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原则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

时间:2024-04-10 点赞:48803 浏览:9789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原文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原文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等效原则下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原文及译文及字面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原文论文范文。

摘 要 :隐喻是文学作品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特别是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甚高,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英汉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隐喻中不完全对等的现象,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论述如何在翻译时起到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的效应, 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英汉隐喻翻译的等效性并提出在差异中寻求相对等效的有效的翻译方法.

关 键 词 :英语修辞,隐喻,等效分析,翻译方法

I. 等效原则

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运用了意义上的成份分析理论(ponential analysis of meaning)和语言功能理论(functions of language ),创造性地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所指意义与内涵意义理论,建立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和读者反应理论(reader's response).前者就是我们俗称的等效原则,它对一向受忽视的读者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解决了长期以来翻译家们相持不下的直译与意译之争.

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奈达曾明确指出在动态原则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他进一步定义动态对等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可见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它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这与以文本为中心的等值翻译理论,其出发点是不同的.

奈达就等效原则曾下过以下简明定义:“The translator should produce the same effect on his own readers as the SL author produced on the original readers.”(译者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当与原文作者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简要归纳一下等效翻译(translational equivalence)理论,我们可以将等效原则所强调的“效果”概括为:读者从原文或译文中获得的所有理解和感受,其中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和意境气氛这三大要素.为力求达到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语效对等,译者必须凭借其语言艺术的鉴赏和语言文化素养,全面细微地考虑各方面因素.

然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等效,其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语言学家雅各布森(Jakobson)有这么一句论翻译的名言:“差异之中的对等,这是语言的根本问题,也是语言学的关键课题.” 由此可见,就翻译而言,所谓等效就是寻求差异中的对等,即尽量减少译文与原文在效果方面的差异,以使译文(的效果)尽可能接近原文(的效果).

II.文学作品中的隐喻

文学创作中,作者为了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总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去加强文字的表现力度,赋予作品更强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其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就是“隐喻”.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erein,“meta-”意为“在等之后”,而“pherein”则指“转换”,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其本质就是一个概念域(来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的映射,它是人类认识周围客观世界时感知和形成概念的一种工具.从结构上来看,隐喻可以分为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句中同时具备本体和喻体的为显性隐喻,在隐性隐喻中,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原始的隐喻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膜拜或出于词汇的贫乏而产生,随着语言的运用成为固定模式,谓之常规隐喻或死喻,在谚语或成语中尤为常见.

隐喻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用另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之所以称之为隐喻,是因为它不像明喻那样,使用诸如as, like那样的比喻词.隐喻(又称暗喻),属于相似类辞格,这类辞格的构成通常包含下列要件:被喻者/本体(tenor),比喻者/喻体(vehicle),相似点―联想的依据(similarity).举个例子来说,在“The scandal is a time bomb.”(该丑闻是一枚)句中,本体是scandal喻体是a time bomb,相似点是两者都具有爆炸性,相异点是分属两个范畴: 一个是社会事件,另一个是威慑武器.英语隐喻的设喻方法往往是以一种形象具体的事物比喻另一形象具体的事物,或以形象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或以抽象概念比喻另一抽象概念.英语隐喻不仅和汉语隐喻类似,而且有时它还和汉语的借喻、拟物、夸张相似,也就是说,英语隐喻涵盖面要比汉语的隐喻宽得多.在英语相似类辞格中,除了明喻以外,其它任何比喻都可以说成是隐喻.隐喻往往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对隐喻翻译进行等效分析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英语教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III.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

一、字面译法

字面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即按字面直译原文.由于人类思维方式相同或相似,两种语言本来就用相同的喻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语义,英汉隐喻的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或者即使喻体不同,但基于人类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共同认识以及人类思维的相似性,即使把英语隐喻直译成汉语隐喻,不改变原喻体,也不会引起误解,因此在最低限度地保留原素材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基本上译文的词汇、语义、语序与原文一致的翻译.这种译法的使用前提是:所译素材涉及的译语与原语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因素基本一致.由这种译法产生的译文在选词、句法、语义及语用意义等方面应与原文大致相同.且看以下实例:

1)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What inspiring chapters! They are the flowers of the human brainwork.

2)Walls he ears.

隔墙有耳.

3) Designing one-of-a-kind attractions requires skills that bine a topnotch technical background with a creative spark.

设计每一个游乐项目都需要具备将第一流的技术背景与创造性火花熔为一体的技能.

以上例句基本上采用的是字面译法,这样不仅完整地译出了隐喻的含义,而且能够保留原文的巧喻及形式,从而使译文能够像原文那样,以隐喻的形式生动和准确地影射其内在的语用意义.换言之,原文与译文表达的语言和文化因素基本对等,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从等效翻译的角度看,采用字面译法,译出了原文的主要精神、具体事实和意境气氛三大等效要素.

二、归化译法

在隐喻翻译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在许多情况下若照字面直译原文会感到非常别扭,有时甚至行不通.此时,我们就应采用归化法(cultural adaptation)归化译之.例如:

4)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大雨倾盆.

如采用字面译法,直译为“下猫下狗”,虽然译出了原文的字面意义,但却未能表达原文的语用意义,结果致使译文难于理解,令读者不知所云.

5) 他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He put forward his proposal without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如果直译此句为:“He lets the door open on a view of mountains,等”读者很可能会以为这句话是形容山居生活而造成误解.因此应译为without beating around the bush.

由此可见,以上例者按字面译法译之,则必然会丧失其真正的语义(即语用意义),即既无法译出原文的主要精神和具体事实,又无法营造出原文语义的意境气氛,因此毫无等效性可言.

所以,鉴于上述两例句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时,应运用归化法归化译之,即用语用意义基本相同的译语惯用比喻形象替换原语形象,以力求在差异中寻求对等.

6) The experiment has fortified confidence that men should not be chained to the wheel of technology. (Reading Laboratory, Book Ⅳa, p.78)

该实验坚定了这一信念:人类不应当让技术牵着鼻子走.

7) Recovery processing kills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回收加工一箭双雕.

8) 不要对牛弹琴!

Don’t throw pearls before swine.

以上诸例,由于涉及到原语与译语之间存在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因此只有采用替换形象法归化其非共享比喻形象③,才能在译文中有效地保留原文的形象化比喻,以力求达到相对等效.

三、字面译法与释义法并用

有时,英语隐喻和汉语隐喻的喻体虽然不同,但由于人类生活经历和认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直接把英语隐喻译成汉语隐喻,不改变原喻体,但在隐喻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单单采取释义法(paraphrase)无法再现原文的意境气氛,要避免这种情况,且尽可能在意境气氛主要精神和具体事实这三个最基本的等效要素方面接近原文,可以采用字面译法与释义法相结合的办法.例如:

9) You and I are in the same boat.

a.字面:你和我在同一条船上.

b.释义:你我处境相同.

c.字面+释义:你我同舟共济.

显而易见,译文a虽译出了原文的字面语义,且保留了动态形象,但却未能完全或清楚地转达原文的语用意义,译文b则直接释义出其语用意义,虽然满足了主要精神和具体事实这两项等效要素,但却未能体现出原文的意境气氛.相比之下,译文c不仅在语义(“同舟”)上比译文b更接近原文,而且在语用意义的体现上比译文a更完整.

10)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You take the open road, and I will cross the log bridge―you go your way, and I will go mine.

1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ima Zhao’s ill intent is known to all―the villain’s design is obvious.

由以上诸例可见,采用字面法+释义法既可避免字面译法中可能会由于英汉两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用意义的丧失,又可避免单纯释义中由于舍弃形象化比喻而牺牲了原文的意境气氛这些现象.因此,这种译法不失为一种在差异中寻求相对等效的有效的隐喻翻译方法.

相关论文

外国文学作品译介“三优先”原则

为您写外国文学作品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外国文学作品译介“三优先”原则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包括。

汉语文学作品中绰号的英译原则

这篇绰号论文范文属于外文翻译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绰号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汉语文学作品中绰号的英译原则相关专业论文翻译软件。适合绰。

汉语文学作品中绰号的英译原则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类毕业论文,关于汉语文学作品中绰号的英译原则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人物形象及绰号方。

英美文学作品视域下的隐喻

本文是一篇英美文学论文范文,英美文学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视域下的隐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美文学及英美文。

外国文学作品译介“三优先”原则

本文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外国文学作品译介“三优先”原则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

黑人文学作品看黑人自我意识的提升

本论文是一篇黑人类有关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关于黑人文学作品看黑人自我意识的提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黑人及世。