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

时间:2024-03-02 点赞:42901 浏览:8078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裴光亚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如果一位教师,在他的青春年华都碌碌无为,很难指望他的未来.因为人们曾经用"春蚕",用"蜡烛"来比喻教育人生,这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下也是一个没落的过程.不论你具备怎样的学历,毕业于何种院校,如果没有进取的愿望,没有人生意义的追求,没有向往,没有对教师使命的崇高理解,你的水平都将向同一个层次聚焦,这个层次便是中学.一切事物都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人的发展也不离外.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这是一个极限过程,以中学水平为极限.当你以高学历为起点时,这将是一个单调下降的过程.

这就是部分中学数学教师的"命运",试想一下,这是多么悲哀.但我们并不因此而失望.因为导致这种命运的前提是没有内心追求和外力支持,更因为我们知道,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立功,立德,立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设计,通过专业成长的道路,来改变这种命运.当然不是指改变你的处境和身份,而是改变其内心,提升其素质,使你强大起来.当你有社会担当,有人格尊严,有与大师平等对话的胆识,有在数学教学领域自由骋驰的本领时,你的人生就是灿烂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数学教师,会有不同的命运.中学数学教师所构成的共同体,有太大的包容性.你可以对数学有高屋建瓴的理解,也可以只熟悉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你可以是解题的行家里手,也可以是参的转述者,你可以实现教育家的抱负,也可以安于教书匠的境遇.这些都不影响你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拿着同样的薪水.区别在哪里就在乐趣,在品味,在境界,在人生意义.坐在同一办公室里的两位中老年教师,一位埋首差事,从来就没有想到仰望星空,永远是职业倦怠,另一位潜心设计,具有广阔的视野,总是其乐无穷.一旦面临改革,前者往往老气横秋,后者则如鱼得水.这种差别,也只有这种差别,才是公正的,属于自己的努力,也属于自己,不是身外之物.上帝在很多时候都不公平,但在对待众生塑造内心的态度上,他一定是公平的.虽然我们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对教师而言,能不能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还是一个问号,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你要让你的人生有意义,永远充满活力,你就得有所规划,有所憧憬,在专业领域发展自己.专业成长,不仅仅是职业的需要,而且是灵魂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生的需要.

我们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职业的需要,大概不用解释.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这种需要更加迫切,一些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们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灵魂,关乎精神,关乎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专业成长并不完全由你所处的环境决定.比如,在皇城脚下,你的待遇会好些,职称会来得容易一些,在穷乡辟壤,可能相反.但你的精神境界与这些东西是没有关系的.有些老师在条件很差的学校,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他懂得教育的真谛,通过阅读,思考等方式一直在与大师对话,处于精神的高地.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内心也是幸福的.贵为重点学校的教师,能否象他们那样纯粹,那样富有,其实是很难说的.

那么,我们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专业上发展自己呢

我想从关注焦点,人格特征,兴趣指向三个方面作点描述.

关注焦点.关于数学教学,有很多要素,比如教学方法,课程资源,教学情境,学生状态,在所有这些中,你最关注的应该是什么

人格特征.也就是在教师的人格中,对教学有显着影响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兴趣指向.为了专业成长,你应该培养自己的哪些兴趣

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这三个方面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

一、关注焦点

福勒(Fuller)和布朗(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就是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心学生是否服从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关注情境,就是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心诸如班级情况,课时压力,课程资源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走进中学数学教师的岗位,当然先得关注生存,站稳脚跟.但作为教师的发展来说,它只能是一个环节,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永远.

有人一辈子都停留在"关注生存"的阶段.比如,为了职称去糊弄一篇文章,目的达到之日,便是与杂志诀别之时.又比如,领导有怎样的脸色,他就有怎样的情绪,在网上下载教案,不是为了整合资源,而是为了应对检查,奖励和待遇是他工作的原动力,别人的评价成为他工作的晴雨表.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不是说他得不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职称和荣誉,而是说他的精神世界是缺失的.

有人一辈子都没有超越"关注情境"的阶段.比如一节课后的反思,核心问题总是:我讲得怎么样."我","我的课"是他关注的中心.也就是说,只是关心教学是否流畅,讲授与板书是否到位,而不是探寻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教师当然应该关注情境,探究如何教好一节课,如何使自己的演讲更具感染力,如何让多媒体的运用更加自如,如何有效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可能.但作为关注的焦点,它也只能是一个阶段,而不是永远.如果永远以这些为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境界在哪里如果没有高境界的支撑,我们又怎能永续发展因此,当我们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关注学生.

关注情境,促进教师的发展,关注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这两个发展是不同的,这就是"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区别.

关注学生,我们就站在了教育的高度.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活动中,在形成人的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站在这样的高度,你就少了许多局限性,你才能理解,比如为什么强调三维目标,为什么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什么要新增一些内容,删减一些内容,对传统内容还要重新定位我们的某些不解,行动上的不自觉,确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达到适当的高度.

站在这样的高度,你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教育价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一节课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缺少构成这节课的基本要素,诸如问题情境,概念的形成,解释和应用,正例,反例,一般性,特殊性,基本规律,注意事项,师生对话,学生活动,板书与演板,多媒体运用等,这些都到位了.但偏偏没有灵魂的统领.比如,概念一出来,就是关 键 词的解释,就是注意事项,就是规律的陈述,即章建跃先生所谓"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模式.不难看到,围绕概念的一切东西都有了,唯独没有学生,没有学生的感受,没有学生思考的机会,甚至阻塞了学生理解的可能.又比如,开课展现背景,这个背景是现实的,也蕴含着本节课的问题和本质.这里本来有一个观察,抽象,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被压缩了,这个情境也就不再出场了.你难道说他不是从"问题情境"出发的吗但因为灵魂的缺失,"问题情境"蜕化为"剧前广告".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学生的缺失,因为他忘了"问题情境"的作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为引领学生探索提供载体.我们正处在一个教学资源过剩的时期,与教学有关的每一个要素,我们都不缺少资源.不缺现实材料,不缺例子,也不缺概括性的教条.我们不担心该讲的话讲了没有,该做的事做了没有,我们所担心的是,所讲的话,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恰当的时机."好雨知时节,春到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不知时节,就不是好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发挥每一要素的作用,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

站在这样的高度,你的教学生涯才有意义.作为数学教师,每天做的事大体相同,但对这件事的解释却各不相同.于丹在"心说论语"中,讲过一个故事:在一个烈日火炎炎的巨大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在汗流浃背的搬砖.面对询问,第一人是抱怨,说是在服苦役,第二人很平和,说在砌一堵墙,第三人呢非常自豪,说是在盖一座教堂呢!同样是搬砖砌墙,但境界是大不一样的.数学教师也是如此.我们组织过很多比赛,比如优秀课,比如解题,比如教学论文,比如五项技能.这些东西当然很重要,但最终分出高下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境界.境界是促使你永续成长的基本要素.

关于境界,容易被人贴上政治标签,甚至指向虚无.其实,境界的标志非常明确,就是是否关注学生.

非常遗憾的是,不关注学生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对"新增内容"的态度就可见一斑.比如初中的变换,高中的向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得很好,有良好的感觉,认为这些内容既有用,也有趣.但不少老师在这些内容的引进时,却用种种理由拒辞它.潜意识里,他们只是关注自己的适应性,不是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不大愿意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对待知识是如此,对待教学方法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相反,一个关注学生的教师,会把新增内容的引进作为机会,去不断的挑战自己.

二、人格特征

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还有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关于教师的热心和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这里,我想强调两个关 键 词:同情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们会面临一个永恒的话题:既要培养能力,又要减轻负担.正是这个话题,在考验着我们的同情心."应试教育问题"的泛滥,其实是因为同情心的缺失.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分数看成自己的业绩,"应试教育问题"就指向这里.如果有同情心,会这样做吗不理解学生,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也是因为同情心的缺失.如果我们对学生有一种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解,我们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共鸣并融为一体.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有过一个统计,教师请求专家指导,提出次数最多的问题,依次是: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②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③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④如何开拓,积累自己的资源⑤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⑦课时总是不够怎么办⑧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⑨如何做好教学研究

能够提出这些问题,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没有同情心,提不出这些问题,没有同情心,也肯定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

怎样才能具备同情心在一次高考复习报告会上,我说:你想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高三教师,最好是有这样经历:你的孩子经历过高考.那种焦虑和期待,只有父母才能体会.我们当然不能有这样的要求,但这种说法显然不无道理.

在教学中,我们将思考一个永恒的问题,如何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而创造性教学能力中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想象力.你作课时计划,就得有预见性,想象学生会是怎样的反应,会遇到怎样的困惑,会滋生怎样的感受,会出现怎样的情节,会经历怎样的过程你教学生解题,最大的本事就是教学生猜想,洞察出最后结果,而你自己必须对这一切有所预期.即使是布置作业,也离不开想象:这些作业会以怎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业的那个环节需要给学生一些指导是否存在作业对了,其实并不理解的情况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都自愧不如.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建筑大厦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数学教师就是这样的建筑师,他的所有活动,在开始时,就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了.

如何培养想象力呢想象力本来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搞得不好,就容易被消解.因此,你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亲临课堂情境时,在作出行动决策时,都给自己以想象的空间.你当然需要推理,需要行动研究,需要实证,但你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推理,研究,实证等,这些能力,都是教学经历的增函数,而想象力则可能递减.只有预见才能增益预见,只有想象才能发展想象.

有人问我,说想写一点东西,但为什么一想起,好象有话可说,一提笔,便荡然无存其实这不仅仅是积淀问题,而是想象力不够,你不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构建一个基本框架.其实,你以为"有话可说"的东西,往往是现象,而现象背后的东西,是需要想象的.有了想象,你才有可能去寻找依据,寻找材料,寻找文章所需要的一切,如此而已.数学教学论文,指向的就是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你天天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难道能说没有经历,没有材料,没有积累如果不是这些实践性缺失,难道是理论性缺乏吗那么,为什么教龄越长,对理论实践的机会越多,写起文章来越是捉襟见肘呢如前所述,不论实践经验,还是对理论的理解,它们都应该是教学经历的增函数.因此,不会写文章,恐怕首先应该归咎于想象力的衰竭.

三、兴趣指向

一位年青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兴趣我以为,主要的有五种:读书的兴趣,解题的兴趣,对问题的兴趣,对课赏析,优化,设计的兴趣和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读书是什么读书就是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对话.你读文学评论,会发现它在告诉你,怎样鉴赏一节课,怎样结构一节课.你读哲学和美学,它会告诉你,什么是教学艺术,怎样的设计才有艺术的韵味.比如关于教学艺术的理解,我曾比较个四个概念:数学真理,教学艺术,教育旨趣和现实需要.说明它们相互为用且表现出错位的形态.这样的立论,在数学教学领域是一个突破.试问是谁给我以这样的启发呢是孙绍振先生,文学教授,是他的审美理论.你读社会学,经济学,科学等普及读物,可以从比较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视野.即使是读小说,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小说需要布局谋篇,起承转合,需要设计悬念,引发冲突.这些,和教学设计都是异曲同工的.甚至是一些文学大师,谈起数学来,都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们来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如何描述微积分的.他说:"人类的聪明才智不理解运动的绝对连续性.人类只有在他从某种运动中任意抽出若干单位来进行考察时,才逐渐理解.但是,正是由于把连续的运动任意分成不连续的单位,从而产生了人类大部分的错误.等.阿奇里斯追不上乌龟这个答案之所以荒谬,就是因为把运动任意分成若干不连续的单位,而实际上阿奇里斯和乌龟的运动却是连续不断的.把运动分成赿来赿小的单位,这样处理,我们只能接近问题的答案,却永远得不到最后的答案.只有采取无穷小数等,我们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已经有了处理无穷小数的技术,其他一些更复杂的,过去似乎无法解决的运动问题,现在都可以解决了.这种古代人所不知道的新的数学分支,用无穷小数来处理运动问题,也就是恢复了运动的重要条件,从而纠正了人类的智力由于只考察运动的个别单位而忽略运动的连续性所不能不犯的和无法避免的错误."品味一下,这一段描述,对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微积分是多么重要.又比如,散文大家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对数学的欣赏,是那样的激越人心,对数学的描述,是那样的举重若轻.对我们的教学,该是怎样的教益.你读科学发展观,它会指引你处理教学矛盾,教学难题的基本思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我们的教学研究,是何等的高屋建瓴.解决教学问题与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思想方法其实是相通的.毫无疑问,当我们读数学期刊时,会有很多启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有时,读一些东西,从实用的观点论,可能没有用处,这种无用之用,往往成为大用.有人为什么可以不断创新,有那么多见解这,就是奥秘.章建跃先生说过: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研究倾向的重要指标,是他自费订阅书报的数量.这是很有见地的论断.

解题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有解题的好味口,这是波利亚说的.教学,一个最质朴的定义,就是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学数学,主要的活动方式是解题.你自己没有解题的经验,用什么传递给学生解题,具有游戏的性质.你疏离它,会觉得它索然无味,亲近它,就会其乐无穷.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一道题所困扰,废寝忘食,最后欣喜若狂.尽管我们无缘作出科学发现,但却可以享受和科学发现一样的崇高乐趣.这是数学老师特有的福分,能不能享受这种福分则需要我们的解题自觉.

对问题的兴趣.教学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心脏.

一个缺乏问题意识的人不可能有专业上的长足进展.举几个例子:

2006年武汉市中学教师晋升职称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对一些概念"不作严格的定义",或者"避免抽象地对它们下定义",其中的理由是:.

面对这道题,很多人无所适从.这是教学用书中常见的句子,也是教学研讨中常用的语言,我们为什么司空见惯,不去追问一下它的理由呢数学家会说这样的话吗工程师会说这样的话吗普通大众会说这样的话吗都不会.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特有语言,为什么都不能触动我们的问题意识

2005年的武汉市晋职考试中,有一道题:三等分问题"被称为古希腊的三大几何作图问题之一.我市某中学生在"市长"中说"自己解决了三等分角问题这个难题,要求有关方面推荐发表"."市长"受理单位拟请一位数学老师予以回复.现在假定由你来回复,请给出一个不超过120字的回复意见.

题干描述的是一个真实情节,而且"市长"不只受理一次.我们暂且撇开这个问题的意义本身.不妨追问一下,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得到学校的回应,而上升到市长.我们故且不说这是一个影响数学进展的基本问题,是中学教材的背景问题,也是从事数学教育的常识问题.而是说,学生为什么不去问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究竟持有怎样的态度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传播数学文化的机会.

测试的结果怎样呢出人意料.作答者中竟有40%的人不了解这一问题的正确提法,更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具有终结性结论的不可能问题.还在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说一些文不对题的话.你当然可以说,这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这些教师的视野中,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吸引他的眼球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在长期地困扰着我们,你意识到了吗你探究过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问题:

1.勾股定理.一位数学家说过:你想考验一位教师的本事吗就请他讲《勾股定理》.如何讲勾股定理呢大致可以有这样几种思考:①把定理及其证明直接告诉学生.②不只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展示其背景,阐明其来龙去脉.突出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讲这个定理(它的必要性),如何想到它的证明思路.③创设一种情境,一个平台,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发现什么呢一,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它由此想到建构一般关系(这个关系当然就是勾股定理).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里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适合学生水平而又有探索意味的途径如何避免探索的庸俗化

2.课题学习——镶嵌.这节课不同于其它课题.课本的末尾是一个指令:探索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思考为什么.只有问题,没有结论.有明确结论的问题好说,应该引导学生确认它,并把它运用到恰当的场合.没有结论,这样的课如何上我们教学应该给学生什么


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图案设计的目的何在设计图案或者掌握设计图案的技艺是不是最终目的.如果是,我们就应该突出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方法,设计的结果.如果不是,目的何在呢我们知道,课题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知,我们必须强调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针对数学知识,我们的教学应该体现两个关 键 词&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58;应用意识,加深理解.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寻求解决,二是面对数学知识,寻找背景.

课本(人教版)的陈述:我们学过平移,轴对称和旋转,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中的一种进行图案设计,还可以利用这些图案变换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这是面对数学知识寻找背景的方式.

一种设计:首先展示美丽的图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图案是如何生成的这是面对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式.

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再来看一个重要问题.关于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活动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一点,作点关于轴的对称轴,得到点,作点关于轴的对应点,得到点.点与点有什么关系把点的坐标换成其它数,再试一试.你能够用对称点坐标的关系说明你发现的规律吗

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两次轴对称变换相当于一次中心对称变换.这样的规律,实际上是变换的运算.变换运算的思想就在这里孕育着.我们知道,变换,变换的运算,变换群,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象这样处于襁褓甚至处于胚胎中的重要思想,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我们能不能在学生未来发展上埋下一颗种子在这个我们很难用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上,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作为.

4.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有两个关键问题:①什么情况下选择直方图描述数据,②确定怎样的组距更恰当.前者只概括了几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没有定理告诉我们该选用何种统计图,后者,只是说100个数据一般分成5~12组,也没有公式来帮助我们计算出组距.象这样的教学任务如何落实一般地,没有公式,定理支撑的数学,如何教

5.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一元","二次"是否也很重要,有没有必要正例,反例,变式的反复追究,不断强化.如果有必要,我们如何理解"突出本质,淡化概念"的理念,如果没有必要呢会不会影响概念的准确性如果这个概念的准确性不值得追究,那么什么概念的准确性才值得追究呢标准在哪里事实上,值不值得追究和有没有教育价值,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零指数,课标修定稿把它作为案例,不仅要了解这个规定,还要感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它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6.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方程是刻画现实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我们的教学应该且可以从现实情境出发.先是定义,后是解法,在讲解法的时候,是否还需要从现实情境出发呢如果不,如何体现方程作为现实模型的价值:如果是,我们该如何延伸出后续课题呢如果还要从现实情境出发,这个情境与前面的情境有什么不同,如果本质上相同,还有必要重复吗

7.正比例函数.为了加深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突出它的应用价值,且激励学生的思维,有人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给出一个正比例函数,并赋予它以实际意义.要求一学生给函数,另一学生说实际意义.为什么有这类问题大概是受代数式的影响.因为代数式要求: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但作为函数,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函数,是先有函数再去找与之适应的问题,那种方式更能反映数学发展的真实呢当然用数学理论去寻找实际应用的探索不是没有,但那种理论一定是数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产物,纯粹是人类心智的创造,更何况那种寻找也绝不是如此具体的对号入座.其实,返朴归真,要求学生直接去寻找那些可以用正比例函数刻画的实际问题,可能更有意义.在这样的寻找中,肯定有对的,也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它不能写成的形式,如圆面积关于半径的函数,或者学生误以为可以写成,但实际不是,如物体的自然冷却,跳伞员下落等.由此可见,同样可以构成很好的课堂气氛.象这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关乎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

8.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问题:你不关注,失去严谨性,而过分关注,又可能偏离主题.比如正比例函数中的约定就是如此,关于定义域的讨论也是.象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处理数学教学肯定强要调严密性,但当严密性可能流于细节时,我们怎么办

我们数学教师,正是伴随这些问题成长的.

对课赏析,优化,设计的兴趣.很多人都声称喜欢上课.一个喜欢上课的人,一定懂得欣赏教材,因为编写教材的往往是专家,他和专家是相通的.他从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叙述方式中能够体悟到一种美感,同时也深知教材局限所造成的困扰.正是这种困扰,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契机.于是,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思考从开局到展开到然后结局.这每一步都基于对教材的欣赏,改造,以至完善,基于对教材局限性的突破,对教材时空的超越,基于对教材生命力和学生生命体合二为一的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或曰教案设计.如果你认为教材是美的,那么教学设计就是对美的完善或者重塑.然后,你去上课.上课是什么是一个机会,展示美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由于与学生心灵的碰撞和交锋,还可以动态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然,也会有一些遗憾.因为动态生成,我们才会被感动,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追求.因此,我们喜欢上课.如果你喜欢上课了,也就进入了教学人生的良性循环.

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教研活动,是数学教师的盛宴.我们听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你知道《论语》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有什么可高兴的呢是因为有共同的旨趣和共同的话题.教学研究,既需要书桌前的深思,更需要讲台上的历练,也需要同行间的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的理解,孔夫子不是说,三人中必有我师,而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行"是不能忽略的.有人问我,你的很多想法是如何生成的应该说,有很多原因,但重要的一条是"行"的结果.走进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我都会有收获."数学要以大师为师",而教研却可能不是.我真切的认为,第一线的教师,有的年事较高,有的非常年轻,他们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是他们给我提出了问题,又敦促我去思考,是他们用自己课,为我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和研究的路径.我和每一位教师一样,都需要教研活动的滋养.

好了,我们已列举了五项兴趣.在所有这些兴趣中,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关注学生.它所表现为习惯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教学手记.在我看来,一个青年教师最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就是坚持教学手记.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坚持教学手记的人,一定是有追求的人,具有反思意识的人,也是对教育事业非常忠诚的人.坚持教学手记,就具备了研究者的基本品质,研究离不开积累.教学手记记什么记你关于教学的思考,记你与学生交往互动所生成的闪光点,记教学设计的得与失,记情境应对的成与否,记课堂答问的异与奇,记练习簿上的妙与非.记"随心所欲"的遐想,记"从天而降"的顿悟,记下你认为该记的一切.如此而已,坚持数年,将是何等的丰富.

现在,我要谈的三个方面:关注焦点,人格特征和兴趣指向,已经结束.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你所说的,我都做到了,会获得什么呢

这个问题不属于教学研究领域,而是社会学问题,也是许多论说,诸如《名师是如何炼成的》,《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等乐意回答的问题,请允许我暂付阙如吧.

我不能给追问者任何承诺,只能衷心祝愿:

愿我们境界更高一些,人格更完美些,生命更有意义些.不论在太阳底下如何,我们心中都有一轮太阳,照耀着我们永续成长.哪怕,这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内心一定是充实的.

最后,赋打油诗一首,献给我们自己.从中不难体会,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我们也在创造 如果,你是一位数学家,

只要一道难题,就堪称数苑英豪,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家,

只需弘扬一个假说,就无愧桃园博导.

然而,对你——数学教师,众生却仰之弥高:

每一个概念,你都要说个来龙去脉,

每一道题目,你都要解个子丑寅卯,

每一尊理念,你都得身体力行,

每一位学生,你都须因材施教.

不只论基本事实,还要发神性思考,

不只解数学之惑,还要传人生之道.

同行与你切磋砥砺,沟通永无终了,

外行对你说三道四,何叹一地鸡毛.

你立足中学讲台,

胸怀终极目标.

时而埋首脚下,把玩算术之技巧,

时而仰望星空,领略分形之精要.

你说"不追求严密",何时见对"严密"有一丝轻佻,

你说"淡化形式",哪一刻不在将"形式"铸造

抽象始于具体,结构有赖材料,

理性借助直观,精确来自粗糙.

上下贯通,居高望远,是你制胜的法宝,

以退为进,曲径通幽,是你处事的格调.

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

科学有准则,艺术有门道.

怎能用科学评艺术,又怎能用艺术论科学

可数学教学,居然将这两者相互缠绕.

科学因艺术而美,艺术因科学而善,

科学与艺术联姻,

才使数学教学流光溢彩,分外妖娆.

你为数学家的发现作诠释,

你为教育家的创造添注脚.

没有诠释,数学无以传播,

没有注脚,原理只是教条.

数学本是海市蜃楼,

是你,让仙女下凡,演绎得如此奇妙,

学子只识人间烟火,

是你,让思维腾飞,跨越那理性天桥.

你让欧几里得穿越时空,

你让刘徽高斯圣光普照.

是你,教给学生——

用数形丈量世界,

用证明解读骄傲.

用逻辑叙述定理,

用灵性感召天条.

用圆锥摹写卫星轨道,

用三角刻画万倾波涛.

有谁敢说,这,不是创造

数学家创造了数学,

是你,为数学创造了理解,

还有,理解背后——那上帝的微笑.

教育家创造了原理,

是你,为原理创造了情境,

还有,情境深处——那灵魂的跳跃.

有哪一个群体,象学子那样活力无限,

有哪一门学科,象数学那样长生不老

你用平凡浇灌伟大,

你用浅显启迪深奥,

你用有限探测无穷,

你用朴实发掘微妙,

你用生命书写人生,

你用秋水期待创造.

数学教学的庄园啊,

因为这一切,才会

花团锦簇,分外妖娆.

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经验财富中,"教学记忆"必不可少.对记忆的唤醒和诉说,是教师自身重建的重要途径."教育叙事"就是唤醒教学记忆的一种方式.

有一年,我到上海某区教师进修学校给教师上课,这是继续教育性质的培训,教师轮流参加,获得学分,凭此学分晋升职称.

第一天上课,我走进教室时感觉很不好,有一些不正常举动弥漫在课堂上:一些女教师是带着毛线来的,一边织毛衣一边听课.长年所受的宽容教育,使我渐生"宅心仁厚"之情,对人总往好处想:她们可能是想把我讲的每一句话,都织进毛衣里去.

但这种不好的感觉不会很快烟消云散,任何一位教师上课,如果台下学生集体织毛衣,都不是一件幸福美妙的事情.我那天终于没有忍住,说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话:

"教师是做什么的是在课堂上教别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这是我们天天要做到的工作,但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爱学习,会学习吗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何脸面和资格去教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

如果此时此刻,学生就坐在教室里,亲眼目睹他们的老师一边听课一边织毛衣等"

我的话音一落,她们先后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吃惊,茫然,不屑,漠然等

当时,我的感觉是心痛,为他们的学生心痛,为学生的未来忧心.也许多年以后,走出校门的同样是一些麻木,漠然的面孔,里面藏匿的是冷酷的灵魂.

乌申斯基曾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根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Ų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96;分.那种对学生大谈学习,自己却不爱学习的教师,是没有教育人格的教师.

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而后比的就是积累,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长度.

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不仅取决于时间,精力的投入,更取决于习惯,尤其是有无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这是许多成功教师的秘诀:在极为艰苦忙碌的教学之余,他们养成了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有了"学习自觉".而有些不成功的教师,只会抱怨自己多么忙和累,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

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年轻时学过文学,社会学,法学等,但这些学问都逐渐从他的生命中流逝了,最终他的治学落脚到了哲学.晚年,回顾这段学术历程时,他感叹道:"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真学问."那些使他激动过的学问为什么一个个地从生命中流走,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进入其生命的内核,没有成为生命所在的地方.

在教师的学习历程中,什么是教师生命所在的地方怎么才能让所学之物进入教师生命的内核需要什么样的载体来安放教师的求知热情

这就是"教育现场".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

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再像大学生,研究生或高校教师那样,可以坐拥书城,在书斋和图书馆中学习,他们大量的时间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

对教师来说,至少有四种类型的现场:

——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我们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现场作为学习反思的对象,让这样的教学滋养自我

——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如其他教师的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现场,我们又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这是教师参加的最日常性的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读书沙龙,专题研讨等多种活动形式.这样的学习活动到底对我们的教学有多大的提升

——各种培训,讲座现场.如何避免"听的时候很激动,听完很平静,回去很麻木,一动也不动"

同样置身于上述现场之中,不同教师的收获会大不相同,区别在于每个人的现场学习能力的差异.

良好的现场学习能力表现为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有这些能力的人会带着两种东西进入现场.

一是钉子.我曾经陪同叶澜老师去听课.听课过程中,我的手机短信,不断.她马上提醒我,既然在听课现场,就要全神贯注.她听课时,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听课笔记从头记到尾,她的注意力牢牢钉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就是"专注力".

二是钩子.努力把现场中涌现的有用资源"钩"出来,有的钩出的是珍宝,有的钩出的则是不值一提的草芥,此谓"捕捉力".把有价值的东西"钩"到笔

记本上和自己的脑海中,依然不够,还要"钩"到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这叫"转化力".即把听到的上出来,把上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这种"转化力"是教师现场学习力中最关键的能力,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学习的宗旨:为转化而学习.

这种具有现场意识和现场自觉的学习,是最符合教师职业特性的学习方式:为现场的学习,在现场中学习,回到现场的学习.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文章评论

页次:1/0,共0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HERSP.琼ICP备08100406

[案例1]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项目培训目标为,参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同时,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学习效率.

培训以活动为中心,以参训教师为本位,采用面对面授课的形式,集中或分散的培训方式.参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围绕问题设计课程,并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教学单元计划,确保课程设计符合各自的教学目标.在培训中,主讲教师还与参训教师进行大量的互动交流,以达成最佳的培训效果.

[案例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培训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把基于现有教学媒体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采取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安排培训内容.

开展培训的过程,是教师体验和交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分析,总结,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的过程.培训需要处理好在活动中体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需要重视中小学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强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真正使学习过程成为帮助教师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促使其养成应用技术的习惯.

[案例3]"带着做"教师培训

"带着做"教师培训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应用到教师培训工作当中去.它的关键是专家们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设计出"引人入胜"的系列活动并采取有效的现场调控创设出一种情境,引导教师顺畅地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培训活动中去,亲历学习过程.

"带着做"大胆地改革了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培训模式,真正把新课程教育理念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与自主学习,培训具有针对性.重在培养参训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实际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了培训的实效性.

[案例4]2006年暑期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

这是一次面向全国第一线骨干教师的新课程远程培训,是由教育部直接推动,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和基础教育司共同组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具体实施.此次培训活动以网络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服务支撑,针对全国中小学1万名第一线骨干教师开展新课程远程培训.同时,全国还有数万名教师通过相关远程网络平台进行同步跟班自主学习.

这次培训聚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针对新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成长三个专题为主线展开.培训内容以案例为主体,力求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科.培训方法采用基于网络的视频直播,文本阅读,经验交流,问题研讨,学员互动,专家点评等方式.切实帮助了广大一线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二、模式选用的思考

上述4个典型案例以及2007年和2016年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教师培训,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为我们选择运用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1,培训主体方面,培训机构(培训院校)为主,向参训教师岗位实践研修延展.

2,培训理念方面,以参训教师为本位,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

3,培训目标方面,以转变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

4,培训内容方面,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聚焦实践问题,突出实践专题研修.

5,培训手段(方式,方法)方面,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远程自主学习和参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案例分析,专业引领,强调活动,强调参与.

6,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方面,教育部专项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推动,教师培训管理部门监管,教师培训机构(或专业机构)组织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由此,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在选用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时充分关注和认真思考:

1,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专业机构,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角色,功能怎样定位

2,培训主体怎样运用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培训理念设计教师培训模式

3,培训目标的定位和培训内容的选择,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来自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4,如何遵循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什么样的培训教学方式,教师学习方式是有效的

5,怎样处理好行政推动与教师自愿参与的关系,处理好"教"方(培训院校,培训机构,培训者)与"学"方(中小学校,中小学教师),统一规定与个体需求,制度管理与自我管理等几对矛盾,达到动态平衡

,其实质是学习的竞争.在新世纪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师的学习力.学习盛,则教师强,教师强,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国运旺.全面提升教师的学习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荆门市东宝区在教师教育工作中以教师学习力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系统化学习组织,推广信息化学习方式,实施能级化学习标准,开展互动化学习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特色的新型教师队伍,有效支撑了教育的发展.

一、打造教师系统化学习组织,营造学习氛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紧迫任务.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现代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都对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要顺应历史潮流,就必须不断学习,教师要与时俱进,更必须高效学习.仅依靠传统的相对封闭的个体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一定的组织或团队中开展"团体学习",合作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和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东宝区已经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校内,校际,片区以及跨时空的不同层级的教师系统化学习组织.做到"哪里有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学习组织,哪里有教育活动,哪里就有教师的学习活动",营造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1,组建校内学习团队,营建学习环境.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阵地,也应是教师学习,发展的主阵地.东宝区教育局通过开展争做学习型教师,争创学习型团队,争创学习型学校活动,在全区学校,教师中大兴学习之风.2004年5月东宝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新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是在职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落实终身学习要求,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校牢固树立"以校为本,以师为本"的观念,明确"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校本培训思路,教师自觉参学,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以结对二人组,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年级组为原型的各种教师学习集体或团队迅速形成.教师在学习团队中建立,强化了团队共同愿景.将个人愿景,团队愿景和学校共同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成员之间平等,双向沟通,多维互动,注重个人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不断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积极开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637;行动研究.以课堂实例研究为载体,攻破教学难关,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始终把问题研究,行动研究贯穿在一起,"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成果".学校建立以教师自主,学校导评,教育行政部门督查的学习(培训)管理方式,激励学习持续开展并保证学习效果.

2,建立校际"帮带"组织,营造发展环境.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区内城乡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学校与其它学校之间不可否认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为推动失衡学校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共同发展,东宝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实施"三带工程"的意见》.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启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构建片区协作体,营造研究氛围.东宝区教育局根据全区学校的区位特点和学校学校之间的趋同性与互补性特征在全区成立了个教(科)研协作体.各协作体内定期开展研学活动,拓展了教师的学习组织,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4,搭建跨时空的虚拟社区,营造争鸣氛围.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基于网上论坛,群等平台的各种虚拟社区也成为了教师学习组织的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较其它组织形式更灵活,更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学习效果也越来越不容小觑.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不同地域的教师之间,专家与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能融入某个社区,交流,辩论,批评都是学习的方式.东宝区教育局于今年5月开通了"东宝新型教师研修社区",为全区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争鸣的平台.

二、推行教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曾说过,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当今信息社会,人们学习的工具除了传统的字典和图书馆外,互联网是另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的远程教育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接受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远程教育对任何阶段,任何层次的学员开放,具备能够满足人们对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需求.作为教师理应优先掌握网络这个先进工具以及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东宝区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强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推行教师信息化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学习效益.

1,完善软硬件建设,创设教师信息化学习条件.东宝区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与装备站配合,实施校园联网计划,在"校校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班班通","室室通","家家通",对接国家,省及其它教师教育联网计划,实施课程资源整合计划,建立课程资源整合工作操作运行流程,针对校本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和优化课程资源,对接空中课堂等,实施全员在线学习计划,对在线学习定目标,定内容,定学时,定考评.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学校远程教育平台基本建成,为教师信息化学习创造了条件.

2,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学习能力.在继续抓好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测试工作.2007年,区教育局在各(校)全员测试基础上,随机抽测273人,其中合格占97.4%,优秀占71.6%.还在教师中推广信息化自主式学习,信息化合作式学习,信息化探究式学习,信息化接受式学习,信息化体验式学习以及信息化混合式学习等学习方法,提升教师信息化学习能力.

3,强化创新运用,提升教师信息化学习效益.教师在网上获取知识,是为了转化为智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该区仙居中学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提升了教研品质与课堂质量.青山小学引领教师开设博客,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反思平台,为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讲台",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三、实施教师能级化学习标准,促进学习提高.

1,明确标准,激发参学(训)动力.全国各地经验和本区实践表明,校本培训是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为创新培训模式,使校本培训更具科学性,时代性,易操作性,实效性,区教育局在下发《关于大力开展新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以出台了《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实验研究方案》.方案指出,全区"十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突出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八项能力"(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特色争创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在全区全面推进新型教师"八项能力"培养与发展水平分项分级分层申报认定模式.分别制定"八项能力"单项和综合认定标准,在规定的训练周期内对教师各项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认定,结果大体划分为三个能力水平层级,即成长型(初级能力水平)层级,成熟型(中级能力水平)层级,成就型(高级能力水平)层级.能级化化标准的实施,激活了教师能力发展内生力,促进了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向高水平层级提升.

2,按标施训,达成学习愿景.教师通过"主体化"的自主研修,"一体化"的岗位实训,"信息化"的远程教育三大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最终达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三大愿景.2006年5月29日区教育局在漳河召开校本培训现场会,省继教中心主任出席会议后评价说,"这个现场会展示的成果足以让我们相信,东宝区教育局实施'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实践的行之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四、开展教师互动化学习交流,推动学习运用.

常言道: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可见人与人的交流,互动是双赢的,增值的行为.东宝区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时注重互动化学习交流,强调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1,让教师之间走动起来.我区每年都开展一轮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去年11月份,组织了14位名师分五批送教下乡到石桥驿,仙居,子陵,马河,漳河等五个乡镇.名师下乡优做到上好两课,结好对.两课即给学生上好一节文化课,给教师上好一节辅导课,结好对,就是名师与乡镇中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名师们以课说法,以案明思,让乡镇教师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另外我区还从乡镇学校选派干部或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让他们习得真本领,更好地服务农村教育.

2,让参学者主动起来,让学习内容生动起来.选派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的老师外出当徒取经,回来要为师传经.我区通过让他们举行专场讲座报告会,开展教学实践反思活动,进行重点成果专项研究推广等颇具实效性的活动,让参学者主动起来.去年7,8月份,我区先后举办了小学和中学两期班主任培训班.培训内容由班主任点题,继教中心收集汇总后确定符合多数人意愿的培训内容,实用性,针对性强,能引起参训者思想上的共鸣.

3,让学习形式灵动起来.我区开展了"课程改革大家谈系列活动",包括校长谈,师生谈,家长谈,举行了关于课程内涵的辩论会,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出版了《课改通讯》季刊免费为教师新课程培训学习提供交流平台等,做到了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4,让思想,灵感飞动起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让思想,灵感在信息高速路上飞动,传递,相互交流和分享.

在培训方法上,要注意多元有机结合

从各地各校的实践来看,立足校本的培训,若想实现培训的高效,必须精心选择培训的策略,特别关注于培训的形式和方法的变革.然而就培训的策略而言,最好能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点和面的结合.将适合某一群体的专题项目与面向全体的通识性项目的培训相结合.扬州教育学院附中针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暑期封闭性短训,同时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又有几天目标指向十分明确的介绍,交流与研讨,既突出了重点,又保证了全面.

高与低的结合.将教师按照管理,职称,教学能力和实绩等,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培训的无效劳动成分,达成效益的最大化.

长与短的结合.针对细小问题的一两次短训与解决普遍性问题的多次的长期培训交替着进行,关键是解决问题,不在于次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

内与外的结合.校本培训自然是以在校内进行为主,但偶尔也可以运用校外的"基地",借鉴校外的经验,邀请外地的专家,甚至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

就具体的培训形式和方法而言,下列四个结合最为有效:

讲故事与谈感受结合.围绕师德主题,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师故事讲述,引发参与者的反省,思考并诚恳的对话交流.这显然要比官员和学者的阐述和训诫高明得多,文章开头提及的案例便是如此.

课例与研讨结合.观摩某一或某几节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某一问题,以本学科组教师为主体,适当吸纳其他学科教师参加,在专家的引领下,会诊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达成某一方面教学事件能力的提升.

训导与研修结合.专家讲座和成功者经验介绍是传统培训的经典模式,在继承其中优秀因子的基础上,融入交流,对话的现代形式,特别是将参训者围绕培训主题所先期进行的学习,研究,反思等结合进来,培训主体产生了质的变化,效果会更好.

个体反思与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结合.带着从自己实践,探索及其反思中的所得和疑惑,赢得同伴的实践层面不同思路,方法的帮助后,获得高层专家具有理论高度的指点和引领,是现实培训最为切实有效且最为理想的模式,当然也是操作难度和成本较高的模式.

在培训定位上,要遵循分层,策划,适用等原则分层,分类原则.针对特定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和价值.用不同的标准——从管理职能或者从专业发展层次,可以将本校教师相对组合成多个层级和类别的团队,这种小股,松散的研修培训小组,如同教学的小班化,可以保证培训的高效.

策划原则.在培训规划的控制下,不同小组不同时期的任意一次培训都应该有严谨的策划.培训主题应非常鲜明,培训目标应十分明确,培训课程和实施过程应十分清晰,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更要十分适用.

适用原则.校本培训区别于传统培训和其他培训,最重要的是需要和实用,甚至可以说是"功利"的,立竿见影的.聘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具的专家,采取最简捷实在的指导方法来解决教学中最近发生的问题,满足教师最迫切的教学需求.

教师主体原则.整个培训方案的策划和设计要尊重教师主体,比如专家的选聘,专家讲课的内容,都必须服从培训主题和教师的需要来安排.培训项目应提前发布,培训内容也要让教师"先入为主".这样,才能产生"我要学"的和主动,互动的学习行为.

暑期培训是整个校本培训中的一个环节,从校本培训整体的高度看,还必须坚持规划原则.教师发展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做好教师培训的规划十分重要.要彻底改变等指示,听上令,搞运动的传统思维,要彻底改变只是到了假期才做一点"蜻蜓点水"似的"读文件"或"指令训诫"的做法,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校长和机构负责,管理这项工作.江苏无锡的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教师培训处等相应机构.与之相应,周密研究,确立本校教师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从目标到过程,从策略到方法,从监控到奖惩,特别是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培训内容都要十分明晰,以确保规划切实可行.就教师个体而言,每一个人的发展又是没有止境的.因应学校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教师个体都应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专家的引领下制定出目标具体,路径可行,措施得力,阶段任务量化,便于监控检测的专业成长规划.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08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二)对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

本文是一篇信息化论文范文,信息化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数学师德总结目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信息化及数学教师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息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关论文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总结目录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范文,课堂教学改革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总结目录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与

本文是一篇师德建设论文范文,关于师德建设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师德建设及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课堂教学及学生及教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督导论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数学课堂类五年级教学论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数学课堂及数学教学及小学生。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学数学及课堂教学及应试。

小学数学教师职考试题全国

本文是一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中小学教师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小学数学教师职考试题全国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幼。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

这是一篇多媒体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是化学教学专业与多媒体及小学数学教学及小学数学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估算教学

这篇学生论文范文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有关毕业论文,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估算教学相关生命教育教学论文。适合学生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