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

时间:2024-01-29 点赞:52520 浏览:11036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第一章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内在统一,亦即公共伦理学的理论前提

一、管理的含义和实质P1-4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客体及其关系实施协调控制的活动过程.

·几种观点:结构要素论,协调论,决策论,组织管理论

管理的实质:

1.管理是社会分工分化出来的一种专门职能

2.管理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

3.管理的性质是由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4.管理根源于生产方式运行的需要

5.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保障

6.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性是其核心和灵魂.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重要性P4-6

二、管理的伦理意蕴

管理的"人性假设"

·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动机,情感,思想,行为目的,行为属性所持的看法.

性善论

·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主张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性恶论 ·荀子将人性与制度管理联系起来,主张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制定礼仪法度,化性起伪,从善去恶.

·英国十七世纪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认为:人是凶恶的动物,人对人像狼一样.

科学的人性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础

·科学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质的规定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科学的人性论:立足于历史的分析,立足于社会关系分析,立足于实践分析.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等于人性

人性需要自然属性体性

社会属性德性

思维属性才性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三,伦理是关于到的规律的科学P7-13

·伦理学的本质,伦理的价值目标——至善

四、管理与伦理的内在统一P13-15

第二节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

一、公共伦理和管理伦理

(一)企业伦理和公共伦理

相同之处:1,都是组织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2,都以组织和组织成员为研究对象.

3,都和管理活动有关.

区别:1,伦理主体不同.2,研究的范围不同.3,伦理层次不同.4,约束机制不同.

(二)公共伦理的特征

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

(三)社会公德与公共伦理的区别

1.属性不同.2.约束机制不同.3.道德层次不同.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特殊的职业道德.

5.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二、道德,伦理学与公共伦理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社会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伦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管理伦理学,公共伦理学正是在应用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伦理学学科.

规范伦理学:重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与人的关系,强调善恶价值意义,通过对善与恶的研究,提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元伦理学:研究道德概念,道德判断的逻辑以及道德语言的结构功能.

实践伦理学:与各学科结合,形成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职业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公共伦理学,民族伦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

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道德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任务是确立公共管理主体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公共伦理学是管理学,伦理学,行政学,政治学多学科相互交融的伦理学学科.包含着对管理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公共伦理的理论基础:伦理的底蕴

义务论

·义务是指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般要求.

·特征:道德义务具有较强的社会他律性,道德义务的履行还具有自觉性和非强制性,历史性.

义务与责任相联系.

·正确处理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义务本位论,权利本位论.

功利论

·功利主义是目的论或效果论.把趋乐避苦称为普遍的人性规律,以苦乐感的多少判断道德价值的大小,宣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的基本原则.

·墨子崇利尚义,反对亏人自利,主张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西方古典功利主义理论的人性论基础和苦乐感的计量标准,被元伦理学批判为"自然主义谬误".

·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的理性和法律之手.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问题.

理性主义认为,情感是理性的奴隶,应以理性制导情感,人的幸福在于理性完善.情感主义认为,理性是情感的奴隶,道德知识源于情感,应以苦乐感判断行为的善与恶.

法是最底线的道德,道德是法的最高标准.

第三节公共伦理基本原则与规范

一、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共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指导性原则.

(一)为人民服务

·政府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使政府真正成为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和制度供给的组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行政过程和活动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观念,这是行政组织的基本伦理要求.

·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性质.

(二)公正原则

公正(Justice),又称公平,正义,公道,既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关系治理文明的标志,又是个人品质,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因而具有制度价值属性和个人品性双重意义.

公正:社会关系主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各自履行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观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观

中国人的公正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的一贯主张和价值追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

国家公务员在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力求公正无私,办事公道,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公平正义.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兼顾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讲效率,再次分配讲公平(十六大).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

结合论——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

二、公共伦理规范

构成:组织伦理规范和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9条义务 ·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行为准则》8条

·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第二章公共伦理主体

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公共组织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非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与公共伦理主体相对应.

组织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公共组织是对社会和各类组织进行管理的重要主体

政党组织党的组织分为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类人民政协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国家机关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等准政府组织承担着某些公共职能的,半自治性的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的,以公益服务为目的的,公民自愿结合依法登记的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从组织构成的共性来看,公共组织的建立和其职能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内部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其要素构成的序列包括权力要素,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和管理的实施要素.

管理的实施要素是围绕着组织的预期结果而确立的职能,机构与职位,权责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等要素.

从伦理的角度来考察,公共组织的要素系统实质上是由伦理要素和非伦理要素两个部分构成的.权力要素,人的要素,预期结果以及运行规则等具有伦理属性,其他则属于非伦理的要素.

第二节政府组织

一、政府组织的结构

·在阶级社会中,政府组织是按照一定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运用通过法定程序掌握的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和对社会利益进行调节的组织.

·人民政府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委员会和由它任命并受其领导的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等机构.1952年11月15日增设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

·国务院即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立,由秘书长领导.

1,纵向结构(府际关系)

纵向结构是国家内部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之间在纵向上形成的各种关系,反映行政组织内各层次中的隶属等级,是制度体制安排的结果.

构成要素:组织机构——设置状况

体制因素——职责配置,财政体制

权能——集权,分权,权力大小

在纵向关系上,我国的行政组织可分为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

层次即指人民政府,地方行政组织的层次划分有三种类型

政府结构类型

(1),制,包括四种情况

截止2006年,我国共有283个地级市.

(2),四级制,包括四种情况

2,横向结构

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不同级别但没有隶属关系的各行政组织和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关系.横向结构中的各组织,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相应的权责划分,它们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

·我国目前的社区街道组织机构图

·西方国家政府组织结构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6次改革

第一次: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第四次:1998年,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设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

第六次:2016年,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组成部门由28个改为27个.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即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目前需要研究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以及配套的制度和法律等问题.

"省管县"改革的类型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减少管理层级,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管理方式".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截止2016年,全国有24个省区市实行省管县试点改革,除一些民族自治地区外,覆盖面超过了2/3.

以海南为代表的权力全部下放模式,以重庆为代表的直辖市管县模式,以浙江为代表的人事,财政,经济,社会管辖权综合下放模式,以湖北,河北为代表的单一财政权下放模式.

"省管县"改革的区别和意义

适用条件不同,改革内容不同,推行难度不同,实施效果不同.

意义:体制改革,扩权强县,减少管理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带动中国行政架构的改变,省和市县之间不用再搭建地级市,乡镇可变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从而实现政府层级扁平化的改进,有力促使事权划分的清晰化,合理化和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明显降低行政体系的运行成本,从源头上堵住乡镇收入截留和浪费的"黑洞",从而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行政三分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003-2004年学术界以行政三分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多达200余篇.2016年深圳市获准成为国家三分制改革试验区,将政府行政管理的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等管理职能适度分离,建立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一级政府工作系统和管理体制.46个政府部门减少为31个,减少近1/3,设置委(决策部门),局(执行与监督部门),办(协助市长办理事务)等机构.

行政三分制是"权力"三分还是"功能"三分多数学者认为是行政系统内部三种职能的相对分离.

行政三分制的意义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既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又存在权限重叠交叉的问题,行政三分制的根本在于行政内部系统的功能相对分离,使决策,执行,监督各部门的事权,职权相互制约和协调,以提高决策质量和行政效率.

上述政府层级及其职能的改革变动,实质不仅仅在于管理体制的技术性调整,更在于革除弊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探索.

行政三分与三权分立有何区别

二、政府组织伦理及其构成

政府组织伦理是政府组织如何治理社会,如何代表人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基本价值准则,对政府行为具有伦理规范作用.没有相应的政府组织伦理,政府组织行为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体属性权力

主体权利

主体主体结构政府组织

公务员公民个人

公务员主体义务公共服务

秉公用权奉公守法

服务社会1,政府组织伦理

·政府组织伦理的形成依赖于执政党,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组织存在的合法性.

·中国作为执政党具有历史和人民选择奠定的合法性,人民政协选举制度确认的合法性,执政的现实业绩验证的合法性,国际地位的合法性.

·政府组织伦理的正当性既来源于政府组织存在的合法性,也依托于政府组织行为的合法性,以及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的落实和体现.

·政府组织集管理主体和伦理主体于一身,不仅具有管理主体的政治能力素质,还要求具有伦理行为能力素质.

政府组织伦理的构成

政府组织伦理包括基本的行为原则,行为规范,诚信伦理,制度伦理,权力伦理,公共责任等内容,公务员职业道德则是政府组织伦理的个体化表现.

政府组织伦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一是观念要素,即行为伦理意识,二是实践要素,就是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指导的政府组织行为,三是角色伦理,作为观念与实践的结合要素,指个人在特定社会地位中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责任以及所养成的行为模式.

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始终推崇诚信品德."信"是五常之一,"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孔子认为,诚信不仅是交友的基本原则,也是从政,执政的基本条件,"信,国之宝也."

从政府与公众作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和程度,包括民众对政府形象,信誉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公信力的判断标准: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

政府诚信,政府信用,政府信任是政府公信力的三个构成要素: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执政为民,取信于民的价值理念,决策善意,信守承诺的意志,能力和品质,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状况,是政府责任是否到位的标志,

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对政府信用的一种信赖,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真实性,公正性给予的一种认可.

·政府诚信是政府信用的道德前提,政府信用是政府施政过程状态,政府信任则是政府诚信和政府信用的结果,三者构成了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容.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机制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政府组织伦理的功能

政府组织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产生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并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起到能动的反作用.政府组织伦理对社会政治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

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凝聚功能4,选择功能

第三节非政府组织

一、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anization,缩写NGO)是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以社会公共事务为管理对象,以非权力手段为组织运作基础的公共组织.又被称为非营利性组织(NPO),第三部门,民间组织等,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志愿性,非政党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

非政府组织既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对象,又是政府组织的帮手,是参与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管理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伦理学把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公众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1,时间:非政府组织是20世纪后半期在全球社团革命的背景下兴起的社会民间组织,是在市场体制和国家体制之外出现的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企业-市场体系,政府-国家体系并列的第三体系即非政府组织体系.

2,原因有四个: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需要和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增强和能力提高.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类型: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治性团体,经济性团体,文化性团体),社区管理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非政府组织的主要作用

1,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

2,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的主体,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参与性.

3,新的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

(三)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非政府组织就以行业组织,民间团体的形式在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开展活动.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国蓬蓬勃勃兴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引起了政府组织和研究领域的极大关注.据1995年的统计,有近29000个国际NGO,2002年达到40000余个.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非政府机构服务对象达到2.5亿人.

目前,在美国有150万个非政府组织,英国目前50万个.德国有50万个.法国有40万个.

在国外非政府组织不但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有巨大作用,在参政议政方面的影响也很大.

(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产生的时间短,社会发展不成熟,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还很弱小,但是其作用和影响也是日益增大.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家对社会高度的垂直整合,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还处于萌芽状态之中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飞速发展,19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世界都得到迅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也取得了很丰厚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2016年6月16日,民政部发布2016年社会服务统计报告公布了详细数据(下表)..

指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620162016社团/万个13.314.215.317.119.221.22323.924.5民办非企/万个11.112.413.514.816.117.418.21919.8基金会/个95489297511441340159718432200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活动及其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关系来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和企业有着显着的区别,其主要特征如下:

公益性: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

服务对象的非主流化:服务于非主流群体

自愿性:个人自愿结成的群体组织

非权力性:无行政权力

非行政性:无行政组织特点

用哈贝马斯的一句话来概括,即NGO的"核心机制是由非国家和非经济组织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

三、非政府组织的职能优势

从总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来看,非政府组织从民间组织发展到政府合法登记的机构,从非制度性的活动到制度化的组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活动发展到社会不同领域乃至国际间开展活动,从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排斥到接纳与管理,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公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成为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一种尝试与实践.

从各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实践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对于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具有其特定的职能优势.

1,非政府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非政府组织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非政府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4,非政府组织为政府分忧解愁,具有承受风险的优势.

5,非政府组织是扩大国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6,非政府组织促进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四、非政府组织伦理

1,非政府组织伦理的界定

·非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组织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和自负盈亏的群众自治组织,在其从事以服务和营利为目的的活动中,必然要与外部和内部发生各种利益关系,在这些利益关系中,内含着各种伦理关系.非政府组织要实行正常的服务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因而也就必须把握其中的伦理关系,树立自己的经营理念,以此为指导,确立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践一定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政府组织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价值问题,即怎样服务以及这些服务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这一涉及到非政府组织的服务的手段善和目的善的价值问题,正是全部非政府组织伦理的实质所在.这是在市场经济中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自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所不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可也不能逃避的伦理责任.因而,非政府组织伦理实践也就成了非政府组织行为正当性的辩护.

2,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

·基本伦理观念:公平,义务,非营利,廉明,忠诚

·伦理精神:公共责任,服务社会,献身社会公益事业,增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第三章公共伦理客体

第一节公共伦理客体分析

一、人民群众

群众一词多指称"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属同义词并在一定条件下并列使用.在具体使用时,或特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或特指"行政管理的对象",表示"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人民相对"对象"而言,是一个政治的,历史的概念,泛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人民的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

群众路线具有伦理意义

·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主体是中国和国家政府机构,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服务的客体对象就是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

·坚持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成功,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真正的服务精神必须以平等的意识为灵魂.为人民服务还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权利.

二、阶层分化与公共伦理

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范畴,是指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经济集团,具有其特定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要求,其实质是: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即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所谓阶层就是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经济地位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相近或相同的集团.阶层划分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引发的阶层分化,依据相关的标准将相关人群纳入其阶层的方法.常用的阶层划分标准有收入,职业,教育,权力.

在阶级消灭的社会中,阶层,群体和组织就是公共管理客体和伦理客体.

·在公共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必须把握社会结构要素的关系,分析由于社会结构变动,利益关系调整而引发的社会流动,阶层分化所形成的伦理关系问题和法制以及德治要领.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而引发社会分层,阶层关系的变化实质上是政府公共服务对象的变化,阶层之间的社会关系性质既是由执政者体现管理理念的制度安排决定的,也是由阶层社会关系的要求所制约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政治制度的结构,功能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民执政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公共伦理的价值追求,和谐社会阶层间的关系.反之,公共伦理价值追求的缺失,将激化阶层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群体,组织与公共伦理

群体和组织都是社会的构成因素,具有不同类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构成运行规律.作为公共伦理客体的各种群体和组织在其社会活动中,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体,这是政府培育社会,提高公民社会的自治水平的必然趋势.

(一)群体

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的集合体.

由于生产劳动分工形成不同活动领域,人类组成了相应的社会群体,有了不同的群体类型.划分的标准不同,社会群体的类型也不同.

按照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有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按照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按照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有内群体和外群体.

按照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来划分,有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按照群体成员的数量和组成规模为标准来划分,有大群体,小群体.

按照内容来分,有经济利益群体,政治利益群体,社会利益群体等各种利益群体.从获取利益角度划分,有既得利益群体,利益受损群体,弱势群体等.

弱势群体与群体事件

·弱势群体可分为社会性弱势群体和生理性弱势群体两类.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等社会因素和个人素质因素.

·频发的件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共伦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政府应急事件处置的方案来说,防患于未然,充分关照弱势群体,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培育中介组织,完善信访制度,是处置群体事件的首要前提.及时沟通信息,准确界定群体事件性质,启动应急规制等具体办法只是处置件的当下措施.

(二)组织

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个体的力量只有在组织中,通过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因此,研究社会,就离不开对社会组织的研究,尤其是处于转型社会时期,社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整体社会结构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涵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变得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的涵义

(2)社会组织的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社会组织的分类 (1)一般组织分类原则 (2)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组织的文化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与公共伦理具有密切的联系.组织文化是特定组织的精神标示,是在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成员间相互联系的情感纽带和对组织目标认同的行为模式,其核心就是与组织功能目标相一致的价值体系.组织文化建设应当从属于特定组织在社会中的功能地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要求.

第二节公共伦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管理视域中的公共伦理主体与客体

公共伦理主体与公共伦理客体的关系是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管理关系,是组织中的两种重要角色,以利益为基础的伦理关系.

利益是主体的活动与对象的关系中产生的满足主体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事物的价值属性.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利益即法益,权益.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社会中的道德及其原则和规范,总是从一定的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并反映着一定的利益要求,维护着这种利益.道德与经济的联系就体现为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利益是道德与经济相互联系的中介.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问题在于:为谁的利益而奋斗这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政府组织谋取的是公共利益还是自己的利益牟取个人利益能否损害他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

二、公共伦理主体面临的伦理关系

公共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是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的义务责任关系问题,实质上是政府组织的公共性与自利性的关系问题.正确把握公共利益的含义,对于解决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众说纷纭的公共利益:定义的众说纷纭,类型的众说纷纭,利益相关者的众说纷纭.

基本含义:公共利益是公众的,共同体的,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表现出来的利益.现代国家或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

主要特征:内容的公共性,受益主体的不确定性(公众),利益的共享性,开放性及非排他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有学者认为,公共利益是上位概念,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同为并列的下位概念.有学者认为,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四者是并列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共同利益是上位概念,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下位概念.国家利益是一国在国际交往中的本国利益,只在外交关系,国际交往中存在,公共利益限于一国范围内的关系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应而又不同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与人们相互结合的共同体相关,因共同体的大小规模和人员多少以及社会分布数量不同而有相应的共同体归属,不同的共同体有不同的共同体利益,相互之间不一定相同,不完全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在贬义方面,共同利益成为小团体利益.

公共性相对于社会性而言,是国家权力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关系属性,体现着国家与社会关系.来源于社会性,在一定意义上与社会性相一致.公共部门的活动越是接近社会,其公共性越明显,越远离社会,其公共性越弱.公共性的实质体现为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对应而又不同于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与人们相互结合的共同体相关,因共同体的大小规模和人员多少以及社会分布数量不同而有相应的共同体归属,不同的共同体有不同的共同体利益,相互之间不一定相同,不完全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在贬义方面,共同利益成为小团体利益.

三元划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属公法保障范畴,个人利益属私法保障范畴,社会利益或公共利益属经济法,社会保障法保障范畴.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看,国家和政府组织是现实的公共利益的代表,公共利益的性质及属性是否体现着公共性,正当性,根本上取决于公共利益是否代表着国家利益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确保公共利益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进而确保地域范围内的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

公务员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

是个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诸方面需求的总和.从利益主体关系讲,个人利益是相对于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而言的个人的利益.

主要特征:主体是自然人,个人享有的排他性,层次性,多样性.

个人利益在性质上具有正当性和非正当性之别.当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或亏人自利而获得个人利益,就属于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国家,社会和政府有责任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第四章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

第一节制度安排的伦理分析

一、社会制度

(一)基本含义

·制度安排是社会管理组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一定的理性原则,通过制度的设计,选择,创新以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的活动.任何制度都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学界将制度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为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意义框架的象征系统,认知模式和道德模块,并成为文化范畴,成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存在形态.

·社会制度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是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而由社会管理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形式或规范体系,是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保障人类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进步的基础和条件.

(二)制度分类

划分依据类型社会性质基本制度,具体制度,规章制度两种生产本源制度(经济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派生制度(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组织形式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制度起源民风习俗,道德规范,法律(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普遍性与特殊性

稳定性与变动性

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社会制度的功能:1,约束功能2,激励功能3,调节功能

二、制度伦理

(一)制度与伦理的关系

·制度和伦理都是调节利益关系的规则体系,都为一定经济关系服务,反映社会运行有序的客观要求,二者在内容和功能上相互补充.

(1)制度是组织按一定程序,以决策和立法的形式制定出来的,伦理是公众约定俗成的秩序,关系,

(2)制度具有强制性,伦理是非强制性的,

(3)制度是外在的规定,要求人们自觉遵守,伦理是内化的自律,是人们自愿履行的义务.

1,制度以伦理为基础.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制度安排本身并不存在单纯的伦理活动,但其中又无不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价值为基础.

2,制度和伦理相辅相成.从制度的形式及类型来看,无论何种类型的制度,它与伦理是相辅相成的.

3,制度包含着伦理规范.

·制度伦理首先指称的就是"制度中的伦理",它强调的是制度的道德性.制度的设立以一定的道德为前提,道德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

·制度伦理的另一个涵义是"道德的制度化",道德是法律形成的伦理依据,而法律则是一定伦理精神的体现.

(二)制度创新与制度文明

·制度创新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原有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推陈出新的一项活动.

制度创新三种体现:

1.修改健全原有制度

2.创建新制度

3.制度体现新理念

·制度创新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度创新不仅仅是决策的工具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价值立场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其次要破除因循守旧,盲目自满的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第三要走群众路线,力求决策和科学决策.

·制度创新是制度文明建设的过程,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制度求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制度符合实际.

制度求善: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至善追求.

制度求美:真善统一,求证求真的科学美,求仁求义的伦理美.

第二节制度安排的伦理评价

一、制度安排的伦理标准

·制度的伦理评价就是对制度合理性的伦理评判,是制度伦理的重要内容.

·制度评价的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制度合理性的道德依据最终服从于生产力标准.

·制度合理性的道德评价标准:1.公正原则,2.效率原则

公正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

(ⅰ)每个人都对于那个符合于对所有人平等的基本自由的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体系有一不可抹煞的权利,(ⅱ)社会的与经济的不平等应满足两个条件:(a)它们应当与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面同所有人的职务与职位相联系,(b)它们应当适合于社会中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效率原则

·公共部门的效率既包括生产效率即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也包括配置效率即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产生社会效益.

效率的道德基础

·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秩序和行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服从效率,制度保障效率.

·如果说效率是制度安排或公共伦理的主要原则,那么,社会公平则是效率的核心价值.

二、制度安排中的基本关系问题

(一)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兼顾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结合论: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首先,公正是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标志和基石,保障社会公正是公共管理主体的基本职责.必须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维护和保障社会公正.

其次,公正和效率的协调统一,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制度建设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过程.

(二)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关系

体制是一度条件下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体系,是制度安排下的制度承载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规范化的,制度化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制度.

机制是组织体系内部之间运行的程序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动态特征相对突出的一种组织秩序.

(三)制度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公民的规则意识和制度的信念化.

第五章公共权力与公共伦理

第一节公共权力

一、公共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一)含义

·权力是一个结构系统,可以从不同层面理解其含义:

1,能力层面权力主体在组织和管理活动中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管理对象思想,行为的影响力,支配力和控制力(三力).

2,制度层面权力是依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制度配置的结果,因此,权力是强制组织在制度支持下设置的一种工具,是实施制度的一种管理手段.权力也是在组织内部或社会关系中具有的职位和享有的职权,权力成为阶层分类的依据,在阶级社会中成为阶级关系的象征.

3,社会层面权力是人类社会人文管理体系的标志之一,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演变,是社会系统的控制中心.

4,效果层面由于权力主体的影响力,支配力和控制力,使得权力实施对象产生预期的或非预期的反应和结果,因此,存在有效权力和权力行使失效的现象.所谓政府失灵就是此意.

5,价值层面权力是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也是一种价值形式.权力具有变异的可能性,权力主体放大权力的独享功能而成为特权,权力的权利化是腐败的根源所在,由于放纵滥用权力而蹂躏了权力价值.

·因此,提升权力的价值灵魂异常重要.其途径有二:一是权力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公用权,杜绝以权谋私,二是制度约束.

(二)公共权力的实质和特征

公共权力的实质:在阶级社会中,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活动的统治力量.在我国,公共权力是国家意志和公共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和组织正常运转的调派,调整和决定力量,也是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础.

·公共权力有以下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服务性,功用性,综合性,政治性

集权化专制,统治权力弱化权力层级间运行无力,运转不灵权力僵化官僚,运行无效权力分化手段职能分解转化权力异化特权化,权利化二,权力关系与权力分化

权力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结构系统,各种权力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作用特点,从而构成了权力体系微观,中观与宏观层次的复杂联系.权力关系的复杂性表明权力是多元性的关系结构,既是特殊的强制性社会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表现,是历史和一定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需求所决定的,并且是制度设计和安排的结果.

从根本上讲,人民权力是人民作为整体所享有的权力,政党权力,国家权力,政府权力都是人民权力的代表,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

权力分化主要表现在手段的分化和职能的分化两个方面.公共权力分化的三个原因:

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要.改变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推进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二是政府职能改革的需要.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提高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需要.满足公众需要,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节公共权力价值与伦理

一、公共权力伦理分析

公共权力具有特定的价值属性和伦理关系,人们对权力价值属性的看法和观点就是权力价值观,是公共管理主体对权力的意义和指向的伦理把握,在行为实践活动中,就是个人对于权力所进行的价值评价,判断,选择的内在主体尺度,是公共权力主体和对象对公共权力具有的意义的看法和态度.

执政主体是由权力主体和道德主体构成的统一主体.政府组织具有权力主体和道德主体的双重性,一致性以及权力主体和道德主体二者相分离的可能性.

权力和权利是一种义务制约关系.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正确行使权力就是一种义务.权力的来源以及正确行使权力,决定了权力主体本身就具有履行义务的规定性.在权力主体方面,必须依法保障公民个人权益,不以权力牟取个人权利,这是与义务相一致的道德责任.

在非权力主体方面,依法享有各种社会权利,既承担起履行义务的社会责任,也依法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二、公共权力价值关系

公共权力价值观反映了公共权力主体和对象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当公共权力主体以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其客体意义就是不言而喻的,当公共权力主体以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异化为对立的力量,而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

首先,公共权力价值主体关系中的政府本位与公民本位的关系.

其次,公共权力运作过程中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关系.

第三,公共伦理中的"人情"与"法理"的关系.

上述三层关系可以归结为权力的价值性和工具性关系,权力设置的现实关系及其利益归属,决定着权力的价值性和工具性关系,权力价值观的改变也依赖于现实关系的改变.

价值的优先性是权力伦理的灵魂与核心,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以正确的执政伦理指导政府行为,是确保政府组织及其成员正确处理权力的价值性和工具性关系的前提.

第三节中国权力伦理思想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权力伦理思想

国家产生后,必然要运用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方法主要有法制的强制性手段和伦理的非强制性手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相辅相成的.道德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公共伦理建设中,作为治国方略的法治和德治之间的关系,是必须认真研究的内容.

·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将德治与国家安危相联系,高度重视德治的作用和意义.主要内容是:

1,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对君王心悦诚服.

2,可以使天下同心同德,人际关系和谐,实现顺治.

3,实现儒家的理想社会-大同,即和谐社会.

4,国家稳固.

第二,公私分明,公忠是德治的核心原则.

公的含义是:国家为公.

其作用是:得到百姓的支持,明确法制,令行禁止.

公私分明的主要内容:

1,公私要明确区分.

2,国君以公众利益为代表,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3,以私利治理天下则乱.

第三,爱民和施行仁政.

一是敬德,保民.有两层意思:一要对民宽厚,达到惠民,保民,二就是慎罚,用刑要恰当.敬德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对人作为劳动力价值的重视.

第四,君臣政治关系等级化,伦理化

以"三纲五常"规定了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尊卑秩序.

第五,将德治与官德相联系

以榜样的力量来感化人心,突出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德治.孔子提出了五种官德."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要得到五德必须靠修养,修养须从五个方面进行:貌,言,视,听,思.

孔子主张从政要尊崇五种美事,屏除四种恶事.五美:君子为政,惠民而不耗费财力,劳民而不招民怨,有欲而非自私之贪,心中安泰而不骄傲,有威仪而不凶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法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1.立法和守法2.以法治吏3.加强和完善法制4.严格执法

二、中国当代的公共伦理思想及其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公共权力伦理思想

在建国之前就考虑到了建国后的权力监督问题,明确指出,要通过实行,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松懈,就不会政息人亡,就能跳出历史周期律.

清醒地认识到执政党的权力存在异化的可能.他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做好思想准备.

由于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执政党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权力伦理思想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新时期的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对权力监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同志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公共伦理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想.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并将此写入了宪法.同志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要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与时俱进,坚持创新,践行正确的公共权力观,明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对公共伦理建设提出了系统完整的指导思想.

第六章政府行为与公共责任

第一节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含义和类型

从心理过程来看,行为是人在一定,动机和理智,意志支配下的活动,具有生理,心理基础.

从社会关系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体现着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人以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具有社会意义.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指导并在意志支配下,人们自觉意识到的自觉活动,是受社会条件制约,并具有社会倾向性的社会活动.人的行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具有多种类型:

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

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

在非道德行为中,有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即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行政行为,

政府行为又可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政府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等.

行为类型的区别是相对而言的,各种行为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其内容和性质相互转化.

二、政府行为及其伦理属性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发生的,具有道德内容和意义,表现出善恶倾向的行为,是对善行和恶行的总称.可区分为道德的行为(善行)和不道德的行为(恶行)以及可容性行为.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二者会相互转化.

不以道德标准来进行评价,且行为没有明确的道德含义的行为属于非道德行为.包括企业行为,政府行为等等.企业行为,政府行为一旦涉及价值评价标准,也就具有了道德属性.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务员的个人行为具有道德行为含义.作为组织行为的政府行为其政治含义,行政属性和道德价值不是截然分离的.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工作态度是为人民服务,工作作风是求真务实,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决定和体现了政府行为的价值含义.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中的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

抽象行政行为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执行性抽象行政行为:为执行法律或者上位规则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的行政行为,其特征是不创设新的权利义务.

2,补充性抽象行政行为:根据法律或者上位规则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对原法律或者上位规则需要补充完善的事项作出规定的抽象行政行为,其特征是在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约束下创设一部分补充性的新的权利义务.

3,自主性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直接对法律或者上位规则尚未规定的事项,在根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内,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自主创设权利义务的抽象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的具体处理决定,即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规定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设定权利或者义务的行为,剥夺,限制权利或撤销义务的行为,变更权利或义务的行为,不行为,或称不作为,即不作出决定或不予答复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监督检查等内容.

三、行为冲突与价值选择

行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活动体系,有行为的依据和行为标准.不同行为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作出选择,行为选择包括对行为动机,意图,目的和标准的选择,也包括对行为方案,过程,结果的选择.人们面临着几种行为可能,并根据自己的道德认识和信念作出符合一定道德原则的行为决定,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这就是行为选择.

行为选择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标准和行为方案之间作出选择所发生的冲突,就是行为冲突.

道德困境是行为选择中面临道德冲突而必须加以解决的一种特殊境遇.

类型:在亦此亦彼之间,在非此即彼之间,善与善之间,恶与恶之间,善与恶的大小之间冲突和选择.

行为冲突

类型条件和抉择

亦此亦彼条件和抉择

非此即彼善-恶择其善而从之择其善而从之大善-小善两善相权取其大两善相权取其大大恶-小恶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善-小恶从善去恶从善去恶大恶-小善惩恶扬善除恶扬善第二节公共事务与公共项目

一、公共事务

(一)公共事务的含义和发展

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行政内部事务而言的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事务体现为各类公共项目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是公共事务最主要的特征.

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社会分工的出现,就产生了公共事务.早在政府产生以前的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内部就已经产生了社会分工,形成了公共事务,如防务,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调解内部纠纷,占星,巫医,祭祀,祈祷丰年,文字研究,历法研究以及道路,桥梁的建设和维护等.随着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公共事务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

历史上国家的公共事务和责任包括治理,统治和安全三大基本领域.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事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社会劳动力,人力资源的管理到国防,行政,治安等国家事务和法律事务,从艺术,教育到科学等事务的管理,均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

(二)宪政时代以来的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事务和公共责任领域是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现代政府职能的完善而形成的,它萌芽于封建社会后期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成熟于宪政制度的规范化过程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政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政治,它以宪法为前提,以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最终目的.

首先,公民权利的宪政表达规定了国家公共事务和公共责任的基本内容.这些公民权利一般包括生存和发展权,人身自由权,平等权,表达自由权,知情参政权,精神自由权等.

其次,公共事务和公共责任的政府行政领域是通过宪法规范下的法律体系所明确的,即所谓法无授权不得行政.

第三,立宪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可以诉及的.

公共事务的三个领域

一是政治管理职能,包括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若干职能内容.

二是社会管理职能,包括教育,文化,公共卫生医疗,社保,环保等若干职能内容.

三是经济管理职能,包括财政,农业,工商业,交通,邮政等若干职能内容.

中国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任务表明了公共事务的基本内容和政府责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的具体内容是:制度设计与安排,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协调和解决社会矛盾,经济调控,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发展,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保障政府财政.

二、公共项目

(一)公共项目概述

公共项目是指政府及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计划实施的社会公共事务门类.公共项目是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对象,是公共事务的具体化,各种公共项目的总和构成公共事务.公共项目可以是软件的,也可以是硬件的.前者如公民法制教育,后者如防洪水利工程.在公共管理中,通过确立公共项目使政策具体化.

公共项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看得见,可感知的公共管理行为,所以,必须对它加以高度重视.

(二)公共项目评估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学者罗伯特·J·格雷厄姆认为,"因为项目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普遍方式,故而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项目管理的水平."

1,公共管理者应善于把政策原则,管理目标(理想)转换成具体的公共项目,

2,在制定项目计划以后,要加强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尤其要对项目的结果和资源配置与使用情况实行有效的监控,建立,完善项目管理的反馈机制及相关的责任制,

3,加强项目评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和必要环节.

公共项目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所设定的数量和质量,对公共项目满足公共需要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评价,判断和预测的规范性过程.

内容包括公共项目政策评估(公共政策方案评估,公共政策过程评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公共项目立项评估,公共项目运行过程评估,公共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公共项目综合影响评估.

公共项目评估是政府及公共部门进行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提升项目主体的道德素质,促进善治的管理机制,避免违法乱纪,使项目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体现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节公共责任

一、公共事务的伦理属性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负责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而是公共责任的主体.

上述政府行为,公共事务,公共项目无不内含着政府的义务和职责,政府及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承担者,其解决公共事务的过程不但具有执行的,技术上的行政意义,而且必然具有决策的,利益归属的伦理意义,必然会引起相关的价值评价和表现出相应的道德责任.

公共事务的制度伦理

公共事务的管理伦理

公共事务的部门伦理

二、公共项目的伦理效益

公共项目的设施和评估由于独具公共性,因而含有更明确的伦理导向作用,就是把公共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伦理的价值原则贯彻到公共项目评估过程中,以实现公共项目评估中伦理因素的引导,规范,维系,选择等功能.首先表现为能够整合行政文化.其次形成"善治"的治理机制.再次引导主体的伦理道德.

公共项目的实施,既反映着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内涵,又切实地惠及民生,造福于全体人民和社会.因此,为了使公共项目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和伦理效益,公共管理主体必须立足于公共伦理和公共责任的高度,认真做好公共项目评估工作.

三、公共责任的伦理阐释

基本特征:(1)公共责任是普遍的义务.(2)公共责任是公共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职责.

(3)公共责任是可以以外在力量为支持的约束方式.

类型:

·公共责任是一种责任关系体系,是责任主体和责任客体之间在内容,性质和层次方面的有机联系整体.

·按照公共责任的压力来源不同,可以把公共责任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两种形式.主观责任体现着伦理的自主性,是责任主体的高度自律性行为,客观责任是源于外驱力及规则体系要求的义务使然的行为.

·从内容上划分为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1,政治责任是根据政治要求来担当的责任,由政党或权力机关来追究所负责任.对提高政治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2,行政责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是在行政活动中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反行政义务引起的,不能以其他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替代的独立的责任.在消极责任的意义上接受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责任的内部控制机制有行政监察,外部控制机制有行政诉讼.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专门规定了行政机关的侵权赔偿责任.行政责任能够限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滥用行政权力,减少政府工作失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是依据法律条文确定,并可依法进行追究的责任.可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两种,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法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4,道德责任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及自然关系中所应该选择的道德行为和对自然或社会或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务.自觉遵守和履行自己在各方面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每个人应具有的品质.履行道德责任,要靠内心信念和高度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责任的追究方式包括舆论谴责和良心自责.

五项内容:根据五位一体建设要求,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执政党的五种能力建设: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

·责任的确定,要注意行为故意和行为过失的区别,还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责任的大小应与行为者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大小成正比. ·政府责任是责任理念,责任行为,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四维一体的系统.在建设责任政府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责任制度和一系列问责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等.

第七章公共管理者的素质

第一节公共管理者的角色

一、社会角色

·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一定的角色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规范模式相联系.公共管理者的行为规范就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具有公共精神,忠于职守等.不称职就是没有履行应有的角色规范.

二、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管理者是一个复杂的,由人际,信息和决策等三类角色交织而成的总体,一个管理者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和工作可以综合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工作,信息情报方面的工作和决策方面的工作.而在每一类不同的工作中,管理者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有10种角色.

公共管理者与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由于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的特质,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着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


1,领导角色2,决策角色3,组织角色4,协调角色

第二节公共管理者素质概述

一、公共管理者素质的涵义

素质是指社会主体或者行为主体(一个人,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组织)进行社会活动所凭借的,来自于先天禀赋与后天培育并凝集于该主体内部的品性,素养和能力诸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各种元素.

"人的素质"是一个复杂的指标体系.

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是担当管理角色,履行管理职能,发挥重要影响所依凭和利用的各种主观条件.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和扮演好其角色,成为合格的有效的管理者.

公共管理者素质与普通素质的关系

首先,公共管理者素质以普通素质为基础.

其次,公共管理者素质具有区别于普通素质的特点.公共管理者的素质具有高能量性和高水平性,综合性和完备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杰出性和代表性,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等.

再次,公共管理者素质具有独特的素质结构和素质内容.

二、公共管理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道德素质公共伦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素养和水平,其标准高于,其要求严于,其影响大于一般社会成员.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觉悟,政治责任法律素质法律知识,法治意识,职务守法能力素质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创新能力,激励能力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公务员职业道德特征和结构

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指导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正确履行职责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公务员职业道德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之总称,是公务员职业的责,权,利之间关系的价值体现,是国家为公务员规定的职业活动原则,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是公务员行为选择的价值依据和行为善恶评价标准.

·其主要特征是:显着的政治性,高度的强制性,主体的自律性,广泛的示范性,具体的操作性.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9条义务,

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行为准则》8条:

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有关省市制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3,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个体结构

·道德心理(德心):崇高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感,端正的行为动机,坚定的行政意志和自觉的道德认知.

·道德行为(德行):行政技能,行为选择,行政作风,行为效果,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德性):公正廉洁,诚信勤政,品行端正的行政人格.

·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荣誉

第八章公共伦理建设

第一节公共伦理环境分析

一、执政环境的含义和特征

执政环境是执政主体在国家秩序,市场体系和公民社会互动中形成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和党内环境等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或者实体性环境和非实体性环境等类型.各类环境的总和成为公共伦理主体身处其中的公共环境.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世情,国情,党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公共伦理建设的时代背景

公共伦理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是人类在20世纪和进入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共管理的伦理呼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公共伦理主体率先规范自身行为,调控社会关系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

国外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化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革新及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外在条件.

政府行政方式及组织职能的转换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基础.

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是由公共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

公共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公共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

1.公共伦理建设中的政治和法制

公共管理是政治法律职能的实现,公共管理不可能离开政治法律的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也在不断推动着政治法律制度的创新.政治法律成为公共管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制度环境.公共伦理正是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形成的,并以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作为实施的重要保障.

我们坚持科学立法,立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任务,步入全面提高立法质量,全面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阶段.

2.公共伦理建设中的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德治就是社会的道德治理活动,是依据一定道德原则进行个人修身,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

德治主体可以包括个人,政府组织,企业乃至整个民族.

道德规范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三德"属于社会道德在社会生活基本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生态道德则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德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道德调整社会伦理关系,使法治有自律基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制度保障.

3.公共伦理建设中的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是执政环境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民的精神家园依赖于良心和道德的支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德治相一致,目的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和公民素质,从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

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二节公共伦理建设机制

一、公共伦理建设的结构与过程 1,公共伦理建设的组织分析

公共伦理建设是在国家与社会二者关系的协调中提出的政治改革和道德建设任务,因此,公共伦理建设首先涉及组织结构层面的内容,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以及政府组织内部的部门伦理问题.

2,公共伦理建设的制度分析

公共伦理建设必须以政治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基础,政治法律制度的建设首先必须体现出正确的伦理价值导向,即正确的公共伦理思想意识.加强制度建设,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公共伦理建设的道德内化过程

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内心约束机制,是公共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长期的任务.所谓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原理,使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对象传递道德原则和要求,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过程.

政府公职人员不同于一般公民,必须通过学习和教育,将公共伦理作为行为的准则,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公职人员形象,使管理和伦理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公共伦理建设目标

1,公共伦理与职业道德建设

公共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活动,作为

本文是一篇公共伦理论文范文,公共伦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课件下载,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下载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伦理及公共管理及社会关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共伦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种职业活动的公共管理,具有特定的职业道德要求,公共伦理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完善的职业道德.

2,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从哲学和经济的角度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构成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公共伦理建设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公共伦理建设的目标,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公共伦理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理论.

第三节国家廉政体系建设

一、国家廉政建设的形势和路径

·历史:中国自诞生以来,为了保证其先进性就在制度体制机制,理论创新,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及加强教育和监督等方面,不断进行建设.

·挑战:当前廉政建设和败斗争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败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腐败是指在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关联主体在人性的驱动下,偏离公共伦理的正当性要求并依托公共权力获取非法私人利益的行为.

·路径:建立一个能充分发挥廉洁教育,制度整饬,权力监约,风险预防,依法惩治,改革纠风等功能的国家廉政体系.

二、国家廉政体系的构建及其功能

·体系三大目标: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小康.

·制度体系12个机构支柱:

执政党,

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与各级人民政协,

行政机关,

审计机关,

新型信访机构,

现代公务员制度,

败机关,

新闻媒体,

公民社会,

私人部门或非公有制经济部门,

司法机关,

有效进行双边和多边法律

或司法协助的国际行动.

三、实践"DISC廉洁发展"模式

·"DISC廉洁发展"模式包括"一个理念,两个方面和四个要素"."一个理念"就是"廉洁发展",即国家工作是对"发展第一要务"的贯彻,是对国家战略决策的落实,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两个方面"就是一方面要坚持把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组织变革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工作科学化.

·四个要素就是国家廉洁发展的"DISC"结构要素:发展(developing),制度(institutional)

科学(scientific),文化(cultural)

四、加强党风政风建设

·作风是个人或组织在日常生活和职业领域中,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体现出来的行为状态和道德水准.作风体现出个人的道德情操和气节,人讲的是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作风的实质在于其特定的价值内涵:

1,作风是一个关系范畴,体现着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的基本状态.

2,作风是一个评价范畴,其评价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原则.

3,作风在政治意义上是政治伦理范畴.

·作风的特征及其意义

1,作风具有个体性,群体性,职业性和变动性等四个特征.

2,作风类别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党风政风对社会风气具有引领作用,社会风气是社会变动的晴雨表,职业作风则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标志.所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党的作风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和促进政风,行业风气和社会风气建设."

3,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2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

省(自治区)——地级市——市区,

直辖市——县——乡,

直辖市——郊区——乡,

制,包括四种情况:

省(自治区)—自治州—县,县级市—乡.

省(自治区)—地级州—县级市—市区,

省(自治区)—地级市—郊区—乡,

省(自治区)—地级市—县—乡,

相关论文

自考本科文提纲格式课件下载

本文是一篇学历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学历教育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自考本科文提纲格式课件下载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学历教育及教育学生。

数控文提纲课件下载,数控文提纲下载

该文为团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数控文提纲课件下载,数控文提纲下载相关怎么做论文目录,可作为论文目录专业团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

数控文提纲课件下载,数控文提纲下载

本文是一篇集成电路论文范文,集成电路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数控文提纲课件下载,数控文提纲下载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集成。

自考本科文提纲格式课件下载

本文是一篇学历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学历教育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自考本科文提纲格式课件下载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学历教育及教育学生及班。

软件工程文格式课件下载

这篇顶岗实习论文范文属于中期报告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顶岗实习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软件工程文格式课件下载相关论文中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