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开题报告广东,经管类开题报告文

时间:2024-03-18 点赞:51629 浏览:10606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社会实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经管类开题报告广东,经管类开题报告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社会实践及学术型及开题报告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南财研字[2016]8号

关于修订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

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校第二次党代会的精神,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6]1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6]5号)等相关文件规定,决定对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组织工作

1.按照《南京财经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附件1),《南京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附件2)和《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附件3)的要求,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对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修订培养方案,各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院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单位的硕士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究生处负责协调全校范围内的修订工作.

2.培养方案,课程目录和课程开设申请表模版可以在研究生处主页下载区域里下载(yjsc.njue.edu.).所有开设课程均应有完整的课程开设申请表.

3.各学科的培养方案,课程目录和课程开设申请表汇总在全院(系)范围内进行协调,经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通过后报研究生处.

二、日程安排

1.2016年5月10日前,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教师,学生,硕导座谈会,并到国内相关院校展开调研.

2.2016年5月20日前,各学科点按照规定格式组织填写好培养方案和课程目录初稿.

3.2016年5月25日前,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初稿进行评审(专家组5-7人,校外专家不低于3人).

4.2016年6月1日前,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议培养方案,并上报研究生处.

5.2016年6月30日前,各学院将课程开设申请表和课程教学大纲纸质材料,电子版材料交研究生处.上报电子材料请采用压缩包形式提交,压缩包文件名为:xx学院培养方案,包内文件夹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6.此次修订的培养方案自2016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开始执行.

三,

联系人:华凌志王卓君:9600000630@njue.edu.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有关培养单位认真组织和协调,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1,南京财经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南京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3,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通知

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处2016年4月22日印

(共70份)

附件1:

南京财经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016年4月)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6】1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6】3号)以及南京财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完成本次培养方案修订,提出以下意见.

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根据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第二次党代会有关文件精神,从"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的战略高度,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思路与目标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面向国际化,坚持"分类推进,标准先行,过程管控,质量保障"的原则,构建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推进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监督,评价和调整机制,推进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

到2020年,建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培养一批国内有较大影响力,江苏省内领先的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创业人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大财经视野,专业精深的创新性人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大财经视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兼修的应用型人才.

第三条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3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2年(定向2.5年),浮动不超过5年.

第四条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原则上应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16]10号)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6年)》(学位[2016]11号)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学科.

研究方向的设置和调整,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突出本学科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所设的每个研究方向均应有强有力的师资配备,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同一专业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数量适当并要求相对稳定,所设研究方向应全面体现该专业发展前沿状况,应在总体上对本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不宜过宽或过窄.研究方向设置还应注意新研究方向的开拓.鼓励有条件的学位点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

第五条培养方式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培养总则

培养具有大财经视野,专业精深的创新性人才是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强调"高水平",强调理论教育和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为社会培养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基础研究人才的需要.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按照国内外主流标准制定,注重理论深度和方法论,加强学科基础课建设.其中,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指导,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参照国际标准,实行高起点,严要求,先行试点.

(2)培养过程

a.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起接受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原则上课程学习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内完成,有特殊需求的方可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

b.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导师确定后,要负责制订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研究生的同意后执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须报研究生处和所在学院(所)备案.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既要完全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发挥各培养点导师指导小组的集体指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服务于培养目标,着重提升综合能力的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研究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向研究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具体可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研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要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淘汰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专业硕士研究生

1.培养总则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按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进行制定,应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培养目标的显着职业性,培养过程的显着实践性,培养内容的显着领域性.要积极探索符合我校自身特色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为重要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过程

a.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起接受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原则上课程学习在第一,第二学期内完成.

b.第一学期的期中进行校内,校外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制定每位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别负责其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鼓励团队研讨活动,发挥集体培养作用,适当吸收实践单位,企业与政府部门中相关人员参与论文指导工作.

c.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第六条课程设置相关要求

课程设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考虑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专门知识结构,并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适用对象及教学要求(包括课内外学习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大量课外阅读量和训练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各门学科在加深和拓展研究生基础理论,学科知识面和相关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求如下:

1.课程设置应对本学科的基本领域有一定的覆盖,要着眼于一级学科(或学科群)的范围,构建适应面较宽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也要重视设置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非经管类专业应选修1-2门经济或管理类课程并计算学分.坚决杜绝设置过于细碎,过于简单,内容重复的课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还要明确与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区分和衔接,必须有显着的难度系数提升,课程教授中要阐述学科的思想脉络与理论前沿,并与本人的科学研究相结合.

2.加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本着改革的精神和精品的意识,将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术群体的作用,克服由导师包揽所有研究生课程等弊端.要努力加强教学研讨,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如进一步加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度,促进教师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按一级学科设置必修课,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其中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高级微观经济学(1),高级宏观经济学(1),高级计量经济学(1).由研究生处联合相关学院统一安排.

4.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设置,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强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硕士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应注重及时补充相关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实践训练等方法.

5.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拟从学位课着手,分批建设研究生精品课程,各学院也应着手建设一批院研究生精品课程.专业课程内容既要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要有宽广性和前沿性,原则上应选择具有国际水准的经典教材.

第七条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课及学位课的考核须进行笔试,主要考察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专业选修课的考核以课程研究报告为主,主要考察研究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四学期初,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初,由导师和所在学院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业务能力等情况,同时对研究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考核小组应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第八条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活动的核心,其中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活动的关键内容.

1.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关心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学校鼓励研究生ĸ

本文是一篇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社会实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经管类开题报告广东,经管类开题报告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社会实践及学术型及开题报告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5;极参加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研究生大型团体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硕士研究生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严格的考核方法.

2.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各学院,学科点要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第一,鼓励培养单位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评价教学质量.第二,鼓励聘请企业界优秀人才作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顾问或导师,实施课程教学,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第三,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同时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研究生工作站,定期选送学生去企业进行锻炼.第四,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培训,提高专业实践教学与指导能力.第五,各培养单位要加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力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不少于3个月(含假期)的社会实践.学校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和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的考核方法.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社会实践后,应填写社会实践报告,由有关单位和导师给予考核评分(合格与不合格).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0.5年的专业实践,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后,须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不及格",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第九条学位论文与设计

学位论文与设计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其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与设计须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须要有新思想和新见解.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与设计质量,导师和学院(所)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与设计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

应加强对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检索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将学位课程指定的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进行考核,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或通过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或结合学位论文选题的开题报告进行评价.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与开展设计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有关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并在第四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导师组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设计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设计方案和研究设计进度等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应经导师,导师组,学院(所)审批,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专业硕士研究生

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选择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发明专利,案例研究,创作作品等有特色的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入学后第二学期结束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应注意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鼓励硕士生自己选题,但必须取得导师的认可.

第三学期初,由各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硕士研究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学位论文与设计的写作计划,并开始撰写论文.

第十条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审核

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应根据指导意见,制订出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须按照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进行,有特殊培养要求的学科,专业,可对本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所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须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处审核后执行.

附件2:

南京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6年4月)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学术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具有大财经视野,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查阅,搜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技能.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学习和工作的要求.

二、学习年限

标准学制为3年.

三、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原则上应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16]10号)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6年)》(学位[2016]11号)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属于学科.

研究方向的设置和调整,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突出本学科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所设的每个研究方向均应有较强的师资配备,并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同一专业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数量适当并要求相对稳定,所设研究方向应全面体现该专业发展前沿状况,应在总体上对本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不宜过宽或过窄.研究方向设置还应注意新研究方向的开拓.鼓励有条件的学位点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

四、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起接受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原则上课程学习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内完成,有特殊需求的方可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

2.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导师.导师确定后,要负责制订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研究生的同意后执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须报研究生处和所在学院(所)备案.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各培养点组建方向相近,知识或年龄互补的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

3.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服务于培养目标,着重提升综合能力的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研究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向研究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具体可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研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要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淘汰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考虑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专门知识结构,并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适用对象及教学要求(包括课内外学习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大量课外阅读量和训练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各门学科在加深和拓展研究生基础理论,学科知识面和相关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还要注意与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区分和衔接.要求如下:

(1)课程设置应对本学科的基本领域有一定的覆盖,要着眼于一级学科(或学科群)的范围,构建适应面较宽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也要重视设置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坚决杜绝设置过于细碎,过于简单,内容重复的课程.

(2)加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本着改革的精神和精品的意识,将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术群体的作用,克服由导师包揽所有研究生课程等弊端.

(3)应加强对研究生文献阅读与检索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将学位课程指定的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进行考核,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或通过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或结合学位论文选题的开题报告进行评价.

2.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学习及其它环节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申请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授课每17学时计1学分,实验类课程34学时计1学分.根据每学期的实际长度安排学时数.各学科所有课程总学分一般应分布在34学分到42学分之间,尽量压缩课程学分,硕士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超过48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基础课(4门,9学分).由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两部分组成.

●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必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2门课,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必选"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2门课.

●外国语课程(2门,6学分).我校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开设综合英语(4学分,分两学期开设),英语听说(2学分,分两学期开设)2门课.

(2)学位课(6-8门,16-22学分).由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两部分构成.

●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基本课程.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一般应由理论基础比较深厚并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原则上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一设置,其中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高级微观经济学(1)(3学分,51课时),高级宏观经济学(1)(3学分,51课时),高级计量经济学(1)(3学分,51课时),由研究生处与相关学院商定后统一安排.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本专业范围内为拓宽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的基础课程,原则上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开设,体现二级学科本身的特征和学科应有的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一般应由从事专业基本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各专业必须保证至少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第3学期开设.

(3)专业选修课(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8-10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以及进行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它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应充分体现专业方向特点.专业选修课中还应包含一些适应学科发展需要,能够加深渗透各研究方向必要知识面而开设的课程.非经管类学生应选修1-2门经济,管理类课程并取得学分.

六、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课及学位课的考核须进行笔试,主要考察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专业选修课的考核以课程研究报告为主,主要考察研究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第四学期初,由导师和所在学院(所)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业务能力等情况,同时对研究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考核小组应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活动的核心,其中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活动的关键内容.

学校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关心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研究生大型团体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硕士研究生参加各

本文是一篇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社会实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经管类开题报告广东,经管类开题报告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社会实践及学术型及开题报告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项学术交流活动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严格的考核方法,硕士研究生在完成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后,应填写学术交流活动报告,各培养点与导师应给予考核评分(合格与不合格).学术交流活动考核合格者给予1学分.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参加不少于3个月(含假期)的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和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的考核方法.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社会实践后,应填写社会实践报告,由有关单位和导师给予考核评分(合格与不合格).社会实践考核合格者给予1学分.社会实践不得在课程学习阶段进行.

八,学位论文与设计

学位论文与设计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其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与设计必须是在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须有新思想和新见解.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与设计质量,导师和学院(所)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与设计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与开展设计之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有关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并在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导师组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设计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设计方案和研究设计进度等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应经导师,导师组,学院(所)审批,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硕士研究生经过公开论文答辩并经过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获得6学分.

九,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审核

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应根据本总则的具体要求,制订出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特殊培养要求的学科,专业,可对本总则的具体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所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须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处审核后执行.

十,本方案自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件3:

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6年4月)

为规范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保证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16]1号)文件精神以及国家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具有大财经视野,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使用外语开展本专业相关工作.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以根据其办学优势和社会需求设置研究方向,但研究方向最多不超过2个.

三、学习年制

标准学习年制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先接受公共基础课和学位课程的学习.

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3.实行双导师制,第一学期的期中进行校内,校外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制定每位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别负责其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团队研讨活动,发挥集体培养作用,适当吸收实践单位,企业与政府部门中相关人员参与论文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学习及其它环节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申请论文答辩.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授课每17学时计1学分,实验类课程34学时计1学分,根据每学期的实际长度安排学时数.课程学习在第一,第二学期内完成.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如下:

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位课.各学科要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给研究生留有足够的选择空间.非经管类研究生应选修1-2门经济或管理类课程并取得学分.教学计划中应包括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定课程.各专业所有课程总学分一般应分布在27学分到34学分之间,尽量压缩课程总学分,硕士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超过46学分.

●公共基础课5学分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

●学位课12~20学分

●专业选修课10~17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从"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中选择1门(1学分)作为选修课程.

六、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课及学位课的考核须进行笔试,主要考察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专业选修课以课程研究报告考核为主,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第三学期初,由导师和所在院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考核小组应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实践考核必须在毕业论文正式答辩前二个月完成.

专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后,须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不及格",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参照《南京财经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

专业实践环节,学术报告,实务实习,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执行,计算学分.

八,学位论文与设计

学位论文与设计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与设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各专业硕士授权点按照教指委的指导性方案,可采用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结束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应注意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鼓励硕士生自己选题,但必须取得导师的认可.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由各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硕士研究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学位论文与设计的写作计划,并开始撰写论文.

学位论文与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写作上要求理论正确,条理清晰,分析严谨,文字简明,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经过公开论文答辩并经过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获得6学分.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2016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1

相关论文

管理类专业毕业文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物流管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管理类专业毕业文开题报告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物流管理。

师范类本科毕业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艺术教育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师范类本科毕业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艺术。

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文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艺术教育论文范文,艺术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文开题报告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艺术教育及人文教。

开题报告示例,教育类课题开题报告文

此文是一篇基础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基础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开题报告示例,教育类课题开题报告文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基础教。

教育类开题报告文

本文是一篇教育科学论文范文,教育科学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教育类开题报告文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教育科学及开题报告及课。

电子类开题报告文

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论文范文,关于开题报告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电子类开题报告文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开题报告及教育科学及课题方面。

开题报告示例,教育类课题开题报告文

本文是一篇基础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基础教育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开题报告示例,教育类课题开题报告文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