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23年

时间:2024-02-03 点赞:45585 浏览:8949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功用论文范文,功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16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功用及中医药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功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

全国联考考试大纲

(医古文,中医综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编印

二○一二年

目录

医古文考试大纲

一、学科的性质与作用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三、考试的方式与用时

四、试卷结构

五、本大纲使用说明

六、参考用书

附录:题型举例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Ⅰ.前言16

Ⅱ.考查内容17

中医基础理论17

一、绪论17

二、阴阳五行17

三、藏象18

四、气,血,津液18

五、经络19

六、病因与发病20

七、病机21

八,防治原则22

中医诊断学23

一、绪论23

二、问诊23

三、望诊25

四、舌诊26

五、闻诊26

六、脉诊27

七、按诊27

八,八纲辨证28

九,病性辨证28

十,脏腑辨证29

十一,其它辨证方法30

中药学31

一、中药的产地31

二、中药的炮制31

三、药性理论31

四、中药的配伍31

五、用药禁忌32

六、中药的剂量与用法32

七、解表药32

八,清热药32

九,泻下药33

十,祛风湿药33

十一,化湿药34

十二,利水渗湿药34

十三,温里药34

十四,理气药35

十五,消食药35

十六,驱虫药35

十七,止血药36

十八,活血化瘀药36

十九,化痰止咳平喘药36

二十,安神药37

二十一,平肝息风药37

二十二,开窍药38

二十三,补益药38

二十四,收涩药38

二十五,涌吐药39

二十六,攻毒杀虫止痒药39

二十七,拔毒化腐生肌药39

方剂学40

一、总论40

二、解表剂41

三、泻下剂42

四、和解剂43

五、清热剂44

六、祛暑剂46

七、温里剂47

八,补益剂48

九,固涩剂49

十,安神剂50

十一,开窍剂51

十二,理气剂51

十三,理血剂52

十四,治风剂53

十五,治燥剂54

十六,祛湿剂55

十七,祛痰剂56

十八,消食剂58

十九,其它58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59

Ⅳ.样题60

Ⅴ.推荐的参考教材64

医古文考试大纲

为贯彻落实原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部门印发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制定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医古文考试大纲.

一、学科的性质与作用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在职人员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必备的结构性知识,对提高在职人员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进而增强学术素养,深入研究中医药古籍,促进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都具有非常切实的作用.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1,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选

序号内容(篇目)1扁鹊传(《史记》)2华佗传(《三国志》)3钱仲阳传(刘跂)4丹溪翁传(戴良)5《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6《伤寒论》序(张机)7《素问注》序(王冰)8《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夏竦)9《本草纲目》原序(王世贞)10《类经》序(张介宾)11《串雅》序(赵学敏)12《温病条辨》叙(汪廷珍)13宝命全形论(《素问》)14养生论(嵇康)15大医精诚(孙思邈)16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张从正)17诸医论(吕复)18赠贾思诚序(宋濂)19医俗亭记(吴宽)20病家两要说(张介宾)21不失人情论(李中梓)22元气存亡论(徐大椿)23与薛寿鱼书(袁枚)24医学源流(陈念祖)25医案六则(许叔微等)26药论四则(雷敩等)27医书凡例三则(高保衡等)28方论三则(罗美等)29医书提要三则(纪昀等)30医话四则(顾文烜等)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工具书2汉字3词义4句读5今译6文意理解2,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

除与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相同者外(见上),另加文选10篇,基础知识两章,具体篇章如下:

第一部分文选

1皇甫谧传(《晋书》)2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汪道昆)3《新修本草》序(孔志约)4《外台秘要》序(王焘)5极言(葛洪)6诸家得失策(杨济时)7秋燥论(喻昌)8《素问》注文四则(杨上善等)9《理瀹骈文》三则(吴尚先)10《素问》校记四则(俞樾等)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注释2古代文化知识(二)考试要求

1,文选部分考试要求

熟读并理解全部文章,背诵部分文章与篇段,积累1200个(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积累1500个)以上的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的意义,常用虚词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掌握借字与本字,古字与今字,异体字与正体字的对应关系,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规律,掌握实词的临时性语能和古人安排语序的惯例,掌握各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理解各篇文章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2,基础知识部分考试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助于增强阅读理解古代医药学着作能力的方法,包括词义辨别,文意理解以及句读,今译等方法(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并应熟悉注释与古代文化知识等方面问题),从理性认识上予以深化,进而用以指导阅读理解中医药古籍.具体要求如下:

(1)工具书

了解辞典编排法和目录,索引,类书,丛书的基本情况,熟悉常用的古汉语与中医药工具书,掌握查检有关资料的方法.

(2)汉字

了解"六书"的概念与汉字的结构,熟悉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作用,位置,掌握古医籍中"异写字"的识别方法,正确读写中医药常用字.

(3)词义

了解词义的演变与引申,掌握同形词语,复用词语,简略词语与表数词语,掌握辨别词语意义的常用方法,正确辨识词句的语法,修辞意义.

(4)句读

了解句读的名称,符号与位置,熟悉误读的表现与原因,掌握句读的方法.

(5)今译

了解今译的标准与类别,熟悉误译的表现与原因,掌握今译的方法.

(6)文意理解

了解误解文意的原因,通过文意理解实例的分析,掌握正确理解文意的方法.

(7)注释

熟悉注释的主要内容,了解注释的术语与体例,掌握注释的常用方法.

(8)古代文化知识

熟悉古代记时,年龄称谓,避讳,中医药命名的方法与度量衡制度.

三、考试的方式与用时

(一)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用时:150分钟.

四、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200分.

(二)在职人员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结构

1,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4,词语解释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5,今译题:共30分,

6,阅读题:40分,

7,简答题:2小题,共20分.

(三)在职人员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试卷结构

1,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4,词语解释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5,今译题:共30分,

6,阅读题:2小题,共50分,

7,简答题:3小题,共30分.

五、本大纲使用说明

为使医古文的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进而规定考试要求.明确考试要求,应考者可以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参考用书,命题者可以更恰当地把握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重点,知识能力层次,难易度与题型.

(一)攻读硕士与攻读博士的考生之考试大纲的区别.

1,考试内容容量有差别:攻读硕士学位考试内容容量为文选30篇,基础知识6章,攻读博士学位考试内容容量为文选40篇,基础知识8章.

2,考试要求有差别:对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在对攻读硕士学位考生的要求的基础上,加重了阅读理解的能力的考核.

(二)医古文考试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操作,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试要求.考试命题要尽量覆盖到各篇章,并适当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作用与目的,要求.

(三)本大纲规定考试内容的范围,包括两个部分,即参考用书的文选(含相关阅读实践)与基础知识(含相关阅读实践).在试题中的分值比例,文选(含相关阅读实践)占80%,基础知识(含相关阅读实践)20%.

(四)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要求: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後的括弧内)

1.在"永言笔削,未暇尸之"中,"尸"的意义是()

A陈列

B主持

C整理

D写作

2."郢书燕说"比喻()

A.捏造事实,胡编乱造

B.举止轻佻,惹人讨厌

C.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D.口不择言,引起麻烦

3.《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4."重身,谓身中有身,则怀妊者也."(《素问·奇病论》王冰注)采用的注释方法是()

A.对释法

B.定义法

C.比较法

D.描述法

二,多项选择题(要求: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4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依次填入题干後的括弧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具有"时间短暂"义的词语是()()()()

A."於今困劣,救命呼噏"的"呼噏"

B."修途之累,非移晷所臻"的"移晷"

C."无何举於乡,又十年成进士"的"无何"

D."请急归,旋被口语"的"旋"

2.属於古今字关系的是()()()()

A.然——燃

B.解——懈

C.兑——锐

D.泪——泪

三、填空题

1.古代句读符号主要有读音如"主"的和读音如"曲"的.

2."其视吾民之颠连,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维系"的"秦越"比喻.

四、词语解释题

1.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

顾:却:

五、今译题

1.乙非独其医可称也,其笃行似儒,其奇节似侠,术盛行而身隐约,又类夫有道者.

六、阅读题

黄帝问曰愿闻九鍼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鍼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鍼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鍼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鍼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鍼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後与先者知病先後也爲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鍼最妙者爲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鍼之名各不同形者鍼穷其所当补泻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鍼阴气隆至乃去鍼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鍼下热乃去鍼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墯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於衆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蹻足骨行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要求:

1,用"."号给上文断句,

2,简答:

①"爲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告诫医者应注意什麽

②"神无营於衆物者"一段文字对医者临证提出什麽要求

七、简答题

1,简述"六书"说,并举例说明.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Ⅰ.前言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四个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中医综合考试之需要.

本考试大纲旨在从三个层次上考查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四部分内容中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辨证方法,药物与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能力:考查考生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原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能力: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对常用方剂进行灵活运用.

Ⅱ.考查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着作,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着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

本文是一篇功用论文范文,功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16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功用及中医药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功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0340;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的含义,内容及其应用.

(2)辨证论治的含义,内容及其应用.

二、阴阳五行

1.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和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与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和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五志,五液,五体,官窍的关系.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5)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和运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和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倦内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七、病机

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

(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

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

气血关系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功能的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的病机

(1)内生五邪病机的概念.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

(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

(1)脏腑病机的概念,脏腑病机学说的形成及沿革.

(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血,肝阴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八,防治原则

1.预防

(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2.治则

(1)治则的概念,治则和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运用原则和方法.

(4)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5)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达变.

2.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问诊

1.问寒热

(1)寒,热的基本概念.

(2)寒热的分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寒热往来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问汗

(1)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病机及临床意义.

(2)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病机及临床意义.

(3)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隐痛,重痛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的临床意义.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乏力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雀盲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6.问睡眠

(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7.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口黏腻的临床意义.

8.问二便

(1)大便:大便便次,便质及排便感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小便:小便尿量,尿次及排尿感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9.问妇女

(1)月经:月经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带下:带下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望诊

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少神及神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

4.五色的主病的临床意义和机理.

5.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6.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7.望头面五官:头面,囟门与发,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8.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9.★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10.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水疱,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1.望排出物变化的总规律:观察痰,涕,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12.★观察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3.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舌诊

1.舌诊的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望舌质:望舌神,舌色(淡白,红,绛,紫),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望舌苔:望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苔色(白,黄,灰,黑)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舌诊的临床意义.

五、闻诊

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语言(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呼吸,咳嗽,喘,哮,短气,少气,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六、脉诊

1.脉诊的原理,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2.诊脉的部位和方法,切脉指法.

3.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的含义及其脉象表现特征,★脉象的生理变异.

4.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

5.相似脉的鉴别,常见相兼脉的主病.

6.★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和临床意义.

7.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8.★脉症的顺逆与从舍.

9.脉诊的临床意义.

七、按诊

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5.★按胸胁,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八,八纲辨证

1.八纲基本证候

(1)表里: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

(2)寒热:寒证和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和★证候分析.

(3)虚实:虚证和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和★证候分析.

(4)阴阳:阴证和阳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

2.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证候相兼的概念.

(2)证候错杂:寒热错杂的类型和临床表现,虚证夹杂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3)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和★证候分析.虚实真假的概念,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和★证候分析.

(4)★证候转化: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寒热转化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虚实转化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九,病性辨证

1.六淫证候: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热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

2.阴阳虚损证候: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亡阳证和亡阴证的鉴别.

3.气血病证候: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常见气血同病的类型.

4.津液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情志证候:喜证,怒证,忧证,思证,悲证,恐证,惊证的临床表现.

十,脏腑辨证

1.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运用范围及意义.

2.心病的常见病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肺病的常见病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相搏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脾病的常见病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肝病的常见病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寒滞肝脉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6.肾病的常见病证: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7.腑病证候

本文是一篇功用论文范文,功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16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功用及中医药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功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8;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寒饮停胃证,寒滞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虫积肠道证,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肠道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

8.脏腑兼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胆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9.★各脏腑类似证鉴别要点.

十一,其它辨证方法

1.六经辨证的概念,太阳病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蓄水,太阳蓄血)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太阳蓄水,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阳明病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其临床表现,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

2.★六经病提纲.

3.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其临床表现,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形式.

4.三焦辨证的概念,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发病机理及其临床表现,三焦病证的传变形式.

注:注有★者为博士学位考试内容,未注有★者系硕,博士考试通用内容.

中药学

一、中药的产地

1.道地药材的概念.

2.产地与药效的关系.

二、中药的炮制

1.中药炮制的概念.

2.中药炮制的目的.

三、药性理论

1.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

2.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与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3.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物的注意事项.

四、中药的配伍

1.中药配伍的概念与目的.

2.药物七情的含义,掌握药物七情对于指导临床的意义.

五、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的含义及内容.

2.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3.★证候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与内容.

六、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中药剂量的概念,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

2.中药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七、解表药

1.解表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牛蒡子,菊花,葛根,柴胡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生姜,防风,香薷,★苍耳子,蝉蜕,桑叶,升麻,★蔓荆子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八,清热药

1.清热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射干,白头翁,大青叶,生地黄,玄参,牡丹皮,青蒿,地骨皮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天花粉,芦根,决明子,苦参,白鲜皮,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山豆根,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赤芍,水牛角,★银柴胡,★白薇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九,泻下药

1.泻下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大黄,芒硝,甘遂,巴豆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番泻叶,★芦荟,★郁李仁,火麻仁,牵牛子,大戟,★芫花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祛风湿药

1.祛风湿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独活,木瓜,秦艽,桑寄生,五加皮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威灵仙,★桑枝,防己,蕲蛇,★川乌,★络石藤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一,化湿药

1.化湿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佩兰,白豆蔻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二,利水渗湿药

1.利水渗湿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茯苓,泽泻,车前子,木通,茵陈蒿,金钱草的药性,功效,应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薏苡仁,猪苓,★香加皮,通草,滑石,石韦,瞿麦,★地肤子,萆薢,★虎杖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三,温里药

1.温里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四,理气药

1.理气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青皮,★枳壳,乌药,沉香,檀香,★佛手,川楝子,★柿蒂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五,消食药

1.消食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神曲,★麦芽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六,驱虫药

1.驱虫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使君子,槟榔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苦楝皮,★雷丸,★鹤草芽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七,止血药

1.止血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小蓟,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叶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蒲黄,★炮姜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八,活血化瘀药

1.活血化瘀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红花,益母草,牛膝,马钱子,莪术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桃仁,泽兰,鸡血藤,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骨碎补,三棱,水蛭,斑蝥,穿山甲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十九,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半夏,天南星,浙贝母,川贝母,瓜蒌,桔梗,苦杏仁,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禹白附,白芥子,★马兜铃,旋覆花,白前,胆南星,竹茹,★前胡,紫苏子,★款冬花,紫菀,白果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安神药

1.安神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朱砂,龙骨,酸枣仁,远志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磁石,琥珀,柏子仁,★合欢皮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一,平肝息风药

1.平肝息风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天麻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二,开窍药

1.开窍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麝香,石菖蒲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冰片,★苏合香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二十三,补益药

1.补虚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补骨脂,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麦门冬,枸杞子,龟甲,鳖甲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西洋参,党参,太子参,山药,续断,菟丝子,巴戟天,紫河车,肉苁蓉,蛤蚧,冬虫夏草,何首乌,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黄精,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四,收涩药

1.收涩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五味子,乌梅,肉豆蔻,山茱萸,椿皮,海螵蛸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麻黄根,★五倍子,诃子,赤石脂,覆盆子,金樱子,莲子,芡实,桑螵蛸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五,涌吐药

1.涌吐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常山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瓜蒂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六,攻毒杀虫止痒药

1.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硫黄,雄黄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蟾酥,蛇床子,★土荆皮,★白矾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二十七,拔毒化腐生肌药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及使用注意.

2.升药,炉甘石,硼砂的药性,功效,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3.★砒石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

注:注有★者为博士学位考试内容,未注有★者系硕,博士考试通用内容.

方剂学

一、总论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配伍目的.

2.方剂结构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

3.方剂的变化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和剂型更换的变化.

(三)剂型

1.常用剂型的特点.

2.常用剂型的应用.

二、解表剂

(一)概述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辛温解表

1.辛温解表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麻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含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下同)及其配伍意义.

3.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原方用法及其临床意义.

4.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5.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6.香苏散的功用和主治证候.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香苏散的化裁运用.

(三)辛凉解表

1.辛凉解表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原方用法及其临床意义.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和主治证候,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及其意义,临证调整麻黄和石膏用量比例的主要依据.

6.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7.★升麻葛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四)扶正解表

1.扶正解表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败毒散的化裁运用.

5.★加减葳蕤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三、泻下剂

(一)概述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

本文是一篇功用论文范文,功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16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功用及中医药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功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用注意事项.

(二)寒下剂

1.寒下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大承气汤与其衍化方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3.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应用注意事项.

(三)温下剂

1.温下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大黄附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四)润下剂

1.润下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麻子仁丸与五仁丸,黄龙汤与新加黄龙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五)逐水剂

1.逐水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原方用法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注意事项.

(六)攻补兼施剂

1.攻补兼施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煎加桔梗热服的意义.

四、和解剂

(一)概述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二)和解少阳剂

1.和解少阳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小柴胡汤的化裁运用.

6.★达原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三)调和肝脾剂

1.调和肝脾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4.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四逆散,逍遥散的化裁运用.

(四)调和肠胃剂

1.调和肠胃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3.★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五、清热剂

(一)概述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清气分热剂

1.清气分热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禁忌证.

3.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半夏与麦冬的用量比例及其配伍意义.

4.★白虎汤的化裁运用.

(三)清营凉血剂

1.清营凉血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3.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清营汤"透热转气"的临床意义,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化裁运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四)清热解毒剂

1.清热解毒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3.普济消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凉膈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意义,应用注意事项.

6.★清瘟败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五)清脏腑热剂

1.清脏腑热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导赤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3.龙胆泻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4.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及其配伍意义.

5.苇茎汤,泻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6.清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7.玉女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与清胃散的对比分析与区别运用.

8.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9.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10.白头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11.★玉女煎与与清胃散,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六)清虚热剂

1.清虚热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清骨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4.★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应用注意事项.

六、祛暑剂

1.祛暑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香薷散,新加香薷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3.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4.★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与竹叶石膏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5.★桂苓甘露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七、温里剂

(一)概述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温中祛寒剂

1.温中祛寒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理中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原方用法及其意义.

3.吴茱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5.★理中丸,小建中汤的化裁运用.

(三)回阳救逆剂

1.回阳救逆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四逆汤的化裁应用.

4.★回阳救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四)温经散寒剂

1.温经散寒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当归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和配伍特点,应用注意事项.

4.★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八,补益剂

(一)概述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补气剂

1.补气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其化裁运用.

3.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6.玉屏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7.★桂枝汤与玉屏风散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三)补血剂

1.补血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其化裁运用.

3.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4.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四)气血双补剂

1.气血双补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泰山磐石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五)补阴剂

1.补阴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化裁运用.

3.大补阴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4.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药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六)补阳剂

1.补阳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化裁运用.

3.★肾气丸与其衍化方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七)阴阳并补剂

1.阴阳并补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九,固涩剂

(一)概述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固表止汗剂

1.固表止汗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三)涩肠固脱剂

1.涩肠固脱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3.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四)涩精止遗剂

1.涩精止遗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五)固崩止带剂

1.固崩止带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3.易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4.★固冲汤与归脾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安神剂

(一)概述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重镇安神剂

1.重镇安神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三)滋养安神剂

1.滋养安神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应用注意事项.

3.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与朱砂安神丸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一,开窍剂

(一)概述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清热开窍剂

1.凉开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和主治证候之异同.

(三)温通开窍剂

1.温开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苏合香丸的配伍意义.

十二,理气剂

(一)概述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

本文是一篇功用论文范文,功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16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功用及中医药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功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847;事项.

(二)行气剂

1.行气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越鞠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天台乌药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6.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7.★金铃子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8.★厚朴温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9.★天台乌药散的配伍意义,天台乌药散与暖肝煎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三)降气剂

1.降气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定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十三,理血剂

(一)概述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活血祛瘀剂

1.活血祛瘀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桃核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复元活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6.温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7.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8.失笑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9.桂枝茯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10.★血府逐瘀汤与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11.★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2.★鳖甲煎丸的功用和主治证候.

(三)止血剂

1.止血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十灰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咳血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义及其配伍意义.

4.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5.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6.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7.★槐花散的配伍意义.

8.★黄土汤的配伍意义.

十四,治风剂

(一)概述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疏散外风剂

1.疏散外风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4.小活络丹与大活络丹的功用与区别应用.

5.消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三)平息内风剂

1.平息内风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羚角钩藤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镇肝熄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4.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6.★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五,治燥剂

(一)概述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轻宣润燥剂

1.轻宣润燥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杏苏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4.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桑杏汤与桑菊饮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三)滋阴润燥剂

1.滋阴润燥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3.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增液汤与增液承气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6.★益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7.★养阴清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8.★百合固金汤与咳血方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六,祛湿剂

(一)概述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二)燥湿和胃剂

1.化湿和胃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藿香正气散与香薷散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三)清热祛湿剂

1.清热祛湿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八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6.连朴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7.当归拈痛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8.二妙散的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9.★茵陈蒿汤的化裁运用.

10.★三仁汤与甘露消毒丹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四)利水渗湿剂

1.利水渗湿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五苓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猪苓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五苓散的化裁运用.

6.★防己黄芪汤与玉屏风散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7.★五皮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五)温化寒湿剂

1.温化水湿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真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5.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6.★萆薢分清饮与桑螵蛸散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六)祛风胜湿剂

1.祛湿胜湿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3.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七,祛痰剂

(一)概述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二)燥湿化痰剂

1.燥湿化痰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化裁运用.

3.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茯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5.★温胆汤的化裁运用.

(三)清热化痰剂

1.清热化痰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4.★滚痰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四)润燥化痰剂

1.润燥化痰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五)温化寒痰剂

1.温化寒痰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功用和主治证候.

3.★三子养亲汤的功用和主治证候.

4.★苓甘五味姜辛汤与苓桂术甘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5.★三子养亲汤与苏子降气汤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六)化痰息风剂

1.化痰息风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八,消食剂

(一)概述消食剂的适用范围,与泻下剂之异同,应用注意事项.

(二)消食化滞剂

1.消食化滞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3.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和主治证候.

(三)健脾消食剂

1.健脾消食剂的适应证候和配伍规律.

2.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3.★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特点.

4.★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的对比分析与区别应用.

十九,其它

1.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2.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3.固经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

4.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其配伍意义,配伍特点.

注:注有★者为博士学位考试内容,未注有★者系硕,博士考试通用内容.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和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题型与试卷结构

1.题型

(1)客观性试题:采用A,B,X型选择题,

(2)主观性试题:采用问答题和★论述题.

2.试卷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每科客观性试题30题,每题1分,计120分.

主观性试题6题,计80分.

注:标有★者为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型.

三、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Ⅳ.样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下列除哪项外,均对人体产生影响

A,季节气候变化

B,昼夜晨昏变化

C,地方区域不同

D,饮食偏嗜不同

E,阴居以避暑

答案:D

2.《素问·举痛论》所说导致"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恐则气下

E,思则气结

答案:D

3.面色突然苍白多见于

A.阳虚水泛B.阳气暴脱C.阳虚D.血虚

答案:D

4.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不含芍药的是

A.大柴胡汤B.小建中汤C.大定风珠

D.小蓟饮子

答案:D

5.既能清湿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黄芩B.黄连C.胡黄连D.青蒿

答案:C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炎上动血B,重浊黏滞

C,善行数变D,干涩伤津

E,收引凝滞

11.燥邪的特性是

12.风邪的特性是

答案:11.D,12.C

A.心脾两虚B.肝气郁结C.脾虚气陷D.胃气上逆

13.太息表明

14.呃逆表明

答案:13.B,14.D

A.解表清里,升清止泻B.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C.清

本文是一篇功用论文范文,功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有哪些2016年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功用及中医药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功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解毒,疏风散邪D.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15.普济消毒饮的功用是

16.葛根芩连汤的功用是

答案:15.C,16.A

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

17.西洋参入汤剂宜

18.蒲黄入汤剂宜

答案:17.D,18.C

三,X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1."木曰曲直"比喻肝的功能和特点是

A,肝喜条达B,肝恶抑郁

C,肝藏血,调节血量D,肝主疏泄

答案:A,B,D

22.根据"因人制宜"原则,临床诊治疾病时应考虑患者的

A,性别B,年龄

C,体质D,生活习惯

答案:A,B,C,D

23.口苦可见于

A.肝胃蕴热B.脾胃气虚C.肝胆湿热D.肝火上炎

答案:C,D

24.清营汤中配伍银花,连翘的用意是:

A.清热解毒B.凉血散血

C.散结消肿D.透热转气

答案:A,D

25.药物七情中表示减毒的配伍关系是:

A.相恶B.相杀C.相反D.相畏

答案:B,D

四、问答题

1.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2.试述肝与肾的关系.

3.试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气不摄血证与气随血脱证.

4.临床变化运用方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5.比较白术与苍术功效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五、论述题

1.以《素问·举痛论》为据论"百病生于气".

2.病案分析题

邓××,女,22岁,小学教师.

泄泻,肛门坠重7年.患者反复发作泄泻7年,并常感肛门坠重,大便稀溏,色棕黄或淡黄,腥臭,日解3~10次不等,虽服用过西药"土霉素","安必仙"及中药"附子连理汤","葛根芩连汤"等治疗,总未治愈.近3年来,每日便次在5次左右,且自觉头晕胀,微热,神疲嗜卧,口干苦,肠鸣,腹隐痛,食少不香,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要求:

(1)请回答问题:

①本证病位在哪性质属什么

②为什么会出现"自觉头晕胀,微热,口干苦"等症状

(2)请分析病情,并提出证名.

3.当归补血汤以补血名方却重用黄芪为君,其理何在

4.香附,丹参,桂枝,当归,川芎均治月经不调,它们的作用机理与所治证型有何不同

Ⅴ.推荐的参考教材

1.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2.国家级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新二版),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3.国家级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新二版),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4.国家级普通高校"十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方剂学》,邓中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相关论文

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2023年

这篇公共管理论文范文属于研究生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公共管理方面毕业论文提纲,与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相关mba研究生论文。。

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2023年

本文是一篇公共管理论文范文,关于公共管理方面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公共管理及科学技术及管理。

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学费2023年

本文是一篇建筑科技论文范文,关于建筑科技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学位学费2016年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

专业硕士学位学费2023年

本文是一篇人事档案论文范文,人事档案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专业硕士学位学费2016年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人事档案及户籍及研究生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