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总结文中学2023

时间:2024-02-01 点赞:45659 浏览:882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关于高中化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德育课题总结文中学2016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中化学及开题报告及国家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中化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于省,南通市"十二五"课题开题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镇(乡)教管办教研员,各直属学校教科室主任,各有关课题主持人:

根据5月12日南通市教科研会议的精神,省和南通市"十二五"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必须符合规范,内容详实,从现有已交的开题报告来看,有些课题的开题报告内容空洞,只是课题申请报告的简单重复,有些课题的开题报告缺少相关必要的内容.请各主持人务必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现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课题开题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概念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人员分工课题研究步骤课题成果及完成人研究保障条件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概念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高中化学各模块的衔接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周存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化学新课程标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难以掌握,无法科学教学,无法采用适合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很难发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更加做不到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进行衔接和过渡.结果就是表现在授课过程中课时严重不足,各知识点之间难以取得联系,形成杂乱无章的教学,无法在教学中体现各模块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无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根据我市和我校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还嫌不足,内容难度,深度,广度把握不当,造成学生学习化学缺乏系统性,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杂乱无章,混乱的现象很普遍,在必修课程中企图一步到位,知识,能力的要求接近高考要求,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与困难,学习兴趣下降,在选修教学时又常常是炒冷饭,更加剧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出现"高一的课像高三,高三的课像高一"的怪现象.在必修教学课时相当紧迫的情况下,加大难度,广度,深度,是靠操练知识点达到表面上学生的强化掌握,而能力的提升,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成为空谈.本课题试图通过高中化学各模块的研究,在衔接上明确划分各阶段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根据学时,学情适度调整教学要求,达到解决化学教学课时紧张,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实验减少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高考模式不同,课本不同,各模块设置虽然相似,但差异较大.基于上述因素,加上时间的原因,目前国内没有对高中化学模块衔接教学作系统地研究课题可供参考.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杨剑春《新课程高初中学段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课题,南平市高级中学吴长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衔接探讨》,上海市宜川中学胡瑞英《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等课题和论文.但所查询到的衔接教学基本是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初中与小学的衔接,高中与初中的衔接.对高中化学各模块之间的衔接教学的研究仅限于少量个人的研究,如: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陈懿在《化学教育》2016年12期《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学的衔接策略》对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衔接教学进行了探讨,归纳了必修与选修模块问的衔接框架图,分析了必修与选修,初高中,选修模块内和选修模块间等4条衔接线,提出了依据课程结构把握衔接脉络,依据教材内在逻辑设计教学和依据教学目标落实综合评价等全方位的衔接教学思路与策略.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蔡文联,饶志明,陈燕华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年04期《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与必修模块的衔接及其教学策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与必修模块知识点的衔接,并提出了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新课标下的高二理科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帮助.至今未有课题组对高中化学模块衔接教学作系统地研究,本课题具有创新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中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不同于国内,关于高中化学各模块衔接教学问题在国外研究情况不多.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旨在促进对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在不同的学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控制教学难度,深度,广度.对不同学段学生所需达到的能力要求提出意见,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对教师更好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精神和实质,有较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必要的思考和调整,有利于完善高中化学课程,实现部分内容的校本化研究,校本化实施.

四、课题概念界定

"衔接"本意指事物首尾相连"衔接教学"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即化学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高中化学各模块的衔接教学",不但是指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知识上的衔接,还有学生学习能力上的衔接,更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同时,"高中化学各模块的衔接教学"又不同于初高中衔接,因为"高中化学各模块的衔接研究"可以是同一个研究团队针对同一个被研究群体进行如下操作:模块知识整合,能力提升有计划分时间段进行,学习机制不断调整,全程跟踪,测评.

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高中化学各模块的衔接研究",是指在学生进入高中开始,研究者摸清学生基本情况,根据学情将高中化学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全面整合,研究出适宜学生发展的各阶段学习内容,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使教师明确各阶段的操作方法和模式,为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提供有效的学习机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也会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成分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美国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尽管在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身上都存在着这八种智力,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就智力发展程度而言,智力发展的水平完全受教育和环境影响甚至制约.加德纳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加德纳还认为,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随着智能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所以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法上,加德纳推荐了"学习档案"的评价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两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和研究对象.本课题在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的基础上,在教师充分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中化学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力图通过研究实现以下目标:提升教师对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定各模块教学时的同一知识点的不同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确定各模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子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阶段目标.一定程度上解决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张,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实验减少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高中化学课程必修和选修课

本文是一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关于高中化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德育课题总结文中学2016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中化学及开题报告及国家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中化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程中的知识点梳理.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同学段,不同模块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优化.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分层.情感目标达成.教学难度,教学目标调整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学段,不同模块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优化教学难度,教学目标调整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5.本课题的主要观点:高中化学必修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于高考考查目标有所不同,在实施必修教学中应合理把握教材的难度,深度,广度.以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克服课时紧张等客观因素,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确定必修阶段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与选修阶段的差异.通过教学目标的调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点教学中实施循序渐进原理.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立足课堂,对高中化学模块衔接教学作系统地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和众多的教学内容间找到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知识点的教学衔接结合点.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三维学习目标.对高中化学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与实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查阅资料法:查阅并分析,归纳有关衔接和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

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我市中学化学学习的现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了解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衔接的影响因素.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总结经验,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优选科学合理的衔接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实验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修改,弥补计划和目标中的缺憾.

七、课题人员分工

1本课题设以周存军为组长,聘请侯茂谦高级教师为顾问,成员包括袁琪琪,马金松,张兰凤,汪序,张玉娟等.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并以研究工作会议,讲座,论坛等方式部署研究任务,协调研究力量,组织研究活动,评价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汪序老师负责资料的整理,活动的宣传,策划,以及材料收集等事务.各位成员通过座谈,研讨,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兴趣,寻找自己的兴奋点,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定期交流,研讨,评价,调整.


3.侯茂谦负责理论指导,袁琪琪负责资料汇编,马金松,张兰凤负责校本课程,汪序负责梳理素材,张玉娟负责课堂实践,反馈.

八,课题研究步骤

通过学习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关衔接教学的理论,提升研究者的理论水准.通过对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螺旋式上升和循序渐进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学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找出分层次教学的依据和实施措施.通过研究对不同学段同一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分解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在衔接教学中,能体现出不同模块的教学要求.总结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学,相互学习,专家引领等方式实现对化学新课程认识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6.1—2016.3提出高中化学各模块衔接教学研究的构想,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更新课题组成员的课程理念,统一思想.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课题内容.进行开题和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2016.5—2016.7进行地区和全市调查继续学习相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完善课题实施计划,对课题实施进行理论研究,进行交流,反馈和研究,在这一阶段,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统一,提高认识,调整和完善研究计划.对衔接教材,教学建议和研究课进行调整并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阶段:2016.7—2016.11,通过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对课题深化研究.在不同层次的化学教研活动中进行衔接教材等展示.将研究成果,如衔接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课程的教学建议推广到我市部分地区进行试验.完成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10篇,相关论文3篇.

第四阶段:2016.12—2016.2撰写专着收集整理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对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将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展示,完成课题实施总结,课题结题报告.探讨课题的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案.

九,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完成时间课题组成员分工阶段成果形式,数量课题申报2016年3月周存军申报评审书课题实施计划,课题实施理论研究2016年5月-7月周存军,侯茂谦,袁琪琪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实施理论研究课题实施2016年7月-2016年11月周存军,侯茂谦,袁琪琪,张兰凤,马金松,张玉娟,汪序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10篇,论文3篇,实施报告课题实施总结2016年2月周存军,侯茂谦,袁琪琪课题结题报告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预期达到的目标承担者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10篇以上模块衔接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周存军,侯茂谦,袁琪琪,张兰凤,马金松,张玉娟,汪序论文3篇

模块衔接教学的实施周存军,张兰凤,马金松,张玉娟,汪序结题报告衔接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周存军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6年3月十,研究保障条件

负责人参加的研究课题:

2016年《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省级,常州市教育教研室),2016年减负增效专项课题核心成员,子课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指导教师(市级,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6年11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中新课程中提高探究性教学适切性的行动研究》核心成员,负责子课题理科(科学课程)组的子课题实施和化学组《培养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探究性教学》子课题.个人成果:论文《谈高中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发表,《化学思想与方法培养的探究性教学》发表,《离子反应教学设计》获省学会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2005年9月——2016年9月参与国家级课题《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增强高中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全国优秀课题)核心成员,理科德育组组长,个人成果:论文《谈班级系列化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2007年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会三等奖,发表.论文《谈传统道德教育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发掘化学教学中的育德素材》,公开课《化学与STS》,获子课题优秀组织奖,2004年4月参与国家级课题《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组组长,个人成果:《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素材的处理》2005年第2期《化学教与学》发表,《谈化学探究性试题的编制》2006年第20期《化学教与学》发表,1996-2001年参与省级课题《中学理科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省二等奖),参与省级课题《中学理科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省二等奖个人成果:1999年教案《物质的量浓度》在市教育信息台发布.

主要成员曾完成的研究课题

国家级课题《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国家级课题《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增强高中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全国优秀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中新课程中提高探究性教学适切性的行动研究》,市级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子课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绝大多数课题组成员曾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并有相关成果,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负责人为多项课题的核心成员,参与多项课题的设计,实施,总结,推广.三年来,课题组成员人均发表论文3篇,多数课题组成员具备高中化学循环教学的经验和能力,近年来我校的化学高考成绩和竞赛成绩逐步上升.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化学学科的地位决定了化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课题研究.

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图书馆资料室订阅了近70种教育教学杂志,每位课题组成员个人订阅教育教学杂志1-2份.学校网络,家庭宽带提供了网络查询资料的支持.学校将对成功申报的课题给予资金支持.对本课题,课题组经过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调研,借助文献,期刊,报纸等,对模块衔接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已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试验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多层次的研究和专家的指导,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在经过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后,经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再实践,再总结,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

德育课题总结文学校

本文是一篇班主任论文范文,班主任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德育课题总结文学校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班主任及德育工作及班主任。

德育课题总结文教师

本文是一篇德育工作论文范文,关于德育工作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德育课题总结文教师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德育工作及德育创新。

初中教师德育总结中学2023

关于阳光体育及安全工程及文明礼仪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阳光体育学类年论文,关于初中教师德育总结中学2016相关论文范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