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文抽查,文里的文献综述专家评审意见

时间:2024-03-08 点赞:54024 浏览:11327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硕士学位文抽查,文里的文献综述专家评审意见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全球化及文献综述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经济全球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文献综述格式要求 (-)文献综述的功能

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撰写论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其一是要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二是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入研究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上述两项基础性工作,在文献综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出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在文献综述中,要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要指出该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来源:(blog.sina../s/blog_50a2b9bd0100bgfm.)-文献综述范文格式_白云生处_新文献综述的写作是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则是中外文献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文献类型与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知识的载体,是各种资料的总称.文献类型有许多分类法,从与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关系来看,需要弄清楚文献的三种分类法.一是按文献编辑与出版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正规文献与非正规文献.二是按文献使用的文字类型来分,可以分为中文文献与外交文献.三是按文献的加工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加工而成的)与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通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中重要的实质性内容,按照一定的需要和目的,经过深度加工而成的.三次文献综合性强,有分析,比较,鉴别,评价,有动态和前景展望,是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对科学研究和论文的写作有重要的作用.文献综述就是一种三次文献.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三)文献收集材料的办法与写作要求

论文作的材料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社会调查与科学实验中获取直接材料,二是从各种文献中获取间接材料.文献综述所获取的材料主要是间接材料.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准主流文献,如与该课题相关的核心期刊,经典着作,研究报告,重要观点和论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献的相关资料,是写好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阅读的主流文献中,要包括至少两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献.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从哪里来.

文献综述获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积月累,随时整理,如在平时学习时,要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要做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到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就已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这个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标是解决文献综述的材料组织和来源.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结构,应该包括该课题的"研究历史"的回顾,"研究现状"的对比,以及研究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小二粗黑) 作者姓名(小四宋体)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联系)(小五宋体) [摘 要]我国已加入WTO,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里处于弱势的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18世纪以来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并简要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五号宋体)[关 键 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一体化(五号宋体)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我国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蜂拥而至: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我国已渐渐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一时也难以认清复杂的国际市场,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理论已是十分迫切与必要.(内容部分小四宋体,行距1.5倍,下同) 一,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小四粗黑) 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西方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过去200多年的岁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从马恩(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简称,下同)1845年的着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历史"的定义与特征里看出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使贫困,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会重新开始争取生活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着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的事变的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见,最初,马克思把经济全球化寓于"世界历史"之中,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国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紧密联系是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1848年,马恩在其合着的《***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马恩看来,只有在各地区,各民族广泛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世界市场,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从而最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随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马恩在这里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问题,国际分工的关系,并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非经济影响.马克思在其不朽着作《资本论》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以及它们的影响.他说:"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国际卡特尔,例如英国和德国在铁的生产方面成立的卡特尔,使得英,德两国的铁产量飞速增长......"(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见,马克思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跨国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尔的性质与作用.后来他又指出,"资本输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支付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输出,另外一种是作为投资为目的的输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资本输往国外......是因为他在国外能够按较高的利润率来使用."(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产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代之而起的是使用来自世界各国原料的工业......生产的'国界'因此被模糊."(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从以上论述看出,马恩不仅找到了经济全球化执行主体——跨国公司,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运行方式:生产全球化和资本运作全球化(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的全球化),而且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对利润的追求以及经济全球化

本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硕士学位文抽查,文里的文献综述专家评审意见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全球化及文献综述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经济全球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2.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巴兰在其《增长的政治分析》中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即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剩余,为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外来的破坏性竞争摧跨了发展中国家幼稚的民族工业.沙米尔·阿明在其《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着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对外扩张问题.他认为,资本对外扩张的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仅包含一种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上是在宗主国内地产生的,竞争使得内地的利润率下降,使资本不得不寻求距离"中心"越来越远的市场.伊曼努尔在其着作《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生产价格形成问题,论证了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剥削欠发达国家.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伯克特在其题为《第三世界的金融限制和金融自由化:对新古典发展理论的批判》一文中指出,历史地看,全球范围内资本积累的不平衡发展限制了第三世界的工业化,从而妨碍了第三世界国家金融的自由发展,也导致这些国家颁布限制利率的政策.第三世界国家的金融发展及其政策其实是受它们各自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帕洛依克斯在其《世界范围的资本扩张》,《资本的国际化和社会资本循环》等着作中指出资本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商品资本被国际化,这引起世界市场的出现.第二阶段是货币资本循环被国际化,资本被迅速积累.第三阶段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引起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3.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S.Amin,A.Callinicos和S.Gill是该流派的代表.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他们认为,今天的全球化代表了反动的全球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利(Callinicos,1994),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当今各国政府已经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Gill,1995).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文明(西方体制,西方观念等)的全球性扩张(Amin,1996). (二)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喜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首先,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里.他在其着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倡导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他还看到了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意义.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对外贸易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49.)他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为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他指出:"以某种形式把世界上最远的部分连接起来,让他们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乐趣,相互推动工业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总趋势就会使大家受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56.)可见,斯密不仅提倡国内贸易自由化,还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对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及其影响做了预测.其次,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其倡导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中.他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的基础则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物质财富.可见,斯密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或后天的生产条件,并指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节约资源,世界总产品和福利的增加.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补充,是一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他还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与自行调节.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经济政策上,他认为使国际贸易处于自由状态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国的繁荣不是由另一国的贫困来促进的,对贸易的自由不加束缚并制定开明的政策,才能最好地促进每个国家的福利与所有国家的福利.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它使得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注: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113.)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即相对成本说.他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前提下,即使一国在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与他国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仍然会进口产品,因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产品,而应权衡利弊,按"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这样,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可见,李嘉图不仅认识到国际贸易的作用,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还希望国际贸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他突破了斯密的见解局限,提出了符合国际贸易实际的"相对优势"理论,为后来西方各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赫克歇尔与俄林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是解释了贸易为什么会给贸易的双方带来好处,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生产那一种商品上也具有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源泉.它从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考察一国的比较优势.根据要素禀赋说,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商品的价格差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产生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又是各国生产这些商品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与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应利用它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这些种类的商品.最后,他们指出,国际贸易的一般趋势是可以消除(即使是部分地)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从而使国际间商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三)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

1.新自由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K.Ohmae和W.Grieder是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他们还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进步的先驱,因为它正促使全球市场与全球竞争的一体化的出现(Ohmae,1995,Grieder,1997).新自由主义流派还大力赞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功能,因为它确立了国际贸易的四项普遍性原则:即非歧视性原则,互惠性原则,透明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SachsandWaner,1995).新自由主义派强调市场的作用,通过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贸易,资本,技术,信息等冲出国界,生产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而国际化生产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最优配置,形成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推动经济增长. 2.怀疑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P.Hirst和G.Thompson.该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神话.首先,怀疑派从经济史的角度提出,20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并不是史无前例的,19世纪末的"金本位"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的更高度的一体化.如果以商品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标志,那么,1993年的一体化水平与1913年的情况类似(Thompson,1996).该派认为,如今的全球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化(HirstandThompson,1996),或者只是一种区域化而已,因为它只是三大区域(欧洲,亚太和北美)的金融与贸易的合作(BoyerandDrache,1996).而经济区域化却正朝着逆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今天的区域经济日益走向排他,封闭与保护.所以,目前的区域化不是全球化的发展,而是阻力(GordonandWeiss,1998).所以,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夸张"(Hirst,1997).同时,该派通过大量的定量研究,认为"全球化"学派所认定的国家弱化与消亡完全是耸人听闻,无知可笑的,因为这从根本上低估了国家和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力量,目前所有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只有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协调和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合作的正常运转.所以,政府决不是国际化被动的牺牲者,而是国际化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师(Gilpin,1987). 另外,怀疑派认为,国际化并没有使南北差距,不平等消失,相反,它意味着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边缘化的发展,因为贸易和资本更多地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并由此产生更强大的"排弱"效应(HiestandThompson,1996).怀疑派还认为,在经济结构方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国际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世界经济的不平等,不公正的旧秩序和等级结构.所以,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只能导致更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促进世界文明分解成不同文化,宗教和种族的独立领地,而不是什么世界大同,全球文明一体化的出现(Huntington,1996). 3.秩序转型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AnthonyGiddens,J.A.Scholte和M.Castells.该学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

本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硕士学位文抽查,文里的文献综述专家评审意见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全球化及文献综述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经济全球化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GiddensandCastells,1996).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史无前例的.跨国界的政治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国际与国内,外交与内政的界线已不清晰,所谓的"国内外相交的事物"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边疆",经济全球化正在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急剧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和地区的决定力量(Rosenau,1997).所以,该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产生一种强大的"转型"力量,导致世界秩序中的社会,经济与制度的剧变(Giddens,1996).另一方面,这种世界秩序的剧变又充满着变数,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偶然的历史进程,谁都无法预测它的发展方向与它所构建的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Ruggie,1996). 二,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及我们的观点(小四粗黑) (一)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本文认为,马恩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问题.他们抓住了资本的本质"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并科学划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借贷资本全球化与产业资本全球化.因此,他们不但预见了分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且还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角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但他们毕竟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无法提出有关经济全球化具体方式的见解,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也分析较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较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攫取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剩余",并使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但他们没有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马克思主义派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他们只看到西方文化,体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输入的负面作用,并把这种作用认为是主要的,而无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所起积极的,主导作用,最后得出一个悲观的经济全球化结论. 2.对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斯密和李嘉图都认识到对外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重要性,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在当时对指导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只看到了其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掩盖了在一个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及其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作为"绝对优势"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退居次要地位.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无疑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更深刻,更有见地,但他的理论建立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因而大大降低了其理论的可操作性.赫克歇尔与俄林仅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并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导致各国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他们没有揭示国际贸易中资本的作用,以及国际贸易对欠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 3.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新自由主义派认为,经济全球化从长远来看会使"绝大多数国家"受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先驱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从工业革命至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亚洲的欠发达国家仍陷于贫穷,落后之中.所以,这是经济全球化程度不够呢,还是应把"绝大多数国家"改为"少数国家"本文认为至少应改为"部分国家".怀疑派的一些观点也值得推敲:他们认为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的全球化,其实,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邻的两个区域又通过协议实现两个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以此类推,当全球经济都实现了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也就完成了.秩序转型派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偶然的,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否认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可知性,显然是错误的.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看法

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机制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导规律时,全球经济走向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既合作又竞争.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特征,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1.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人类节约全球资源,保护全球环境与自身文明的一种进步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不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之分,正确与错误之分,应该与不应该之分,至于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是因为各国生产力水平差距的现实体现,属于人类道德调节的范围,需要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来解决.3.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保护环境是人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动机,而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动机,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通讯工具等).4.经济全球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区域化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里的一个环节),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曲折,多变的,但其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知的.5.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紧密联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浅至深的渐进过程:从国际化起步,发展到全球化,最后实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JeffreySachs:InternationalEconomics:UnlockingtheMysteriseofGlobalization[J].ForeignPolicy,Spring,1998. [2]AnthonyGiddens:TheConsequenceofModernity[M].CambridgePress,1996. [3]SamirAmin:TheChallengeofGlobalization[J].CambridgePress,1996. [4]Jeffrey.A,Frankel:GlobalizationoftheEconomy[N].NBERWorkingPaper,No.7858,August,2000. [5]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6). [6]李宗.论经济全球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