体育科技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省级优秀类博士论文致谢,关于学士学位文检测武汉相关论文范文集,。

湖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这篇成人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属于本科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湖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本。

法学学士学位考什么新版

关于法律类及计算机类及计算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类有关本科论文,关于法学学士学位考什么新版相关论文例文,对写作法律类论。

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申请表

此文是一篇遵守法律论文范文,遵守法律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申请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遵守法律及高等教育。

副学士学位西安

本论文为关于金融学类本科生如何发表论文,关于副学士学位西安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可用于金融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