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的一点认识

时间:2024-03-29 点赞:50062 浏览:10097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文学相关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对比较文学中跨学科的一点认识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可用于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学及历史及学科方面论文范文。

作者简介:刘英(1988-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研究生.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主要研究民族文学之间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比如文学和历史的跨学科文学研究,文学与历史之间,从来都是模棱两可的,一般情况下很难将之截然对立,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如何严格地区分可以不去穷究,但是在文学中,对部分史实的改动和夸张及产生的作用,当是要有一定的认识.

便以《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为例.《三国演义》是一部世代累积性小说,其蓝本是《三国志》,当然其中也掺杂着其他的参考文献.《三国演义》大体能还原三国时期的历史,但其中还是有许多地方进行过改动和夸张,所谓“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比如开篇说张角受仙术于南华老仙,诸葛亮赤壁借东风,玉泉山关公显圣等等,真可谓是漫天花雨、神鬼不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因此我仅具体选取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形象来进行分析.

《三国演义》中有关赤壁之战的回目是从第43回到第50回.在这8回中,有5回的回目提到了诸葛亮,足见其在赤壁之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说来,小说中描写诸葛亮的情节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智算华容等.这些情节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而其之所以脍炙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的经典性.它成功地塑造了刚刚出场不久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出神入化的形象,使“智绝”的形象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特别是小说中还以风度翩翩、羽扇纶巾的周瑜来衬托诸葛亮,更突出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从文学上讲,这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三国志》关于诸葛亮的描述就没有小说中那么生动了.《三国志》中描写诸葛亮渡江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的时候,并没有舌战群儒一节,而是直接说服了孙权,而其余的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更是后代小说家和野史极尽所能所塑造出来神化诸葛亮的情节.这些另外增加的情节,实际上散见于历朝历代提及三国故事情节的随笔、散文集等,以及唐诗宋词、诸宫调、元杂剧中有关三国故事的描写中.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正如《三国志》在《诸葛亮传》最后一段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等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这一截简短的评论以及其后裴松之的大篇长注,说明历史上的诸葛亮更擅长的是政治而非军事,更不会各种神乎其神的六丁六甲之法.

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文学对历史的改动与夸张.那么,文学对历史的改动与夸张,是不是真的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颇有失”、“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对此问题的看法对我们理解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笔者以为不然.文学对历史的改动和夸张,是常见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文学的这种改动和夸张才使文学成为一门独立于历史之外的学科.

文学与历史有共通之处,比如它们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与哲学、文化及其他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等等.在文学自觉还没发生以前,历史往往与文学、哲学混为一体,这很明显地体现在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中.

但是,文学和历史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历史更侧重于史实求真,这种求真求实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后人提供更为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规律.文学则不同,文学从形式上更为关注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文学因素的塑造,其目的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感化与陶冶.举个例子:A打B.从历史学的角度讲,A打B就是A打B,它所反映的是A打过B这样一个史实.文学则不然,文学的描述可能会是A狠狠地打B,A把B打得七窍流血,或者添油加醋地说B虽然武功盖世,但A照样一拳就把B打趴在地.文学这样处理,很显然是为了塑造A的形象,目的在于使A的形象更加生动,跃然纸上,仿佛身临其境,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果A打B是一个正义的行为的话,对于A的形象的突出则还表达了对正义精神的肯定和赞扬,使读者能有惩恶扬善的快感,进而使读者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和鼓舞,对于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有十分明显的功效.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葛亮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和史料中有差别.文学作品(即《三国演义》)更注重突出诸葛亮这个核心人物的形象,当历史史料尚不能将之拔高到一个超越其他人的突出地位时,文学便需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改动和夸张,以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突出的主角形象.因此,文学作品的改动与夸张便可以理解了.

对文学作品对历史史料的改动和夸张的评价,是在进行了跨学科的比较中得出来的.谈及文学作品对历史史料的改动和夸张,意在说明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比较具有怎样的研究意义.

一、它有助于梳理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区别.由于跨学科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做到一定程度的对研究学科的内在汇通,因此研究者可以在跨学科研究中捋清文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文学与其他学科是相互影响,相互融会贯通的;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文学所研究的目的与其他学科不尽相同.正如上述例子,我们既看到了文学作品与史料事实之间的联系及影响,也看到了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使得对具体史实和人物的处理上,文学有其独特性.

二、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住文学学科的特点.文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区分其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如上述的例子,文学与历史相比,形式上它更注重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内容上它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影响,强调作品的感染力以及给予读者的启发,因此它会“添油加醋”地对史实进行改动和夸张.换句话说,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只不过是给文学提供了一个表达某种精神、感情的现实基础,而重点在于精神、感情.

三、它有助于更好地对文学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有同志在评价和欣赏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混淆评判的标准.还是以上文为例,鲁迅先生认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有的同志深以为然,认为《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话得无所不能,缺乏历史真实感;有的同志则认为《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简单,不能更好地凸显人们对他的那种崇敬.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都产生了一种“错位”心理.《三国演义》是一部演义,是文学作品,文学对历史本来就是一种加工改造、夸张升级,正如《封神演义》对武王伐纣的历史进行更大规模地改造一样,是文学出于自身表达的需要.《三国志》作为一部“志”,它并不是为了凸出其中某些故事情节的刺激或者某些人物形象的鲜活,它只是为了纯粹地表达历史,还原历史,虽然在叙述中受政治、意识形态等的影响会产生一些偏差,但那毕竟不是它的主流,因此它使人读起来枯燥无味.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能帮助我们克服这种误区,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划分清楚什么是文学上的评价,什么是其他学科的评价.这样,在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时,才不会出现“《三个手》写的东西失真,因而它不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之类的谬误.(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相关论文

林语堂的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

该文是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比较文学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与林语堂的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相关论文范例,适合比较文学。

跨学科比较文学如何深入

本论文为文学艺术类有关汉语言文学学年论文,关于跨学科比较文学如何深入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可用于文学艺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

林语堂的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

本文是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范文,比较文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林语堂的比较文学跨学科视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比较文学及语。

比较文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

本文是一篇比较文学论文范文,比较文学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比较文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比较文学及跨学科。

刍议跨学科培养大学生能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刍议跨学科培养大学生能力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及跨学科及科技创新。

评朱寿桐先生比较文学的特色和贡献

这是一篇关于比较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评朱寿桐先生比较文学的特色和贡献相关函授毕业论文。是外国语言专业与比较文学及现代文学及。

也窥陈寅恪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观”

为您写比较文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比较文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与也窥陈寅恪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观”相关论文范文资料,包括关于比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